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703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docx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

第三节锻炼求职的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因而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这种情绪有时可能会使部分人轻易改写理想坐标。

导致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毕业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了简单的或片面的估计,出现反差便产生不适。

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

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选调生为例)

2.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有人这样估计:

人们除了8小时的睡觉以外,在其余16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交往、沟通。

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仅是因为未来工作环境的需要,还因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比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复杂。

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工作效能、身心健康和事业成败。

3.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不可能人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才能。

近几年来,在从事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首选对象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事实上是他们很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

-

表达能力不仅在工作以后明显显示出其重要性,如工作汇报、年终总结、文件起草、研究报告等;在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等。

求职时,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择业的成败。

5.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种实践技能。

大学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高校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已做了调整,结合教学进程都安排有毕业实习等,毕业生本人必须重视这些环节。

6.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有机配合而形成的一种合力。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着意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

7.竞争能力

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吃掉对方,而是为了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充满竞争的市场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不懂竞争、不具备竞争力,在竞争的激流中就有随时被淘汰的危险。

8.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在面临多项选择时及时、果断作出最佳选择的一种能力。

它可以使你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小的付出收获较大的成功。

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许多重大选择。

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决策能力,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请别人拿主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能力习惯。

如果具备决策能力,毕业求职时就能从各种信息和建议中,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作出积极准确的反应。

@

二、获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积累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

2.勤于实践

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

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都会有助于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只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大学生活中有许多锻炼机会。

~

3.发展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和爱好是能力发展的动力。

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眼界宽广,思维开阔,容易从多方面得到启发,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大学生要围绕所学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全面锻炼和发展各种实际能力。

(专业选择我们)

4.超越自我

第六章 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节 心理矛盾与大学生就业

'

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心态。

心理冲突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心理中度过的。

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

过分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矛盾对人的心理健康与活动效果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心理矛盾既有需求矛盾,也有目标矛盾,主要表现为:

1.有远大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追求美好未来。

大学生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远大。

@

但是,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

在择业中未慎重考虑所选择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以致出现理想自我膨胀和现实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2.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深入基层。

3.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意识还不完善,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自负:

自我评价过高,洋洋自得,目无一切,(就业期望过高);

自卑:

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贱,自艾自怨,(就业期望过低)。

在面对择业现实时,有时不能把握自我,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

遇到顺利的事,忘乎所以、狂喜狂欢;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地理智地对待现实。

@

4.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

真正面对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时,许多大学生顾虑重重,缺乏勇气,害怕:

竞争失败丢面子,竞争伤和气,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肯定会败北。

真正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缺乏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尤其是在择业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自己给自己打退堂鼓,自己拱手让出竞争的权利。

5.鱼和熊掌,都想兼得,难于决断

择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多种选择的境遇。

各种选择各有千秋,倘若犹豫不决,往往坐失良机。

例如,考公务员待遇稳定,但收入不高;经商收入丰厚,但不稳定;留在原籍人际关系较熟,但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去外地有新鲜感和挑战性,但又人地两生。

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

(1)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难于抉择。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

@

(2)大学生自身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阶段。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开放与闭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为什么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产生以上心理矛盾呢

(3)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4)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常见的就业心理误区和障碍分析

一、常见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

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认知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而又不能自拔,且本人对此又缺乏意识的状态。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

1.“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越好”

2.“我不能比别人差”——攀比心理

3.“过去我事事顺利,择业也依然会顺利”

4.“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从众心理

5.“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

6.“选择单位就看实惠不实惠”

7.“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

8.“首次就业关系一生命运”

-

二、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

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重之分。

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有:

1.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

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

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

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

3.怯懦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

孤傲:

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

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

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

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

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观需要不能满足或感受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7.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

大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障碍,有其主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

一、从社会环境看,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机构缩减、部队裁员,因此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

二、从家庭期望看,多数家庭对子女所寄的期望较大。

作为父母,多数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三、从学校角度看,有不少学校在师生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学生到不了高层次单位,有失学校的声誉,有失学校的身份。

四、从同龄人关系及相互影响看,比起未上大学的青年来说,大学生更具有虚荣心,他们认为只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才能证明上过大学的比没上大学的强。

与大学同学相比,他们认为谁找到好工作,谁就强,谁找不到好工作,谁就无能。

这些客观因素交互作用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感到压力重重,无所适从。

主观原因主要是:

