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142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童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含答案)

一、【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将不懂之处在课本上圈画出来并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答案多样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①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4.熟读课文并能试背课文。

同桌互查、互背

【合作展示】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2.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

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第一件趣事:

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

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

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

5.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你有什么感受?

5.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6.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自我检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苏州人,__代作家。

浮生六记、沈复、三白、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B)和(E)

余忆童稚时又留蚊于素帐中

A、时B、于

故时有物外之趣于土墙凹凸处

使其冲烟飞鸣项为之强

C、其D、为

常蹲其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忆童稚时

E、余

余年幼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

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5.“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把蚊子的鸣叫声当作雷声,当然是比喻;而蚊声无论如何也没有雷声大,所以是夸张。

这句话强调了作者的“心之所向”和全神贯注,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7.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

(任选一处)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