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372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2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1021Word文件下载.docx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

中国农业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综合国力衰弱;

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

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

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

把条约概括为:

(帮助学生记忆)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1)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2)破坏中国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3)加重人民负担

(4)便利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5)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火烧圆明园

1、鸦片战争后的十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土上,英法又燃战火,发生火烧圆明园事件?

清政府腐败无能;

英、法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制造事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四、沙俄趁火打劫

(结合第18页“算一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沙俄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印象)说明:

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签订不平等条约;

圆明园被毁;

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简述: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

提问:

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

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课题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俄《伊犁条约》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变化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为捍卫国家主权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事迹,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弥睨岛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了“落后就要思进”、“落后就要思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自然不能幸免。

【讲授新课】

一.历史发展顺序

边疆危机——————朝鲜内乱————中日海战——《马关条约》

(19世纪70年代)———(1894)——(1894)———(1895)

二.边疆危机

1.背景:

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表现:

(西北,西南,东南)

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2)俄英入侵新疆3)英对西藏的侵略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过程:

1)进军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外的其他领土;

2)经过伊利问题谈判,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

2.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

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反对俄国的侵略,收复新疆,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重要意义,左宗棠是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功垂青史。

四.甲午中日战争

1)世界形势:

19实际70年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想帝国主义过渡,急需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默许或支持。

2)日本形势: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国力逐渐强盛.扩张称霸野心日强,制定了大陆政策3)中国形势:

边疆地区新危机,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时间:

1894.7——1895.4

3.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

4.过程:

1)两个阶段:

1894.7——1894.9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1894.10——1895.4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2)日本不宣而战,战场从朝鲜到中国,从海战到陆战

3)战争中的清政府:

爱国官兵——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慈禧太后——挪用巨额经费修建颐和园,忙于“万寿庆典”李鸿章——保船备战,苟且偷安,备战求和

4)爱国将领——邓世昌

4.结果:

中国战败,宣布洋务运动破产

5.条约:

《马关条约》

6.影响:

1)《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赔款——数额之大,割地——整个行省,通商口岸——深入内地,开设工厂——便于资本输出

2)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②巨额赔款,使日本实力剧增,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③甲午战争,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危机日深

④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

概括:

民族危机——加深;

殖民掠夺——升级;

殖民地化——加深;

列强侵略——加速;

民族觉醒——开始

五.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侵犯了俄德法三国的利益,三国干涉,逼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花费白银三千万两“赎辽”

2.说明:

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既合作也争夺

板书设计

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历史资料,将“青岛的总督府、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通过由学生主讲、编“顺口溜”、表演“山东快书”、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

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

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

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

搜集有关青岛德占时期的资料。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借口      义和团运动

        ↓

       过程      廊坊、杨村阻击战

        ↓      围攻外国使馆、教堂

       暴行

       结果      《辛丑条约》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

提出问题:

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略)

是的!

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

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耻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这种耻辱的历史在延续,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课件展示:

图表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历次抗争的史料图片。

(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时局图》。

教师设计问题:

看到这幅地图,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归纳综合表达出来(列强的瓜分蚕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落后就会挨打等),锻炼学生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形势。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次遭到损害。

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讲授新课

导学提纲(板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有目标)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屡次侵略中国,这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这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取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有关义和团的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完成归纳新知识,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义和团兴起的地图,指出兴起的地区――山东、直隶。

  展示顺口溜: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展示图片:

义和团战士、武器、团旗等。

       由此得出,人员组成、武器装备、活动方式。

  提问: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先在山东兴起?

  课件显示:

图片:

1895年1月  日军在荣成湾登陆1897年 德军在山东设总督府1898年    英国强租威海卫

  

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矛头直指侵略者,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义和团一时被清王朝利用。

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得出结论――清政府利用义和团。

义和团终归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虽能一时抵抗侵略,最终要失败。

就在义和团壮大发展之时,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战争形势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地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侵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强调几个主要的地点:

大沽、天津、北京、廊坊、杨村。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

大家都已经对战争经过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及认识。

(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知识了,真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表演编排的山东快书。

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山东快书的形式来表现廊坊阻击战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的史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满创新活动,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展示中国人民抗争的一组图片作为背景,烘托气氛,创设历史情境。

  (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感谢同学精彩的表演。

这些斗争真是大快人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与此相反,清政府却表现得软弱无能。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

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

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利用到剿杀。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之后由学生主讲。

  学生主讲: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学生边讲边展示有关资料图片,揭露列强的暴行。

(师生互换角色,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小老师”讲得真不错。

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或体会呢?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这一道理。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条约的史料图片。

提示学生:

与中国签约的是哪几个国家?