学生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善于重建心理平衡,不善于运用自我功能克服“危机”。

面临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

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

作用:

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一、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自觉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

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   螺旋式发展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也是个人对环境不断适应的历程。

如果个人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环境,使个人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顺利进入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相反,如果个人不能调适自己以符合环境的要求或不能克服环境的某些限制,就会无法通过难关。

二、学习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1.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

因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立足点。

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

(1)自我静思。

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首先能冷静地、理智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

(2)社会比较。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离不开社会。

(以人为镜)

(3)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或图线加以确定的方法。

2.自我调适的方法

(1)自我转化法。

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适度宣泄法。

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或参加运动,宣泄情绪。

(哭吧)

(3)自我慰藉法。

(阿Q精神胜利法)

(4)松弛练习法。

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

}

(5)理性情绪法。

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

三、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

首先,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和更多的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

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进行社会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

其次,学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大学业择业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第四节 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

一、正视现实

正视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

正视现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正视社会、正视自身。

:

1.正视社会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现实;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现实,逃避社会。

现实是客观的,既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

我国目前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

供需形势也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第一线急需人才。

2.正视自身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如思想表现、专业学习状况、各种能力、身心素质等。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充分、客观的认识,在择业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例如,气质方面。

心理学家一般将气质分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的不同,适宜从事的职业范围亦不同。

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便可以对气质表现加以控制和调节。

  

性格方面: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类型;

俄罗斯的一个科研机构曾把大学生的性格划为16种类型:

“未来理想专家”型;“理想大学生”型;“职业家”型;“院士”型;“纯理性主义”型;“勤奋”型;“平庸”型;“懒汉”型;“社会活动家”型;“博学”型;“运动员”型;“消费”型;“假现代派”型;“中心人物”型;“机灵鬼”型;“极端消极”型。

兴趣方面。

大学生在择业中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加充实、丰富,更富有乐趣。

能力方面。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和活动密切相关的。

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能力,也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的。

·

大学生的能力除了一般能力(即智力)之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

在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思想素质和学业水平,而且还有各种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将人的个性分为六种,并将个性与职业相联系。

这六种类型为:

现实型或实际型(R型);研究型(I型);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常规型(C型)。

(1)适用原则。

即个性和所从事的职业属同一类型。

如R型的人适宜从事R型职业;S型的人适宜从事S型的职业。

(2)相近原则。

如现实型(R)与研究型(I)相近;现实型(R)与常规型(C)相近。

选择与个性相近类型的职业,比较容易适应。

(3)中性原则。

如现实型(R)与艺术型(A);现实型(R)与企业型(E)。

(4)相斥原则。

如现实型(R)与社会型(S);常规型(C)与艺术型(A),对角相斥。

人们如果选择与个性类型相斥的职业,则很难适应。

二、敢于竞争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大学生应该珍惜这个机遇,敢于竞争,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

要有竞争意识。

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制度的改革,就要有竞争意识。

作为高层次文化青年的大学生,更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要敢想、敢说、敢干,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不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羞怯自抑。

竞争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要靠真才实学。

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不能互相拆台或互相嫉妒。

竞争应是在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

竞争要准备经受挫折。

求职择业的竞争,失败在所难免。

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尤其是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才会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竞争。

对竞争渴盼已久的大学生,应摒弃侥幸和幻想,面对机遇,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力拼搏,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不怕挫折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和障碍,致使动机不能实现时的情绪状态。

遇到挫折,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调节心理。

!

遇到挫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有人说,挫折是试金石。

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

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

择业时,应该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采取积极的态度。

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

一个人战胜挫折的能力绝不是一时的努力所能奏效的。

它还有赖于大学生平日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特别是主动经受一些磨难,增加一些挫折经历。

四、放眼未来

尽管社会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多数大学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获得较满意的职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大学生的志愿难以实现:

也许专业较为对口,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层;也许地域优越但专业不对口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估计,要从长计议,正视现实,适应现实,放眼未来。

要看到不管怎样,职业是自己生活的新起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使自己生长、发展、充实、满足,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实现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要认识到基层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状是大城市、大机关、科研单位、高校人满为患,容易人浮于事。

基层却是人才匮乏,有的还相当奇缺。

基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学生要想成才,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立足基层,才能大有作为。

