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0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6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T北钻 采 作 业 规 程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一般规定27

第二节准备工作27

第三节钻采27

第四节钻采机29

第五节单轨吊29

第六节防治水30

第七节机电管理31

第八节辅助运输33

第九节煤质管理34

第十节救灾预案34

第十一节其它35

规程初审48

规程会审49

 

T2051北钻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绪言

1、为了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T2051北钻采工作面支护设计》、《T2051北钻采工作面一通三防设计》、《T2051北钻采工作面机电设计》及各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文件、技术规范、标准等,特制定本钻采作业规程。

2、本工作面范围内作业人员、管技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要掌握本钻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位置

T2051北工作面位于铁三区北部,为沿5煤层施工的工作面,开采深度:

-530m~-590m。

二、与邻区及上、下部关系

工作面位于铁三区11水平,北部为T3150边眼、T3150运输道已掘工程,南部为T2052已回采区,西部为504回风巷、5020斜井、11水平大巷等已掘巷道,东部为T2051已回采区。

三、钻孔工程量

钻孔编号

工程量(m)

1-14号

60

33号

32

52号

47

15号

18

34号

33

53号

48

16号

19

35号

34

54号

17号

20

36号

35

55号

49

18号

21

37号

36

56号

50

19号

38号

57号

51

20号

22

39号

37

58号

21号

23

40号

38

59号

52

22号

24

41号

39

60号

53

23号

25

42号

61号

54

24号

43号

40

62号

55

25号

26

44号

41

63号

26号

27

45号

42

64号

56

27号

28

46号

65号

57

28号

29

47号

43

66号

58

29号

48号

44

67号

30号

30

49号

45

68号

59

31号

31

50号

69-115号

32号

51号

46

合计

1290

747

3721

总计

5758m

四、储量及服务年限

1、本工作面地质储量为8.8万吨。

可采储量:

5758×

3.5×

0.85×

1.35×

90%×

1.1=22894吨

2、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22894/7155

=3.2个月

第二节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设计

本工作面施工的依据是《T2051北工作面钻采支护设计》、《T2051北工作面钻采一通三防设计》。

二、地质说明书

本工作面施工地质资料的依据是《T2051北工作面钻采地质说明书》。

三、矿压观测资料

根据工程附近区域已掘巷道及采空区,主要是T3150边眼、T2051溜子道、T3150运输巷、T3150回风巷、T2051、T2052采空区有关矿压观测数据分析结论。

第二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煤(岩)层赋存情况

一、煤(岩)层赋存情况

煤(岩)层赋存特征表表1

项目名称

数据指标

备注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

2.2m~2.7m/2.4m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13°

/7°

煤层结构

单一结构

工作面煤层走向大体为NE-WS,倾向NW,煤层倾角为4°

~13°

左右,煤层厚度在2.2~2.7m之间,西北部为5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变薄至0.7m左右。

煤层自然发火期

无自然发火

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0.75m3/min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0.21m3/min

煤尘爆炸指数

38.64%

有爆炸危险性。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抗压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岩性特征

老顶

灰白色细砂岩

17.5

143

6.91

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硅质胶结,分选性较差。

直接顶

灰色条带状中、细砂岩

3.7~6.0

105.1

7.3

主要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坚硬,本层为中、细砂岩互层。

伪顶

深灰色泥岩

0~1.4

主要成分泥岩,夹一层薄煤线。

直接底

0.4~1.4

101.3

7.1

致密均一,断口平坦,含植物根化石。

老底

灰色条带状细砂岩

5.2

主要成分石英及暗色矿物,条带状,硅质胶结,具水平层理。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2

三、T2051北钻采工作面煤层及顶底板柱状图

图1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

区域内地质条件较简单,从周边采掘资料情况来看地质变化较少,煤厚变化不大,地层倾角为4°

左右。

预计本工作面钻采过程中无大的地质构造影响施工。

第三节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位于铁三区11水平5煤顶板强含水层下,南部为T2051采空区,西部为T2052采空区,北部为T3150边眼,东部为T2051溜子道。

