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872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苏教版

第三单元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楹联(yíng)拾级(shè)浮想联篇(piān)

B.迥然不同(jiǒng)涟漪(yī)瑰宝(kuī)

C.万籁俱寂(lài)褒贬(bāo)嶙峋(xún)

D.分道扬镳(biāo)剔透(tì)消声匿迹(nì)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转化成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作者用非常经济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

B.掌握法律武器,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你是否意识到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呢?

C.工作随便,学习松懈是最要不得的。

刚才出力摇船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A.乃丹书帛曰    丹:

用丹砂。

B.固以怪之矣     以:

通“已”,已经。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词中 间:

间或。

D.狐鸣呼口     

狐:

像狐狸一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部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5.下面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B.大人国有一种跳横杆的游戏,这是在重大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

C.飞岛国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简化言辞和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D.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二、阅读与赏析(49分)

(一)(12分)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

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后安石当国,其所施措,大抵皆祖此书。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友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断此人死,安石驳曰:

“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

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遂劾府司失入。

安石性强忮②,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辨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旱引去,及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元佑元年,卒,年

六十六,赠大傅。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入有删改)

【注]①斗鹑(chún):

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

②忮(zhì):

刚愎、狠戾。

③儇(xuān):

轻浮。

6.下列句中的“而”与“追而杀之”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委而去之

B.佣者笑而应曰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言和而色夷

7.下列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王安石写的文章精妙,欧阳修从曾巩那里看到他的文章,大为赞赏,并为他传扬美名。

B.王安石曾给皇帝上万言书,认为造成国家忧患的不是财力不足,而是治理财政不得法。

C.王安石熟悉法令,在断少年杀人一案时,能秉公办事,果断得出结论并弹劾府司。

D.王安石固执刚愎,多任用自己门下轻浮聪慧的年轻人,因而被皇帝免职,不再录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安石少好读书好:

     

        ②见者皆服其精妙服:

          

③能以辨博济其说辨:

             ④众不能诎诎: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后安石当国,其所施措,大抵皆祖此书。

(2分)

译:

                                       

(2)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

(2分)

译:

                                       

(二)(4分)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0.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1)“寒塘坐见秋”中的“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

(2分)

答:

                                         

(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4分)认识氡气污染

①氡气是由镭、钍等天然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的一种放射性稀有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

常温下氡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造成空气污染。

氡气吸入人体后在体内产生的辐射危害比它在体外的辐射危害要高出十几倍甚至数十倍,长期吸入高浓度氡最终可诱发肺癌。

科学研究发现,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受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伤害的55%以上,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其发病潜伏期大多在15年以上。

②室内氡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房基土壤中逸出的氡。

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岩石中存在高浓度的氡,这些氡会通过地层断裂带逸出地面。

如果建筑物恰好建在上面,氡就会扩散到室内。

二是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

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某些水泥构件、钢材、花岗石、大理石,因含有放射性元素,它们衰变时会释放出浓度较大的氡。

三是当饮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比较高时,从供水及用于取暖的天然气中也可以释放出氡。

③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氡气不仅可致肺癌,而

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遗传变异等后果。

人暴露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下,吸入的氡与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由于神经系统是由类脂肪物质组成,所以氡与神经系统很容易结合,因而产生的危害更大。

研究还表明,呼吸时氡气随气体流入肺脏,并在肺部衰变成固态放射性物质神而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

当它超过人类集体的修复能力时,就会引发肺癌。

据测算,如果生活在室内氡浓度为200贝克/立方米的环境中,相当于每人每天吸烟15根。

11.第①段中加点的“科学研究发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2.第③自然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

                                         

                                         

(四)(5分)

耐得寂寞

①一则佛家故事说,慧能大师听众僧讲法,辩风与幡的关系。

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相持不下。

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心动。

②不要“心动”其实就是不要“动心”,不止佛家偈语、僧众戒律,滚滚红尘里、横流物欲中、功名利禄下、美色诱惑前,保有处子心态、超然情怀,视若无物,不为所动,同样是世俗社会难能可贵的品格与节操。

