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91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3 3S技术与数字地球.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533S技术与数字地球

考点533S技术与数字地球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8考,分值44分

2015江苏卷,17、18,4分

2014福建,1、2,8分

2014江苏,9、10,4分

2014重庆,11、12,8分

2013浙江卷,6,4分

2013江苏卷,3~4,4分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本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必考内容,侧重考查3S技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及3S技术的推理论证能力、。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多以示意图、联系图、表格数据等形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江苏卷,17、18,4分)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⑵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

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减少了2700平方米

【图形解码】

【答案】⑴A⑵D

【考点透析】地理信息技术的之间区别与联系

1.“3S”技术的对比

遥感技术(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概念

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组成部分

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

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人员、应用模型

代号

RS

GPS

GIS

工作环节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地面监控部分→GPS卫星星座→定位、导航→GPS信号接收机

信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

基本特点

监测范围广;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功能强大,提供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应用广泛

、简便;能够提高城市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主要功能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获取信息

导航、定位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如长江洪水、农业估产

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区

域地理研究等

应用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中;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3S”技术之间的联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三者的关系可用简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管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考点规律揭秘]

“3S”技术的选取技巧

“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

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例如:

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

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示例】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C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4·福建文综,1、2,8分】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2014·江苏地理,9、10,4分】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

(2014·重庆文综,11、12,8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

米2;高度单位:

米)。

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B.②C.③D.④

6.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厘米×21厘米)B.B4纸(36.4厘米×25.7厘米)

C.A3纸(42厘米×29.7厘米)D.B3纸(51.5厘米×36.4厘米)

(2013·浙江卷,6,4分)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7题。

7.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

(2013·江苏卷,3~4,4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8~9题。

8.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上海十三校联考·30】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8日19时40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多台相机对月球、地球进行多次拍摄,获取了清晰的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图像(如下图)。

1.该地月合影照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B.GPSC.RSD.RS和GPS

2.【2015·中山七校第二次联考】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015·泉州二模】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

读图回答第3题。

3.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B.GIS和GPSC.GISD.RS

运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可以从遥感卫星获取地表高程模型(图1,单位:

米)里,提取河网信息(图2)。

完成4~5题。

4.多年实地观测发现,图2中的河谷一年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无流谷,则该地区可能位于(  )

A.地中海南岸B.天山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D.大分水岭东侧

5.上题中的河流汛期时 (  )

A.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

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的草场放牧

C.圣地亚哥森林火险等级高

D.大分水岭山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6.【2014·广东高考卷】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

的是(  )

A.公路B.菜园

C.鱼塘D.果园

7.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顺义至人民大学的乘车方案,以及准确的票价和时间信息。

下图信息的获取过程为(  )

①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起止点的位置

②遥感技术监测有几条可选路径

③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路网信息,选择最佳路径

④数字地球计算全程所用时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

A.GPS-RS-GISB.RS-GPS-GIS

C.GIS-RS-GPS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

A.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

.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河流和山地位置分布,图中B-III区域最可能是 (  )

A.丘陵B.耕地C.沙漠D.海域

11.该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分析该工业区分布的合理区域 (  )

A.B—ⅡB.D—ⅣC.D—ⅡD.C—Ⅳ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13.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综合题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什么?

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有哪些?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是什么波段?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85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四座科学考察站(南极3座,北极1座)。

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

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个?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例说明。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A2.D

3.B4.D

【解析】第3题,获取信息是遥感的功能,但要得出需要人口转移的区域,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

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第4题,根据图中乙地在冰川附近,判断乙地海拔最高,而丁地在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

5.D 6.B 

【解析】第

(1)题,食堂的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较小,对应①;教学楼所占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最大,对应②;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较大,对应③;喷水池所占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最小,因此应对图中④处。

(1)题,学校实际用地长为300米,宽为220米,通过比例尺1∶1000计算可知,对应的图幅长30厘米、宽22厘米。

选用的最小尺寸的纸张为B4纸。

7.B

8.D9.B

【解析】第8题,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故选择③、④两项,而①项为遥感的主要作用;统计灾区经济损失,需要GIS的参与。

第9题,①芦山地震7.0级相比汶川地震8.0级震级较小;②地震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预报较为困难,未能提前预报,故排除。

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在汶川地震以后,无论政府还是个人,抗震意识增强、反应及时,有效降低了损失。

[创新预测试题]

1.C

【解析】第1题,在卫星上远距离拍摄地、月合影,是用是卫星携带的传感器来完成的,故采用的技术是遥感技术。

2.D

【解析】第2题,公交车线路是信息的分析、输出,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具体站”是利用的定位功能,即全球定位系统。

3.C

【解析】第3题,GIS具有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管理、输出等功能,制作天气预报图可采用的是GIS技术。

4.B5.B

【解析】第4题,图1是卫星遥感图像,从图像特征及图中的高程数据可以判断,白色区域应是高山冰雪,地中海南岸无此类山脉分布;阿巴拉契亚山脉是比较低矮的山脉;大分水岭东侧是迎风坡,各季节降水都比较多;天山南坡的河谷只有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才会有冰雪融水。

第5题,天山南坡的河流处于汛期时,时间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正值炎热干燥时期;圣地亚哥是位于南半球的智利首都,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凉爽多雨雾,而此时正值南半球冬季;大分水岭是位于南半球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此时该山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天山牧民夏季在山坡上的夏季牧场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带的冬季牧场放牧。

6.A

【解析】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

温度高→亮度大。

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

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7.A

【解析】第7题,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的功能,可以确定乘车起止点的具体位置;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功能,因而可获取路网信息、选择最佳乘车路径,并估算出乘车所用的时间。

8.D9.A

10.B11.B

【解析】第10题,从图示信息看,B-III位于河流附近,又不是山地,因此多为耕地。

第11题,河流的河口附近多港口;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零部件,出口产品);在图中,河口位于D-IV。

12.C13.D

【解析】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

“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

(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微米到1.3微米,属于红外线。

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

(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遥感技术。

(2)红外线。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题,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GIS技术。

(2)题,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

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

第(4)题,可从“3S”技术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1)GIS C 

(2)遥感技术。

(3)测速、授时、导航。

(4)进行资源的普查和城市环境管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