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38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项目

2)项目主管部门:

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局

甘肃省通渭县发展和改革局

3)项目建设单位: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

4)项目性质:

改扩建

5)项目类别:

生态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6)建设地点:

通渭县鸡川乡四合村刘家埂社

7)建设期限:

2015—2016年

8)主要技术内容、规模及投资

项目对选定在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业合作社生态羊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改扩建,生态羊舍改造800㎡,仔生态羊保育舍取暖改造800㎡,购置钢制格栅26套,污水提升泵2台,污水泵2台,管道、阀门等配件1套,普通兽医器械5套,紫外线灯及消毒室配套设备5套,显微镜1台。

9)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

其中:

建筑土建工程费概算为22万元;设备及安装费概算为10万元;项目建设其它费用5万元,预备费3万元。

10)资金筹措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40万元。

其中:

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20万元。

11)经济和社会效益

(1)本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规模与现有设施设备匹配,专区布置合理,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项目建设可提高生态羊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生态农业迅速发展,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也可在一定程度是缓解当前我县及省市生态羊肉的市场压力,降低价格,促进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3)项目建设采用的技术方案可靠,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同时利用生产废弃物,生产沼气做到变废为宝,从而使整个企业良性循环,降低了环境污染。

(4)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五良技术推广和合理的粪污处理措施,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同时,有助于降低生态羊的疫病,减少经济损失,节约生产成本。

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达50.2万元。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及赢利能力。

建设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工程总投资40万元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5万元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20万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20万元

建筑工程造价25万元

仪器设备采购安装5万元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万元

预备费5万元

销售收入50.2万元

年纯利润(平均)50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i=7%)

投资回收期(不含前期建设费用)1年

1.3实施方案编制参考资料

1)项目区社会经济、气象、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设备初步报价资料等;

2)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关于申报2010年生态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投资项目的通知》[(2010)甘发改农经函字第03号];

3)其它相关的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纹;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

5)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110号)。

1.4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有利条件、生产供需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招投标、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社会经济评价。

第二章项目的背景

2.1项目背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畜牧养殖业,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畜牧业对农业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可达70%。

畜牧业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刚为32%左右,因此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畜牧业已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化特征最明显、最具活力、效益最为显著的重要产业。

在此基础上,养生态羊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的现代养殖方向发展。

预计2018年后,工厂化养生态羊占比例将超过50%,2020年工厂化养生态羊比例有望上升到70%。

随着通渭县畜牧养殖业结构调整,代表现代化养生态羊业发展模式的养殖小区开始涌现,在一定程度代表了现代养生态羊业的发展方向,其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开始呈现,规模化生态羊场相对于个体散养农户具有规模优势,一般情况下,饲料费用约占成本的50%~60%,因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自行配制全价饲料等,是抵抗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

2009年通渭县年存栏数12.12万头,出栏数15.3万头,产量达到了1.07万t,有效的保障了市场供给,生产效益均有明显提高,养生态羊业已成为通渭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对项目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改善当地群众生活,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渭县发展规模化养生态羊的过程中,因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养生态羊业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环境卫生设施较差,生态羊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密集排出,对生态羊粪便及其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使得生态羊场不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引起恶臭散发,影响周边环境,给防疫增加难度,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生态羊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生态羊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以在大力发展养生态羊的同时,必须重视粪污的处理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业合作社生态羊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发展沼气,实现生态羊粪的资源化、无害化,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最终改善农村种植、养殖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羊粪经过沼气发酵后,沼渣和沼液可谓土壤提供有机肥料和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种植业的良性发展;沼气用作燃料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局面,避免大量砍伐林木,保护生态平衡。

所以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2.1规模化养生态羊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渭县养生态羊历史悠久,虽然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养生态羊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但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规模化养生态羊已成为必然趋势,促进规模养生态羊业的发展可缩短通渭县与其他养殖发达地区的差距。

