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97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docx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

景观设计原理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景观设计原理

课程总体介绍:

《景观设计原理》是关于景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其主旨在于深入浅出地讲授景观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知识体系及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景观规划与设计立场与原则、树立景观设计研究观念和掌握正确的设计研究方法,为系统的学习景观规划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学位课程和主干课程。

前修课程:

建筑制图、园林制图、材料与施工工艺、园林建筑小品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景观建筑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承上启下,为以后的景观学各门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使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并能对相关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当前国际上最新的景观设计方法及理论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要求: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景观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2.了解中西传统景观设计理念

3.了解国内外园林的风格演变

4.掌握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5.了解景观设计的意义与文化表达

6.掌握点缀性景观、改造性景观、大型景观设计理念

7.了解景观主体形态与景观从属形态的设计

8.了解景观设计材料与植物景观的语言表达

(二)能力要求

1.了解景观设计的理论构成、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2.在既有学习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景观规划管理综合能力。

3.初步具有分析、评估、综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

景观设计概述

【教学重点】中、西园林景观含义的异同点,现代景观的概念。

【教学难点】景观设计师所需的必要景观知识,及如何学好景观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景观与空间的类系,掌握景观设计师的涉及范围和设计目的。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白居易《草堂记》中说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的这种文人园林设计理念的体现,西方造园设计原则的审美特征是逻辑性与尺度感,趋向于规整和秩序,是具有几何形态的景观。

【课程内容】

第一节景观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一、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中国古代把“景观”称作“园林”,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人的自然山水文化情结。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倾向于在大自然中建造公园,是对大自然本身自然元素稍加改造后的自然公园景观。

二、景观的功能

现代景观作为再现与表现的对象,集中了文化、审美、休闲娱乐、趣味互动、锻炼健身等功能。

三、景观的分类

基于景观类型学的观念,按照景观的功能与性质分类,景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公园、园林景观2.社区景观

3.城市景观4.校园文化景观

5.改造性景观

第二节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基础之上,对自然学科有最广泛应用的造园艺术。

景观设计是人为地打造一个“自然”环境,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这就表明了“景观”不是自然的景观,即不是地理学上的景观概念。

二、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范围

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范围主要依据景观设计的内容而定。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因设计的环境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景观设计范围,从而确定景观设计的具体对象。

三、景观设计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一个合格的现代景观设计师除了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国学常识、文化修养和道德意识。

课后思考与练习

1.景观依据什么划分类型?

2.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你认为你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

中西传统景观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中、西方园林在造景时,各自采用的园林文化及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中、西方园林对待自然观的文化态度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及现代景观设计师需从其中得到的启示,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园林和西方景观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异同。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造园艺术在中国传统称为“园林”,在西方传统称为“LandscapeGardening”,也可译为“园林”,由于无法区别于中国的园林概念,故一般译为“景观”,以体现出中国与西方造园的不同观念和审美思想。

【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和设计理念

1.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封建集权政治和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化思想之中。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传统园林设计味象的基本法则。

3.中国古典园林的丰富变化蕴含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山水诗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注重含蓄的自然美。

总之,中国园林造园的主旨就是在园林中也能体味到“乐山乐水”的人生意味和与之品格相应的体验。

第二节西方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和美学特征

西方文化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观念,促使西方传统景观设计朝着整齐划一、与自然景观对立的方向发展。

大量的几何学、透视学、数学、生物等科学规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虽然不完全像古典主义的风景画那样沉溺于纯粹视觉艺术中,也对维多利亚的装饰风格做了必要的反拨,但是依然认为造园是对自然的艺术改造。

修剪造型、整齐排列、理想的设计等,按人的要求摆布以与自然环境相区别,是西方景观的基本特质,也是把景观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审美对象而设计的。

第三节中西方传统景观设计的异同

1.中西方造园设计的异同大致表现在“取法自然的态度”和“封闭性与开敞性”两个方面。

2.中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是欣然接受,都将亲近自然景观作为造园的基础。

3.在建筑的材质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使用的是可再生性的材料;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使用的是不可再生性的材料。

课后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中国园林设计和西方景观设计的观念会有较大的区别?

2.中西方造园观念、审美理念分别是什么?

