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75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绘画、律动、讨论、演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时值、内容和情绪。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此曲为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有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杜鹃圆舞曲》。

1、 完整聆听全曲。

问:

听乐曲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模仿杜鹃的叫声。

2、 复听乐曲。

操作:

(1)、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

(2)、说说音乐具有怎样的旋律线条。

(3)、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音乐的图形谱。

(4)、展示学生完成的图形谱。

(5)、评议。

(6)、讨论:

如果用木鱼、碰钟等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应该怎样敲击比较合适?

(7)、分组演奏。

(8)、评议:

看那组演奏的效果好,好在哪?

(二)、唱歌《布谷》。

1、感受。

(1)、聆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用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2)、再听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用手有节奏地指点歌词,感受音的长短。

(3)、说说你听到的哪些音长,哪些音短?

2、律动。

方法:

(1)、分组。

(2)、个小组成员拉起手围成圈。

(3)、听歌曲录音有节奏地走动。

听到第一段,顺时针转;第二段逆时针转;第三段再次顺时针转。

3、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

(2)、完整演唱。

4、分组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5、评议。

(三)、小结本课。

    1、请学生比较一下歌曲《布谷》和《杜鹃圆舞曲》节拍上有什么共同点?

    2、唱唱相似的旋律。

 

第一课《春天》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过程方法:

聆听、观看影像资料、设疑、讨论、创编舞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包括聆听和唱歌。

设计了听、看、想、议、做、舞等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准备:

磁带《小燕子》、《小雨沙沙》、录音机、关于“春”的影像资料,琴等。

五、板书设计:

一、春   天

1、小燕子                               2、小雨沙沙

‖滴答 滴答︱0       0 ‖

 ‖          ︱X      X ‖

 ‖0     0 ︱沙沙  沙 ‖

 ‖X     X ︱          ‖                                                                                                                                                                                   

 

第二课《放牧》

 课型:

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

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

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

《牧童到哪里去了》

1、 看P10图。

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

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3、 师讲。

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 再听。

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二)、乐器:

双响筒

1、探索:

让学生观察其形质,视听音色。

2、说说这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3、师简介双响筒的乐器名称、形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

4、创编:

小组分别敲击双相同,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创编的节奏连起来敲击,或变换连接方式敲击,并未每一次敲击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

火车开了、小马跑等。

(三)、聆听:

《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

你都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

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第三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一对好朋友》。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过程方法:

聆听、模仿、律动、唱歌、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部分:

聆听、唱歌、编创与活动。

在多次的聆听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并熟悉旋律。

在熟悉的基础上再学习唱歌,这样,学生能更完整、准确和有感情地唱歌。

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一对好朋友》。

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

问:

你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歌曲的内容。

2、 再听。

在鸭、牛的叫声之处模仿出它们的叫声。

3、 再听。

边听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拍。

(二)、唱歌。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播放录音,随录音填词唱歌。

3、分小组演唱,比一比那组学得快。

4、学生之间展开评议,找出不足。

5、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1、在歌曲第五、六小节处随录音分别加上牛或鸭的叫声。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谁加得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一起唱一唱。

4、看P14-15图谱,学生试着自己先奏一奏。

5、老师指导学生边奏边读词。

6、一组演奏,一组唱歌,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第三课《手拉手》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认识四分休止符。

3、过程方法:

聆听、律动、读词、表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四分休止符;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学习四分休止符,用卡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四分休止符,并在节奏练习中学会使用;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之后用动作表现音乐。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认识四分休止符:

1、 出示卡片,认识四分休止符。

2、 播放歌曲录音。

要求学生听处在标有四分止符的地方。

问:

歌曲的演唱这是怎样处理四分休止符的?

3、律动:

(1)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走”,在四分休止符处“停”;

          

(2)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打开”。

4、节奏练习:

44  X  O X O ︱X O X O ‖

     走 停走停  走 停走停

5、 数一数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

6、 听歌曲《数鸭子》录音,并随录音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空出不拍。

(二)、唱歌:

1、听歌曲录音。

问:

歌曲中讲述了什么内容?

2、 随伴奏按节奏读词。

3、 边拍手边按节奏读词。

4、 播放歌曲录音,听唱法学会歌曲。

5、 讨论:

如何用动作表演歌曲?

6、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7、 评价,看那组表演得好。

(三)、小结。

第四课《长鼻子》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让学生懂得爱护动物,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2、知识技能:

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

3、过程方法:

猜谜、聆听、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动、听、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体验,在实践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四、长鼻子

小象        大象

五、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

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小象》。

1、 猜谜导入。

2、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大象的知识。

如:

吃什么?

住哪里?

我们该怎样对待大象?

3、 聆听管弦乐《小象》。

(1)、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小象的脚印。

(2)、说说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轻松活泼)

4、表演:

再次播放音乐,请一组学生表演小象,表现出小象的步伐和愉快的心情。

注意:

要和着音乐的节拍。

(二)、聆听《大象》。

   1、播放管弦乐《大象》。

问:

大象与小象相比,音乐是缓慢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问:

说说为什么这说乐曲与上一首乐曲比起来,音乐为什么情绪缓慢沉重?

2、 再听。

3、 教师简单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4、 复听音乐。

轻声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大象的脚印。

5、 问:

大象有哪些习性?

他怎样走路?

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6、 再次播放音乐。

分别请学生表演大象走路的样子。

(三)、小结。

   1、问: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描写小象和大象的乐曲,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音乐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不同的两个形象?

   2、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以及人们是如何保护大象的,在保护大象方面还应在做些什么?

还有那些需改进的措施?

第四课《长鼻子》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动物。

2、知识技能: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朗读、活动、表演、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歌曲学习分四个阶段:

聆听、唱歌、创编、表演。

在听的基础上学唱,在唱会的基础上再进行创编、表演。

创编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进而了解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34拍,才拥有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复习:

分别聆听《小象》、《大象》,让学生说出曲名。

(二)、交流有关大象方面的资料。

(三)、唱歌:

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说说这首歌曲情绪怎样?

2、 分角色朗读歌词。

师:

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

      生:

哎呀呀,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

      师:

小象,小象,你喜欢谁呀快说话。

      生:

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

3、 再听。

边听边用手指着图谱,体会旋律的起伏。

4、 再播放音乐,听唱歌曲,学唱歌曲。

5、 小组比比,看那组唱得好。

(四)、创编:

1、 请学生说说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将这些特点编成歌词。

2、 师介绍三种象(非洲象、亚洲象、猛犸象)的特点及习性。

3、 分组演唱歌曲,看哪组编创得好。

(五)、表演。

1、 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 将学生分成三组:

两组对唱歌曲,一组表演。

3、 分组讨论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一组唱,一组演,一组奏。

五、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