2.2.2项目建设符合当前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发来,在政策的引导和投入的支持下,通渭县养生态羊生产得到极大发展,标志生产规模的年末存栏量和全年屠宰量连续增长,养生态羊业发展迅速,农村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

2007年春,由于全国生态羊产量下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下的小区实行补助,对养生态羊小区这样的规模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3项目实施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渭县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力量和项目运作的丰富经验,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健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

目前,三级畜牧技术服务机构已成体系,均配套有相应的畜牧、兽医、草业技术人员,共有在职职工212人,其中:

副高技术职称的6人,中级技术职称的64人,初级技术职称的72人。

他们在种草养畜、退耕种草、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加工、品种改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通渭县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2.4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通渭县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通甘等4条干线,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km,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

邮电通讯发展迅速。

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

项目场址位于通渭县鸡川乡四合村刘埂社,公路交通较为发达,运输便捷,交通十分便利。

2.2.5具有很好的养殖基础

通渭县是个农业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发展养生态羊业具有丰富的饲草料,养生态羊是通渭县养殖的传统产业,农户养殖有中国特色悠久,基础好,经验丰富。

经过多年发展,生态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2.2.6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省上提出了建立“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畜牧业发展战略,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

定西市对草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快畜草产业的实施意见》,通渭县响应省市的号召,制定了《通渭县草畜产业实施方案》,出台了奖励优惠政策,尤其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企业适当给予政、资金、技术上的倾斜,为养殖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产品市场供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生态羊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生态羊已经成为肉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

2014年中国生态羊肉类产品的消费量超过了9000万t,是欧盟的3倍,美国的5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羊业必将不断发展。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调动了社会发展养生态羊生产的积极性,养生态羊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们对生态羊肉的消费正在逐渐向生态羊肉制品的质量方向转变。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出现了蓬勃的态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羊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3.1.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

根据2014年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世界生态羊肉大会组委会调查信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生态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占全世界肉类总产量的30%,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3公斤,比上年增长2.1公斤。

生态羊肉总产量达到5197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1%,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羊肉产量达470万吨,禽肉产量达1509万吨,均居世界前列。

2006年在生态羊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生态羊肉占有量仍呈现上升势头,全年人均生态羊肉占有量达到39.6公斤,比2005年增加1.3公斤,在生态羊肉、羊肉、牛肉、禽肉等所有肉类占有量的毕生超过60%,生态羊产品贸易顺差为6.11亿元,占肉类贸易顺差的42%,成为我国肉类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7月底全国生态羊存栏量4.5亿头,比上月底增加300万头,已改变了今年以来连续下降势头;能繁母生态羊占全部生态羊存栏的比重为10.7%,高于9%的正常情况水平。

3.1.2国内外市场供应

2014年10月份以来爱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等因素影响,养生态羊户数量减少,生态羊存栏量下降,国内生态羊肉产量下滑。

虽然国家及时采取能繁母生态羊补贴等宏观调控手段,加大政策措施恢复生态羊生产。

但2015年生态羊肉产量较2014年明显下降,生态羊肉供不应求,缺口较大。

随着国家一系列生态羊扶持政策的实施和市场供求的影响,全国生态羊补栏率上升,2016年生态羊肉供应量逐步趋于合理,生态羊肉产量在2014年的基础上稳步上升。

我国生态羊价上涨,直到9月份,生态羊肉价格恢复到15元/每斤左右。

3.2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2015年人均供应生态羊肉36.6公斤计算,年需生态羊肉量达5432万吨,而中国2015年生态羊产量仅为5000万吨左右,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再加上部分生态羊出口创汇,导致国内生态羊肉缺口较大,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生态羊肉。

2014年受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养生态羊户减少,国内生态羊肉产量下滑,导致国内生态羊肉供求失衡,价格急剧上涨,供需矛盾加大。

据调查,我国2014年上半年生态羊肉进口量达3000万公斤,因此,从国内目前市场分析,产品需求量较大,市场前景较好。

在未来10—30年内,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人均生态羊肉的占有量也将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如按每年平均新增人口1320万人计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04亿人,如人均肉类消毒水平为70千克(按目前中等发达国家计算),其中生态羊肉约占65%,即45千克。

