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26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等。

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大河入海处,如重庆市位于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汇合处。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而巴西的许多城市却位于巴西高原上,亚马孙平原城市稀少。

在我国新疆,城市大多分布在绿洲地区。

(1)结合材料探究:

①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②世界第一批城市为什么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

③巴西城市为何大多位于巴西高原上?

山区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①地形、河流、气候、水源等。

②这些地区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有便利的水运。

③在热带地区,平原低地过于湿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材料二 矿业城市多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我国的大庆。

交通城市分布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邻近港口或边境,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经济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②列举我国著名的矿业城市、内陆边境口岸城市、铁路枢纽城市各一例。

①铁路、公路、港口、工矿企业等。

②矿业城市:

大同;

内陆边境口岸城市:

满洲里;

铁路枢纽城市:

株洲。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区位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如下表。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山区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的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气候

气候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纽约、东京、上海等

气候恶劣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如南京、重庆等

运输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

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宜宾等

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重庆、武汉等

河口处易形成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

上海、广州

军事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因素

评价(对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

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事例

经济水平

水平越高,

城市数目越

多、规模越大

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较少

资源(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发生结构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

①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铁矿)、大庆、玉门、东营(石油)、大同、抚顺、开滦(煤炭);

②德国鲁尔区20世纪50~70年代城市的衰落与世界煤炭地位下降有关;

③我国的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交通便利与否: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城市区位不同,如车船时代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会合处,现代交通时代在交通枢纽和沿线出现城市;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①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交会处;

②依据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等;

③以扬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市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运、铁路的开通,发展速度放缓

  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政治、

宗教、

历史、

军事

①政治中心使得首都成为大城市,另选新建城市作为首都;

②宗教兴起城市;

③军事要塞兴起城市

政治中心消失会影响城市发展;

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①许多国家的首都为大城市,有些国家把新建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②我国“十六大”报告中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③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的兴起是因为宗教

科技

旅游

①因科技而兴起科学城;

②因旅游而兴起旅游城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城市的区位影响因素

①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

②黄山、桂林

[方法技巧] 图示法归纳城市区位因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城市和________城市(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及读图分析能力,解答该题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

①人类早期交通以河运为主,海运及铁路均未发展;

早期的城市诞生在河流沿岸。

②城市兴起因素是城市诞生时,把它吸引到某一地点的因素,与促进城市发展的因素不一定相同。

③交通枢纽处最有可能形成城市。

答案:

(1)B 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旅游 标注略。

(在B、C、D、E四城市之间铁路交会处标F)

知识点二 中心地理论[学生用书P29]

1.研究领域:

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

2.探讨内容:

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3.有关的基本概念

(1)中心地:

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2)服务范围:

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3)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一般来讲,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

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4.中心地理论关于城镇空间分布的规律

城镇等级

城镇数量

城镇距离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功能

城镇规模

5.中心地理论指导下的城镇结构

【思考】 下图中,乐平市与刘家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有何不同?

乐平市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种类多,服务功能强;

刘家庄的服务范围小,服务种类少,服务功能弱;

乐平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刘家庄的服务范围。

材料 下图是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共有几级中心地?

说出高等级到低等级中心地的名称。

(2)在该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中,体现了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是什么关系?

(3)据图分析不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大小关系。

(4)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服务范围具有怎样的关系?

(5)总结不同等级中心地在服务范围、职能、数量、相互距离等方面的关系。

(1)3级。

 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分别是城市、小城镇、集镇。

(2)中心地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

中心地等级越高,其数目越少。

(3)一个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面积正好是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

(4)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和排斥,高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嵌套低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5)中心地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职能种类越多,数量越少,相互距离越远;

中心地的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职能种类越少,数量越多,相互距离越近。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地规模与数目的关系

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

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主要受制于商业因素、行政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

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周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六边形。

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

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

中心地职能间的关系

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其服务范围覆盖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方法技巧]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图解

[知识拓展]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读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回答

(1)~(3)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普通服装店 乙:

早点铺 丙:

星级宾馆

B.甲:

早点铺 乙:

珠宝行 丙:

家具店

C.甲:

汽车销售店 丙:

高级家用电器

D.甲:

星级宾馆 乙:

早点铺

(2)根据图中服务区的面积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S甲=S乙

B.S丙=S乙

C.3S丙=S乙

D.6S甲=S丙

(3)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1)由图可知乙城市级别最高,甲最低。

级别越高,服务档次越高,类型越多,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

(2)较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面积是它下级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

(3)六边形城市等级体系反映了城市间服务范围同级排斥、高低嵌套的关系。

(1)B 

(2)C (3)A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3.在河流的哪些地区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4.影响城市区位的经济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5.城镇空间布局具有哪些特点?