要看到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边远地区采取了很多吸引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措施。

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怀着一腔热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要看到我国人事制度正在进行较大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事制度也正在适应新要求,越来越开放,人才流动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首次择业成功或未能如愿,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择业机会。

越来越开放的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第七章 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

一、自荐的方法与技巧

求职的方式:

自荐和推荐

1.推荐方式及其优缺点:

①依靠学缘关系推荐:

学校、老师、同学等;②依靠亲缘关系推荐:

亲朋好友;③依靠地缘关系推荐:

同乡。

2.自荐方式及其优缺点:

(1)口头自荐

(2)电话自荐(3)书面自荐(4)网上自荐(5)广告自荐。

①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②自我介绍的技巧:

a积极主动;b重点突出;c如实全面;d有的放矢

|

③赢得好感的技巧:

a谦虚谨慎;b自信大方;c文明礼貌;d认真细致

1、面试的历史:

面试是一种最为古老,同时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人才选拔方式。

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子甚至更远。

当时孔子面试至少从两个方面对人进行考察,即一个人的言谈和一个人的形象,通过言谈对其能力进行了解。

汉代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劭对面试有深入的研究。

当时刘劭把面试称为“接论”。

他主张通过“接论”而“取同体”。

他认为面试时间可长可短。

若只想测试一个方面的素质情况,一个早晨的时间就够了,若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则需要几天的时间。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面试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研究,对于面试中的言谈与观察,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七观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词而观其辩;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2、面试的内容

面试就是一种事先经过精心设计的,考官与应试者之间的双方面对面地观察、直接交谈或置应试者于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进行观察,从而对应试者的知识、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性格、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素质进行考察的一种人员选拔的测试活动。

>

面试由5大要素构成,即被试、主试、测评内容、实施程序、面试结果。

3、面试的特点:

对象的单一性;内容的灵活性;信息的复合性;交流的直接性与互动性;判断的主观性。

4、常见的面试形式

(1)个人面试:

a一对一的面试——只有一个主考官负责面试全过程。

b主试团的面试——由几个人组成的主试团会见每个面试者。

(2)小组面试(集体面试):

这种面试方式近年来使用越来越普遍,原因如下:

a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b相同环境,公平竞争。

c有效评估,全面考核。

(3)测验面试:

技能测验、情景模拟测验;

(4)渐进式面试(筛选面试):

(5)组合面试:

这是各种面试方式的综合;

(6)结构化面试:

公务员面试时采用,是一种能力测试。

无领导小组面试(讨论)

1、什么是无领导小组面试

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指一组应试者开会讨论一个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前并不指定谁主持会议,在讨论中观察每一个应试者的发言,以了解应试者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测评方法。

是情境模拟的形式之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面试的形式,它通过给一组应试者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题目,让应试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所有应试者在讨论的过程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便面试官对应试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首先要有一套可供讨论的题目,题目要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典型性,使每一位应试者对题目本身没有陌生感,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题目要做到一题多义,一题多解,使参与讨论的人能够产生多种意见,以便大家在观点上出现交锋,有利于形成讨论的气氛。

考官可从讨论的过程中考察和评价应试者的各种素质。

|

领导小组讨论开始之前,考官要给应试者提供必要的资料,考官要向应试者交待问题背景和讨论要求。

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以5—8人为宜,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

3、讨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应试者了解试题,独立思考,列出发言提纲

第二阶段:

应试者轮流发言,阐述观点;(有时也可以不提这个要求,以观察每个人的主动性。

其缺点是如果有人不发言,就无法评判,无法给出评语)

第三阶段:

应试者发言、辩论,继续阐明自己的观点,或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

4、无领导小组讨论试题的形式:

①开放式问题②两难问题③多项选择问题④操作性问题⑤资源争夺问题

文件筐测验

~

1、什么是文件筐测验

文件筐测验,通常又称为公文处理测验,是最常用的和最核心的面试方法之一。

文件筐测验是情境模拟测验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考察应试者授权、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多项能力素质的一种方法。

运用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使用频率高达81%。

任何实际工作情景,都可以抽取出来作为一个模拟的情景,用于应试者对实际工作胜任能力的测评手段。

文件筐测验是将目标职位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典型事件、棘手问题等通过结构化设计,以请示、汇报、通知、备忘录、信函、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