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218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doc

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

第一章岩矿、标本、孢粉鉴定采

样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采样

一、各类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1、采样目的

⑴采集岩矿鉴定样品是研究岩石和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研究岩石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或矿物的名称,为研究矿床提供资料。

⑵配合物相分析,确定矿石氧化程度,划分矿类型,进行分带。

⑶配合加工技术试验,提供矿石加工和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的资料。

2、采样原则和要求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的代表性。

要根据工作需要及岩放变化系统地采集,对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标本亦应注意采集,以处研究其变化规律。

采集标本时要尽可能采新鲜的、并须做好野外描述工作。

3、各类标本的采集

⑴采集标准标本

在矿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初期,需要采取一套标准标本。

包括工作地区内所见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全部地层、岩石、矿物、矿石标本。

以便统一认识,统一名称。

标准标本是随工作的进展而逐步充实完善的。

⑵采集岩石标本

在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中应按地层的层序及不同岩性逐层采取,注意岩相的变化以及采集和沉积相有关的标本。

对火成岩(侵入岩和熔岩)要从接触带至岩体中心或由内向外,根据岩相变化系统采取,并应注意岩浆分异和火山岩的特征。

对包体的同化以及蚀变现象也应采取必要的标本。

对变质岩,要在不同的变质带内采样,并注意标本中应含有划分变质带的标准矿物。

注意采集反映构造特征的标本。

小标本不能反映岩矿的特殊构造时,可根据需要,采取大型标本,如系定向标本需注明产状和方位。

⑶采取矿石研究标本

采取矿石研究标本,要根据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物组份、结构和构造、蚀变深浅或变质程度、矿石和围岩的关系等特征进行采集。

对于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份变化大的矿订,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系统采取,便于研究矿物的变化规律。

在采取加工技术样品的同时,需要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石及岩石标本,用以研究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中各种矿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结构、构造,以及测定矿物粒度和含量,了解矿石与围岩的关系,对研究加工技术和矿石的可选性能提供资料。

72

有些矿床的氧化矿石与原生矿石的加工技术方法不同,需要由浅而深的采集矿石物相鉴定标本、采集物相分析样品,从而划分矿床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

对已有系统的岩矿鉴定资料,分带情况比较清楚的矿床,专门的物相鉴定标本可以少采或不采。

4.采集标本的规格

采集标本的规格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光、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原则。

岩矿鉴定样品的块体积一般不小于3㎝×6㎝×9㎝(小口径岩心标本不小于岩芯直径的二分之一,长度不小于6㎝),结构不均匀岩石和有物殊要求样品应适当加大块样体积,松散和粉状样品一般不小于100g。

岩矿鉴定标本可适当减少。

对于矿物晶体及化石标本,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5.样品的登记、包装和送样要求

采集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资料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必要时可编制专门性图件。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填写标签和进行登记,并在标本上编号(涂漆等方法)以防混乱。

标本与标签一起包装,应注意不使标签损坏。

对于特殊岩矿标本或易磨损的标本,应妥善包装。

对易脱水、易潮解或易氧化的某些特殊标本应密封包装。

装箱时,箱内应放入标本清单,箱外须定明标本编号及采样地区。

并在标本登记簿上注明标本放置的箱号。

应认真填写送样单,并应注明岩矿产状、鉴定要求。

对于系统采送的岩矿鉴定样品,应附剖面或柱状图。

对某些化石标本和具有特殊现象的标本,为了便于室内外结合研究,尽可能附剖面或素描图。

岩矿鉴定样,一般需留手标本,以便校对鉴定成果,帮助提高对标本的肉眼观察能力。

对某些岩石、矿石样品,需要磨制定向、定位光薄片者,应在标本上圈定明显标本,并在采样说明书或送样单中加以说明。

二、孢粉鉴定采样

1.采样目的

在有植物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每个时期的植物不同,则相应地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花粉,通过鉴定岩石在沉积过程中所赋存的孢粉,从而确定地层的时代和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

2.采样方法和要求

一般要求在富含孢粉的未经变质或在轻微变质的岩层中采取,如:

