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22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也可通过皮肤上的损伤,直接引发感染。

2、化学性损伤众所周知,实验室所用的多种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都含有毒性物质。

它们对皮肤黏膜、呼吸道、眼睛、内脏器官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1)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如各种酸、碱试剂以及含氯制剂等。

此类试剂易损害皮肤或呼吸道黏膜,减弱其抵御疾病的

能力,甚至造成严重的深层组织损伤。

如:

回收物品器械的浸泡,工作间桌面及地面的擦洗,都要应用84消毒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等消毒剂,检验人员长期与之接触,对人的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甲醛对人体毒性非常大,其浓度达到20mg/m*3,接触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

有毒性的化学试剂二甲苯、甲醛、苯酚以及氰化物等。

甲醛和苯酚会刺激黏膜易引起呼吸道症状、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

二甲苯属于低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刺激皮肤,可引起皮炎。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二甲苯时,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等症状,严重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若二甲苯不慎溅入眼中,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损伤。

氰化物有剧毒,虽然试剂中含量低,但若遇酸会产生剧毒的氰氢酸气体。

3)

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试剂中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此类物质对眼部神经或细胞有损害,长期接触会引发局部炎症,甚至白内障。

试剂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性器官、性细胞有损伤,会引起男性不育或胎儿畸形。

3、物理性损伤

随着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室的诊断效率,但由此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检验人员造成机体损

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长时间观看显微镜或操作计算机,会引起视力减退、眼炎以及颈椎病。

许多检验人员都有颈、腰、背部疼痛,双眼瘙痒、疼痛、视力减退,头晕的症状。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等)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

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

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长时间一种坐姿操作或使用加样器,易患肩关节或指关节炎症。

由于搬运重物、仪器等,会引起检验人员脊柱、关节伤、腰肌劳损等症。

而许多检验人员,因怕麻烦在洗手之后不擦手,增加了患风湿或关节炎的可能性;

更有甚者在隔离衣上擦手,极不卫生。

二、化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要遵循既有利于使用,又要保证安全的原则,管好用好化学药品,加强安全教育。

2、化学药品必须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品不得混放。

化学药品要存放在专用橱(柜)内,有存放专用橱(柜)的储藏室;

有阴凉、通风、防潮、避光等条件;

有防火防盗安全设施。

3、存放药品要专人管理、领用,存放要建帐,所有药品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对字迹不清的标签要及时更换,对过期失效和没有标签的药品不准使用,并要进行妥善处理。

4、试验药剂容器都要有标签,对分装的药品在容器标签上要注明名称、规格、浓度;

无标签药品,不能擅自乱扔、乱倒,必须经化学处理后方可处置。

实验室中摆放的药品如长期不用,应放到药品储藏室,统一管理。

五、化学药品盛装容器应封闭,防止漏气、潮解。

见光容易起变化的化学药品应装在深色的玻璃容器或避光的容器里,对化学药品包装和药品质量要定期检查。

5、要加强对火源的管理。

化学药品储藏室(橱)周围及内部严禁火源;

实验室的火源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有火源时,不能离人。

6、储存的易燃易爆物品应避光、防火和防电等,实验室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要确定合理的储存量,不许过量且包装容器应密封性好。

遇水能分解或燃烧、爆炸的药品,钾、钠、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发烟硫酸、硫磺等不准与水接触,不准放置于潮湿的地方储存。

7、要经常检查危险物品,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自爆事故。

对剧毒物品的容器、变质料、废渣及废水等应予妥善处理。

三、化验室管理操作

1、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门、窗、操作台干净。

2、检验人员接到请验单后,及时按要求进行取样。

3、取回的各种样品要及时进行化验,作好各种检验记录。

检验结束,开具相应的报告单及合格证。

4、各种记录、报告单、取样证、合格证、待验证字迹清晰、整洁。

5、在使用试剂前,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以免出现差错,使用后剩余的试液禁止倒回原处,用多少取多少。

