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95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Word格式.docx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齐唱国歌,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焚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极个别人违法打砸同胞的日系车,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难度:

中等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食盐水

二氧化碳

矿泉水

空气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A、食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元素,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

B.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基础知识点:

空气

3.下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氯化钠

金属铜

金刚石

干冰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容易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4. 

201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有关水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煮沸和蒸馏可以将硬水软化

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生活中经常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益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自来水

硬水与软水;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空气与水.

A、根据硬水软化法来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来分析;

C、根据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含任何矿物质分析;

D、根据天然水的净化过程来分析.

A、可以用煮沸和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A正确;

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含任何矿物质,经常饮用对人体健康无益,故C正确;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后即可得到自来水,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的相关知识,需加强记忆.

水的净化

5.今年3月教育部下发通知:

凡进入中小学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师生吸食“二手烟”.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的质量很小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非吸烟者往往因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与分子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mL氢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是氢气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电解水实验..

根据电解水的知识进行分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氧气的质量是氢气质量的8倍.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理论上氢分子的个数是氧分子个数的2倍,故A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得到8mL的氧气,则得到16mL的氢气,故B错误;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是氢气,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电解水的知识进行.

水的组成

7.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猜想假设

收集证据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叙述可知“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

8.2014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l

9.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188

78

55

23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则其核外电子数为55.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原子的构成二、未分类(共1题)

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倾倒液体

点燃酒精灯

取固体颗粒

加热液体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操作型.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中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或纸条引燃,故B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是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故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应注意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与桌面成约45°

角等,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要了解固体、液体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

三、填空题(共3题)

1.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有关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日常生活中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硬水与软水;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

(3)根据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分析.

(1)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物理.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分子不断的运动,故填:

分子不断的运动.

(3)日常生活中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是煮沸,故填:

煮沸.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如图过滤操作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一贴:

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为了防止倾倒液体时把液体洒落到漏斗外边,所以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然滤液会飞溅.

观察图示,可知有两处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

(1):

未用玻璃棒引流;

错误

(2):

漏斗的下端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其它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对于过滤操作,很多同学都能了解差不多,但若是百分百的掌握过滤的方方面面,很多同学是达不到要求的.大家可以把平常见到的知识点都整理起来,不时的翻阅这些知识点,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如图,灯焰处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填a、b、c)的部分最先碳化(变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家用煤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

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器皿-酒精灯..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和温度高低考虑,还需要结合煤气炉上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就是为了调节锅的高度的.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内焰、焰心(由外向内);

由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外焰处最先碳化;

由于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都要用外焰加热,煤气炉上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就是为了调节锅的高度,使外焰给锅加热.

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温度最高;

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只有三角架高低适宜才能保证用外焰加热.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知道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都要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四、多项选择(共1题)

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分.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1)根据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3)根据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变化;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1)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

水;

(2)上述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4)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故答为:

(1)氢气+氧气

(2)化合反应(3)C;

(4)分子,原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

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水经风吹日晒可获得含有泥沙的粗盐,然后经过加工得到精盐.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中,均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其中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B操作装置中,漏斗应如何放置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1)操作①为:

粗盐溶解;

操作②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操作③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

(2)根据实验室制取粗盐的步骤及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分析即可;

(3)在B操作装置中,了解漏斗放置方法.

(1)图中:

A、液体蒸发,B、过滤,C、溶解.故:

操作①与C对应,操作②与B对应,操作③与A对应.

(2)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中,均需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中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液滴飞溅;

(3)在B操作装置中,漏斗应如何放置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1)CBA

(2)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液滴飞溅

(3)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本题从多个角度对氯化钠的提纯实验进行了全面考察,灵活性强.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

2.某同学在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分子的性质有: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选择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性质进行探究;

③下面是我设计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糖和水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这些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相互扩散,使得液面下降.

①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故填: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②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验证,可以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也可以验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a(或b);

③实验步骤:

选择

a

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滴1﹣2滴酒精

酒精消失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

总体积小于200mL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故填: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设计实验进行证明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微粒的性质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