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成其大事,莫不耐得寂寞,安于平静,正如歌德所言,“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谙个中三昧的李白,不再长安市中酒家眠,他远离喧嚣,寄情山水,诗酒为伴,将心儿放飞。

正是这种旷达与灵性,成就与升华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

处江湖之远的潍县县令郑板桥,不善追名逐利,耻于蝇营狗苟,却关心民生,爱护百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难得糊涂”却清廉如水,非大悲悯、大境界不能为也。

③人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贵在保持清醒和理智、平和与淡然。

钱钟书先生远离虚名,不当“焦点”,谢绝出境,一门心思著书立说,人淡如菊,心静若水。

如此为人为文,自然为学界所称道。

老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宁静自处,春兰气韵,秋水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花淀派风骚。

作家王蒙写过一首诗:

“一年四季何逍遥,落尽桃花未见桃。

春夏秋冬皆忘却,敲敲电脑便陶陶。

”固本知命,豁达洒脱,物我两忘,得失一笑,端的大家风范。

而国威所系的“两弹”元勋们,更是深居大漠,甘于寂寞,不求闻达,默默奉献,但却将惊世业绩写入蓝天。

④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追求,需要这种“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着、平淡与坚守。

板凳要坐十年冷,话语不说半句空,远离诱惑,敬谢浮名,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这不是消极处世,而是取别样姿态和情怀处世。

从喧嚣中突围,在诱惑前自律,耐得寂寞,求真务实,独善其身,积极进取,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更要保持这种清醒。

13.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4.选文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五)(14分)故乡的艾菜

曹峰峻

①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着故乡的云霓流逸,使我感知故乡冬季的田野,空中的月华以及月华中母亲的音容。

一颗泪珠悄然滚落下来。

②艾菜又称苦艾,苦艾其实不是菜,只是一种野草,它总是在冬寒中长于冰封的田埂,深藏沟槽之角。

春天的群芳斗艳不属于它,连似花非花的油菜也能喧染黄潮角逐花市,只有待春夏、秋冬在退潮中冲淡,在丰满中憔悴,苦艾才在乡间田埂上角逐飞奔,在很清静的一角梳理阳光,很有分寸的开出淡的黄花。

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的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

③最先认识苦艾草并呼它为艾菜的是我母亲,最先把艾菜入汤、入药并以此制成特有风味的辣菜的也是母亲!

那时我们在乡下政治避难,家境惨淡,每当在外上学的兄姐回家过节,母亲总熬上一锅汤分给我们喝,母亲总是在一旁默读我们被热汤滋润得油亮而有生机的嘴唇,母亲总在生硬的微笑中红着双眼,对我们说起艾菜能祛毒保平安之类的话。

春节将至,母亲便将晾在屋檐下晾了一个腊月的艾菜用水洗清,放在锅里用文火翻炒加上她认为必不可少的佐料,她亲自控制的炉火在她脸上飘动,母亲用双手捂住脸,我看到晶莹的亮点从母亲手缝间顽强地溢出来。

我听到她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

我看着她的眼睛,我陷入了一种迷茫,我幼小的心灵还不能清晰地透过艾菜的辣味嗅到人生五味,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对艾菜初次麻麻的酸酸的感觉和记忆,那是一种甜蜜和苦辣的味道。

④当最后一粒谷子将秋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初冬就会招引母亲把我的手牵到原野上。

在天光微熹,星星开始淡化的时候,田野上的冷风就一个劲地拂动母亲的发丝。

母亲很有节奏地起伏身子。

如果找到艾菜,母

亲就让我坐在她铺在地上的头巾上,示意让我看她怎样激动不已地把艾菜移到掌心。

直到月沉西山,母亲小心而不厌其烦地将一棵棵透绿亮现的艾菜唤进精巧的菜篮,母亲就把我揽进怀里,我们就会在彼此温爱中吟唱那首她教我的歌儿:

