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39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docx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

木里河上通坝水电站

调压井、压力管道及厂房工程

合同编号(MLH-STB-JJ/C4-6)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

审批:

安全总监:

审查:

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通坝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三月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措施

1.概述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厂房上游约0.2km处的右岸场地。

系统主要生产主副厂房、调压井、压力管道主洞及施工支洞、改线公路及进厂公路工程、压力管道等部位混凝土,提供混凝土总量约为7.1万m3,其中厂房37409m3,调压井工程12096m3,中平段施工支洞2017m3,下平段施工支洞4781m3,压力管道14915m3,引水隧洞工程工程1055m3,厂区交通工程3125m³。

混凝土最高级配为三级配。

2.系统设计

2.1设计依据

2.1.1混凝土浇筑强度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混凝土最高月生产强度约为10000m3/月,最高月浇筑强度对应的最大小时强度为30m3/h。

2.1.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以二、三级配混凝土为主,其参考配合比见表1。

表1混凝土参考配合比

砼等级

级配

单位

材料用量(kg)

水泥

石子

粉煤灰

减水剂

引气剂

氧化镁

C20

m3

196.800

755.0

1367.0

84.050

1.937

 

138.000

 

C20(泵送)

m3

236.775

826.0

1161.0

101.475

2.333

 

167.000

 

C20

m3

189.625

764.0

1381.0

80.975

1.866

 

133.000

 

C20

m3

160.925

709.0

1533.0

68.675

1.584

 

113.000

 

C20F100W8(泵送)

m3

258.300

805.0

1130.0

86.100

2.376

0.095

170.000

 

C20F200(泵送)

m3

270.600

814.0

1142.0

67.650

2.333

0.095

167.000

 

C20微膨胀泵送砼

m3

240.875

802.0

1127.0

103.525

2.376

 

170.000

16.968

C25F200(泵送)

m3

300.325

799.0

1122.0

74.825

2.593

0.095

167.000

 

C15

m3

180.400

762.0

1379.0

76.875

1.774

 

139.000

 

C15

m3

146.575

737.0

1524.0

62.525

1.439

 

113.000

 

C20F200W6

m3

223.450

746.0

1348.0

55.350

1.923

0.095

137.000

 

C20F200W6

m3

188.600

698.0

1509.0

47.150

1.626

0.095

116.000

 

C25F200

m3

263.425

737.0

1333.0

46.125

2.137

0.024

137.000

 

C30F200

m3

296.225

725.0

1310.0

52.275

2.404

0.027

137.000

 

C35F200

m3

311.600

719.0

1300.0

55.350

2.530

0.029

137.000

 

C15F200

m3

189.625

749.0

1354.0

80.975

1.866

0.095

133.000

 

C20F200

m3

223.450

746.0

1348.0

55.350

1.923

0.095

137.000

 

C30

m3

300.325

136.0

1331.0

53.300

2.439

 

139.000

 

C25F200

m3

255.225

744.0

1346.0

45.100

2.074

0.023

133.000

 

C25

m3

263.425

737.0

1333.0

46.125

2.137

0.024

137.000

 

C20F150W6

m3

223.450

746.0

1348.0

55.350

1.923

0.095

137.000

 

2.2混凝土系统生产规模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本系统混凝土最高月浇筑强度约为10000m3/月,最大小时强度30m3/h,选择混凝土系统设计生产能力:

75m3/h。

因需生产三级配混凝土,为减少机器故障,选用一座HZ75-2F1500自落式混凝土拌和站一座。

2.3工艺流程

HZ75-2F1500拌和站采用混凝土配料、搅拌、计量全自动微机控制系统,混凝土拌合站铭牌生产能力为75m3/h,实际生产能力可达到45~55m3/h,可以满足本合同工程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

系统主要由1座HZ75-2F1500型混凝土搅拌站、配料机、骨料堆场、水泥煤灰罐、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附属设施组成。

混凝土高峰月生产强度为1.0万m3,系统各料仓储量按满足高峰期平均3天的浇筑量1000m3混凝土进行设计。

系统所需混凝土粗、细骨料由业主指定砂石加工系统提供,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混凝土生产系统骨料堆场,运距约为14km。