6、所有的试剂、试药分类摆放,标志明显,毒剧药品应按要求双人双锁制保管,每次使用,作好记录。

7、凡使用有刺激性、易燃易爆试药、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刺激、臭味气体的操作,须在通风进行。

8、在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试药或试剂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9、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刻度吸管必须是经校验符合要求的,且标志明显,未校验或校验不合格的不得在现场出现或使用。

10、在吸取试液时,禁止用嘴吸取;

严禁以鼻子接近试药口,以防事故发生,操作要规范化。

11、在使用天平、干燥箱时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记录。

12、所有仪器、玻璃容器使用完毕后,按要求及时清洁、清洗干净,玻璃仪器分类摆放整齐,干燥。

13、使用后的废弃毒性试剂,需进行减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14、所使用的危险品、强氧化剂等试剂,每次领用、存放一个最小包装单位。

15、化学试剂应贮存于化学试剂仓库。

16、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试剂灼烧皮肤、眼睛时,立即用水或采取其它相应办法。

17、防虫、防鼠。

18、定期检查电线线路、开关等安全。

19、在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不得用潮湿物接触电器,以防事故发生。

四、化验室安全管理

(一)、化验室操作管理:

1、化验室只允许贮存少量必需使用的试药试剂。

2、所有试药试剂瓶,要有标签,并且按化学性能分别存放妥善地方。

3、在使用试药试剂时,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以免差错。

4、严禁试剂入口,不得用嘴吸取酸、碱及毒性药品;

严禁以鼻子接近试剂瓶口鉴别试剂。

5、凡使用有毒、有刺激、易爆试药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刺激气体时,应在通风进行并按规定戴好防护镜、乳胶手套、口罩。

6、启开易挥发的试剂瓶时,尤其在夏季,不可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脸部;

在室温高的情况下打开密封的装有易挥发试剂的瓶子时,最好先把试剂瓶在冷水里浸一段时间。

7、化验过程中对于易挥发及易燃性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排除时,应在水浴锅,油浴锅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

严禁用明火或电炉直接加热。

8、蒸馏可燃性物质时,首先应将水充入冷凝器内,并确信水流已正常时,再进行加热。

并且在蒸馏过程中要时刻注视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工作,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进行,以防爆沸发生。

9、腐蚀性物品不得在烘箱内烘烤,挥发性有机溶剂若存放冰箱内须盖紧内盖。

10、切割玻璃管(棒)及塞子钻孔,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应注意安全,防止造成伤害。

严禁饮食具和玻璃仪器互相代用。

11、使用电器应注意安全,不得用潮湿物接触电器。

如发现仪器设备在通电情况下发生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来修理,不得擅自动手。

12、使用有毒有刺激试药试剂,工作完毕后应及时仔细地洗手和漱口。

13、化验室内严禁吸烟。

14、凡正在进行检验工作或仪器测试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以免发生意外。

电炉、烘箱及其它蒸气加热的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气源,下班后需继续使用时须有人监看.15、化验员知道化验室水阀,蒸汽阀、电闸及消防器材的位置。

16、工作结束或离开化验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水电、汽是否关闭。

(二)、化验室标示管理:

1、各种化学试剂配制后应准确标示,贴上标签,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

2、精密玻璃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应选择在室温20~25℃左右进行校正,合格者应贴上标签。

3、培养基制备后应做好记录加以标示,标明名称、配制日期、接种菌名称、接种菌培养(阳性检查)结果、未接种菌培养(阴性检查)结果。

4、对一般试液,由使用者临时配制,配制后应贴上标签加以标示,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人。

5、对于贮备液制备和标准液的标定应根据现行的中国药典和产品质量标准,标定后应贴标签,标签的内容应包括品名、浓度、

标定日期、有效期、标定人、复标人。

6、待清洗的玻璃仪器和已清洗洁净的玻璃仪器严格分开存放,标志清楚、(三)、化验室卫生管理:

1、为了保持实验室清洁,有清洁卫生的检测环境,必须坚持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次检查评比。

