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9869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检查预习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一个老人回忆往事时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感情。

  2、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四、字词学习

  1、老师一边范读,一边明示句子层次,让学生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学生可同时提问,回答中插入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如通假字、词性活用、语序等。

  明察藐小鹤唳凹凸土砾丘壑癞虾蟆

  2、文中代词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察: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

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之:

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

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为:

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4、沿用至今的成语:

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

  (同义词:

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

茫然不解、蒙昧无知)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

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

怡然自乐,反义词:

黯然伤神)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

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

  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

硕大无朋,反义词:

秋毫之末)

  五、课外作业

  1、抄写黑板上的生字词、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释。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七、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板书:

观蚊成鹤:

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神游山林:

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鞭逐虾蟆:

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

  是将癞蛤蟆处死?

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

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像,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

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八、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九、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每日五分钟》第5课。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4、第二天默写课文。

  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