T2051采空区积水已通过T3286钻孔泄放,对本工作面无较大影响。

但本工作面在5煤顶板强含水层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揭露断层等导水构造可能出现涌水现象。

预计最大涌水量Q=0.57m3/min正常涌水量Q=0.3m3/min

施工时建立好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工作面涌水和泄放的老空水能够及时排出;

配合好地测科的探放水工作和超前探测工作。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及钻孔布置

一、T2051北掘进2号硐布置

T2051北掘进2号硐主要用于回风、行人、运输煤炭、螺旋钻设备安装等,该巷道已经施工到位,巷道支护形式为锚网支护,断面规格为4.5m×

2.8m,巷道全长为670m。

二、T2051北工作面钻孔布置

T2051北钻采工作面钻孔每5m布置一个,即采3.5m留1.5m煤柱,里段共设计14条,长度均为60m,最里钻孔位置距边眼中665m,外部钻孔距边眼中600m;

外段距T2051采空区留5m煤柱(净煤皮),最外钻孔距T2051北边眼中15m,长度60m,最里钻孔距边眼中514m,长度18m,外段共设计101条。

钻孔由里段开始编号,最里钻孔编号为1号,由里往外依次为2、3、……115号。

三、支护断面示意图:

图2图3

四、巷道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4

第二节施工工艺

一、采煤工艺

本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四轴联动双向螺旋钻进式采煤机(简称:

钻采机)施工,钻采机型号为MZ132/294型布置在T2051北掘进2号硐中。

T2051北钻采工作面钻机及钻孔布置平面图

图5

二、落煤方式

采用MZ132/294型钻采机,Ф850mm钻头沿5层煤底板割煤、推进速度0-1.0m/min可调,Ф650mm螺旋钻杆掏煤、钻杆长度1.6m、每四节要接一节带有联接筒(定距器)的钻杆、钻杆转速60r/min、钻采最大深度60m,钻采机钻杆为垂直煤壁沿煤层倾向钻采。

钻杆定位出现偏差时必须及时找正。

钻采达到设计深度或遇断层时,退出钻杆,钻采机整体前移,进行下一孔的循环。

钻采机定位时每个钻孔必须间隔留有1.5m煤柱以此方式钻孔依次逐个钻采,钻孔出煤直接落在刮板运输机上运出。

钻孔位置锚杆若为螺纹钢锚杆则应提前取出;

若为玻璃钢锚杆则不用取出,但钻采出来的锚杆应及时拣出,防止刮坏设备设施。

三、采高和循环进度

1、采高:

0.85m。

2、循环进度:

一次循环进度为3.5m。

四、装运煤

钻采机落煤后,由SGW-40T刮板运输机、SP—80型皮带机联合运输。

五、工艺流程

1、钻采机检查、试钻→钻采机定位→钻采机钻煤→钻采机钻进达到规定后退钻杆→移钻采机固定→封钻孔→检修

图6

2、T2051北钻采工作面进、退钻断面图

T2051北钻采工作面钻进后断面图T2051北钻采工作面退钻后断面图

图7图8

3、封孔及封闭

一、封孔

即在钻孔口码煤袋或者木段,所码煤袋或木段墙的厚度不小于0.5m,要求封闭整个钻孔,每一层煤袋或木段间的间隙用黄泥填好,封孔时,施工人员在距孔口不大于5m处挂好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通风区安排人员进行监测。

二、封闭

本工作面施工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里段钻采阶段和外段钻采阶段,里段钻采工程完毕后采用在2号联络巷以里先码厚度不少于3米防爆袋之后再封闭一道永久密闭的方式对里段巷道进行封闭。

封闭施工由生产单位配合通风区进行。

六、钻孔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钻孔宽度3.5m,钻孔高度0.85m,钻采机采出率90%。

钻杆每节产量:

W=LShrcm

=1.6×

90%×

1.1

=6.36t

日产量:

60/1.6×

6.36=238.5t

月产量238.5×

30=7155t

式中:

