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551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B.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

父廷玉徙巢。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

“天赞我也!

”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

“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

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

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

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

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

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

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

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

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

敌连大舰力拒。

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

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

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

友谅兵大败。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

“湖有浅,舟难回旋。

莫若入江,据敌上流。

彼舟入,即成擒矣。

”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是役也,通海功最多。

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

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太祖幸其第,问曰:

“平章知予来问疾乎?

”通海不能语。

太祖挥涕而出。

翌日卒,年三十八。

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二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通海间道归太祖间道:

从小路

B.天赞我也赞:

称道

C.太祖舟胶胶:

搁浅

D.师次左蠡次:

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俞通海“沉毅”的一组是(3分)

①谋渡江,无舟楫②因以师略太湖③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④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⑤兜鍪尽裂,仅免⑥莫若入江,据敌上流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

他与父亲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战船,太祖正苦于无法渡过长江时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兴。

B.俞通海擅长水站,作战勇猛。

在胥口与吕珍的战斗中,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坚持击退敌军。

C.俞通海治军严明,对下属有恩德,士兵作战勇猛。

在南昌与陈友谅作战的战役中,正式凭着将士们的死战,俞通海才得以脱险。

D.俞通海深受百姓爱戴和皇帝器重。

平定湖州和太仓后,军队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在他去世后,太祖亲往吊唁,哀伤落泪。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2)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三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这首词名为“秋声”,词中共写了哪几种秋声?

在描写秋声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衔远山,吞长江,,;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2)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

(庄周《逍遥游》)

(3)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破碎的图腾

毕淑敏

风光旖旎。

和所有大惊小怪的旅游者一样,我忙着购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

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谆谆告诫这些东西多半是假冒伪劣。

手里的“椰妹”难道是假的吗?

这分明是两个椰子壳粘起来的,你闻一闻,还有椰茸的清香呢!

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

她躲开了,说,这东西便宜得无以复加,大概是真的,造假的人特别讲究成本。

到了一处景点,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女店主,殷勤地向我们推销一件牛雕。

它是象骨制的,你看这刀工,多么细腻!

你看这造型,多么生动……女店主说。

我被牛雕古朴的形象吸引,刚要掏钱,想起小D的忠告,觑了它一眼,果然在冷笑。

这若真是象骨制的,只怕你要进监牢。

谁不知大象是国家保护动物!

小D冷冷地说。

还是这位大姐识货啊。

女店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态。

不过,它虽不是象骨,却是牛骨的。

都是骨头嘛,又不是做药酒,没那个那么认真。

她笑盈盈地解释。

我抚摸着牛雕温凉而润泽的背脊,看着牛雕诚恳而略带悲哀的眼睛,满心喜爱。

见多识广的小D还不放心,问,这真是骨雕啊?

女店主有些恼火了,说,你这个客人啊,怎么这样不相信人,不是真骨雕,能有这个分量?

你掂一掂,压得手腕子疼!

再说啦,这是什么?

这是牛啊!

牛是什么?

牛是我们民族的图腾,图腾你们懂吗?

很神圣的东西,哪里敢造假?

就是造,也是别的民族的人干的,我们是不敢的。

面对铁一般的逻辑,我们自惭形秽,哑口无言。

我买了牛雕,一路珍爱地用手托着,不时把玩,到了宿营地。

晚上,小D紧盯着图腾牛说,我总觉得这像一个骗局。

我说,真做假时假亦真。

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既来之则安之,免得晦气。

再说,这是图腾啊!

小D说,图腾怎么啦?

也不是防伪标志。

我倒是要把它摔开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它显得这样重!

我大惊,说,可使不得!

再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破坏他人财产。

小D说,摔坏了,我赔你钱。

我说,我不要钱。

我要图腾。

小D说,那我赔你图腾就是了。

我已在其他商店看到了一模一样的骨雕。

小D说罢,不待我反应过来,高高举起了牛雕,砸向地面。

随着暗哑的闷响,牛雕扑向地毯,又嘭地弹起,叽里咕噜地滚进床下。

我心痛万分地将它从犄角旮旯处搜索出来,举在手里仔细端详,竟是毫发未损,一双铃铛般的牛眼,熠熠有神,愤怒地盯着我们。

我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骨不怕摔打。

小D夺过牛雕,默不作声跨出房门。

不知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紧紧追到大堂。

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着我们摸糊的身影。

小D二话不说,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牛雕。

啪!

