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78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教学论专家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解释是多种多样。

美国沃纳

等人对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美国教育家乔依斯和韦尔首次提出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我国《教育大辞典》写道: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模式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到以下共性:

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具有一定结构并可以操作和迁移的模块。

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一定理论体系指导下,以完成特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组合。

体育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设计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促进学生外显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把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和中心,因而在理论上规定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控制目标,如学生的情绪、品质、意志、认知等,但在此模式下实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在体育教学实际中,以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着重于动作技能学习和形成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具有严格的三段式结构,形式固定,教学环境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可以说是一种已经被体育教学所证明、所检验是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问题在于它是在体育教学中被人为地当作一种普遍有效、唯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单一、体育教学工作整齐划一、千遍的现状。

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严重滞后于体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

到现在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前的情况是作为体育教学模式依据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创新,但作为体育教学思想观念贯彻形式的教学模式仍然落后。

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僵化。

体育教学评价时,总想用一套最全面、最标准的模式去评价体育教学评价。

学生在教学中要完全受教师的控制,其行为是被动的,行为的变化受教师给予的“环境刺激”而定。

并由此导致了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体育教学法思想和教学目标多样性与体育教学实际中的教学模式的单一性间的矛盾。

2、研究的意义

现阶段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与方向:

学校体育改革呈现出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与社会变革相互适应的趋势:

宗旨终身化、体系整体化、功能目标扩大化、教育观念开放化以及社会化等等。

但绝不存在唯一的教学模式。

每种体育教学模式总是依据一定的条件发挥作用,有自己的独特性,也存在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针对体育教学目标来说,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只能对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而对于另一些教学目标可能无效或效果很小。

所以我们提倡教学模式多样化。

学校体育突破口还将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为主。

如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就要采用着重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有情感自由的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也是与国际体育教学接轨的尝试。

在具体如何操作上给地方和学校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如分层教学、选项教学等悄然兴起、《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面对这种改革形势,我校做为省级重点中学,将如何对待目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如何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时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开展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基础+选修”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所谓“基础+选修”,即在每班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其中一课时为“基础”课,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中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完成所规定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另一课时则为“选修”课,将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班,进行选项分流教学,教学目标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阶段按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通过学习培养一至二项兴趣特长,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

3、课题研究的依据:

3、1、时代的要求

在新的世纪,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优秀人才。

我校作为省级重点中学,主要是为高校输送优秀学生,我们面临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不能仅限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一个符合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3、2、新编教材的要求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本(试验修订本)•体育与健康》提出的要求:

“学校体育不仅要把学生身体锻炼好,保证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还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而且要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

为学生走出学校后,仍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继续从事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体验体育的乐趣。

3、3、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现代教学中,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法,偏重各项运动技术的掌握,课堂教学没有新意,枯燥、沉闷、乏味。

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也一定不理想,完不成教学任务;如果一味地采用选项课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但由于偏重于某一项目势必影响到身体的全面发展。

影响到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

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模式时,既要考虑到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掌握,又要使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得到发挥,还要能体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本(试验修订本)•体育与健康》提出的要求,以及符合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色。

3、4、本校实际情况:

我校是一所知名的省级重点中学,是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有比较充足的场地与器材,基本能适应“基础+选修”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体育师资队伍完善。

“基础+选修”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对象为2002年9月入校的学生,通过近1年的追踪观察,学生已基本适应新教材的教法,教改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实验对象均来自本校,综合素质差异不大。

我们在借鉴了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根据我校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实行每周“基础”课与“选修”课各一课时的“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2、建构一个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框架体系并形成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能力;

4、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到素质教育成功的乐趣。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个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和发展体育教学改革。

1、选修课项目的确定: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根据学生的意愿及场地器材、师资等实际情况确定选修课。

2、基础课与选修课的教学大纲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的制定与编写:

各年级基础课教学内容即各年级教科书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中的田径、体操、武术等。

各年级选修课教学内容由我们各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

在制定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大纲与评价方法中需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尽量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符合。

第二、保证学生在一般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深入学习某些内容并形成爱好,提高体育能力,以便于与毕业后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接轨。

第三、密切与学校的各种实际情况相联系。

3、排课:

为保证“基础+选修”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正常实施体育课的安排由体育组讨论制定。

4、制定“基础”课与“选修”课授课形式。

(基础课按两个行政班,实行两班两教师男、女分班授课。

选修课按三或四个行政班分六个选修教学班由六位教师分项授课。

5、学生填报选修志愿:

学生根据自己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兴趣、特长、需求,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如身高、体重、速度、耐力、力量等)认真填写选修项目志愿表,每人可在确定的几个项目中选取两项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

(体育选修课志愿填写表附后)

6、编班:

体育组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表按项分班,每个选修教学班人数做适当的控制。

7、基础课与选修课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组选取了本校2002年入校的现为高二年级为实验对象,其中高二

(1)

(2)(3)(4)(5)(6)班为对照班,共322人,其中男156人、女166人,高二(7)(8)(9)(10)班为实验班,共208人,其中男129人、女79人。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文献资料法:

先后查阅有关资料和文件,根据研究目的阅读有关专著。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设计学生问卷,发放并进行效度检验。

实验研究法:

对照班教学仍按上学年进行。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比较。

在实验前,对体育选修课教学项目设置情况调查统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上学期体育课学习成绩统计比较,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达标、竞赛、课后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比较,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和对体育喜爱程度的影响的比较,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身体素质初始成绩差异性检验。

在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素质再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对体育课学习成绩统计比较,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达标、竞赛、课后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比较,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和对体育喜爱程度的影响的比较,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汇总表进行问卷调查。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重视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学生在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的全面性,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要注意全面身体素质的加强;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内容和选择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在教学时要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潜力,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和学生应从身心发展的多维角度去评价教与学的质量。

3、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能善于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兴趣进行积极强化;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也要避免单从兴趣出发而忽视全面发展。

4、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要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一个人从事体育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其有一定的体育学习和创新能力;注意特长培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爱好,技术特长,并加以引导培养,以此来促进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03年5月起至2004年6月结题,主要分以下几步完成:

1、2003年5月确立研究课题,

2、2003年5月——9月

(1)课题组的组建和课题实施方案的确定

(2)申报课题

(3)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课题实施前准备

3、2003年9月——2004年2月

实施实验研究的操作,并在操作中不断完善,完成相应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工作。

4、2004年2月——2004年6月

(1)巩固和发展前期成果,并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选修”体育教学模式。

并力争在全市推广。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申报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2、建构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础+选修”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课题组组长:

阮江

1、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小结及下阶段的对策,直接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4、负责课题成果的实践与推广。

组员:

李利荣

姚卫芳

朱康华

宣卫欣

周晓珺

具体负责实验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

1、实验前的各类所需数据统计,实验后的各类问卷资料的发放、回收、整理,并注意收集教学中各类信息的反馈。

2、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认知与实践。

3、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以学习、讨论、教研组开课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小结。

4、分学期撰写教学论文。

兴高级中学

《“基础+选修”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2003年5月18日

 

附:

(表1)学生对体育选修课教学项目设置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2)实验前后达标、竞赛、课后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对照表

(表3)实验前后对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和对体育喜爱程度的影响调查

(表4)体育素质实验前、后对照表(M±SD)

(表5)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M±SD)

(表6)实验班、对照班体育学习成绩综合测试结果比较

(表7)实验班、对照班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

(表8)实验后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汇总表

(表1)学生对体育选修课教学项目设置情况调查统计表

项目选择人数位次占总人数百分比%

篮球

足球

排球

田径

羽毛球

健美操

武术

乒乓球

网球

(表2)实验前后达标、竞赛、课后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对照表:

项目达标率体育竞赛课后参加每周一次课外每周一次以上课

优胜率活动率体育活动%外体育活动%

实验班前

对照班前

实验班后

对照班后

(表3)实验前后对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和对体育课喜爱程度的影响调查:

作用明显一般作用不明显

调查内容人数%人数%人数%

实验班

对照班

(表4)体育素质实验前、后对照表(M±SD):

时性项50米800米(女)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

效别目(s)1000米(男)引体向上(男)(cm)(cm)

实验班

实男对照班

验P值

班实验班

测女对照班

P值

实验班

实男对照班

验P值

后实验班

测女对照班

P值

(表5)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M±SD):

因子实验班前测对照班前测P检实验班后测对照班后测P检

躯体化

强迫化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意

恐怖症

偏执

精神病性

阳项数

总分

心理健康水平问卷:

问卷选用SCL—90自评量表(即身心症状量表)。

(表6)实验班、对照班体育学习成绩综合测试结果比较:

参测人数平均分标准差

NMSD

实验班前测

对照班前测

差异性检验

实验班后测

对照班后测

差异性检验

(表7)实验班、对照班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

参测一级水平二级水平三级水平四级水平五级水平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实验班前测

对照班前测

实验班后测

对照班后测

(表8)实验后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汇总表: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态度对新模式的态度自我感觉体育成绩的提高

赞成

无所谓

嘉兴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

一、基础课教学纲要同教科书必选教材(略)

二、选修课教学纲要

男子足球选修班教学纲要

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支配球为主,两队互相攻守对抗,以射球入门多少判定胜负的球类运动。

足球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足球比赛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积极参与。

足球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人的体质;能改善人的心理素质和培养人的优良品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认识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身体的价值。