⑴灰色、暗灰色、黑色的含植物化石或炭屑的泥岩。

⑵灰黑色、暗绿色的砂质和泥质岩。

⑶灰色、暗灰色、黑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等。

⑷红色岩石沉积岩系中要着重采其中的含有机质的夹层,如采取很困难时,也可采部分红层岩石岩石样石样品作试验分析。

⑸砾岩中只能采其胶结物。

⑹煤炭类:

泥炭、褐煤、烟煤。

⑺原油和油层水。

⑻在震旦纪地层中应注意采集碎屑岩中的粉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化学沉积岩中的各种碳酸盐类岩石(白云岩、石灰岩)和硅质岩石(燧石层、燧石结核),以其中各种黑色至灰色和含色和沥青质的岩石分析效果较好。

⑼在中、新生化海相地层中灰色、黑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硅质岩、碳酸盐岩中均可取样。

⑽对火山岩类中的沉积夹层应注意采样,有时对凝灰质粉砂岩类也要采一此样品进行试验。

⑾从岩石变质程度看,不变质的最好,但板岩、千枚岩及其它浅变质岩中也可能含有少量孢粉,在缺乏化石的情况下,也可以采一些样品。

采样要按剖面顺序采集,露头样品应剥除岩石风化面,在新鲜岩石中采块状样,在坑道或探槽中采样要自上而下,防止上面岩屑落入样中。

钻孔采样要注意上下层位,不能在层序混乱的岩心中采取,并要仔细排除外来泥浆和杂质。

在火成岩体附近不宜采样,应适当移动采样点。

样品需保持纯洁,采后立即用坚实的纸包装,防止现代孢粉混入。

3.采样间距

要根据地层划分的需要和岩层含孢粉的情况而定。

一般是逐层采样,要注意含孢粉情况、岩层的厚度和岩性变化。

在含孢粉多的地层中采得密些,含孢粉少的地层中就采取稀些;地层厚度小、岩性变化大时,样品就要采得密些,反之则采取稀一些。

只要所采集的样品能够满足解决某一地层时代即可。

在野外工作中,如果能用化石解决问题的,可不采孢子花粉方法进行研究。

对“哑地层”及进行煤层对比等,均可考虑用孢子花粉方法进行研究。

在采样时应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⑴为解决某一地层的时代,除在该层采样外,还应在其上下接触带附近采取适当样品。

⑵为详细划分地层确定时代到阶,如岩层厚、变化小采样间距一般为5~10m,如岩层薄、变化大可为2~5m。

⑶为在区测,普查工作中建立标准剖面,要选择地层出露完整、地层界限清楚、构造简单的地段,逐层采取孢粉样品。

⑷为进行煤层对比,通常较广泛应用的方法是分层采样法,即将一个煤层按其煤层性质、厚度、结构分为若干小层,然后由下而上可按小层采样,一般间距为20~25cm。

此外,对煤层中的夹矸及顶底板都要分别采集几个样品。

4.样品质量

每件样品质量为200g左右。

震旦纪地层中的砂岩、硅质岩及碳酸盐类以500~600g为宜。

泥炭和烟煤可减少到50~100g。

5.送样要求

⑴每件样品必须详细填写标签,内容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岩石名称、野外初步确定的时代、产地及层位等。

⑵在送样时,必须附有剖面图或柱状图、图中注明取样地点及层位。

⑶每件样品都须用清洁坚实的包装纸包好,防止样品混杂或几个样包在一起。

三、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采样

1.采样的目的

是根据岩石、矿物中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母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变成为稳定的子体同位素。

通过对母体和子体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来确定地质年龄。

2.采样要求

采集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样,必须明确测定的是原岩时代,还是变质时代、成矿时代或构造时代,不同目的应采相应地质作用中形成的矿物进行测定。

样品必须在经过详细研究的地质体上采取:

如岩体穿插关系、岩层顺序、变质期次、成矿阶段等,根据目的要求确定采样对象。

测定原岩时代的样品,必须采自未受任何后期叠加作用(包括变质、热液蚀变、交代及同化作用)的新鲜岩石。

尽可能远离热液蚀变带,接触变质带、动力变质带和含放射性元素集中的地带,不能包含有岩脉、捕虏体与析离体。

用于铀、钍铅法的放射性矿物和锆英石等副矿物,其中不能含有硫化物和方铅矿的包裹体。

若要测定区域变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构造变动的时代,则应采集在该种作用中形成的单矿物来测定年龄。

