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53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

(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课文19.《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姑、娘、蚜、盼、治、啄”等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1——4小节。

   

3、练习朗读对话,能够读出焦急的语气。

 

重点

难点

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课前

准备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1、导入新课:

1、(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它叫什么?

   

2、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新课标第一网

尽量使用

白板课件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1、(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去掉燕子)同学们,图片上的棉花姑娘低着头,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

(学生自由发言)  

2、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

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

请到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它的名字并圈出来。

(学生圈出:

蚜虫)   

3、你觉得“蚜虫”的“蚜”字怎么记比较好?

(形声字)  

4、(回到图片)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时的棉花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回答)  

5、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表达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

(读最后一句: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

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

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

3、过渡:

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

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

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

(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

为什么?

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

(教师板书:

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

   

4、反馈:

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

5、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尽量使用

白板课件

3、拓展延伸:

1.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棉花姑娘向燕子、啄木鸟、青蛙求救都没有办法。

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2.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是谁给治好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棉花姑娘。

板书

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

(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课文19.《棉花姑娘》(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文中要求的6个生字。

   

2、熟读全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有关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重点

难点

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课前

准备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2、导入新课:

  用游戏法进行复习:

《捉蚜虫》黑板上画几朵棉花,每朵花上贴一个画有一只蚜虫的小纸袋,纸袋上写一个生字,袋里面放一些小的外形剪成虫子形的生字卡片。

学生如果认识纸袋上的字,就可以到袋里面拿一张写有这个字的小卡片,说明他捉到了一只蚜虫,最后进行统计,看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

尽量使用

白板课件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

(生答:

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

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

(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

“你们是谁呀?

”这句话。

)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

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6、(出示:

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

它还有其他朋友吗?

(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

(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

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

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二)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

(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

(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尽量使用

白板课件

4、拓展延伸:

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设计

19.棉花姑娘

惊奇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下)

组长

签字

审核

课题

20课咕咚(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咕、咚”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了解故事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了解故事内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理。

课前

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设疑:

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PPT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标出自然段。

2、反馈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借助图画猜读生字。

(3)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新课标第一网

三、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

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七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

每幅图画对应了那些文字呢?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

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自由读2---4自然段找出对应的图画,想一想:

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山羊为什么跑?

引导想象:

在那些小动物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师小结:

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一定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

咕咚来啦!

咕咚来啦!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4自然段。

5、教师:

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6、讨论:

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山羊都吓得跑起来?

生1:

生2……

四、书写生字

1、

(1)出示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重点范讲“家、象”的书写。

观察“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指导书写“象”,步骤同“象”。

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展出学生生字本

分别挑选出写得比较规范学生作业、写得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展出,

让学生们仔细看这些字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自己学习。

哪些地方写得不够理想,需要改进。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展台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

板书

设计

20.咕咚

吓怕跟家羊象都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下)

组长签字

审核

课题

20、咕咚(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巩固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了解故事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了解故事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故事。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出示本课生字扩词。

二、探究新知

1、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

提问:

这一部分都讲了什么?

2、师:

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听见了怎么做?

怎么说的?

请大家看看第二幅插图,读读课文圈圈画画。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1)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2)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抓住重复的词句和感叹号指导入情入境地读。

2指名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对应的插图。

(1)指名反馈:

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

对,野牛想弄清楚这咕咚到底是什么?

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

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

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山羊、大象自己没看见,只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

唉,虚惊一场。

(4)图文结合,感情朗读。

3、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1、读课文。

2、讨论:

如果你遇到这几只小动物,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4、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体会野牛冷静的语气。

抓住“拦住(谁)问”的句式,分别追问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子、兔子,通过不断追问,初步感悟到野牛很会思考,其它小动物没有思考,只是盲目随从。

(1)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一演。

 

PPT

 

三、拓展延伸:

谈收获: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

凡事要眼见为实,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下结论,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道听途说。

PPT课件

板书

设计

20、咕咚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课文21、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认识“壁,墙”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两个偏旁,正确书写“爬”和“房”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3-5自然段的主要情节。

重点

难点

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

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前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

四肢短短,身体扁平; 墙上爬行,专吃蚊蝇; 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

师:

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出示课题。

学生书空。

认读词语“壁虎、墙壁”。

出示“墙壁”一词,引导看图猜“墙”字。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壁虎图片

二、探究新知

(一) 随文识字,交流猜字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全班交流:

认识了哪些字?

是怎么认识的?