在足球比赛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及种类繁多的踢球、接球、抢截球等身体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较好地发展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还可以提高人的神经系统反应速度,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系统与器官的迅速调节能力;加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视觉功能,扩大视野;提高方位知觉感受器的功能等,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学习足球的基本技术,并通过多种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的足球技术水平。

以及了解提高足球技术水平的基本练习方法,达到自我锻炼,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让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以及发现问题、勇于克服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主动性和群体意识,树立协作、竞争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通过对足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身体素质等的学习和练习,掌握一些足球的基本技战术和理论知识,并能在比赛中初步运用。

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

见各学期教学内容分布表和教学进度表。

四、测评项目与评价方法

标准

测评内容

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备注

 

 

 

 

 

 

 

 

30米跑(10%)

3.6”

3.9”

4.4”

4.5”以上

颠球(20%)

30次

20次

10次

10次以下

准40%

达标(10%)

8-10

6-7

3-5

2-0

以3.0米为半径划圆,距圆心25米划一传球限制线,球落在圆里和线上有效,每人传10球。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传球动作方法正确,动作协调,传球方向、落点准确。

传球动作方法正确,动作协调,传球方向、落点较准确。

传球动作方法较正确,动作协调,传球方向、落点准确。

传球动作方法不正确,动作不协调,传球方向、落点不准确。

学期总体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参加,有浓厚兴趣,准确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认真上课,比较投入,基本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进步。

基本按时上课,被动参与,掌握率不高,进步不大。

无兴趣,不能按时上课,不能完成动作。

 

 

 

 

10米×4往返跑(10%)

10.5”

11.2”

12.4”

12.4”以上

颠球(20%)

40次

25次

15次

15次以下

 

踢准40%

达标(10%)

20分以上

18—20分

12—16分

12分以下

面对足球墙,相距12米,用任意一种脚法射墙上的门,(将球门按照5、4、3、2、1标出不同的分值),射5次。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脚法运用合理,动作连贯,射门准确有力

脚法运用比较合理,动作较连贯,射门准确

脚法运用不够合理,动作不够连贯,射门不够准确

动作不协调,脚法不正确,射在足球墙外

学期总体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参加,有浓厚兴趣,准确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认真上课,比较投入,基本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进步。

基本按时上课,被动参与,掌握率不高,进步不大。

无兴趣,不能按时上课,不能完成动作。

 

 

 

 

 

 

 

 

 

 

 

 

运球过杆射门35%

达标5%

9”5

11”

13”

13”以上

运球绕过8根杆后射门,起点至第一杆4米,杆间2米,最后一杆至射门线2米(共20米)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运球速度快,动作连贯,射门准确有力

运球动作较连贯,射门准确

运球动作不够连贯,射门不够准确

动作不协调,运球脚法不正确,射不进门

接球运球射门35%

达标5%

射中4球

射中3球

射中2球

射中1或0球

背对球门25米,接同伴传球;接球后转身快速运球,进入罚球区后迅速射门。

每人5次(至少用2种脚法)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能主动上前迎球接球,接球转身动作正确,运球快速,射门准确有力。

接球转身动作较正确,运球技术较合理,射门准确。

能基本完成动作,动作较慢。

动作不协调,射不进门

学期总体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参加,有浓厚兴趣,准确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认真上课,比较投入,基本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进步。

基本按时上课,被动参与,掌握率不高,进步不大。

无兴趣,不能按时上课,不能完成动作。

 

 

 

 

运球过3个障碍物射门

达标10%

射中3球

射中2球

射中1球

射不进门

设3根旗杆作为障碍物,每两根旗杆之间相距1米。

运球要快速,不得碰旗杆。

射门要有力、准确。

每人做3次。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运球过杆速度快,动作协调,射门准确有力

运球过杆速度较快,动作较协调,射门准确

运球速度不好,动作不够协调

动作不协调,运球脚法不正确,射不进门

教学比赛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技战术运用合理,思想作风表现优秀

技战术运用比较合理,思想作风表现一般

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思想作风表现一般

技战术运用比较差,思想作风表现不积极

学期总体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参加,有浓厚兴趣,准确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

认真上课,比较投入,基本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进步。

基本按时上课,被动参与,掌握率不高,进步不大。

无兴趣,不能按时上课,不能完成动作。

 

 

 

 

 

 

 

 

运传接运球过杆射门

达标10%

射中3球

射中2球

射中1球

射不进门

中圈开始运球,传球给同伴后跑进接同伴传球,运球过3个障碍物后射门。

(每人5次)

技评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运、传、接、射速度快,动作协调,射门准确有力

运、传、接、射速度较快,动作较协调,射门准确

运、传、接、射动作衔接不够好,动作不够协调,但能基本完成动作

基本不能完成动作

教学比赛评价30%(自我、小组、教师评价各10%)

技战术运用合理,思想作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