若采集的单矿物曾受多次后期地质作用改造,则所测出之同位素年龄,既不能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也不能准确地代表某次后期地质作用时代。

3.选择测定方法

目前,测定岩、矿地质年龄的常用方法有:

钾氩法;铀、钍、铅法;铷锶法等。

这些方法原则上适用于测定大于百万年的岩石、矿物(第三纪以前的地质体)。

对第四纪地质体,包括人类古代物体史的年龄测定,常用的有放射性碳法(又称C14法)和铀系法(包括镤—锾法、镤法、锾法、锾—钍法、镭—锾法、铀234法、氦生长法)。

对有争议的地层进行年龄测定时,宜采用二种方法来测定验证。

钾氩法的优点是由于地壳上各类含钾岩矿分布普遍,测定较快且经济,需用的单矿物易选。

其最大缺点是:

该法所需矿物易受各种后斯叠加作用影响,使测定的年龄偏低,以长石为例,微斜长石、正长石中的放射性氩,易受后期影响(如受热)而逸失,因此古生代及其以前老地层的长石样及全岩样不宜采用此法。

中、新生代地层中长石里的氩一般没有逸失,故本法对测定中、新生代地层的效果较好。

用铀、钍、铅法测定的每一个样品,可以根据四对同位素比值得出四个年龄值,它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内部验证。

主要缺点是自然界中放射性矿物不多,采样和选矿都要花费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铷锶法是最近十余年来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测定方法,Rb87的衰变产物是固态,不具挥发性,因此后期叠加作用对锶的影响比氩小。

同时,由于它选择矿物广泛,因此适宜于氩法的含钾矿物,均可适用于铷锶法,在某种意义上说,铷锶法兼有氩法和铅法的优点。

主要缺点是由于岩石或矿物中Rb的含量较少,一般在10-4~10-5g/g,因此随时间Rb87衰变而生成的Sr87的数量则更少,在实验室中须采用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的方法和仪器来测定。

因此,一般对老地层选择铷锶法测定较好。

C14法测定的最大极限为6万年,一般了解3万年内的物体较合适。

铀系法大体上是测定几千年到百万年间。

钾氩法的年龄测定使用体积法只能测大于百万年岩石,近几年来通过超高真空、中子活化、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技术在氩法领域内运用,对大于2500年的第四纪的地质物年龄也能测定。

4.选择测定的矿物(岩石)

适用于钾氩法的单矿物有云母类(黑云母、白云母、金云母、锂云母)、含钾长石类(微斜长石、正长石、透长石)、角闪石和海绿石,以及中酸性和基性岩浆岩类、浅变质岩类及较年轻的火山岩类的全岩样。

采集钾氩法测定样,要求氩的保存安全,并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岩矿未受到任何使钾带出或带入的作用。

选用单矿物测定效果较全岩样好,单矿物中以云母、角闪石、辉石中的氩保存较长石好,长石中以透长石较其他钾长石为好。

海绿石是测定沉积岩年龄的最好矿物,要求呈绿色者为好,不能遭受铁染或氧化,呈棕色或褐色者不能用。

全岩样品年龄值常因该岩样长石中氩的部分逸失而偏低,因此,所测定结果仅能作为地质体年龄的低值。

采全岩样应注意不能带有包体,火山岩样不应带有气泡。

铀、钍、铅法样:

可采集晶质和非晶质铀矿、钍铀矿、钍石、方钍石。

花岗岩中的副矿物,如独居石、锆石英、磷灰石、褐帘石、磷钇矿、铌钇矿、易解石和黑稀金矿等,总之放射性矿物以及铀钍作为混入物存在的,铌—钽—钛族和稀土族矿物均可作为地质年龄测定样品。

伟晶岩脉与矿脉中的铀、钍矿样品,如大块的晶质和非晶质铀矿,钍铀矿、钍石、方钍石、铌钇矿和黑稀金矿等可直接挑选其未受蚀变的新鲜矿物。

上述矿物所测的结果只代表伟晶岩脉或矿脉的年龄。

花岗岩类与变质岩中的副矿物,如独居石、锆英石等作为测定年龄样品时,必须选取人工重砂中的单矿物,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保留原始结构的半风化岩石中采取。

