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8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docx

高三历史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

2019年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重点考试试题(六)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1、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  )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

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解析 颁布了《权利法案》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确立了宪法保障,排除C项。

从材料中的信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有效地控制‘控制者’”来看应该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从而达到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并且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所以正

确选项为A项。

3、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

在她在位期间,英国政治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权利法案》颁布

B、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D、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解析:

维多利亚担任英国国王期间,英国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A项发生在1689年,B项始于1721年,故排除。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排除D项。

答案:

C

4、下图是美国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该图所呈现的原那么有(  )

5、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

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

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

B、总统不是直选

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

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

解析:

从题干中“反对把……依赖……大众”以及“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等可知要我们选择的是直接代表民意的选项,即A项。

答案:

A

6、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

A、总统B、参议院

C、众议院D、最高法院

解析:

此题考查了法国1875年宪法相关知识点。

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

的权力,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结合此题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总统。

答案:

A

7、学者陆境生在书中写道:

“它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

一部成文宪法,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稳定的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9、“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

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  )

A、选举权方面B、立法权方面

C、行政权方面D、司法权方面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国议会的运转程序,没有涉及选举、行政、司法等信息,而议会主要掌握立法权,因此,正确的选项为B项。

答案:

B

10、法国的傅立叶在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他认为:

在社会体系内应当有和谐的秩序;人类就是为了协调与各种协作而被创造出来的生物,协作应该成为唯一的社会制度,主张组织新的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傅立叶主张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实现“和谐”

B、傅立叶的“和谐社会”主张具有空想的色彩

C、傅立

叶的主张表达了对资

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D、傅立叶的主张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改良方案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

根据傅立叶提出“和谐社会”主张的时间及其内容可知,其主张实际上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弊端暴露的情况下产生的,其主张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找到实现其理想的正确途径,更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

据此可知B、C、D三项都符合空想社会主义。

应选A项。

答案:

A

11、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

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3、“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环球航行。

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A、C两项,而D项与此无关。

所以选B项。

答案:

B

14、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地理大发现:

“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

”此处“伟大的发现”是指(  )

A、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C、达·伽马船队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荷兰D、西班牙

解析:

首先排除不属于欧洲大国的B项。

在欧洲近代先后崛起的几个大国中,17世纪荷兰的崛起是建立在商业资本的基础之上的;18~19世纪英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只有西班牙的崛起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之上,但其掠夺来的财富并没有用于发展本国的生产,因此很快地走向衰落。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

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解析:

关键词为17世纪,当时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

B、C两项与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

A

18、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

下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

处的“商品”应为工业产品;②处的“商品”应为黑奴;③处的“商品”应为财富、原料。

答案:

B

19、“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本

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

解析:

此题考查工业革命中铁路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铁路时代到来的先决条件是蒸汽机的发明,排除A项。

最早的火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早期的铁路事业最发达的是英国,排除B项。

铁路事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排除D项。

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低成本的特点,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

C

20、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

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

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

棉布市场饱和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解析:

题干中的棉布价格迅速下降是在1780~1860年间,这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使用机器生产,棉布产量巨增,而且物美价廉。

答案:

B

21、有人说:

“如果瓦

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答案:

C

23、下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

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

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

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

解析: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以内燃机为动力,排除A、C两项;交通工具的革命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随着汽车的发明,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相应出现,D项正确。

答案:

D

24、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解析:

材料显示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并没有给工人阶级带来生活上的改善。

相反,实际工资不断下降,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英国被美、德赶上与此无关。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25、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材料二 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

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材料三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

,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

……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

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

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纽约、上海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

(3)材料三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萍教授说: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结束资本主义命运的预言虽然显得过于乐观,但是马克思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人类解放思想仍然是人们今天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述《共产党宣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在“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中位居第一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