全国生态羊肉需求量6388.2万吨,这超出2014年全国生态羊肉产量5197万吨的1191.2万吨。

同时随着生态羊肉出口的逐年增加,市场需求量将会更大。

因此从全国远期发展预测,生态羊肉市场需求较大,市场前景较好。

3.3价格分析与预测

生态羊肉价格居高不下,主要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前两年生态羊肉价格一直趋于低迷,2014年至2015年,育生态羊户养一头育肥生态羊亏损100元,母生态羊饲养户一头母生态羊亏损500—1000元,严重挫伤了广大生态羊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很多生态羊养殖户纷纷转产、转行。

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态羊成本上升。

生态羊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合理配合鱼粉、豆饼、麦麸以及骨粉等添加剂进行饲喂。

玉米的价格直接决定了饲料的价格,玉米、大豆等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生态羊饲料的成本增加。

今年玉米价格同比上升30%,致使生态羊肉生产成本上升20%。

三是广大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和远见,卖跌不卖涨,存在涨时观望心理,客观上造成市场供应货源不足的假象。

四是受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养生态羊户减少,国内生态羊肉产量下滑,导致国内生态羊肉供求失衡,供需矛盾加大。

五是能繁母生态羊生态羊存栏量不足,仔生态羊生产供应满足不了生态羊养殖户的补栏需求。

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恢复生态羊生产,便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生态羊肉价格短期内很难回落到2014年的水平,预测生态羊肉价格今年将会仍以高价运行,回落幅度不会太大,根据饲料价格行情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生态羊肉价格将会保持在10—24元/公斤之间。

3.4市场风险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和环境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羊肉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国养生态羊业也面临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挑战。

据有关专家将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

在定西市鼓励扶持生态羊养殖生产的同时,谨防这次生态羊肉涨价后引发下一轮“生态羊贱伤农”事件发生,企业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规模发展生态羊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在抓紧国家扶持生态羊生产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利时机,企业养殖要自繁自养,以此减少因流通带来的生态羊疫病传播;三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异地流通的仔生态羊防疫力度,防止生态羊蓝耻病等高热性生态羊疫病的发生;四是要做到市场供求信息的及时、准确收集,以便及时调整市场战略;五是尽快建立母生态羊保险体系,落实国家每头能繁母生态羊保险费60元,保险金额1000元的保险优惠政策;七是进一步提高仔生态羊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能繁母生态羊的存栏总量和自繁自育自养仔生态羊的市场供应能力。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

4.1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羊产业的科技要求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完善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主要对生态羊养殖场的现有基础、环保设施进行改扩建,提高生态羊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项目区生态羊产业的发展。

(1)通渭县刘埂众起畜牧农业合作社生态羊养殖场改扩建生态羊舍800㎡,使原有生态羊舍水冲式清粪变为干式清粪、无限用水变为控制用水、明沟排污改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2)粪污无害化处理:

项目采用“能源生态”模式,对粪污进行综合处理,固体粪便采用高温发酵堆肥处理,污水采用厌氧无害化处理。

共建设沼气池50m³,年处理养殖场粪便54t、污水142t。

4.2建设定位

提高生态羊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以“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为手段,与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通过粪污综合处理、改造生态羊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场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羊养殖场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使生态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成为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

第五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按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2010)甘发改农经函字第03号文件及生态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任务和中央补助资金控制规模表,根据通渭县生态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现状情况,选择通和源生态羊养殖场,以生态羊舍改造、防疫设施及粪污处理为重点进行改扩建

通和源生态羊养殖场基本情况:

通和源生态羊养殖场位于通渭县鸡川乡四合村,场内已建成各类生态羊舍2栋1800㎡,办公室、职工宿舍、防检室、药品室20㎡,饲料加工厂500㎡,配合饲料加工机组1套。

