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14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docx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主题二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变革的过程。

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给封建思想制度以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思想武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这大大推动了世界向近代化的迈进。

中国由于坚固完善的封建体系的束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最终没能阻挡这一历史洪流。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汽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2.洋务运动的口号、对中国影响口号:

自强、求富。

影响:

(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刺激

(2)民族工业的先驱:

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3)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几个时期:

洋务运动-清末(兴起)、1895—1913年(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成立(萧条)

(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汽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

(2)1898年,戊戌变法。

在此又称“百日维新”。

开始的标志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

内容:

(略)注意:

皇帝是光绪帝。

结果:

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3)失败原因:

①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②客观:

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4)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5)意义:

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

(它的失败说明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团体,口号为“振兴中华”。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是:

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孙中山推举为总理)。

意义: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三)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1、萌芽

(1)林则徐──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3)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2、新文化运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口号:

“民主”与“科学”。

(3)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

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年底,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5)新文化运动的分期,前期:

1915年-1917年:

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

1917年-1919年:

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也是中国图书馆之父。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材料题

《密诏》: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

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

现在朕位几乎不保。

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请回答:

(1)这道密诏是清代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下发的?

(2)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

(3)密诏中的“皇太后”是指何人?

最终,她如何对待皇帝和变法人士的?

她这样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密诏中提到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为挽救变法,曾求助于谁?

结果如何?

(1)光绪帝。

1898年

(2)戊戌变法

(3)慈禧太后。

她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因为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4)袁世凯。

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材料: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

“先生”是指谁?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什么

(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

(介绍3个即可)

(5)2011年11月12日是这位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日,如果在这一天让你搞一个纪念活动,你将如何做?

请把你的方案写出来。

(要求:

形式新颖、方案可行、字数在50~200字之间。

(1)1911年

(2)辛亥革命。

孙中山。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等。

(5)略。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图1图2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图1是谁?

图2是的哪本书的封面?

它是谁创办的?

这本杂志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4)图1中的人物经常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文章,他在1918年在上面发表的两篇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是什么?

(1)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李大钊;《新青年》;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链接中考:

1、(8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①江南制造总局

图②公车上书

图③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④《新青年》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

(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或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3)趋势:

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逐渐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转变(意思相近即可)(4)近代化的探索(或起步)

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

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探索现代化道路、向西方学习、力图挽救中华民族危难等。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照抄材料不给分)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他提出“民生”和“科学”的口号,并说“我们现在认定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

(2)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20世纪初他领导了什么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斗争?

此次斗争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等进步知识分子是在对中国革命中哪次斗争中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后而提出上述口号和想法的?

(4)材料二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

有何重要作用?

(5)结合材料二中“他”等掀起的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出两点,切合题意即可)

(1)同盟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必。

(3)陈独秀

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5)启示:

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引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

(答出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

(l)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

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

(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篇: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一、课标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强的侵略,请你列举一下列强进行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条约。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列强的枪炮在轰开了中国国门的同时,也轰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和思想,给中国人带来了他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是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过程:

1、洋务运动

①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

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⑤主要内容:

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主要有: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主要有: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代表: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⑥评价:

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③康、梁的宣传活动:

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

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e.训练新式军队等。

⑤失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⑥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⑦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c.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

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

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②领导者:

孙中山

③标志性事件: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④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新文化运动

①标志:

1915年《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②代表人物:

a.陈独秀:

《敬告青年》b.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d.鲁迅:

《狂人日记》

③主要阵地:

《新青年》等杂志。

④主要内容:

前期: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评价: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

复习小结:

小结提问: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①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变法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③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探究题:

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学生分小组思考,教师总结:

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结束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课堂检测:

第四篇:

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悬赏分:

0提问时间:

2005-10-517:

56:

00-阅读次数:

1497

请问:

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和市场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纵观我国近代化的进程,举步为艰。

试以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说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近代化的探索,并谈谈你的认识。

谢谢老师的回答

[思路分析]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方位地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解题过程]

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了发展。

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未能也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和保护工商业等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了长足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了重大突破。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提倡资产阶级的公民道德等,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也有了发展,但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一任务后来由新文化运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完成。

认识:

(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方位地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综合国力。

(3)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清除封建意识。

(4)必须重视“科教兴国”。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农民阶级洪仁王干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

3、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