2、凡公共卫生实行包干制,划分区域定人员、定任务。

每天上班前各自清扫包干区卫生,每周六下午安排室内外大扫除,中心化验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

3、试验过程中,实验的操作台,必须自始至终保持清洁和整齐;

实验完后,玻璃仪器应及时浸泡清洗干净,桌面擦试干净。

4、指定负责保养的分析仪器、设备,应每天清洁一次,使之一直保持卫生,手摸无灰尘。

5、办公用的文件、纸张都应排列整齐。

用完后放回原处。

办公桌子应保持整洁。

6、使用后的玻璃仪器应及时用清洁液或洗涤剂浸泡至少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4-5遍,再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倒置沥干。

所有的玻璃仪器的内外壁不得挂水珠。

7、置滴定架上的滴定管上端应倒扣,滴定管内不得残留溶液。

滴定管上应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8、所有的试剂瓶标签一律朝外、排列整齐、有序。

9、进入实验室应更换工作衣,必要时更换帽、鞋。

10、实验室内不能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

11、班时,值日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的关闭情况,并每天倾倒垃圾。

五、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乙肝、丙肝、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每位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操作程序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

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

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3、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

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

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

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4、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

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

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伤。

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重视洗手

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min可降低85%;

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min可去除97.8%。

6、有毒废液的处理

如血红蛋白测定,溶血素试剂在反应后生成产物有氰化钾。

按每升废液加次氯酸钠溶液(安替福民)或“84”消毒液40ml,充分振摇混匀,敞开废液瓶,置室温3h,可除去氰化钾。

还应注意,溶血素试剂应避免与酸接触,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接触后应立即用水冲洗。

7、对有毒化学试剂的处理

以二甲苯为例,清除泄漏的二甲苯,可用沙土、泡沫、干粉,不能用水。

因为其不溶于水,反而会扩大污染面积。

正确清除方法是用多量卫生纸吸附,然后装入塑料袋加以密封,转移到空旷处待其自然挥发。

如有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二甲苯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应隔离火源、电源。

接触化学消毒剂,应戴手套、防护口罩;

使用溶血素试剂时,防止直接接触皮肤。

甲醛消毒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并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毒气;

给尿液中加入甲醛防腐剂时,注意防止溅入眼中;

使用戊二醛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

8、其他防护

对于放射免疫室工作人员,应配戴水晶石镜片的防护眼镜。

有条件的单位,应穿戴放射人员防护服。

洗手后不擦手,是引发关节炎或风湿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检验科应常备卫生纸、面巾纸、个人专用毛巾等物品,或使用自动吹干机等设备。

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减少人员物理性工作损伤。

而因不规范、不正确及长时间的坐姿操作及使用加样器,会引发肩关节或指关节炎,检验工作人员应加强户外运动,做广播体操,注意颈、肩、腰部及腕关节的运动。

六、总结

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绝不可大意。

实验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规范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加强员工院内感染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彻底有效的消毒等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及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的同事、家人以及实验室的后勤和服务人员的安全。

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厂职业健康与保护措施

1微有机体

污水处理厂的职工暴露于污水和污泥中的微有机体面前,有可能被感染而导致疾病。

下表显示了暴露于污水和污泥的生物性健康威胁。

生物引起的污水处理职业病表类型获得情况甲型肝炎病毒与原污水和初级污泥接触者获得机会较大微螺旋体病毒泵站及水收集系统工人易感染寄生虫感染泵站及水收集系统工人易感染其他病毒感染高度暴露的工人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刚参加工作的员工与泥堆积有关鼻子,耳朵,皮肤异常污水处理设施上产生的雾气,水气等都能传播细菌和病毒。

感染可能由于直接吸入气体或间接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水滴感染。

曝气池,出水堰,灌溉的喷水口,鼓风机房,脱水机房等都会凝结这种气体。

在水气高度凝结的地方,使用薄纱型呼吸器会减少有毒物质的吸入。

避免所有的起因是不可能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免疫保护都会减少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

防御细菌和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是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下面几点可以指导工做人员具有正确的卫生习惯。

