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63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

《《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原文阅读.doc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课文]

  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

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9 * 和田的维吾尔人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

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

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他们天生爱花。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巴扎①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②,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③,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维吾尔族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

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那里的小伙,热情俊郎,浪漫风趣。

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和田维吾尔人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男孩子割礼,女孩子扎耳朵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权鹏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①巴扎:

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

②都帕:

订婚时戴的帽子。

③艾得来斯:

新疆出产的一种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