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35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docx

高三物理相互作用

2016-2017学年度高三物理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0·苏州模拟)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所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在图7中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  )

2.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铰于固定竖直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N先减小,后增大

B.FN始终不变

C.F先减小,后增大

D.F逐渐减小

3.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铰于固定竖直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9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N先减小,后增大

B.FN始终不变

C.F先减小,后增大

D.F逐渐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题型注释)

4.(9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

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

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12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

度表示2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

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5.(9分)(2010·苏南模拟)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3).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

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

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12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

度表示2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

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题型注释)

7..(12分)如图所示,光滑小圆环A吊着一个重为G1的砝码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今有一细绳拴在小圆环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处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重为G2的砝码,如果不计小环、滑轮、绳子的重量大小.绳子又不可伸长,求平衡时弦AB所对的圆心角θ.

8..(12分)雨滴接近地面的过程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雨滴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同学在一本资料上看到,雨滴的收尾速度v与雨滴的半径r成正比,由此该同学对雨滴运动中所受的阻力F作了如下几种假设:

(1)阻力只与雨滴的半径成正比,即F=kr(k为常数).

(2)阻力只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为常数).

(3)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即F=krv2(k为常数).

你认为哪种假设能够解释雨滴收尾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一关系?

请写出推导过程.

9.(14分)如图所示,光滑匀质圆球的直径d=40cm,质量为M=20kg,悬线长L=30cm,正方形物块A的厚度b=10cm,质量为m=2kg,物块A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将物块A轻放于球和墙之间后放手,取g=10m/s2,求:

(1)墙对A的摩擦力为多大?

(2)施加一个与墙面平行的外力于物体A上,使物体A在未脱离圆球前贴着墙

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a=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外力的大小和方

向如何?

10..(12分)如图所示,光滑小圆环A吊着一个重为G1的砝码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今有一细绳拴在小圆环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处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重为G2的砝码,如果不计小环、滑轮、绳子的重量大小.绳子又不可伸长,求平衡时弦AB所对的圆心角θ.

评卷人

得分

四、新添加的题型"scoreTableMode=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gB.μ1(m+M)g

C.μ2mgD.μ1Mg+μ2mg

1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θ

13.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

A.

tanαB.

cotαC.tanαD.cotα

14.如图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根等长细线,共同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想办法使得两铁环间距离增大稍许而同时仍能保持系统平衡,则水平直杆对铁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可能变化是(  )

A.FN不变B.FN增大

C.Ff增大D.Ff不变

1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A对B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11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缓慢增大B.F2缓慢增大

C.F3缓慢增大D.以上说法均不对

16.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  )

A.cosθ∶1     B.1∶cosθ

C.tanθ∶1D.1∶sinθ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gB.μ1(m+M)g

C.μ2mgD.μ1Mg+μ2mg

1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θ

19.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

A.

tanαB.

cotαC.tanαD.cotα

20.(2010·苏州模拟)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6所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在图7中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  )

21.如图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两铁环上系着两根等长细线,共同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想办法使得两铁环间距离增大稍许而同时仍能保持系统平衡,则水平直杆对铁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可能变化是(  )

A.FN不变B.FN增大

C.Ff增大D.Ff不变

22.(9分)(2010·苏南模拟)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3).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雨滴接近地面的过程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雨滴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同学在一本资料上看到,雨滴的收尾速度v与雨滴的半径r成正比,由此该同学对雨滴运动中所受的阻力F作了如下几种假设:

(1)阻力只与雨滴的半径成正比,即F=kr(k为常数).

(2)阻力只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为常数).

(3)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半径的乘积成正比,即F=krv2(k为常数).

你认为哪种假设能够解释雨滴收尾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一关系?

请写出推导过程.

24.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  )

A.cosθ∶1     B.1∶cosθ

C.tanθ∶1D.1∶sinθ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0°≤α<arctanμ(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铁块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铁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与重力沿木板(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f=mgsinα,α=0°时,Ff=0;Ff随α的增大按正弦规律增大.

(2)当α=arctanμ时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由题设条件可知其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3)当arctanμ<α≤90°时,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可知Ff=μFN=μmgcosα,Ff随α的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

2.BD

【解析】

取BO杆的B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BO杆的支持力FN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的作用,将FN与G合成,其合力与F等值反向,如图所示,得到一个力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此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

如图所示,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设AO高为H,BO长为

L,绳长AB为l,则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式中G、H、L均不变,l逐渐变小,所以可知FN不变,F逐渐变小.

3.BD

【解析】

取BO杆的B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BO杆的支持力FN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的作用,将FN与G合成,其合力与F等值反向,如图所示,得到一个力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此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

如图所示,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设AO高为H,BO长为

L,绳长AB为l,则由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4.

(1)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应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原来的位置O点

(2)见解析图 

【解析】略

5.

(1)A、B、C 

(2)不能 量程太小

【解析】

(1)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而合力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

B、C.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

,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6.

