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73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课时2课外阅读同步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⑪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

“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

”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

这张小纸条在那些广告传单中间显得十分温暖。

⑫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

”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

“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

我家用的是×

×

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⑬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

“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⑭关了电视,放下手机,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

“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

”“你就住在我对面?

搬进来几年了,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气沉沉。

⑮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近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

“这个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

⑯这个小区出名了!

这面墙出名了!

⑰小王抱着孩子站在那面爱心墙面前,孩子如花的笑容,拆下了人们心中那堵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人物,展现了小区居民由冷漠隔阂走向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变化。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

(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近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

”(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让小区人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转变的原因。

4.用“墙”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至少答出两点)

二、(2019·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田 杕

①嘎、嘎……

②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

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

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

父亲抄起一把镢头,气冲冲地蹿出去,咣咣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③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郁,寒风凛冽,呜呜……

④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⑤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

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大的神通?

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

母亲说,夜猫子是在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在咱家的树上。

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

听声音就在耳旁,就是在冲我叫呢。

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⑥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

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

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黄的光芒。

我爬在炕桌上,试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

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

我是第二年复读。

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来干活儿。

没有别的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⑦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

父亲的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

母亲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⑧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

父亲找来了村医生。

村医生左看右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亲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

爷爷让父亲把嫁到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

父亲就赶紧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⑨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的稀罕物。

爷爷面带悲戚,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⑩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

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啥……

⑪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

冬天是老人的坎儿,今年冬天又这么冷,赶紧给咱爹做点儿好吃的吧。

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尽管说,有我们呢。

⑫之后的一段日子,家里就像是过年,天天吃好的。

姑姑们带来的鸡鸭吃完后,母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大公鸡也给宰了。

那只大公鸡原本是母亲留着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

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

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

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

⑬第二年的冬天,放寒假回家。

吃过晚饭后,跟爷爷边喝茶边闲聊天。

这时候,我已经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

⑭嘎、嘎……

⑮夜猫子又在外面叫起来了,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叫,还是很难听,很神秘。

⑯我打了一个愣怔,然后担心地凝视着爷爷。

就见爷爷神定气闲,慢慢品着早已没了颜色的茶水,就跟没听见一样。

⑰爷爷,您今年怎么不怕夜猫子了?

我很好奇。

⑱怕夜猫子?

没有的事儿。

那是迷信。

其实,我从来都不怕夜猫子。

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啥,有啥好怕的?

爷爷很不屑地说。

⑲那,去年冬天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瞠目结舌,问道。

⑳去年嘛,哈哈,去年冬天太冷了,你那时候太瘦了,学得太苦了,我心里不落忍啊,但那时候咱家刚盖完房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办法给你改善生活。

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是让你姑姑她们跟着受累了,她们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哈哈……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本文讲述的故事波澜起伏,令人回味。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说一说第⑳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以“夜猫子为什么鸣叫”为题,有何好处?

三、(2018·

山东莱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青霉素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为躲避战乱从东北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

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外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在柳先生这里就成了无稽之谈。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过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从国外留学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和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了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

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碴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

“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④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伤者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岷当归十钱……

⑤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拥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

“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⑥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

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起对着柳先生。

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

一条腿好后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

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那个日本少佐走了。

⑦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的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日本少佐换完药就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⑧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扬长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也转身散去。

⑨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子酒。

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直挺挺的,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正在院里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⑩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

“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那你干吗又杀死他?

”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2018年《小说月刊》第5期,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空缺部分。

花树被炸→→少佐求医→→→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

2.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的柳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4.文章第⑨⑩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妙处。

四、(2018·

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青衣

胡 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

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

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

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

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

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

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

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

她哭,青莲跟着哭;

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

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

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

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

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

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

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

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

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

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

台上,青莲卖力表演;

台下,看客寥寥无几。

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

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

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

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

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

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

她去找柳月如。

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

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

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

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

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

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

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

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

她唱歌挺好听的。

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

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

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

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

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

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

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

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

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

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

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

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

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

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

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

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

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

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

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2.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