3.中西方造园在对待自然景观方面的文化态度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教学重点】园林、城市、公园、社区、校园景观所展现的不同风貌,给人不同的审美形式。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景观类型,设计符合人们审美趣味、有文化内涵的景观。

【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各种景观类型与形态的设计理念、思想和审美趣味。

能针对不同景观类型设计出不同形态、不同审美趣味和文化含义的景观。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景观的类型一般是依据其功能而进行分类。

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景观形态,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景观的类型往往决定了景观的形态,譬如园林与公园景观的类型,因为差异或不同,其表现形态就不同。

【课程内容】

第一节园林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可以归纳出若干类型,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等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极富皇权的象征寓意/融合江南园林的造园特点

2.私家园林:

建筑/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楹联碑刻/

3.寺观园林:

公共游览性质/园林寿命/选址/设计手法

第二节城市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一、城市街道

1.市政街道2.商业性街道3.生活性街道4.多功能街道

二、城市广场

1.市政广场2.纪念广场3.宗教广场4.交通广场

5.商业广场6.休闲娱乐广场

第三节公园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按照功能、规模、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城市公园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四大类。

一、综合公园

1.市级综合公园2.区级综合公园

二、社区公园

1.居住区公园2.小区游园

三、专类公园

1.风景名胜公园2.植物园3.动物园4.历史名园

5.主题公园6.博览会公园

四、带状公园

第四节社区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一、功能性景观二、标志和庇护景观

第五节校园文化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一、幼儿园文化景观二、小学文化景观

三、中学文化景观四、大学文化景观

课后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景观会因为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2.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有哪些景观形态的表述方式和设计方案?

3.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章:

景观设计的意义与文化表达

【教学重点】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所产生的实际空间、被景观分割的新空间及景观本身的造型空间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景观设计中元素的表达,如建筑物形式、雕塑形式、墙体形式、植被形式、喷泉形式等,去阐述景观设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教学要求】了解景观设计空间意义的表达,景观设计的文化含义表达及景观设计意义表达系统。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景观设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堆积,而是从文化、美学的角度,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景观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品质。

不仅如此,还让人们在景观彰显的文化意义中,增加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个体的归属感。

【课程内容】

第一节景观设计的空间意义表达

景观设计的空间观念包括三个层次,即实际空间、被景观分割的新空间、景观本身的造型空间。

这三个层面的空间观念是景观空间的概念。

第二节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表达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性”是对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二、景观文化的内涵

景观承载着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景观文化符号形态,载体或符号中明喻或隐喻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形态。

第三节景观设计意义表达系统

一、形式表述

1.建筑物形式2.雕塑形式3.墙体形式

4.植被形式5.喷泉形式6.水系形式

7.空间形式

二、材质表述

材质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表述问题。

把握好材料问题,是把握景观的品质、景观的表达、景观的语言、景观的审美等诸问题的关键

三、空间表述

四、艺术表述

五、审美表述

六、文化历史表述

课后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空间是景观的重要特质,没有空间就没有景观”的说法?

2.为什么说景观设计不仅是视觉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

 

第五章:

点缀性景观设计

【教学重点】居住环境空间、城市建筑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的表现形态和审美情趣等不同的理念设计。

【教学难点】设计理念与实际设计方案的切入点,及方案设计上展现的理念。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点缀性景观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掌握各种空间和环境中的点缀性景观灯表现形态和审美情趣等不同的设计理念。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场所能够让人心情舒畅,提升生活品质,而一个优秀的点缀性景观设计方案的实现,能够为此增色不少。

点缀性景观设计在人类居住环境、城市、学校以及公园、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体环境中具有特殊的设计意义和文化意义。

【课程内容】

第一节居住环境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

一、居住环境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的原则

1.舒适性原则2.健康性原则3.安全通畅性原则

4.人性化原则5.连续整体原则6.审美与文化原则

7.回归自然性原则

二、居住环境空间点缀性景观的形态

1.审美形态2.水系景观形态

3.贴近自然的景观形态4.雕塑形态

第二节城市建筑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

一、构成城市点缀性景观的要素

1.建筑的附属元素2.道路的附属元素

3.广场的附属元素4.城市的色彩元素

5.城市景观文化元素

二、城市中点缀性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

点缀性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与大型景观的设计理念保持一致,这是点缀性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校园环境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

校园点缀性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校园文化理念以及教育和办学特色等,以符合校园文化精神。

第四节公园、园林空间点缀性景观设计

一、园林空间的点缀性景观

二、公园空间的点缀性景观

课后思考与练习

1.点缀性景观和主体景观是什么关系?