6.什么是中心地理论?

其基本观点有哪些内容?

微点拨

1.城市是人口的聚居地,人类总是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居住,因此自然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进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大势基本与人口分布大势一致。

2.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3.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决定城市的选址。

而城市的发展则主要受经济地理区位的影响与制约。

4.一个区域内的大中小城市有机组合形成城市体系,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规模、服务范围各不相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5.区域中的城市发展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等级规模及其服务职能,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

6.一般情况下,区域中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城市,等级较高、规模较大且服务范围较广。

             [学生用书P31])

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分析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D.④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

第2题,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1.D 2.A

3.读攀枝花市略图,分析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选C。

攀枝花市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周围丰富的铁矿和煤矿资源。

4.下图是三座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与之相符的一组城市名称是(  )

A.甲—巴西利亚、乙—武汉、丙—大同

B.甲—郑州、乙—重庆、丙—北京

C.甲—巴黎、乙—北京、丙—上海

D.甲—拉萨、乙—上海、丙—武汉

选A。

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

甲—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

乙—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交通便捷;

丙—大同,煤矿丰富发展的城市。

知识点二 中心地理论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D.5级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第5题,据图中图例即可以判断出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分为三个等级。

第6题,扬州市与无锡市属于同一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差不大。

5.B 6.B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读某地1965年和2013年地理简图,完成1~2题。

1.B地形成城市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B.D城

C.E城D.F城

第1题,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利于城市的形成。

第2题,受煤炭和石油的枯竭影响最大的城市是与煤炭和石油的开发、运输关联性强的城市,D和F位于矿产资源所在地,资源枯竭直接影响其发展;

A的发展与石油和煤炭的运输有关,资源枯竭会间接影响其发展;

E城市的形成与当地旅游资源(石林、溶洞)的开发有关,受资源枯竭的影响最小。

1.A 2.C

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回答3~4题。

3.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4.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甲城市相似的是(  )

A.拉萨B.桂林

C.株洲D.鞍山

第3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城市的性质分别为矿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因此决定它们发展的主导因素便很容易得出。

第4题,鞍山是在当地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

拉萨是因宗教而兴起的城市;

桂林为旅游城市;

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3.D 4.D

下表为某省四类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情况统计表(“√”表示该中心地具有的职能)。

据此回答5~6题。

类型

日常生活用品店

家用电器店

高档化妆品店

小学

重点中学

地方性大学

重点大学

5.空间分布密度最小的中心地是(  )

A.①B.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类中心地的服务职能最多

B.高档化妆品店服务范围最小

C.重点大学服务范围比中学大

D.②类中心地的服务职能最少

第5题,城市级别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同等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数量越少,则空间分布密度越小,故②正确。

第6题,②中心地级别最高,服务职能最多,A、D错误;

高档化妆品店职能级别较高,所以应位于级别较高的中心地。

5.B 6.C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读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布图,回答7~8题。

7.北京周边的唐山、廊坊、保定等十余个区县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紧邻北京 ②交通便利 ③人口稠密 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8.关于京津冀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北京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河北唐山市比北京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第7题,北京周边地区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

第8题,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

各级城市间相互联系。

7.A 8.C

9.如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考虑,________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考虑,________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城市区位更为有利。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图中可分析出,B、D海拔在200米以下,是平原地区;

A、C在200米以上,是山区。

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距海最近。

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

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A、C、D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位于通航河流的上游起点,C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

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都占有优势,因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D

(3)A、C、D C D A (4)D

10.读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A城比B城服务范围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A、B两城市级别相同时,杜明家选购同级商品会选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明家到A、B两城接受服务,说明城市服务范围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主要因素。

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说明其级别相同,但是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的影响,A城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吸引了周边其他地区的人口,说明在实际中,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发展变化的,服务边界具有不确定性。

(1)受高速公路的影响,A城比B城交通便利

(2)B城 A、B两城级别相同,商品等级相当时,只受距离远近和交通的影响,杜明家离B城更近

(3)不确定性。

读浙江省某地的地形剖面与人口、聚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四个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植被D.土壤

2.若图中四个区域原先分布的均为乡村聚落,则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第1题,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

图的标题表明此图所示为地形与人口、聚落分布的关系;

而且人口与聚落分布曲线也表达这样一个信息:

在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降低,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上升。

第2题,图中4个区域聚落的区位条件不同,导致其发展速度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分析

A

①海拔最高,且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

B

②位于山坡上,坡度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

C

③位于山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