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64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docx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修订稿

集团档案编码:

[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

它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年级上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及期末测验《游戏宫—快乐的冬令营》。

基本内容包括:

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一)聆听能力

1、能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体验不同音乐特点,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能通过聆听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3、能通过聆听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二)表演能力

1、能够整齐地按要求演唱歌曲《早上好》、《小麻雀》、《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我的小绵羊》、《小袋鼠》、《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同坐小竹排》、《西伦达》、《金孔雀轻轻跳》、《大鹿》、《小拜年》、《过新年》;能在歌声与动作表演中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及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感受大自然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3、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4、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6、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

(三)创编与活动能力

1、能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能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3、能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4、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5、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6、通过编创动作、歌词,能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7、能为歌曲编动作,用七个音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8、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9、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

10、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歌曲气氛,自编表演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四)知识技能

1、能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2、能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f、s、l、si、d1”八个音,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地吹奏口风琴。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

预计,四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

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学措施

1、要注重学生感受音乐,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每一教学步骤。

2、要注重学生互评与自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形成评价的常规、习惯。

3、让学生有重点地聆听,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乐曲的相同与不同。

4、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5、注意调整学生的声音,逐渐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6、课前做好头饰,布置学生带些道具,便于学生表演。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歌曲《早上好》

聆听《森林水车》

2

歌曲《小麻雀》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3

歌曲《这是什么》

聆听《在钟表店里》

4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5

国庆节

6

歌曲《小红帽》

聆听《小天鹅舞曲》

7

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8

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聆听《雪莲献北京》

9

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聆听《劳动歌》

10

歌曲《种玉米》

聆听《海娃的歌》

11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聆听《袋鼠》

12

歌曲《小袋鼠》

聆听《我的小绵羊》

13

歌曲《鸟店》

聆听《小乐队》

14

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聆听《唢呐配喇叭》

15

歌曲《百鸟朝凤》

聆听《西伦达》

16

歌曲《阿西跳月》

聆听《同坐小竹排》

17

歌曲《歌声与微笑》

聆听《龟兔赛跑》

18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大鹿》

聆听《窗花舞》

2011元旦

19

歌曲《小拜年》《过新年》

聆听《晚会》

20

复习

小学二年级第三册音乐教案

课题:

聆听《问声好》课时:

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发声练习:

12?

34│5—│54?

32│1—

2?

新学期小结。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森林水车》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

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

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

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聆听《早上好》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听歌曲《早上好》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

结束全课。

板书:

问声好

5301│442-│5301│221-│

3/43--|2--|i--|6--|5--|5--|i--|7--|3--||

1--|7--|3--|4--|2--|3--|6--|5--|1--||

课题:

表演《小麻雀》课时: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练声:

4/4bB→G131355v|543211||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

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 再听范唱。

C 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

结束全课。

板书:

小麻雀

课题:

编创与活动?

课时:

2——1

教学目标:

    

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节奏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

12?

34│5—│54?

32│1—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早上好》。

二、基本部分:

1、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早上好》及教材主题《问声好》安排的。

(2)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

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节奏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板书:

编创与活动

课题:

时间的歌课时;2——2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

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手段;录音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在钟表店里》: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时间的歌

在钟表店里

调皮的小闹钟

课题:

《时间的歌》课时:

3——1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

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在钟表店里》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复听乐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结束全课。

板书:

时间的歌

表演《在钟表店里》

时间像小马车

课题:

《这是什么》课时:

3——2

教学目标:

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这是什么》。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手段:

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教师将预先手段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聆听《这是什么》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

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听唱法学习歌曲。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钟表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钟表的声音。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美意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编创与活动:

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钟表的声音,创造出钟表的故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这是什么

1=D16122︳36122︳

课题:

表演《童话故事》课时:

4——1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

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手段: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表演《小红帽》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小红帽》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板书:

表演《童话故事》

拍击节拍

53566︳53566‖

课题:

童话故事?

课时:

4——2

教学目的: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2、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红帽》

(1)结合歌曲《小红帽》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小红帽》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聆听《小天鹅舞曲》提示:

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子:

童话故事

131355v|543211||

课题:

聆听《糖果仙人舞曲》课时:

5——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感受体验音乐轻快活泼的情绪。

2、能够运用有正确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静静的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提示;请你想象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结合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有一个人在林中》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糖果仙人舞曲

2·23·21|5654325||

X·XX·XX|XxxXXXX||

课题:

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课时:

5——2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运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5)结合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6)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7)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8)结合《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23——3211.23——3.21

123——4561.23——4.56

课题:

我的家在日稞则?

课时:

6——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的家在日稞则》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

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3.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选一种动作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我的家在日稞则

课题: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课时:

6——2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演唱,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3.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轻轻地拍手。

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

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在北京的金山上

课题:

期中复习     课时:

7—1

课型:

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

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手段: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

“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一、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课题:

期中考核     课时:

7—2  两课时

课型:

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手段: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

“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课题:

爱劳动?

课时:

8——1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不再麻烦好妈妈》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板书:

爱劳动

歌曲中二个声部每小节的第一个音

3/43--|2--|i--|6--|5--|5--|i--|7--|3--||

1--|7--|3--|4--|2--|3--|6--|5--|1--||

课题:

聆听《劳动歌》课时:

8——2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