1.手和手指远离鼻子,嘴,眼睛和耳朵。

2.清洗泵,处理污水,处理格栅,排除污泥,或做其他直接接触污水和污泥时都要戴胶皮手套。

3.手被划伤,烧伤或皮肤破损时,要戴手套工作。

4.吃东西,抽烟和工作完成后,要用热水和香皂彻底洗手。

5.指甲要短,要用小刷子洗掉指甲上的异物。

6.把干净衣服,上下班衣服与用过的工作服分开放置。

7.工作时受伤应及时上报并接受紧急处理。

8.每天工作后淋浴。

2化学物质(气体和化学药品)

气体和蒸汽产生于细菌活动,工业释放的溶解到水中的气体及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的蒸发。

这些气体如果大量存在,很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有毒或导致呼吸者生病。

特别是空气不流通,缺少大气稀释的特定空间可能聚集有毒气体。

化学药品主要针对污水的化学处理部分。

运行应当遵守一定的操作规则,规章和法令。

管理者应具备识别潜在化学有害物及危害程度的能力。

管理者还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

大多数化学物质能被安全地存储,处理,人们也知道它们潜在的危害性,采取适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是防止有害化学物质危害的有效方法。

为防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化学药品从其购买到被使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

必须识别所有的化学危险品,获得安全数据,使用程序和预防措施。

供应者应提供详细的化学特性,危险及关于健康,急救,安全等其他信息。

材料安全数据单包括以下信息:

1.化合物组成,分子式,分子量。

2.关于沸点,凝固点,熔点,比重,溶解度和气体压力等的物理参数。

3易分解和产生聚合物的可能。

4.直接暴露于药品的人身危害性(急性或慢性),允许暴露的限制及警告信号。

5.其毒性对环境的影响。

6.个人保护措施和其他控制方法。

7.使用,储藏,常规清洁和废物处理的工作经验。

8.处理溢出,着火和爆炸的紧急程序。

9.急救程序。

这些化学药品可以通过改变过程,变换装备来消除,或者使用工程控制,工程控制中的基本设施包括通风,隔离,密封和工作间设计。

通风初步控制空气中的有害物(灰尘,烟气,蒸汽或雾气)。

隔离和密封是将危险与员工分开。

下列工作程序可以帮助保护员工:

1.个人保护性设备的应用。

2.适当的管理和贮存程序。

3.清洁工作区和化学存储区。

4.工作中或易爆区禁止吸烟。

5.将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品与食具,洗具分开。

6.容器的标签,标明使用和急救等信息。

7.贴有警告标志如禁止吸烟,警告员工所处的危险条件。

8.贴有重要操作的紧急提示。

9.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的训练和训练记录。

10.帮助完成运行维修任务的工作安全分析结果。

污水处理厂中的死亡,受伤和职业病多数是由于在特定空间内缺乏氧气或暴露于有毒气体中。

特定空间至少有三个特性中的一个:

(1)进出口的通道狭窄。

(2)不能通风良好的空间。

(3)容纳有限的工人工作。

进出口通道小,人和设备很难进出,特别是进入存在有毒气体空间必须携带如呼吸器,救生等保护性设备。

而有的顶端开口通道需要梯子,吊车等设备,出现紧急情况很难逃离。

特定空间如果通风不好,里面会产生致命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等,特别是储存过污泥或化学物质的地方。

或者虽然其中氧气能维持生命,但如遇火源会引起爆炸。

特定空间的危害有:

1.缺乏氧气,氧气含量低于19。

5%,工作者必须使用呼吸器。

2.易燃气体,化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等气体,及汽油等化学品遇火源可能引起爆炸。

3.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等。

4.极限温度,如有蒸汽聚集会伤害工作人员。

5.噪音,特定的空间会放大噪音,破坏工作人员听力,干扰同外界的交流。

6.光滑或潮湿的表面会造成人员伤亡,潮湿的表面在电路,设备,工具被使用时增加了电击的可能性。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