合格的各级骨料由自卸汽车运输至骨料各料仓内后,由装载机将各级骨料分别装入拌和站配料机对应料仓内,通过配料机的称量系统计量后,经上料皮带送到搅拌机。

按水泥使用量最大,选用表1中的C35F200配合比,每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为水泥311.6kg,粉煤灰55.35kg。

1000m3混凝土需要的用量为水泥311.6t,粉煤灰55.35t。

系统设2个散装水泥罐(单个容量为200t)、1个100t粉煤灰罐,可满足高峰月混凝土生产4天的需用量(原设计散装水泥罐为2个100T罐,粉煤灰罐为1个100T罐)。

水泥、煤灰罐之间均设有钢栈桥,以便检查维修。

同时水泥、煤灰罐锥底部均设置流化型的气力破拱装置,以防止水泥、煤灰在罐里起拱,保证水泥、煤灰均匀、流畅下料。

破拱装置为带多孔状的气板阀,每罐四个气板阀均匀分布在距离罐底300mm左右的圆周上,该气扳阀破拱装置无噪音,结构简单,而且对金属罐壁无损伤,使用效果很好。

在水泥罐及粉煤灰罐顶均各设一台24袋脉冲袋式除尘器,作为除尘设备。

胶凝材料罐的仓顶均装有接收装置和安全门,储料罐中的水泥、煤灰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水泥、煤灰已沉积进入水泥、煤灰料仓,少部分水泥或煤灰随气体进入拌和站自带除尘器,经过滤后沉入料仓,净化后的空气排入大气中,仓顶除尘器的处理风量3500~5000m3/h。

排气的含尘量<100mg/m3,完全满足环保要求。

选用一台3m3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供应生产系统用风。

根据表1,每方混凝土水用量116~170kg,最大小时强度30m3/h时,拌和用水量为3.48~5.1m3/h,考虑冲洗用水等,最大用水量按10m3/h考虑,拌和站用水从边坡顶部蓄水池抽取。

外加剂由搅拌池搅拌,储液池供料,由耐酸泵抽上搅拌机后经称量系统控制加入搅拌筒。

外加剂车间布置在搅拌站附近。

为保护环境,系统设一个废水处理池,其结构采用浆砌石结构,内空尺寸为3.8m×2.8m×1.8m(长×宽×深)沉沙池和内空尺寸为3.8m×1.6m×1.8m清水池组成。

污水处理能力为5m3/h。

系统产生的生产废水用排水沟(尺寸同通乡公路排水沟)引入废水处理池,经沉淀处理后排放。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详见以下框图:

拌和系统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系统主要设备表以及主要附属设施见表1-1、表1-2、表1-3。

表1-1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设计规模

m3/h

75

2

骨料贮量

粗骨料

m3

1000

480

3

水泥贮量

t

400

200t罐2个

4

粉煤灰贮量

t

100

100t罐1个

5

设备总功率

kW

240

6

供水量

m3/h

10

7

生产班制

班/日

2

8

生产人员

22

按2班/天

9

建筑面积

m2

76

10

占地面积

m2

1830

表1-2系统主要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或规格

单位

数量

功率

(kw/台)

备注

1

自卸汽车

15T

6

2

装载机

ZL50

1

3

拌和站

HZS75型

1

18.5

总重约150t

4

配料机

PL2400

1

9.5

5

螺旋输送机

3

7.5

立罐3台

6

耐酸泵

1

2.2

7

除尘器

24袋

3

8

潜水泵

4.5KW

2

8.0

9

固定式空压机

20m3

1

125

10

胶带机

B800,V=2.0m/s

2

33

总长55m

表1-3主要附属设施建筑面积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外加剂间

35

板房结构

2

办公值班工具室

16

板房结构

3

空压间

25

轻钢结构

总计

76

2.4系统布置

厂区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厂房上游约0.2km处的右岸场地,场地坡脚处到木里河右岸边的距离仅有15~40m。

