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57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在某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A.11%B.22%C.44%D.28%

【答案】D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任何两个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鸟嘌呤G+胸腺嘧啶T=50%,又因为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50%-22%=28%,故选D。

5.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解析】试题分析:

A、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B正确;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D错误.

故选:

B.

6.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细胞中出现图示的杂交分子,则会因过程

被抑制而使抑癌基因保持沉默

B.过程

需RNA聚合酶催化,图示两个基友转录的模板链不一定为同一条链

C.过程

以氨基酸为原料,mRNA和tRNA与该过程直接有关

D.抑癌基因模板链序列与如图所示的邻近基因模板链序列相同

若细胞中出现图示的杂交分子,则过程

会被抑制不能产生蛋白质,导致抑癌基因保持沉默,A正确;

过程

为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催化,图示两个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不一定为同一条链,B正确;

为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mRNA和tRNA与该过程直接有关,C正确;

用于两种基因产生的RNA可以形成杂交分子,即可以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两个基因的模板链也是互补的,不相同,D错误。

本题考查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DNA分子的双链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组成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脱氧核糖和碱基B.脱氧核糖和磷酸

C.全是碱基D.全是脱氧核糖

【解析】由以上分析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DNA分子的双链结构的外侧,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总结:

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2、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链,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中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双链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

8.我国科学家已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若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则测序的染色体共有

A.24条B.13条C.12条D.11条

【答案】C

【解析】略

9.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B.观察叶绿体运动时,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做逆时针运动,实际上叶绿体在做顺时针运动

C.要检测花生种子是否含有脂肪,不一定需要显微镜观察

D.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要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观察

【答案】C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

A、西瓜汁的颜色会干扰试验结果的颜色,A错误;

B、观察叶绿体运动时,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在绕液泡做逆时针运动,实际上叶绿体也是在做逆时针运动,B错误;

C、用花生种子匀浆做脂肪的检测试验,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C正确;

D、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D错误.

C.

检测脂肪的实验;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0.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缺少酪氨酸酶,就会表现出白化症状,以下有关酪氨酸酶和白化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B.白化病的产生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酪氨酸酶制剂适于在37度条件下保存

D.酪氨酸酶能降低相关反应的活化能,使黑色素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生成

【解析】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发等处的细胞中,若编码酪氨酸酶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缺少酪氨酸酶,它就不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生物性状由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决定,AB正确;

酪氨酸酶在37度下,活性比较高,不适合保存,C错误;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能快速进行,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作用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酶的特性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

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11.下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②所示的过程分别在细胞核、核糖体中进行

C.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D.该图只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途径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

由于细胞分化,基因1和基因2不在同一个细胞中表达,但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A错误;

真核细胞转录主要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③④过程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是直接原因,C错误;

该图既可以反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也可以反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定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实现的。

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一系列步骤,有如下两种方式:

(2)基因、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图解: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12.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由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构成()

①DNA或RNA②DNA和RNA③核糖体④线粒体⑤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

A.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⑥

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含有DNA和RNA。

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核糖体和以肽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上述②③⑥正确。

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成分。

13.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B.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D.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含RNA的病毒不含DNA,含DNA的病毒不含RNA,A错误;

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B正确;

核糖体是含RNA的细胞器,不含DNA,C错误;

DNA分子中,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两条链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分布、遗传物质、DNA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名师点睛】辨析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14.如图为某种细胞中进行的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的形成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B.物质a与b的结合部位有4种碱基配对类型

C.物质c的合成过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

D.物质c合成后可能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

【解析】物质a是mRNA,其形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A错误;

物质b是DNA的模板链,物质a与b的结合部位(即DNA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3种碱基配对类型:

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或C与G)配对,B错误;

物质c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多肽,此过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C正确;

题图显示:

转录过程还没有结束,翻译过程就已经开始,由此可推知:

图示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而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忽略了“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还没有完全与DNA模板链脱离就与核糖体结合”这一关键信息而误认为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进而联想到“若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是分泌蛋白,则物质c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最终导致对D选项的误判。

易错提示:

原核细胞的转录、翻译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边转录边翻译;

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先转录后翻译。

15.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解析】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正确;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一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名师点睛】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关系

内容

基因与脱氧核苷酸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基因与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图解如下:

16.下列关于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类中,每个人的DNA分子都存在差异

B.有两条染色单体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C.在DNA复制时,必须先完全解旋为两条单链

D.心肌细胞的DNA分子含有控制人体所有性状的整套遗传信息

DNA分子的特性有多样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故A正确;

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DNA分子,所以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故B正确;

DNA复制的方式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故C错;

人体所有的体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将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的培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培养几天后,这两种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洋葱根尖的部位是()

【解析】本题考查DNA的复制和转录。

3H标记的胸苷是DNA合成的原料,3H标记的尿苷是转录形成RNA时的原料,洋葱根尖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只位于分生区,能够分裂的细胞才会进行DNA的复制,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向上补充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处的细胞,因此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中都有3H标记的胸苷的分布;

活细胞都需要合成蛋白质,也就都需要合成RNA,因此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中都有3H标记的尿苷存在。

18.18.如图所示为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

A.过程①能保持生物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B.过程③能发生碱基A—U之间的互补配对

C.过程④和过程⑤所需的原料相同

D.某些RNA存在双链区域,能转运氨基酸

【解析】过程①表示DNA的复制,能保持生物遗传信息的连续性,A正确;

过程③表示翻译,在tRNA与MRNA中间能够发生A与U的相互配对,B正确;

过程④和过程⑤形成的产物分别是DNA和RNA,因此所需的原料不同,C错误;

tRNA分子中存在双链区域,能转运氨基酸,D正确。

19.科学家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所以nuc—l基因又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可能与nuc—l基因被激活有关

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基因也在表达

C.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

D.癌变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阻

由题意可知,nuc-1基因的作用是编码蛋白质使DNA降解,是细胞的死亡基因,所以靶细胞的凋亡可能与该基因的激活有关,A正确;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也有细胞的凋亡,所以该基因也表达,B正确;

该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

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所以该基因表达受阻,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

B.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HIV的遗传信息传递中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

D.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翻译由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

【解析】DNA中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传递到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RNA和蛋白质,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A正确。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的传递规律,B错误。

HIV是逆转录病毒,逆转录过程中存在A-T的配对,C错误。

翻译由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结束,而启动子与终止子则是转录起始与结束的信号,其本质是DNA。

D错误。

21.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UG,那么控制它的相应的一小段DNA中以及信使RNA和转运RNA中共有核苷酸()

A.4种B.3种C.5种D.8种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异同点,先根据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UG的密码子推测出转录该密码子的DNA序列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碱基序列,然后结合DNA与RNA的异同点进行解答.

甲硫氨酸的密码是AUG,该密码子的DNA上的碱基序列是则转录形成ATC/TAG,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UAC,因此控制它的相应的一小段DNA中以及信使RNA和转运RNA中共有核苷酸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

D.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2.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Ioop结构有关.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mRNA

D.R﹣I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不是通过氢键连接的,A错误;

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B错误;

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为模板链的互补链,不能转录形成mRNA,C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hI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可知,R﹣I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

【解析】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A项错误;

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项错误;

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故C项错误;

图乙中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④为R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这三个过程中都涉及碱基A与U的配对,而①过程表示DNA复制,不涉及A与U配对,D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名师点睛】中心法则试题的解题技巧

(1)中心法则包括五个过程: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⑤RNA复制。

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也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绘制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如下:

此类试题主要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主要是以各种变形的中心法则图解为背景切入。

(2)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识别中心法则图解,确定考查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

如果是模拟实验类,则可以通过所提供的模板、原料、酶的种类等相关条件来确定;

如果是中心法则的变形类就先还原图解,与中心法则的标准图解进行对比,重现图解中隐去的关键词或确定图解中相关数字、符号所代表的具体过程。

24.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

A.稳定性B.多样性C.特异性D.变异性

【解析】不同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因此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5.(2015秋•上饶县校级月考)科学家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均用肺炎双球菌做过转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可以使小白鼠得肺炎而死亡

B.肺炎双球菌可以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最终证明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最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

S型细菌→小鼠→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A、肺炎双球菌可以使小白鼠得败血症而死亡,A错误;

B、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自身含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B错误;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正确;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①正确;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错误;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③正确;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27.某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100万个,其中A(腺嘌呤)占20%,如连续复制3次需要G(鸟嘌呤)的数目为()

A.210万B.240C.280万D.420万

【解析】由题意知,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碱基100万个,如果A占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