2.在景观设计中,点缀性景观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章:

改造性景观设计

【教学重点】文化遗存的保护性设计理念;城市景观改建、修旧如故的景观改造性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用实际案列去讲述并植入上述改造性景观设计的理念。

【教学要求】了解改造性景观的意义和价值;了解修旧如故的设计理念。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改造性景观设计”始终是一个既吸引人又比较难以处理的课题,其中又经常关联到许多方面,如地方风气、文化原则、历史的文脉和技术等。

在这些概念的对接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如何重新诠释景观功能?

如何在特定地点保持场地本身的自然状态,并增加文化功能?

如何将之塑造成与周边城市建筑相谐调的景观地区?

【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化遗存的保护性设计

一、理念和原则

在实际的设计中,立足于“修旧如故”的设计理念,使文化精神的解读和记忆回归初始形态,并能够对文化遗存的内涵给予当代意义的诠释。

二、设计方法

1.不动原有的文化遗存

2.保持原貌

3.改善周围环境

4.依靠专家提出创造性的设计理念

第二节历史遗迹的改造性设计

一、“修旧如故”的设计理念

所谓“如故”,就是要以恢复性地保护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为根本。

“修旧如故”不但要恢复历史遗迹的原貌,更要恢复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使它真正显示出神韵和魂魄。

二、城市规划设计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服从

保护性改造的设计思路就必须以历史遗迹为主,因为历史遗迹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随意搬动的。

后建设的建筑、道路、广场或景观等,应该让位于历史遗迹,实现新的建设与历史遗迹的相配套并且不断完善和协调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与环境关系。

三、符合历史的恢复重建

四、历史遗迹的改造与“当代圣迹”的创造

第三节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性设计

一、阅读大地——恢复森林及湿地系统

二、对话河流——修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

三、生态进化——还原健康的生态链群

第四节城市景观的改建设计

一、地域空间格局的连续

二、重归人性的文化与生活

三、塑造可叙述的记忆空间

第五节疗养休闲自然景区的设计

一、作为自然的景观

二、作为场所的景观

课后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要在改造性景观中强调“修旧如故”的

设计理念?

它与“修旧如旧”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2.为一个明代的民居门墩绘制一个恢复原貌的设计图。

第七章:

大型景观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大型景观的发展历史,明确我国大型景观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理解大型景观的特点和设计手段。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案列了解大型景观的分布特性,掌握大型景观的分类、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相关案例。

【教学要求】理解大型景观的观念、范畴,大型景观设计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新型城市开发区景观设计。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大型景观设计理念的中心是对于景观的整体性设计思维的强调。

无论是社区还是城市,整体规划的初期要让景观规划师参与进来,也就是从整体景观的角度来控制和决定规划布局,建筑、道路及河流等作为景观中的元素或局部应服从整体规划,从而完成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和谐互利的场地设计。

【课程内容】

第一节大型景观设计的理念与范畴

一、大型景观设计的理念

大型景观突出设计整体的连贯性,通常体现为视觉上的连续性。

其设计方法主要强调不同空间层次上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机联系。

二、大型景观设计的范畴

国内大型景观设计的范畴可重点延展为六个方向:

区域性景观生态规划、综合性地产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社区居住环境、公园及娱乐设施、旅游度假。

第二节大型景观设计的系统性

一、景观设计复杂而多元化

二、景观设计系统的组成

1.景观生态系统2.景观设计程序体系

第三节新型城市开发区景观设计

一、新型城市开发区景观的特征

1.完善齐全的景观功能2.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3.独树一帜的景观形象

二、新型城市开发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突出地域性与场地感2.体现人文关怀

3.注重高科技优势与特色

 

课后思考与练习

1.大型景观含有哪些基本元素和设计理念?