岩样破碎程度与要选取副矿物结晶粒度大小相同为宜,淘洗至灰色为止,经过烘干、电磁选、重液分离,最后放在双目放大镜下挑选出锆英石和独居石。

特别要注意选出的矿物不含硫化物和方铅矿的包裹体。

选送铀、钍、铅法样品时,如有可能则在采样点及其附近选取不少于0.1g的方铅矿分别包装,送实验室做校正用。

适用于铷锶法测龄的单矿物黑云母、白云母、锂云母、金云母、钾长石及海绿石等。

一般来说,如果矿物遭受变质,其放射性成因Sr87的保存性以白云母最好,长石次之,黑云母较差。

通常适用于钾氩法的矿物也适用于铷锶法,对铷锶法的单矿物要求也同样必须是新鲜的,不能有蚀变和风化。

铷锶法全岩样品的要求不需氩法那样严格,全岩样品允许遭受重叠的化学封闭性的地质作用,即后期变质作用导致的重熔或重结晶,包括Rb、Sr在各个矿物间的再分配,没有Rb或Sr的加入或带出,这些不影响全岩样测定质量,因为对全岩样品来说,Rb、Sr仍处于封闭的化学体系。

全岩样不能有化学开放性的地质作用(如二次岩浆交代、水的淋滤等),故铷锶法全岩样品的采集,若拟采样品的岩石在大面积上是均匀的,则任取其中一部分即可,若岩石不均匀时,则要求采大样进行粉碎、缩分(要求全通过-200目筛孔)。

对几乎所有的酸性岩、中性岩、碱性岩、基性岩和相应的火山岩及变质岩等岩石的全岩样或含钾矿物都可以用铷锶法测定年龄;对于沉积岩(如泥质、砂质沉积岩的全岩)和沉积岩中同生的含钾矿物,目前也能进行相应的测定。

常用的全岩样品通常是酸性岩类。

要求送单矿物的同时,并附送选该单矿物的原岩样30~50g(粉碎通过-200目筛孔)。

5.样品的采集

样品要求采取新鲜的基岩,最好是在采石场、地下坑道或钻孔岩芯中取样。

注意不能采取混合样品。

对全岩样品的采集,可以同时在同一岩体(同一地质条件)采集3~5个样品,单独作为该地质体的年龄测定样用以相互验证。

岩样采集后,一般均需挑选出所需的单矿物,野外加工时不宜将样品粉碎得太细,一般在0.25~1mm粒度间较合适,具体适宜粒度视所选单矿物颗粒大小决定。

对于伟晶岩中的粗大晶体,可直接在露头上采选,不需破碎直接送出。

进行钾氩法测定的,要防止钾的混入,不能使用强酸、强碱处理,使用重液时不能用含有钾或铊的重液(如杜列重液、克列特里重液)。

选取单矿物时,可分别用则电磁选、重选、浮选等方法,最后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所需矿物。

选出的样品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如采用浮选时,应用热水把浮选的油剂洗掉。

烘干时切勿直接放在200℃以上火炉上灼烧,对沉积岩样品,烘烤温度不超过80℃。

野外实践证明,使用稍微粗糙和硬纸抖选云母是一种较好方法。

进行铀钍铅法测定的要防止铅的混入污染。

样品质量:

钾氩法测定以云母为标准所需单矿物质量。

推测地质时代

平行两次测定所需云母类样品质量(g)

送交实验室的云母类样品质量(g)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1~3

4~5

8~10

15~20

40~50

5~6

8~10

15~20

30~40

80~100

海绿石单矿物样质量与云母量相同,长石样质量可略低;角闪石、辉石样因含钾量低,需要质量约为云母重量的3~5倍。

在野外需采多少岩样才能满足上列所需要单矿物的质量,是由岩石中含所需矿物的多少所决定,一般质量在几公斤至拾几公斤即可。

全岩样送样重量一般在250~500g。

铀、钍、铅法测定所需单矿物质量:

对于沥青铀矿(指晶质铀矿)、独居石、锆英石三种各代表性矿物送交实验室的样品质量(包括检查分析)不应少于1.5~2g。

其他如铀、钍元素作为混入物存在的含量低的样品,送样量则应增加。

铷锶法测定的单矿物样质量要求大于6g,全岩样大于20g(缩分后质量)。

6.送样要求

送样时应有标签、送样单、并附小比例尺地质图(附标有采样位置的平面、剖面图)、薄片或光片有其鉴定结果。

送样单上应注明矿物或岩石名称、采样地点、属于那一个岩浆岩系,与围岩相互关系,地层层位,岩体产状以及推测的地质时代及根据,样品选取的流程情况,并应有负责样品质量的地质人员签字。