【解析】

.解析:

(1)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应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当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应使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2)如图所示:

7.

【解析】

.解析:

以小圆环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的力有:

竖直绳对它的拉力F1=

G1,其方向竖直向下;AB绳对它的拉力F2=G2,其方向沿AB方向;大

圆环对它的弹力FN,其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在F1、F2、FN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小圆

环处于平衡状态.

将小圆环A所受的三个力利用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组成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OAB与△FNAF2′相似,得

8.

【解析】略

9.

【解析】

(1)球与物体A的受力图分别如图所示

对球有:

tanθ=

FN=Mgtanθ=150N

对物体A有:

Ff=μFN球=μFN=30N>mg

所以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静摩擦力Ff=mg=20N.

10.

【解析】

以小圆环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的力有:

竖直绳对它的拉力F1=

G1,其方向竖直向下;AB绳对它的拉力F2=G2,其方向沿AB方向;大

圆环对它的弹力FN,其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在F1、F2、FN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小圆

环处于平衡状态.

将小圆环A所受的三个力利用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组成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OAB与△FNAF2′相似,得

11.C

【解析】

若长木板ab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P在长木板ab上滑动,即P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μ2mg.即只有C正确.

12.C

【解析】

对放在斜面上的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当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时,滑块受力平衡,若先前静止,则滑块静止;若有向下的初速度,则做匀速运动.A中,μ>tanθ,滑块静止在斜面上不会下滑;B中,滑块要加速下滑;C中,拉力沿斜面向上,滑动摩擦力向下,则拉力的大小为2mgsinθ;D中,滑块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不需要外力作用.

13.A

【解析】

A、B两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均为mgcosα,所受滑动摩擦力分别为:

FfA=μAmgcosα,FfB=μBmgcosα,对整体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得:

2mgsinα=μAmgcosα+μBmgcosα,且μA=2μB,解之得μB=

tanα,A项正确.

14.AC

【解析】

分析本题可以先用整体法,把小球和两个铁环看做一个整体,且该整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由题意整体平衡知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必然平衡,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2mg+Mg),与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再用隔离法,分析小球平衡得到细线中的拉力随两铁环间距离变大而增大,所以当对其中一个铁环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细线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在逐渐变大,则铁环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必与F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在变大,选项C正确,选项D错.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为A、C.

15.ABC

【解析】

如图所示,球B受到四个力作用,整个系统保持静止,则θ不变,F2cosθ=F+

mg.若F缓慢增加,则F2增加,F2sinθ=F1,若F2缓慢增加,则F1增加;对于整体而

言,地面对A的摩擦力Ff=F1,地面对A的支持力FN=F+G总,Ff

和FN均缓慢增加,

所以F3缓慢增加,选项A、B、C对.

16.B

【解析】

对A、B受力分析可知mAgcosθ=mBg,则有mA∶mB=1∶cosθ,B项正确.

17.C

【解析】

若长木板ab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P在长木板ab上滑动,即P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μ2mg.即只有C正确.

18.C

【解析】

对放在斜面上的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当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时,滑块受力平衡,若先前静止,则滑块静止;若有向下的初速度,则做匀速运动.A中,μ>tanθ,滑块静止在斜面上不会下滑;B中,滑块要加速下滑;C中,拉力沿斜面向上,滑动摩擦力向下,则拉力的大小为2mgsinθ;D中,滑块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不需要外力作用.

19.A

【解析】

A、B两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均为mgcosα,所受滑动摩擦力分别为:

FfA=μAmgcosα,FfB=μBmgcosα,对整体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得:

2mgsinα=μAmgcosα+μBmgcosα,且μA=2μB,解之得μB=

tanα,A项正确.

20.C

【解析】

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0°≤α<arctanμ(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铁块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铁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与重力沿木板(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f=mgsinα,α=0°时,Ff=0;Ff随α的增大按正弦规律增大.

(2)当α=arctanμ时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由题设条件可知其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3)当arctanμ<α≤90°时,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可知Ff=μFN=μmgcosα,Ff随α的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

21.AC

【解析】

分析本题可以先用整体法,把小球和两个铁环看做一个整体,且该整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由题意整体平衡知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必然平衡,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2mg+Mg),与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再用隔离法,分析小球平衡得到细线中的拉力随两铁环间距离变大而增大,所以当对其中一个铁环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细线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在逐渐变大,则铁环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必与F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在变大,选项C正确,选项D错.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为A、C.

22.

(1)A、B、C 

(2)不能 量程太小

【解析】

(1)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而合力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

B、C.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

23.

解析:

雨滴达到收尾速度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F.由平衡条件得

F=G=mg=

πr3ρg.①

r、ρ分别为雨滴的半径、密度

由题意知v=k1r②

k1为常数

【解析】见解析

24.B

【解析】

对A、B受力分析可知mAgcosθ=mBg,则有mA∶mB=1∶cosθ,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