W—钻采机钻杆每节生产能力:

t

L—钻杆长度:

1.6m

S—钻孔宽度:

3.5m

h—钻孔高度:

0.85m

r—煤的视密度:

1.35t/m3

c—钻采机采出率:

90%

m—钻孔扩大系数1.1

第三节施工设备

名称

型号

数量

使用地点

容量

电压(V)

干式变压器

KBSG-500

1

开头点

500KVA

6600/1200

螺旋式采煤机

MZ132/294

钻采头

294KW

1140

馈电开关

BKD1-630

配采煤机

BKD1-400

磁力起动器

QJZ-300

6600/690

BKD1-630/660

配运输

660

BKD1-400/660

胶带运输机

SDJ-800

运煤巷

40Kw

QBZ-120/660

2

配800皮带

刮板输送机

SGB620/40

配40溜子

调度绞车

JD-11.4

4

运料道

11.4Kw

BQD-80

配绞车

水泵

IS150—125—400A

洼点

45Kw

QJZ-120

配水泵

电话机

进口,迎头

第四节辅助运输

1、运输路线

500号大巷—5050—T3150运输道—T2051北边眼—T2051北掘进2号硐

2、巷道状况

巷道状况表3

巷道区段

支护形式

棚(排)距(mm)

巷道运输

长度(m)

坡度(°

500大巷料场

锚杆锚喷支护

100

3‰

人力推车/平车

5050

29U/10.4m²

金属拱形

700

/800

150

0~20°

旱运

T3150运输道

锚网支护

85

3~5°

T2051北边眼

2~4°

T2051北掘进2号硐

800

/1000

670

0~3°

3、运输设备

掘进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设备设施等,采用轨道平车运输或旱运。

表4

巷道

区段

绞车位置

绞车型

号数量

钢丝绳

规格

联系方式

拐弯抬棚处

1台JD-11.4

Φ15.5mm

钟绳

拐弯处

1台JH2-14

Φ18.5mm

5050上口与T3150运输道交叉处

1台JD-25

与T2051北2号硐交叉处

T2051北2号硐

巷道内200m一个,400m处一个

2台JD-11.4

施工的过程中因设备变更或其它原因需要更换功率较大的绞车时,必须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绞车、钢丝绳验算。

4、轨道的安装

(1)运输前必须确保轨道直顺,不出现硬弯,同一线路不得有不同型号的轨道。

(2)运输前必须确保直线段两股轨道要水平,误差不大于5mm。

轨道接头处两轨道间的高低、左右错茬不大于2mm,道间隙不大于5mm,否则必须加好道楔子。

(3)运输前必须确保道夹板、螺拴必须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4)运输前必须确保所铺设轨道的道床必须填实,平整坚固,道板不悬空,保证运输稳定性。

5、运输前要对已安设好的绞车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确认,并必须确保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牢固,绳卡不少于两付,绳尾在滚筒上缠绕不少于三圈,钢丝绳不打结,绳头完好。

绳头采用插接时必须不少于3.5个捻距,使用的钢丝绳一个念距内断丝不得超过10%,达到10%时必须更换新绳,当确认无问题后方准开动绞车。

6、运输设备稳固

(1)绞车稳固要合理牢固,无特殊要求及用途均要使用地锚或水泥基础稳固。

(2)绞车要稳固在巷道支护完好,无底鼓、淋水的地点。

(3)绞车安装必须符合规范。

使用时间1个月内的绞车,可以采用“四压两戗”、地锚或联合固定方式。

使用“四压两戗”固定时,戗柱角度应为60°

~75°

,柱顶应接顶打实,保证牢固可靠。

戗柱可以使单体液压支柱或不小于φ160mm木柱,压戗柱能打在底座上的严禁打在底梁上。

(4)绞车使用地锚稳固时,JD-11.4绞车绞车每台不少于4个地锚,绞车底座四个角各一个;

JD-25绞车绞车每台不少于6个地锚,绞车底座前面每个角打一个锚杆,后面每个角打两个锚杆;