第二章化学分析采样

1.化学分析采样目的:

是通过矿样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有益、有害元素或组份的种类和含量,确定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研究各组份间的相互消长关系和空间变化规律。

对于某些按物理机械能确定矿石质量的矿种,有时也需采集少量化学分析样品,用以检查其杂质含理和判明其矿物种属。

2.采取化学分析样品的原则:

应沿着矿体厚度方向即沿物质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采取。

采样时按照不同矿体区别不同矿石类型的品级,分段采样,如果矿体与夹石、围岩界线不明,则需连续采取,确定其界限。

样品必须有代表性,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人为的富化或贫化。

3.采样方法:

在地表和坑探工程中用刻槽法、刻线法、剥层法、全巷法和拣块法多用于废矿堆,炉渣堆或松散矿石的采样;在岩心钻探工程采样中,通常劈取矿心的一半作为化学分析样品。

4.坑探工程中刻槽取样的布置原则:

一般应按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采取。

凡穿脉工程样槽位置应布于一壁,当矿化很不均匀时,则在两壁同时采样,然后合并成一个。

探槽中样槽布于槽底或其一壁。

探井中样槽布于一壁(对壁或四壁、视矿化均匀程度而定)。

沿脉采样是了解矿体沿走向的品位变化情况,采样间隔视矿化均匀程度而定,一般采样位置在掌子面或顶、侧壁采取,间隔2~10m;当矿体厚度小,品位变化大,沿泳坑道又能全部揭露矿体(脉)的厚度时,则沿脉采样间隔应当加密。

5.采样规格:

一般应根据矿体的厚度及矿石结构、构造、矿采均匀程度而定(可参考表一)。

刻线法线沟规格1×2×1cm,线距5~10cm。

要等距平行刻3~6条采样线,合成一个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刻槽采样时要清除覆盖物后再采样,并注意样面的清洁。

必须防止样品粉屑的散失和外来物质的混入。

某些矿种(如石英岩、高岭土待)对有害元素铁质的含量要求很严,在采样时应避免混入铁质。

6.采样长度:

决定于矿体厚度大小,矿石类型变化情况和矿化均匀程度,以及工业指标所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厚度。

当矿体厚度不大,或矿石类型变化复杂或矿化分布不均匀的矿床,需要依据化学分析结果树圈定矿体与圈岩界线时,采样长度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

某些矿种工业利用中允许的有害杂质要求很严时,虽然夹石较薄,也必须分别采样。

当矿体与围岩有明显区别,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类型简单,矿化均匀,则采样长度可相应放长。

表一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常用的采样规格参考表

矿种

采样

方法

采样断面规格

宽×深(cm)

采样长

度(m)

备注

铁矿

刻槽

5×2~10×3

1~2

矿层厚大而稳定的矿体,采样长度可适当放长。

锰矿

刻槽

5×2~10×5

0.5~1

锰帽矿床用5×10~20×5cm、堆积、残积淋滤矿床20×15~25×25cm。

刻槽

5×2~10×5

1~2

铜铅锌

刻槽

5×2~10×3

1~2

细脉浸染大型铜矿床,采样长度可以适当放大。

刻槽

5×2~10×3

1~2

细脉浸染大型矿床采样长度可以适当放长。

硫化镍

刻槽

5×2~10×3

1~2

硅酸镍为5×3~10×5cm。

铝土矿

刻槽

5×3~10×5

0.5~2

锑汞

刻槽

5×3~10×5

0.3~1

钨锡

刻槽

5×3~10×5

1~2

脉金

刻槽

10×3~20×5

<2

钴土矿

刻槽

10×3~20×20

0.5~1

刻槽

10×3~20×5

0.5~2

铌钽

刻槽

5×3-20×5

1~2

刻槽

5×3-10×5

1~2

结核状磷矿先求出结核的含量,再对磷矿结核进行P2O5分析。

剥层-

全巷

50~100×20~100

(用于团块状松散不均匀的矿床)

