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84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docx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

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

2优秀英语教师事迹材料

xx省xx市xx镇一中英语教师张xx,从教11年来,争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不但努力搞好教学工作,还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建议1400多条,其中被采纳600多条,成为远近闻名的教材“啄木鸟”。

今年暑假期间,还应邀参与了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的修订工作。

另外,他还先后参编出版了7部教辅类读物,其中5种担任主编。

最近,他被共青团三门峡市委推荐参加首届“xx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

“学习就是我的精神氧吧”

从初中一开始,张xx就喜欢上了英语。

升入师专后,他经常向外教Heather请教问题,交流思想,深得老师信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xx平时坚持收听外国广播,阅读英文原著,还自学了国际商业英语,由于成绩突出,他曾被邀请赴京免费学习,因是在校生,他放弃了。

但就在这样的学习中,xx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995年2月1日,张xx顺利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

一次,中国教育台来校采访,张xx在课堂上回答流利,表现精彩,从此更令人刮目相看。

20XX年7月,张xxxx师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回乡任教。

参加工作之初,为教好英语,他先后自费购买了《初中英语题典》、《英语学习指导丛书》等教学资料达40余种,利用可能外出的机会购买图书,有时还到北京等地邮购。

当时经济上困难,他只好向家里求助,结果父亲给了两个一千元卖苹果的存折,xx则许诺以后再还——“但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他还一次性订了十年的《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邮局无法办理,就直接将钱寄到报社,直到现在,他还能收到当年订阅的报纸。

“那一段时间,用于业务提高方面的开销,一共花了2795元。

”张xx现在还记忆犹新。

从写信求教到电话请教,张xx结合教学工作,不断地向编者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困惑。

其不

畏权威的钻研精神深深感动了对方。

一次,他带上教材和事先准备的几页问题,到邮局向人民教育出版社初高中英语教材编审刘道义女士打电话请教。

他边听边记,哪里是技术性的原因,哪里是知识的错误,哪里是个人理解的偏差,他都一一记下。

不知不觉间,竟打了64.64元。

也许被其感染,当对方了解到不能报销话费时,竟要xx将票寄过去,待请示财务室后再作决定。

不久,如数寄来了款额。

20XX年之前,张xx还没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后来弟弟送了个大机型手机。

从此,他与有关出版编辑部门的联系方便多了。

其通话基本上都是业务联系,且绝大部分为长途。

而在记者采访当天,他所穿的一件夹克的领子,显然早已磨烂了,尺寸大约四五厘米的样子。

他和妻儿三人租住在离校六七百米的村里,每年租金500元。

“妻子以前没有工作,上周刚在镇纸箱厂找了个工作,头两天一共挣了十二块多。

”3岁的孩子现在镇中心幼儿园,每期350元。

“孩子早已断了奶粉,全是馍饭了。

”说到营养时,张xx不以为然地说。

20XX年暑假前,张xx第一次作为主编应邀为某编委会审稿。

由于急于发排,要求将稿件传真过去。

本来一张五元,他软磨硬泡,最后店主降到三元一张。

就这,还是花了600多元。

“当时身上没有拿那么多钱,只好从工资卡上又取了一些。

”但结果,因无法完成助销任务,只得了300多元稿费。

今年上半年,张xx就教材问题,先后七次向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寄发挂号信。

为稳妥起见,他还一次同时寄送多人,结果最少一次都要花费42元。

xx老家离学校所在的镇上二十多里,“不管有什么事,我从来没有帮过手。

有一次,张xx曾在操场上跑了150圈,计30公里。

”张xx喜欢长跑,他觉得奔跑提高了生命质量,使自己不断超越着自己。

他每天都是五点钟起床,开始在国道上,从住处到灵宝县城,往返将近三十公里。

“在公路边跑,能发现许多勤劳的人。

他们对自己都是一种鼓舞。

”后来,因安全问题路线挪到操场。

有时与校体育队一起赛跑,往往是他领先几步。

有些学生受此影响,也纷纷与其约定时间,要一起练跑。

“我的名字也要列入编者一栏”

在不少学过英语者的记忆里,英语教材的音标都是方括号,它写起来既费事,又不符合国际标准。

当张xx在外研社《大英汉词典》等一些词典中,发现也都使用的是斜线,但并不影响阅读效果时,于是就写信建议,20XX年,教材终于打破这一约定俗成的习惯,将所有标注音标的地方改为斜线。

诸如此类被编辑采纳的合理化建议,从教11年来,张xx一共提了1400余条。

“有一天,我忽然想,教科书是人家编的,教辅是别人做的,如果有一天能名列其中,不是挺自豪的事吗?

”张xx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20XX年2月,发表了处女作;次年10月,作为灵通英语记忆法研究会理事,参编了《全国百家名师导学——英语神通》,后由正规出版社出版。

这是他第一本教辅材料,虽名字排在编委中的第三位,却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激励。

为编写出优秀的教辅材料,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张xx将编写时间全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

他或呆在学校,或呆在租住的小院,天气太热时,干脆将摩托骑到附近村边的大树下,拿着笔本爬在腿上整理书写。

过往的行人,熟悉的都以为还有什么扫尾工作,不熟悉的则议论说,“这个娃,明年一定会考上好大学的。

”“到现在,一共编了7本教辅材料。

”有关专家称,这至少在豫西地区一线青年教师中,是唯一或者说少有的。

张xx的目标也越来越高。

由于长期以来对英语教材的关注,他受到了教材编辑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仁爱版教育研究所多次诚邀其参与修订教材工作。

因为教学工作紧张,直到7月12日凌晨才动身出发。

月余时间里,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一线中青年教师一起,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熟悉业务,分组讨论,归类总结各类问题,再集中研讨,相互置疑——他们将这种工作方式互称为PK(PlayerKill,选手间互相残杀)。