系统布置在靠山侧,通乡公路改建到左边靠河侧。

逐层填筑石碴形成系统及通乡公路场地。

系统长129m,占地面积1830m2。

系统大致布置高程2860m。

砂石骨料由系统上游进厂,混凝土由靠近上游的搅拌站运输到电站厂房等施工现场。

砂和小石因为用量最大,料仓靠近搅拌站布置,向下游依次布置中石和大石料仓。

,砂石料仓、搅拌站基础等施工见施工详图。

系统用电从本标施工2#配电房的供电系统接引。

系统粗骨料进出仓时段,会占用部分改建后的通乡公路,现场情况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为减少扬尘,确保文明施工,结合后期通乡公路硬化,拟对拌和站外侧道路进行砼硬化处理,宽7米,长120米。

(详见附图)

3.系统施工及设备安装

3.1系统施工

系统施工工期2个月,2014年5月10日前完成建安。

系统施工首先进行边坡支护的施工,贴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对墙后的回填土石碴料分层碾压夯实,确保墙身稳定。

按50cm一层逐层填筑石碴,挖掘机辅以人工铺料,采用挖掘机进行碾压,碾压6~10遍,压实度按90%控制。

大型机械无法到达处,采用人工进行分层夯实,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

场地填平后,开始料仓、搅拌站基础等土建施工。

系统搅拌站基础采用小型挖机或人工开挖至基础。

施工用水从拌和站旁新建蓄水池引接。

施工用电从2#配电房供电系统接引。

表1-4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土建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石方开挖

m3

1000

2

土石方回填

m3

500

3

混凝土

C10

m3

15.2

C15

m3

445

C20

m3

413.8

C25

m3

192

4

钢筋制安

t

11

5

预埋件及金结

t

2

6

设备安装

t

150

3.1.1场地清理

基础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均需清除。

3.1.2土石方开挖工程

主要包括系统场平开挖、各加工车间、设备、结构的基础开挖。

开挖渣料用于系统场平填筑,多余部分运至指定渣场。

土石方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样,标识出开挖范围和位置,然后采用人工将开挖区域内的有碍物清理干净,清理范围延伸至开挖线外侧至少5m的距离,同时将开挖区域上部孤石、险石排除,若有较大块石可采用小炮清除。

3.1.3土石方填筑施工

1)施工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在填筑基础上作出明显的标记(如洒白灰线等)。

2)铺料平仓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按30~50cm一层填筑,保证仓面基本平整,控制层面起伏差不超过10cm。

3)洒水

从供水接线点接引供水主管、支管、辅助胶管及喷头至填筑工作面,填筑碾压时洒水,加水在压实前进行一次,然后边加水边压实,加水必须均匀、连续、不间断。

边角处用夯实机夯实。

3.1.4混凝土施工

主要集中在设备基础及场坪。

砼搅拌采用0.35m3的搅拌机在现场进行搅拌,人工手推车运输至仓面。

3.1.4.1模板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均为常规结构,模板采用标准钢模,局部采用木模。

(1)模板的材料

a)模板及支架材料优先选用钢材、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模板材料。

b)模板材料的质量符合本合同指明的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c)木材的质量达到Ⅲ等以上的材质标准。

腐朽、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d)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3mm,钢板面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e)模板的金属支撑件(如拉杆、锚筋及其他锚固件等)材料符合招标文件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2)模板安装

1)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安装在基础上时应加设垫板。

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在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按规范起拱。

(3)模板的清洗和涂料

1)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洗方便,钢模面板涂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若检查发现已浇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2)木模板采用烤涂石蜡或其它保护涂料。

(4)模板拆除

1)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

2)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载荷;当施工载荷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载荷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3.1.4.2钢筋

(1)说明

1)钢筋作业包括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的制作加工、绑焊、安装和预埋工作。

2)当采用其它种类的钢筋替代施工图纸中规定的钢筋时,须将钢筋的替代报告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2)钢筋的材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符合热轧钢筋主要性能的要求。

2)每批钢筋均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检验单。

在使用前分批进行钢筋机械性能试验。

(3)钢筋的保管

钢筋必须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立牌以资识别。

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垫高并加遮盖。

(4)钢筋的加工

1)钢筋加工的形式、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钢筋须平直,无局部弯折。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

