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79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doc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诗歌:

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

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

你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

〈〈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

为什么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

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

因为只有(),才能()。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种种修辞手法,一一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和运用。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 学生自学后讨论。

(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7)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学写一段话:

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

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

(如:

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

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

北起          ,南到        ,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3、片段练习: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朽”字第六画是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蜒”字第十画是__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

2、文中有两个成语用得好,你能找出来吗?

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体会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伏”这个词有几个意思呢,你能用两种不同的事物分别造一个不同的句子吗?

试一试,会有收获的。

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今天上课,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

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

本来我想:

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

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

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我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说出并写下来自己的烦恼,而是引导学生直面烦恼进行换位思考。

教学建议: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充分重视。

课堂上学生在说话与习作过程中出现的表达上的欠缺,教师应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评价。

写作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语言表达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表达意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李龙滕州市张汪坝桥小学被评为“滕州市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