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385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14+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浙江·

41

(2)

福建·

28

安徽·

2

推动

经济

持续

健康

发展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江苏·

12

北京·

31

2、3

广东·

25

海南·

13

新课标全国Ⅱ·

38

(2)

40

(2)

39

(2)

37

(2)

5

24

3

四川·

13

(2)

35

(2)

12

(2)

新课标全

国Ⅱ·

15

核心考点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高考指数:

★★★★)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成就: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特点: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正确理解全面小康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等于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而不是单纯指经济建设目标。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步和同等程度的小康。

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题组一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问候语的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吃了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下海了吗”“发了吗”等;

21世纪初是“买房了吗”“炒股了吗”等;

再到如今的“买车了吗”“旅游了吗”等。

上述问候语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我国已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总体小康的认识。

问候语的变化说明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过渡,A项正确;

B项“基本实现现代化”,说法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而没有体现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D项“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法错误。

[答案] A

 1.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对全面小康的认识。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将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

题组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3·

高考天津卷,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以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措施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①入选;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措施,②入选;

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影响看,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必然要求,③正确;

④说法本身错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

 2.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  )

A.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C.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B、C三项虽然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关,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核心考点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考指数: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内涵:

(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战略抉择: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基本要求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具体要求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误区警示

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增速越快越好

[点拨]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主要指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

(2)既不能全盘否定GDP,也不应单纯强调GDP,把GDP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转到”: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依靠”: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一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战略”: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题组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4·

高考安徽卷,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

安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民安居,为农民切实利益着想,体现了以人为本,①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而不是单纯地扩大城市规模,②不符合题意。

安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统筹了产业与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民权益,做到了统筹兼顾,③正确。

安徽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④不符合题意。

 1.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这是(  )

A.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B.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C.应对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D.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A项不符合题意;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B项不符合题意;

C项与题意无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D项正确。

题组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考海南卷,3)经济学常用“倒U形”曲线(如下图所示)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

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②B→C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③美丽中国应该在B点出现 ④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现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前期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加,污染程度加重;

在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人均GDP增加,污染程度减轻。

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美丽中国应该是人均GDP较多,单位GDP的污染量较少,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2.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下列经济措施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是(  )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

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调整优化产能结构

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选B。

材料中提及的产能过剩,是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产量过剩,为此必须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同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上述行业的产能结构,故②③正确。

①中的“增加市场需求量”和④中的“提高过剩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不可取,应排除。

 

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回答此类题目,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意义两个角度来分析。

具体包括: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资和消费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才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说明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回答此类题目,可依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具体来思考。

(1)国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生产的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转变;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消费者: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信息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要求,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

通过放活市场、放宽政策,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

信息二:

会议强调,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

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

分析信息一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依据。

提示:

(1)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放活市场、放宽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命题角度2:

结合信息二,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4)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四化”道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几个主要特点。

下列选项中反映“新常态”特点的是(  )

①201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

②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

③2014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2%

④2014年单位GDP能耗比2013年下降4.8%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选C。

201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4%,增速放缓,符合“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特点,①当选;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不能反映“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特点,②不符合题意;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符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特点,③当选;

单位GDP能耗下降,符合“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特点,④当选。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下列措施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是(  )

A.动力转换,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第三产业比重

C.调整需求结构,扩大内需,提高恩格尔系数

D.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选A。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项符合题意。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而不是降低,B项错误;

提高恩格尔系数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C项错误;

D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3.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方向,加强政策协同配合,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采取的货币政策有(  )

①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农资补贴标准

③政府卖出所持有的各种有价证券

④合理扩大对重点工程、“三农”等的信贷支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面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应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属于财政政策,与题意不符;

③政府卖出有价证券,不属于货币政策,应排除。

一、选择题

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  )

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消除城乡差距 ②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流转 ③加快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们自由迁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们自由迁徙,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错误,应缩小而不是消除城乡差距。

②错误,应该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流转。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这就要求(  )

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同步实现现代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本题考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的理解,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中的“同时”,④中的“同步”表述错误,应排除。

3.2014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速,截至2014年7月,已完成全年任务的77%。

2014年我国要实现470万户的棚户区改造,按每户50平方米推算,假如建安成本为2000元/平方米,这样就至少可以拉动4700亿元以上的生产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材料表明全国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在于(  )

①维护人民生存权利,让群众的住房需求都得到满足

②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运用多种手段助推棚户区改造

④扩大社会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A.③④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等知识。

全国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在于,从生活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经济上能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都得到满足”的表述不准确,③中的“多种手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从“主动调低”GDP到相继推出百姓“幸福指数”,从提高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到实现“有福利的增长”。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倡导的共同主题“科学发展”,让“幸福”变得更加具体实在。

各地政府的做法体现了(  )

①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④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①②B.①③

各地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这说明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③④正确;

①②与题意不符。

5.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思路:

统筹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

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

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题中内外统筹、制造业与服务业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体现的是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6.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

在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