刻槽

硫铁矿10×5~5×3

1~2

厚度巨大矿化均匀,可适当放长。

自然硫10×5~8×3

0.5~1

剥层-

全巷

50~100×10~100

不大于开采厚度或矿层厚度

用于结核状黄铁矿和矿化不均匀的自然硫。

明矾石

刻槽

10×5

0.5~2

刻槽

10×5

1~2

结构复杂时0.5m

剥层

50~100×10~20

刻槽

10×5~5×3

0.5~1

用于内生硼矿床

剥层-

全巷

50~100×10~100

不大于开采厚度或矿层厚度

呈结晶团块沉积硼矿。

石灰岩

刻槽

5×3~10×5

2~5

组合样长5-10米

白云岩

刻槽

10×5~5×2

0.5~2

菱镁矿

刻槽

10×5~5×2

0.5~1

剥层-

全巷

50~100×10

~50

用于次生菱镁矿。

石英砂

石英岩

刻槽

10×5

1~2

蛇蚊岩

刻槽

10×5

2~4

重晶石

刻槽

10×5~5×3

0.5~2

0.25~1

(层状矿)

(脉状矿)

剥层-

全巷

50~100×20

~50

砂矿

石墨

刻槽

10×5

0.5~1

高岭土

粘土

刻槽

10×5~10×10

0.5~1

萤石

刻槽

10×5

0.25~1

剥层-

全巷

50~100×10

~50

需要统计剔除夹矸率的矿床,应进行刻槽规格试验。

长石

刻槽

10×3

0.5~2

当刻槽样所含Fe2O3大于拣块样中Fe2O3含量的0.2%,其他成分又相近似则可用拣块法代刻槽法。

拣块

每相隔10~20cm拣一块

长石

全巷

同伟晶岩白云母采样规格

含工业白云母伟晶岩型,以手选分出,手选块度不小于5cm

刻槽

10×5

0.5~1

需统计剔除夹矸率的矿床应进行刻槽规格试验。

滑石

剥层-

全巷

50~100×20~50

石膏

刻槽

10×5

0.5~2

盐类矿床

刻槽

10×5~3

7×3

芒、硝

0.3~1最大至2;石盐

0.3~0.5;

天然碱

0.5~1

石盐当厚度大,成分均一,质量稳定时,长度可放大2-5m

注:

本表是以往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常用的采样规格,现列出公

供参考。

在使用时要结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确定。

7.钻孔矿心采样:

是通过矿心连续辟取。

采样分段长度与上述刻槽采样长度相同,但当矿心轴与矿体(层)标志面的交角较小、矿化均匀时,尚可适当加长。

钻探矿心采样(包括小口径),均应沿矿心长轴劈(锯)成两半,一半送加工化验,一半保留。

劈分时应沿主要标志面(矿脉、层理、片理等)的倾斜方向,还应考虑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加工过程中掉下的粉末碎块,亦应分为两份,分别加入化验和保留的样品中。

工作时要保持使用机械和场地的清洁,以免不同样品互相混染。

对于盐矿的矿心采样,可直接在矿心上凿孔采取所需质量。

矿心采取率高低是决定样品能否正确反映矿石品位的主要因素,应当尽最大努力提高矿心采取率。

当矿心采取率达不到规定要求并影响矿样的代表性时应设法补救。

有些难取矿心的矿种应保留取粉管和沉淀槽的矿粉了解是否有矿,但不能代替矿心基本分析和作储量计算的依据。

采样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对某些易于潮解失水,易风化的矿产应及时送化验,严格防止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引起矿石变质,而失去代表性。

从钻孔取出的矿心必须清除上面的泥浆或外加杂质以保证样品的纯净。

8.钻孔中液体矿采样

⑴晶间卤水样:

对现代盐湖矿床,要采集盐晶间的液体矿样,以了解浅部与深部卤水的化学成分,确定含矿情况。

故每个钻孔均应采取2个水样。

在开始见卤水层,钻到卤水面以下约1m处,采一个水样;在穿过卤水层时在底部采一个水样,每次采取水样均须测定水温各比重。

⑵晶间卤水的分层采样的目的,是用以查明不同程度的晶间卤水层所含的卤水性质及有益组份含量,孔位应选择在地下液体矿富集的地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