牛雕猛掷地面,訇然破碎,炸裂的断片四处迸溅,尖锐地呼啸着,象无数横飞的小刀。

我恼怒地大叫,简直是打砸抢!

别说是骨的,纵是纲的,也禁不住你这样破坏性的试验啊。

小D拣起一块碎屑,平静地说,仔细瞅瞅吧,你高抬了它的身份。

我抢过碎屑。

先是闻到了一股腐败的气味,接着感到它橡皮般的质地柔软。

定睛一看,才知是一块淤泥。

这条传神的图腾牛,是以塑料制成外壳。

内囊充填污泥。

算它坚实,在铺了地毯的室内,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

谁想小D穷追不舍,终使它显了原形。

看我怅然不语,小D说,这么喜爱赝品啊?

我赔你钱,你还可再买。

说着掏包。

我说,不要你赔。

我只是在想,它到底是谁制造的?

小D说,那有什么追究的意义?

我说,不!

不一样。

因为牛是一个民族的图腾。

小D皱着眉头说,图腾又怎么样?

假的就是假的,这就是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我说,一个民族,要是连自己的图腾都造了假来赚钱,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宝贵的东西值得珍惜呢?

我宁可相信是另外民族的人造了假,骗了老板娘,她不知情,才转卖给我们。

她是无辜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旅游者一般都喜欢购物,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而且不断地阻止“我”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

B.当“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时,她从造假的成本这一角度进行推测,判断出这个东西可能是真的。

C.“我”之所以会相信女店主的话,是因为她穿着民族服装,而且态度殷勤,又敢于承认手里的牛雕不是象骨的。

D.小D总觉得那个牛雕是假的,但又不能从女店主的话里找到漏洞,于是决定打破牛雕,最终解开了真相。

E.文章以牛雕为线索将整个内容连缀在一起,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充满神秘的色彩。

(2)文中的小D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3)在小D摔牛雕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哪些心理变化?

(4)旅游景点出售一些纪念品是很常见的,但很多纪念品质量比较差甚至造假。

你认为旅游景点纪念品造假有没有道德底线的限制?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修谱之风盛寻根情结浓

——《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访谈录

任思蕴

文汇报:

清明节将至,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又到了。

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重温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意识是不是特别强烈?

王鹤鸣(以下简称王):

应该说,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

从我研究多年的家谱谈起,世界范围内,修家谱的民族并不少,但各国修家谱的发展程度、形式各不相同。

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传统发展得最完整、最系统、最成熟。

中国人修家谱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家谱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

母系氏族社会讲究血缘的纯正,讲究辈分和宗族,因此中国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开始就有了原始形态的家谱。

此外,中国人修家谱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修谱的意识始终很强烈。

尤其是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民间一直非常热衷于在祖先留下的家谱的基础上编修新家谱。

中国历史文化有三个传统:

一是正史,如《史记》《汉书》《二十五史》等,由国家编撰;

二是方志,由地方政府编撰;

三是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脉络。

例如,现在孔子家谱已经编到八十几代,记载着世界各地两百多万人的人口信息,规模庞大。

编修新家谱是中国历史上修谱传统的延续与发展,短短几十年内形成的这股热潮,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编修家谱的任何一个阶段。

为何是近五十年来形成了这股修家谱的热潮?

我国现在修家谱风气较盛的是哪些地区?

王:

近五十年来的这股修谱热潮,最初是在台湾地区出现的。

台湾地区绝大多数人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但是他们的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直以来无法割舍深厚的宗亲情感和恋土怀乡的情怀。

因为客观因素,台湾与大陆分隔,当地居民逐渐掀起修家谱的热潮,以厘清祖上脉络,排遣思乡之情。

据统计,台湾家谱约有一万种,其中80%是近五十年编修的。

而大陆出现编修新家谱的热潮,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一度受到压抑的谱牒研究在大陆重获关注。

民间热衷于修谱之余,还自发组织一些文化活动。

现在,大陆修家谱比较多的是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广东等省。

1987年以前,台湾人不能回大陆,修家谱时也只能记录家族中生活在台湾的人口的信息。

进入21世纪,两岸民间修谱活动更趋活跃,逐渐出现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合作编修新家谱的现象。

有没有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例能反映出家谱在华人世界的“热度”?