3)钢筋的弯钩或弯折符合下列规定:

①Ⅰ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②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部分按设计要求确定。

③弯曲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和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4)箍筋的末端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直径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5)钢筋焊接

1)热扎钢筋的对接焊接采取闪光对焊、电弧焊或电渣压力焊。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焊接采用电阻点焊。

钢筋与钢板的T型连接采用电弧焊。

2)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方法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

3)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才可进行焊接。

焊工必须具备有焊工资格证,并在资格证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4)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Ⅰ、Ⅱ级钢筋采用焊接。

5)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互相错开。

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根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受力钢筋不宜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构件连接处不限制。

(6)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的绑扎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铁丝扎牢;

②板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须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位;

④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为45°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

2)钢筋绑扎接头符合下列规定:

①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②钢筋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③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须符合下表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

3)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位置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头至中心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拉区不得超过25%;

②受压区不得超过50%;

③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小于25mm。

混凝土缺陷修整

①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

2~1:

2.5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②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露筋按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3.1.4.3预埋件加工及埋设

(1)预埋件加工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对预埋件进行加工,预埋件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埋设

按设计图纸的尺寸对其位置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定位后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错位。

3.2系统设备安装

本系统场地紧靠通乡公路,对设备和钢结构安装非常有利。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按设备技术图纸加工制作埋件,对搅拌机、配料机等设备基础尺寸,预埋件位置进行校核,符合混凝土设备基础的设计技术要求,并符合生产厂家的设备技术规范要求,合格后交土建施工,土建施工完成以后,对基础板尺寸进行清理复查核对。

金属结构安装采8t、16t汽车起重机吊装就位,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验收后投入使用。

安装方案详见专项措施(后续上报)。

4.系统运行管理

为了充分管理好本系统,根据标书要求结合我公司混凝土系统运行管理的经验,编制本管理措施。

4.1对系统运行人员的要求

(1)直接生产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3年混凝土生产的经历或具有技师职称曾任过正、副工段长职务的人员担任。

(2)拌和站运行(包括运转工)与维修人员具有高中或中技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具备高空作业能力。

(3)电工及其它特殊工种,具有高中或中技以上文化程度,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身体健康,具有本岗位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

(4)其它普工,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混凝土系统人员配置(考虑两班运行)见表2。

表2人员配置表

工种名称

配置数量

备注

搅拌工

4

运转工

4

修理工

2

系统的维护修理

电工

1

试验工

2

普工

8

管理人员

1

合计

22

4.2设备运行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设备运行管理体制,切实作好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建立健全设备资料档案,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不断地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技术水平。

(2)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设备,新设备在试运转和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熟悉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

(3)新安装的设备必须经过试验和安全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进行生产,并根据使用维护说明书或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设备磨合期的有关规定。

(4)建立设备岗位责任制,明确与设备有关的各级人员、各个岗位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及管理的责任。

对操作人员,必须建立设备操作、维护专人负责制、点检制及交接班制。

(5)严格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在下班前,除完成日常保养作业外,必须将本班的设备运行情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故障维修情况及时提请下班工作人员注意的问题等详细的记录在“交接班记录簿”上,并主动向接班人介绍情况,双方当面检查并在交接班记录薄上签字。

接班时若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记录不清、情况不明和设备未按规定维护时,可拒绝接班。

若因交接不清,接班后发现设备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6)贯彻执行“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

实行“定人定机”,由各班组确定,经专业负责人同意,由工区区长批准执行,并报机电物资部备案。

“定人定机”审批后,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动时,应报工区区长批准,并报机电物资部备案。

多人操作的设备应确定机(台)长,负责协调设备的使用维护。

(7)发生重大机械事故,要及时填写设备事故记录表、当班上报,并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由机电物资部写出事故分析报告,制订出防范措施,发各职能部门,并对事故责任者本着教育为主的原则,处以行政和经济处罚。

5.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以施工局长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为主要负责人的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及奖惩制度,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对本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及全员的质量控制管理。

(2)开工前加强材料的材质检验与各类现场试验结果审批的管理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或提前开工。

(3)安排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查工作,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

在施工前按施工措施、质量计划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层层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