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039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

学术论文;

综述

一、研究概况

1.基于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从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行为重点分析消费者心理过程,一般采用研究工具是价值系统(ValueSystem)。

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价值观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认可。

例如,美国消费者行为学家亨利·

阿塞尔(HenryAssael)认为一个社会价值观会影响其成员购买和消费模式[1]。

从消费心理和价值层面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代表性研究有:

澳门学者吴绍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模式研究,台湾学者许家铭对大学生消费决策型态与价值观关系研究、梁伊杰对台北市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消费行为研究、罗博铭对大学生绿色消费品消费行为研究、任丽美对大学生生活型态差异对移动电话消费行为影响研究等,大陆学者朱丽叶对大学生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倾向研究、杨传忠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宋绍成关于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李光南等对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以及刘世雄对大学生消费存在聚群现象研究[2]。

以上研究共同特征都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消费者本身消费决策心理过程上,而产品只是参与研究一个工具。

2.基于特定商品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对不同商品功能属性偏好以及购买使用习惯等。

在研究方法上,这类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以定量研究为主[3]。

例如,西方学者埃斯科菲(EscofferyCam)和米勒(MinerKathleenR)对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消费行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上网消费行为差异与迷恋上网程度差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结论[4]。

陈新光(ChenXinguang)、李小明(LiXiaoming)、斯坦顿(StantonBonita)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吸烟消费行为和心理,发现了大学生吸烟具有被动性、从众性和虚荣心等特征[5],黄小波、李一玉等实证研究了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发现体育消费具有齿轮效应,喜欢运动人会越来越喜欢[6],霍力、杜文广实证研究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发现大学生旅游消费具有较大情绪化特征[7],弓太生等实证研究了大学生鞋类产品消费行为,发现大学生鞋类消费具有追求时尚性特征[8]。

以上研究管都从特定产品(服务)出发研究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

选择特定商品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优点是研究结论贴近市场、实践性强。

本文试图吸收上述两方面理论优点,将大学生消费心理和特定商品结合起来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和特点。

3/3

3.消费心理和观念研究

以消费结构为专题研究研究基本上是以心理学为背景进行或,者为商业市场服务而展开,基

调却基本一致,总体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是不成熟。

徐兰宾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不稳,个性化、感性化特点明显;

左新荣等认为还存在攀比心理、放任心理、虚荣心理、郁闷心理,而余展洪认为大学生储蓄观念薄弱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注:

“财商”一词由罗伯特·

清崎提出“财

商与你挣多少没有关系,它是测量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能力”)。

闫缨概括为大学生消费心理为“趋同心理”,即大学生生活社会化,使得他们消费心理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影响和压力下产生着相互影响,并呈现出趋同现象。

这种趋同现象,使得大学生们搭上宿舍、朋友、老乡班车不停地“消费”着,在趋同心理影响下消费行为,带来问题是大学生消费除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外,有大学生忽视经济能力,在超出基本需要前提下进行消费,造成不必要浪费。

大学生消费心理是大学生消费原动力,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解释和研究。

心理学可以采取试验方式考查大学生消费心理动机,社会学可以研究外界社会环境在塑造大学生消费心理作用,教育学可以通过教导灌输方式来

二、分析与思考

我国关于大学生消费研究是在90年代后半期兴起,从各个学科角度对这一对象进行研究,在调查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相当有价值成果,给后人留下了厚重基础。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理论深度不够

在已有研究中,80.5%是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并且多半是进行一次简单数据收集,或者描述性研究,而在更加深一层次理论探讨还很缺乏,调查后达到结果总是给人以“相似”、“千篇一律”感觉,人们似乎可以在一开始了解到要研究对象时就知道结论是什么了,于是每次研究特殊性和个性消失了;

虽然有19.5%是以理论为主非实证研究,但是经过查询后,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教条式论述。

总看来,大学生消费研究较多停留在经验性表面研究,理论挖掘比较少,探讨深层文化理论因素更是几乎没有。

(二)研究方法缺乏综合性、多样性

从研究方法实施来看,多是采取概率抽样对大学生消费者个体进行选取,这样虽然可以获得较多大学生消费基本情况,但是所采取统计方法多是描述分析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上,或者比较肤浅,或者与理论隔离;

另一方面,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详细个案分析,于是可能会存在探讨变量有错位,或者不完整。

因此,已有大学生消费研究所使用方法对于探讨大学生消费真实情况可信度不高。

(三)研究领域延展性

通过文献回顾,知道已有研究已经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较为全面分析,但是,从文献研究内容分布比例看出,多是对大学生消费综合考虑,而对大学生消费情况具体研究不足,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大学生消费文化。

大学生消费者是社会特殊消费群体,但是同其他群体一样也要受到传统和现代文化、家庭和社会风俗影响,甚至在其审美观上当然也是后天形成了,因此,从文化上考虑大学生消费行为是一项很有意义研究;

第二,研究领域可扩展性。

已有研究主题过于老成,多是重复同一问题进行没有新意

反复讨论,虽然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到与时俱进影子,如对网络和信息消费研究近两年来已有出现,但是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如具体到短信消费,数码产品购买等消费行为却还是没有出现。

另外,已有研究都是只看到大学生消费现状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形成对社会以及环境影响却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这是值得拓展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何结南、陆汉文:

90年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述评《.青年研究》,199(94).

2李慧英等:

大学生消费———谈艰苦奋斗引导《.沈阳医学院学报》,199(711).

3刘志伟: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22).

4卢思铮、何耐铭: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5彭慧蓉、钟涨宝:

大学生消费方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经济师》,200(47)

6彭锦霞:

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5)

7施应玲: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4).

8余展洪:

关注大学生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2

9.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思考余奎、李诚学学报第23卷

10.论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赵富才2003:

聊城大学学报第6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