张xx因为最认真、最负责,即使偶然出现的一个失误,编者都不好意思直接向他提出,或个人直接改过,或者通过他人来复查或更正。

有一次,因一个问题,xx与来自山东的一位老师发生了争执。

事实上,编辑都认可了他的做法,但对方仍固执己见,坚信个人的提法更好。

因为这事,张xx感到了一种自卑,而且当晚竟没有一点儿胃口。

但很快,他就开始反思自己,提醒自己应从大的方向上去把握,如单元之间、话题之间、部分之间的衔接,难易程度的把握,内容的匹配,而不能停留于细枝末节。

他真诚地向作为室友的同行道歉,两人很快又重归于好。

“在父亲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毕竟是第一次,还有许多不完美之处。

”张xx不无遗憾地说。

一天晚上,他与十多位同行看夜景时,原走在前面的他,忽然被六位女教师手拉手围成一圈,就在感到难为情时,意外地得到了编辑老师送来的“花心”的称谓。

xx一中教务主任张zz说,有时,别的同行也能发现许多问题,但往往停留在说说议议的层面上。

而xx则凭着一份耐心,一字一词的揣摩,一句一行地研读,一段一篇地深察,一天一天地积累,最后形成的问题和建议材料,往往是厚厚的一叠。

除了发信,他有时将电话打到教材编辑部,直接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所以提高很快。

除了教学工作,备课组工作、学校的一些命题组织工作,都有他的血汗。

张xx参与修订教材的消息传到学校后,师生们都喜悦不已。

今年教师节,凭着他的突出成绩,他被评为xx镇教育科研标兵,受到了镇党委书记的赞扬。

不断地挑战权威,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是张xx的个性特点。

“永远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

”在编辑人员这句话的激励下,张xx的另一个理想也越来越明确了。

——“在我40岁前,要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仁爱版英语教材编者的行列。

“我也要成为一位教育名师”

“你总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对英语有着独到的见解,相信有一天会把所学的全都用上的。

”这是回到英国的Heather寄给张xx的来信中的片段。

为不负老师的期望,张xx从教以后,就期望通过努力,能够将工作做得更精彩。

刚毕业时,张xx几乎老钻在学校里,周末都不回去。

但这种做法,除了拉近了师生距离,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思考,他绝不甘心做一辈子教书匠,而要敢于超越教材。

他曾经申报过一个关于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的课题,也许口气太大的缘故,未被上级部门批准立项,但他在教学上的探索并没有止步。

“认真做事的人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

”20XX年秋,张xx替因事请假的一位同事代课。

学生们兴致很高,特别好问。

期末,临别时,xx特地用英语给该班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其中有对师生交往的回忆,也有对学生的期望。

他花钱在街上打印了70多份发给学生,讲解后又出题测试,最后结束了精彩的一课。

其它英语教师闻讯后都借阅学习,一时成为学校里的一景。

学生建xx说,自己生日那天,直到接到张老师赠送的软面抄笔记本和祝福时,才知道是自己的生日。

两个班的120名学生,人人的生日都记在张xx的笔记本上——实际上,他并不是班主任。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们对张xx老师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少学生都用英语说,我喜欢英语课,也喜欢英语老师。

提起张xx,房东张来星夫妇评价说,“这娃是个好教师。

平时老是早出晚归,就连中午都很少回来,来来去去老是慌里慌张的。

我有时从县城打电话问家里情况时,他总是说他在学校。

20XX年4月,张xx被推荐为xx市骨干教师。

再要往上推荐填报学科带头人时,他却个人放弃了。

他还先后在《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读写》等专业英语报刊上发表教辅类68篇。

另15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等级奖励,其中5篇已结集出版,分别被收录《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汇编》、《全国获奖英语教学论文荟萃》、《xx教育科学探索》等书。

xx的职称按年限早已该评中教一级了,除了班主任这一项,其它条件都够,有的还相当突出,但至今还不能申报。

原因是一位领导曾评价说,他管不住学生,带不了班。

对这些,他却不以为然,“随缘吧,好在是现在都看淡了。

”20XX年冬,在三门峡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二语数英调研测试中,他荣获优秀辅导奖。

以自己的人格魄力去感染学生,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去打动学生,张xx一直坚持这样做的。

在张xx办公室里,床上放着一本《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

“这几年来,觉得自己在教育理论上还处于薄弱环节,教学实践上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这是他专门到校图书室借阅的“新教育力丛书第一辑”,他读了觉得别人确实是名师,比如爱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在名师培养下能够成才,但在自己手里却可能耽误了孩子一生。

“理论书一般读起来不容易进入角色,但只要读进去,都会有所收获的。

”他还相继做了好几本读书笔记,摘记下许多名师的经验之谈。

随着教学体验的不断丰富,张xx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

“世上做出最大成绩的人,往往都是最认真努力的人。

学生的命运,就是我们的生命!

”特别是从这一学期开始,31岁的他的教育理想越来越明确——决不会做一辈子的教书匠,最迟在40岁之前,要做一位像陶行知、叶圣陶一样的大教育家,亦或像魏书生、李镇西一样的教育教学专家、教学名师。

针对有关于张xx适于教研而不适合教学的文化,记者就此询问其本人时,他略微停了一下,然后说,“爱么,教学是立身之本,当然爱呀。

”据了解,他的教学成绩在才参加工作时比较突出,后来,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其成绩基本上保持在中游水平。

但从20XX年暑假开始,张xx以突出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先后四次承担起为全镇50多位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任务。

“10月28日,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考试,”张xx笑着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