我曾收到很多信件,提供私藏家谱的相关信息,提醒我们编进目录。

我记得,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位老教授叶淑莲,退休后定居美国,回国探亲时偶然得知我们的编撰工程,特地来到上海图书馆,把自己的一套家谱送给我们。

她对我说:

“这部家谱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出现在家谱总目录中,这是这部家谱最好的归宿。

”还有一位侨居美国的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退休老教授王宜训,好几次写信给我,表示要来上海做一名志愿者:

“我不要任何报酬,一切生活费用自理,我期待着《中国家谱总目》这一功垂千古的历史文献,早日问世。

由此可见,华人心中的家谱情结的确非常浓重。

那么,就增强全球华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言,您认为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家谱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其实整个编修新家谱的过程,就是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人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和认同,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合作修编新家谱的过程中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进而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

这对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也必然有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绵延五千年之久的编修家谱文化习俗,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值得继承、发扬的优良文化传统。

(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汇报记者认为清明节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王鹤鸣先生认同了记者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B.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世界范围内修家谱的民族并不少,但是中华民族最重视修家谱。

C.台湾与大陆分隔,当地居民逐渐掀起修家谱的热潮,以厘清祖上脉络,排遣思乡之情,这是近五十年修家谱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谱牒研究在大陆一度受到压抑,在台湾修家谱热潮的影响下,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大陆修谱逐渐兴盛起来。

E.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合作编修新家谱,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

(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

请简要回答。

(3)王鹤鸣举热衷修谱的典型人物,举了两位身在海外的教授,而没有举生活在大陆的一般中国人,这是为什么?

请具体分析原因。

(4)这些年来,许多姓氏不管家族大小,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家谱,你认为这样做有意义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看多了电视上、舞台上一些“腕儿”们的假唱,以及出乖露丑的表演,我对国内某些所谓的专业团体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欣赏,直至尊重。

B.虽然,职责特到部门,也是希望铁路运输前进,不过,与其求全责备铁道部,不如个个都当诸葛亮,为铁道建设和铁路客运献计献策。

C.据知情人爆料,男友是音乐人的吉克隽逸没有和《中国好声音》签约,而是和男友另起炉灶。

D.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的话说,好记者固然难得,但是,好记者如果遇不到一个好领导,也是明珠暗投,无法表现出“好”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读懂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有助于世界更深地理解中国道路的未来前景。

B.南京的军史专家戚厚杰告诉记者,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是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锐部队。

C.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

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D.许多教育界人士对有的网站推出帮助学生完成作业非常愤慨,认为网站抓住了学生对低分的恐惧心理,从中牟利,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

他笔下的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

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⑤④⑥③①C.③②⑤⑥④①D.③①②⑤④⑥

16.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续写内容,要求与前后内容连贯,语言简明。

当国外的商场9月底再次换上中文海报,当各个景点再次上演人山人海的“胜景”,我们看到,“黄金周”成功地从经济上包装了国庆。

当次之时,我们更应思考,①。

在美国,每年7月4日都会敲响费城的自由钟,各种主旨演讲宣示国家精神;

在法国,插在墙头、印在衣服上的三色旗在7月14日汇成海洋;

在“城市之国”新加坡,8月9日会有70个国庆晚宴,近10万人参加。

在“国庆假”的背景中突出“国庆节”,让社会多想些“国”少想些“庆”,才能②。

17.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漫画内容进行评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

——赫尔巴特

(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苏格拉底

(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

——卡托

(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弗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省百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解析】A或必不分。

“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错,应为“城市的其他功能可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3分)

2.D【解析】最后论述“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的理由。

3.D【解析】依据原文“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的保存”可以让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说法过于绝对。

4.B【解析】赞:

帮助。

5.D【解析】①写“太祖”。

②记录他的作战经历。

⑤写他的部属死战。

6.B【解析】B原文有“徐解去”,对方不知道俞通海已被重伤,主动退兵,而不是被击退。

7.

(1)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

(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下”“因”“略”“舣”每译对一处给1分)(5分)

(2)陈友谅不敢出来,停在湖中一个月,粮食用尽,率军突围逃走,最终战败而死。

(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居”“食”“走”“竞”每译对一处给1分)(5分)

【参考译文】

俞通海,字碧泉。

他的祖先是濠州人。

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

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

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

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