2015年3月底,总资产达到52万元,总负债39.6万元,存栏母生态羊500头,育肥生态羊120头。

 

第六章项目建设条件

6.1项目区概况

项目场址选择在通渭县四合村,占地面积8亩,系建设单位自有土地。

项目区地形平坦,区位条件优越,周围自然环境、地质情况良好,目前尚无污染性企事业单位,符合国家用地政策,具备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该村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

通渭县位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7度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2001附录A确定通渭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本项目所有建筑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2008所规定进行设防。

6.2区位及交通条件

通渭县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通甘等4条干线,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km,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

邮电通讯发展迅速。

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

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

实现了村村通电。

项目场址位于通渭县鸡川镇,是古丝绸之路,公路交通较为发达,运输便捷,交通十分便利。

6.3水文、气象条件

通渭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中等;厂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主要为亚粘土、细砂土、卵石层,该地质结构稳定,抗压强度高,适宜各类建筑物的建设。

地表水资源9542万m3,地下水资源1478万m3。

通渭县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根据当地气候要素和规律,全县划分为4个气候区域,项目区属于温凉半干旱区,海拔1970.5m,气候较温和,降水少,干旱。

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

6.0~7.0℃

平均最高气温:

8.2~13.2℃

平均最低气温:

0.1~1.0℃

最热月平均气温:

17.0~19.0℃

最冷月平均气温:

-7.0~-0.8℃

年平均降水量:

400~540mm(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全年主导风向:

西北风

全年最大风速20m/s

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2430h

最大冻土深度:

0.83~1.22m

无霜期119~144d

以上自然条件、地质情况、气象条件均可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6.4建筑材料及设备供应

6.5公用设施依托条件

6.6环境保护条件

6.7养殖场建设条件详述

6.7.1场址现状:

养殖场位于现占地5亩,南北长35m,东西长23m,其中建设用地5亩。

为自家土地。

6.7.2给水供电情况:

供水系统为井水供给,已经使用四相电源供电系统。

6.7.3粪污处理情况:

水冲式和干式清粪方式,粪便采用集中发酵方法后供农户作肥料,污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排放。

6.7.4防疫隔离条件:

养殖场东临地震台、南靠河道,西北为耕地,远离村庄,,未发生过口蹄疫、生态羊瘟等疫情,防疫隔离备件较好。

第七章项目建设内容

7.1建设原则

按照“立足基础,科学规划,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生态羊舍等基础设施改造和粪污综合治理设施建设。

7.1.1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1)养殖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2)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3)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生态羊与病生态羊分开,种生态羊与商品生态羊分开。

7.1.2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1)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2)有生态羊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3)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4)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7.1.3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1)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养殖场从业人员人畜共患传染病。

(3)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生态羊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态羊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4)场(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生态羊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生态羊场进。

(5)仔生态羊、育肥生态羊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生态羊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7.1.4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1)养生态羊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2)生态羊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表7—1

序号

建设内容

建筑形式

单位

规模及

数量

备注

1

土建工程

1.1

生态羊舍改造

800

1.2

仔生态羊保育舍取暖改造

800

1.3

改造排污管道

m

1100

1.4

改造集污池

380

1.5

沼气池

50

1.6

贮气柜

35

1.7

贮液池

30

2

仪器设备购置

1.1

钢制格栅

26

1.2

污水提升泵

2

1.3

污泵

2

1.4

管道、阀门等配件

1

1.5

普通兽医器械

5

1.6

紫外线灯及消毒室配套设备

5

1.7

显微镜

1

第八章技术、设备和工程方案

8.1设计要求

1)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生态羊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羊标准化饲养水平,建立“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型的标准化小区,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养殖区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羊生产持续发展。

2)全国推广以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为主要内容的“五良”配套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态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8.2总工艺流程

本项目以提高生态羊生产水平和粪污综合治理为目标,采用如图8—1所示的总工艺流程。

8.3技术方案

(1)生态羊场(舍)建设符合GB/T18407.3—2001农产品

8.4设备方案

8.5工程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