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提炼猜字方法,师生互相补充。

(1)利用“形声字特点”猜读生字:

蚊,咬,赶,房,转。

(2)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了解字义:

咬、拨、赶、房、转。

4.开火车识记生字.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重点关注第1、7自然段生字的读音。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图一,引读第一自然段: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

通过动作演示理解“一挣”的动作。

 2.看图读文说话。

(1)逐一出示插图2、3、4幅,图文对照,朗读3、4、5自然段。

(2)说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指名说好三句话。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大树下,找老牛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教师适机板书

3.出示第5、6幅插图,图文对照朗读第6、7自然段,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识记“爬、房”字形。

2.指导“爬、房”书写。

仔细观察,看看每个字的第一笔和重点笔画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看看哪个同学的第一笔和重点笔画写得好。

4.听写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

课件:

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句子

 

三、拓展延伸:

    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板书

设计

小河边小鱼

21、小壁虎借尾巴   大树下老牛

房檐下燕子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课文21、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说说课文的主要情节。

3,初步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前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复述3-5自然段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小壁虎借尾巴》

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3-5自然段,读好对话,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2)合作读对话。

(3)交流:

小鱼尾巴的作用。

(4)小结:

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

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

2.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图文,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2)指名两组同学进行朗读。

(3)读后交流,说说牛伯伯问什么拒绝小壁虎,了解牛尾巴的作用,随机做动作理解“甩”。

联系上文,和小鱼“摇”

尾巴这个动作进行比较。

(4)出示句式,说话:

小壁虎爬到(),向()借尾巴,()要用尾巴来()。

3.学习第5自然段。

(1)师生合作读文。

(2)理解“掌握方向”:

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3)出示句式,说话:

小壁虎来到(),向()借尾巴,()要用尾巴来()。

 

4.小结:

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借助词语,串讲故事。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鱼、老牛、燕子这三种动物的尾巴作用都不一样。

现在你们能看着这几个词,选择其中一组来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吗?

小河边摇着尾巴游来游去拨水

大树下甩着尾巴吃草赶蝇子

房檐下摆着尾巴飞来飞去掌握方向

2.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评选最佳讲故事能手能手。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课文插图

 

课件:

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提示语

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板书

设计

小河边小鱼拨水

21.小壁虎借尾巴   大树下老牛赶蝇子

房檐下燕子掌握方向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

(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重点

难点

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导言: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

(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

出示:

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

情境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识字加油站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

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1.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

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

刷shuā、皂 zào、梳shū。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

“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

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3.组词识字,交流用途

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

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擦”和“澡”。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活动二:

我的发现

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

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出示参赛队伍,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寻找每一组字的相同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出示白板

课件

 

白板课件

出示词语

 

聚光灯形

式呈现每

支队伍及

生字

三、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和卫生间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找一找认识的字,有没有偏旁相同的字,看看偏旁与它们的字义是否有关系。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八

独体字:

卫巾

左右结构:

刷梳

上下结构:

皂盆

犭鸟虫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年级

一年

(下)

组长

审核

课题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2.积累古诗《画鸡》。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重点

难点

1.通过各种方式认识更多的新字新词。

2.培养积累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虽然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多媒体出示比赛场景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字词句运用

1.课件出示四幅图片,你知道每幅图代表什么样的表情吗?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

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2.演一演:

小组内表现这些表情,看看谁演的逼真。

3.说一说:

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令自己害怕的事,令自己难过的事。

学生代表汇报。

4.写一写:

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小结:

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

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

(愤怒、伤心、兴奋等。

) 

活动二:

日积月累

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

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1.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

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

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6.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活动三:

和大人一起读

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

(课件出示:

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

1.初步了解内容。

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2.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学生思考交流:

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

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讨论交流:

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多媒体出示表情

 

播放音频

 

课件配图播放故事

 

三、拓展延伸:

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八

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做事情要动脑筋

教学

反思

 

 

作文:

以“在中成长”,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填上横线上的词语。

(2)运用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

(3)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在挫折中成长

孩提时,蹒跚学步;烂漫天真时,也会有“急走追黄蝶”的惋惜。

这些都是挫折,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渐渐长大。

故成长离不开挫折。

挫折是铸剑的火,“宝剑锋从磨砺出”经历了火的磨砺,宝剑方能锋利无比,正因为我经历了火的冶炼,在它粗犷的烧灼下,我将伤口化为痂,感受它精心的实验,考验我是否坚强。

正因它,我提高了我的认事水平,一个个痂提醒吾汲取昔日教训,无形中鞭策着我前进,像剑一样,披荆斩棘,杀出一片我的天地

挫折是彩虹前的风雨,没有风雨,我亦如何杀出我的天地,绽放属于我的彩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风雨兼程,我以信念作舟,勤奋作桨,将“张海迪,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