 

第八章:

景观主体形态与景观从属形态的设计

【教学重点】建筑景观的主体形态及从属形态,公共艺术景观的主体形态及从属形态,文化显现景观的主体形态。

【教学难点】把主体形态及从属形态的理念,切入于实践及方案设计中,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要求】明确景观主体形态与景观从属形态的关系和形制上的差异。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严格地讲,景观设计属于一个系统的设计。

这指的是景观设计包括主体形态和从属形态的整体设计。

【课程内容】

第一节建筑景观设计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大门,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等。

建筑作为景观就不能只具备建筑本身的功能,它还必须承载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甚至含有意识形态的意义,代表一座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第二节公共艺术景观主体的设计

一、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

功能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最首要原则。

二、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易出现的问题

1.盲目拷贝、拼贴2.人性化需求考虑不足

三、当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原则

公共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点缀环境的公共艺术。

选择独立的艺术作品,考虑其尺度、色彩、质感、体量等视觉因素与实地环境的呼应,点缀其环境。

二是具有实地文化特性的公共艺术。

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文脉联系和历史特性等来创作作品,以反射、和谐的方式与实地的文化背景相对应。

三是依环境而存在的公共艺术。

第三节文化显现景观的设计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本土化趋势

设计不是传统的旧有文化形式的再现,也不是传统图形的转化和改造,更不能照搬和模仿外来文化,或是跟随性地制造“替代性设计”。

保持和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对自身文化发掘的同时不断接受、研究国际文化的演变趋势,把握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新特点,才能不断保持中国设计文化的新感觉。

二、传统景观文化的失语现象

在西方景观设计教育体系影响下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对本民族的景观元素应用较少,或者弃之不用,这种景观设计现象被视为“传统景观文化的失语现象”。

要解决文化失语现象,一方面,需深刻认识到文化内涵在景观作品中的重要性,如何对现代的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研究已属迫切的需要。

三、城市复古文化景观的设计

课后思考与练习

1.主体性景观形态和大型景观形态有什么不同?

观念上有何差异?

 

第九章:

景观设计材料与植物景观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景观设计材料的语言特征,植物景观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不同景观对不同材质的要求,能够运用不同的材质表达景观主体的内容。

【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各种景观设计中的各种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了解不同材料对景观主体意义和内容的表达方式。

【授课方式】多媒体讲授课程习题

【课题导入】材料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材料语言,是指通过对材料的运用来进行设计与创作的方法或者策略。

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语汇。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质感、光泽、肌理,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语言。

【课程内容】

第一节景观设计材料的语言特征

一、石材

1.西方石材的语言特征2.中国石材的语言特征

二、砖

砖块来自于大地,但却由人类来为它定型。

它在景观中的应用能够为一个地域注入一种理念并唤起一种强烈的精神。

三、水

景观水体的设计常涉及水的动态与静态,使水这种景观要素表现出多种形式和质感。

四、木材

木材属暖性材料,亲和力强,外观朴实,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触感,用木材建造的空间往往给人以亲切、放松感。

五、金属

金属材料与石材相比所具有的一个优势就是质量更轻,在景观中使用金属材料,很容易营造出现代感和工业化的味道。

六、玻璃

玻璃作为一种有着独特个性的现代材料,具备与众不同的特点,清澈明亮,质感光滑、坚硬而易碎,可以对光线进行透射、折射、反射等,常被设计师们用于一些重要的部位和特殊的位置。

第三节植物景观的语言表达

一、利用植物形态表达艺术语言

1.通过植物的大小塑造艺术语言

(1)乔木

(2)灌木(3)地被

2.通过植物的形状塑造艺术语言

(1)纺锤型

(2)圆柱型(3)水平展开型

(4)圆球型(5)圆锥型(6)尖塔型

(7)垂枝型(8)特殊型

3.通过植物的质感塑造艺术语言

(1)粗壮型

(2)中粗型(3)细小型

二、利用植物色彩表达艺术语言

1.植物景观同一色相的配色

2.植物景观类似色的配色

3.植物景观互补色的配色

4.植物景观对比色的配色

三、利用植物的香味表达艺术语言

城市空间景观中的嗅觉感受大多来源于花木,植物景观的芳香作为景外之景,更多地表达出一种暗示和联想。

四、利用植物的声响表达艺术语言

课后思考与练习

1.石材与木材在表达主题性景观方面各有哪些特征和语言风格?

2.如何运用绿化主题景观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3.用石材与金属两种材质表达具有现代主体意义的景观,包括对色彩、绿化等的运用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