JD-40及以上绞车每台不少于8个地锚,绞车底座每个角各打2个锚杆,要按要求上好螺丝。

地锚锚杆采用规格为20×

2200mm的右旋等强螺纹钢锚杆,锚杆要垂直于底板施工,地锚锚入实底的深度不小于1500mm,每个地锚使用3支CK2333型或使用2支K2350型锚固剂;

底板为坚硬岩层时不小于1200mm,每个地锚使用2支CK2333型或使用1支K2350型锚固剂;

地锚锚固力达到70kN。

安装绞车时锚杆螺母的扭紧力矩不小于100N·

m,锚杆孔径与锚杆杆体直径符合三径匹配。

(5)新安装绞车地锚不能满足要求时,要打好4个压柱、2个戗柱。

压戗柱要求使用直径不小于16cm圆木或截面不小于0.17m×

0.15m的方木,并用拉条连成一体。

(6)要使用压戗柱的绞车要提前在绞车稳固地点的上顶做好压戗柱接顶的接触梁,接触梁的强度大于绞车的牵引力。

(7)特殊地点无法打压戗柱时,可以补打地锚,补打的地锚与原地锚间距不小于300mm。

(8)绞车使用底梁的规定

1)、使用的绞车为JD-25及以下的绞车,服务时间在一年之内的可使用松木木质底梁,底梁的断面规格不小于140mm×

120mm,两侧外伸长度不小于400mm。

底梁与绞车联接螺栓必须符合绞车的原设计底座联接强度。

2)、使用的绞车为JD-25以上的绞车或服务时间在一年以上必须使用强度不小于25U支承钢的钢材做底梁,严禁使用松木木质底梁,底梁与绞车的联接螺栓必须符合原设计强度。

3)各型号绞车选用联接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JD-11.4绞车牵引力10KN,联接螺栓直径φ16~20mm。

JD-25绞车牵引力18KN,联接螺栓直径φ20~25mm。

JD-40及以上绞车牵引力30KN,联接螺栓直径φ25mm。

底梁和绞车底座联接紧固,上下垫片直径不小于80mm,厚度不小于5mm。

第五节管线及设施布置

一、风筒、管线

1、风筒、压风管、供水管、排水管、电缆、带式输送机等各类管线、设施按巷道断面图布置。

2、风筒吊挂要平、直、顺,逢环必挂;

风筒吊挂高度距巷道底板不低于1.5m,靠帮吊挂。

风筒拐弯处要缓慢或设弯头,不准拐死弯。

所有风筒均实行由风车向里逐节按顺序编号管理(编号为1、2、3……)。

3、所有管路必须靠近巷帮敷设,并距底不小于300mm的位置(第一趟管路按距底300mm敷设,其余管路按规定间距依次向上平行布置)。

4、最上边一趟管路吊挂使用φ6.3mm及以上的钢丝绳,绳卡不少于1个,以下用φ16mm钢筋“S”钩吊挂(或φ6.3mm及以上的钢丝绳),除巷道拐弯和变坡点外,所有固定管路必须采用统一吊挂,吊挂间距必须统一,不大于5m;

管路要敷设平、直、顺,其间距不小于150mm,所有管路应贴上标签管理,每间隔不大于50m贴一组标签。

一排管路吊挂最多不得超过4趟直径为108mm的铁管,否则要单独与巷帮吊挂。

钢丝绳的吊挂验算:

108水管重量11.485kg/m

每米108水管里的水的重量:

1m×

3.14×

(0.05m)2×

1000kg/m3=7.85kg/m

φ6.3mm钢丝绳破断力为20kN。

一趟5m长108水管注满水的重量:

(11.485+7.85)kg/m×

5m=96.675kg

允许吊挂趟数:

20000/(96.675×

9.8×

10)=6.99趟,其中10为安全系数。

综合考虑,取4趟。

5、静压水管需要变径时,必须使用变径管,由大到小,不得花接。

供水管(铁管)距迎头不大于20m,压风管(铁管)距迎头不大于30m。

6、静压水管原则上不得使用软连接,特殊条件下使用软连接时,必须使用双趟φ32mm高压胶管连接。

7、排水管路中,软管与铁管连接处,应采用铁抱箍。

如采用铅丝捆绑时,必须用8#铅丝双丝双扣捆两道以上,并与铁管拴牢。

8、供水、压风管路敷设时,供水管每50m安装一个洒水灭尘水嘴,压风管每200m安装一个出风嘴。

供水和压风管留设的灭尘水嘴、出风嘴每200m处必须在一起,相互之间不大于10m。

二、电缆

1、电缆吊挂高度距轨面高度不得小于1.3m,以保证电缆在矿车落道时不受撞击,电缆落地时不得落在轨道或运输设备上。

接线盒吊挂时要留防水弯,接线盒及开关处不得有淋水,如果确实不能躲开淋水处时,必须进行防水处理。

电缆吊挂顺序是随着吊挂高度增加电压等级逐渐降低,即由上往下为:

通讯、监测电缆、声光信号、低压电缆。

2、电缆用电缆勾或皮条吊挂,吊挂间距不大于1m,吊挂点均匀布置,保证电缆吊挂横平、竖直。

电缆挂钩吊挂方法:

动力电缆挂钩上端有φ6.3mm及以上钢丝绳进行水平吊挂固定,电缆挂钩往钢丝绳上吊挂,钢丝绳每5m进行固定,钢丝绳两端用反正扣进行紧固,钢丝绳长度不大于200m。

3、严禁用铅丝直接吊挂电缆,严禁将电缆直接吊挂在其它电缆上或与其它电缆相互缠绕。

电缆接线盒的两端必须留有合适的防水弯,接线盒必须两点吊挂,防水弯最低点低于吊挂电缆50-200mm。

4、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电缆必须在管子上方,保持300mm以上距离。

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严禁木料或铁活等压靠电缆。

5、低压电缆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m。

通信和监测电缆敷设在动力电缆上方100mm以上。

6、巷道内电缆沿线每隔50m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该设置注有电缆号、供电范围、电压、起点、责任单位的标识牌。

所有穿墙电缆必须加装穿墙管。

7、集中和固定使用的铃、钮必须上板上架,开关等设备必须上架。

8、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中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垂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

电缆接线盒应小嘴朝下,盒盖向外,悬挂整齐,且不使电缆受力。

电缆及接线盒不得被滴水、淋水、喷水淋湿或浸泡。

9、因工作需要必须将电缆摘下才能施工的部位,须在施工前写出保护电缆的安全措施,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10、电缆装卸、安装及回撤。

电缆装卸严禁使用钢丝绳等直接捆绑电缆,严禁使用绞车拽电缆。

电缆的装卸必须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必须由人力装卸,电缆盘车时,电缆不得超高超宽。

如用钢丝绳吊装电缆时,应将钢丝绳用外径不小于50mm、厚度不小于10mm的橡胶管套好,以保护电缆的外护套,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三、接地极

1、所有36V以上电器设备必须通过接地网与接地极相连接,接地极设置:

接地极设置在巷道起始点附近潮湿地点,接地极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组成,每根钢管上应钻有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0°

),垂直深度为0.75m,留出部分为连接接地线用。

两个钢管之间使用截面积为50mm2的钢绞线连接,和钢管连接处用不小于M10螺栓连接。

2、接地线沿巷道敷设:

接地线采用50mm2的钢绞线,型号GJ-50,接地线铺设离地面不小于50mm,不大于500mm,并用卡子(或16号铅丝)与巷帮固定牢固,固定在巷道一侧,接地线之间的连接用专用卡子(规格:

φ12.5mm钢丝绳卡)连接牢固,连接卡子不少于1个,在巷道内每隔200m增设接地钢管一个,尺寸、埋设方法同前。

接地线和接地钢管用不小于M10螺栓连接。

3、巷道内电压在36V以上和所有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电缆接线盒必须和接地网直接相连接,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