学生回答:

11个国家。

  学生提出疑问:

侵略中国的是8个国家,与中国签约的却是11个,多了荷、比、西三国。

为什么呢?

以赞扬的口吻说:

同学们大胆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看法非常好。

其实,这些国家是跟着捞油水的。

这再次说明:

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以此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呢?

  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

稍后,请同学讲一讲自己的理解。

  学生总结出条约的内容。

有的学生还提出注意“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

  赔款、划定、允许、不准、严禁、拆毁、允许等等,用这些“关键词”把内容串联起来。

以上同学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发。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不断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会学”“巧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进一步提出,《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

请同学们根据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

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去粗存精,归纳《辛丑条约》的影响。

  从条约的内容、影响看,《辛丑条约》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中国影响深远。

  小结:

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影响巨大的条约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对条约进行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展示表格:

  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学们完成得不错。

那么,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探究、讨论后,启发学生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略)。

  展示:

师生的创意设计。

  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学们,由此看出,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所以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水到渠成,突破难点)

知识小卡片――你知道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吗?

(学生了解即可)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历史,勿忘国耻。

清政府软弱无能,任人宰割。

而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强大了,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正如课前同学们所谈到的: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不久的抗非典战斗中,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师要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教育)

  巩固小结

  师生共同合作互动,反复推敲,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编成一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了师生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顺口溜: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扶清灭洋记心间。

山东直隶是渊源,1900八国侵家园。

      廊坊天津显神威,《辛丑条约》危害深。

增了负担损主权,完全陷入大深渊。

组织学生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过程,感知历史知识)

  最后指出:

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来欺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积极寻找救国之路了。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我检测:

《辛丑条约》的内容如何?

 能力提高:

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搜集的材料,就如何评价义和团,撰写历史小论文。

[历史·

教案]第4课甲午风云忆旧——探究活动

(一)

[建议方案1]

活动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但在近代是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

翻开近代历史的长卷, 

重温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回顾民族抗争的血泪,总结战败惨痛的教训,足让青少年难得而又必须经历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次活动的目标:

1.深入了解与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感受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精神。

2.学习制作壁报,锻炼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编辑美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本领。

3.通过壁报的展示与评比,提高学生的表达、分析、鉴赏能力。

活动形式:

壁报 

•活动资源: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

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收集或自编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编排主题性壁报。

壁报内容可由指定性栏目与自主性栏目两类构成,以前者为主。

指定性栏目的案举例如下:

A、史迹寻踪(甲午战争战场记) 

B.浩气长存(甲午战争英烈传) 

C.警钟长鸣(甲午战争反思录)……

为了便于操作和评选,壁报以含4个栏目(3个固定栏目加1个自选栏目)的容量为宜。

2.活动课上,4个小组依次在黑板上(或墙壁上)悬挂所编制的壁报。

各组推选1名代表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栏目内容 

介绍的次序可作如下安排:

介绍A栏目: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每组限时2.5分钟,下同)。

介绍B栏目、C栏目和自选栏目:

方法同上。

3.评比

A.标准:

可按下列要求分项评比:

内容详实,举例得当;

文句通达,论述得体;

图文并茂,编排得法;

简明流畅,讲解生动。

B.计分:

可由各组选2—3名代表任评判员(对本组的评分回避),统计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他分数的均值。

C.奖励:

按计分成绩评出最佳综合奖,最佳栏目奖,最佳美工奖,最佳讲解奖等。

活动说明:

1.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发动和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投入壁报的筹备和制作活动。

2、有些实地参观采访限于条件难以实行,可改用其他替代办法。

此外在观赏历史文艺作品时,要注意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区别。

3.壁报的内容除了文字外,还可包括图片、表格、照片、地图等。

壁报尺寸以对开报纸大小为宜。

4.课后可将得奖的壁报推荐到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展览。

*

[建议方案2]

可采举行演讲比赛,题目可定为“由甲午中日战争想到的”、“落后就要挨打、“重温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覆灭”,也可自拟题目。

补充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的缘起,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因此,先叙述这一史实• 

19世纪末,日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