“大青龙汤桂艾黄,杏草石掌姜枣藏……”把月送走,我和母亲行走在归返的路上,小镇灯火就会簇拥着关押了一天的爸爸款款走来,再看我们的家园也缥缈在鱼肚白之中了。

⑤母亲的真知灼见是无懈可击的。

清贫动荡的日子竟能让兄姐们健康平安地度过。

我在大学图书馆曾翻遍所有的医科药典,始终没有发现与艾菜相关的文字,由此推论苦艾草只有母亲才能认识它,也只有母亲才有理由才有资格把它唤为“艾菜”。

⑥当春光一次次逼迫冬日返青,母亲就把一粒粒收藏的艾籽播种到菜园里,艾菜发芽了,母亲就把芽蕊在早晨的阳光下重新编队,依次排序到她弹过三遍棉絮般的松暖湿润的土里。

艾菜在她的希望里疯长,成为四季常绿的景观,母亲的技艺也传遍了村里村外,每逢腊月,风腊的艾菜就在各家庭院里的晾衣绳上窜来窜去,翻墙走檐。

整个腊月,母亲的微笑在风中荡来荡去。

⑦十年后,母亲在我城里的小院里腌制辣菜,她遵循在月下劳作的方式,先用小剪刀梳理它来自乡下的根须,院子里飘浮着乡下那桑田埂上的呼吸,那是遥远而亲近的声音,轻柔而恬淡,有浸润人心的天籁,是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

母亲银色的发丝在微风中拂动。

母亲真的老了,那透绿的菜叶,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忧郁的光,怜爱地看着我,仿佛向我诉说母亲的幸福和苦难。

⑧我不敢相信那次院里是母亲最后一次月夜制辣菜,母亲仿佛有预感,那次让我坐在她身边,让我看她掌大,亲自制出很多瓶辣菜。

第二天她就坐船很平静地回乡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当村里的辣菜罐头厂开得如火如茶时,母亲已安息在村西头的高坡上,苦艾菜从村口顺着田埂和小路争先恐后地延伸到母亲的身边,在墓周簇拥着围了一圈又一圈,冬季来临苦艾竟然在冰天雪地开出艳艳的花,苦艾花轻弹曼舞着……

⑨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照样长得矫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

却开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15.第②自然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16.阅读第③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加点的“甜蜜和苦辣”?

(4分)

答:

                                   

     

17.第④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3分)

答:

                                        

18.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4分)

答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        ,大雪满弓刀。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

④晓战随金鼓,         。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⑥为君持酒劝斜阳,         。

⑦            ,红杏枝头春意闹。

⑧            ,乱红飞过秋千去。

⑨陈涉太息曰:

“嗟乎,               !

⑩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20.武汉市的珞咖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

“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

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字数不少于80字。

(6分)

(二)作文(60分)

21.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朵美丽的花,它让我们在无助中感受到力量,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苦中得到支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它一直伴随着我们。

请以“心中有朵美丽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1D2C3C4D5B

二、

(一)6.(2分)A7.(2分)D

8.(4分)①好:

喜爱②服:

敬佩、信服。

③辨:

同“辩”,辩论。

④拙:

使

……屈服。

9.(4分)

(1)(2分)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施行的措施,大都效法这份万言书。

(得分点:

当、祖)

(2)(2分)这个人不给(他)(斗鹑),那个人却带着(斗鹑)离开,这是盗窃啊。

(得分点:

携;是)

(二)(4分)

10.(4分)

(1)(2分)既写出了水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2分)景物衬托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表达了思乡之情。

(三)

11.(2分)加点的“科学研究发现”在这里起突出强调作用,强调这一结果是经过科学研究而得来,并非随意得出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2分)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氡气对人体的危害之大,使读者更加直观可感。

(四)

13.(2分)开头叙述佛家故事,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由对高僧的敬佩转入下文对世俗的思考,由“心动”引入下文对“不要动心”、“耐住寂寞”的议论,使文章展开更自然,更具深刻性。

14.(3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1分)通过列举李白和郑板桥的事例,具体论述了“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成其大事,莫不耐得寂寞,安于平静”’这一观点;通过列举歌德的名言,增强了说服力。

(2分)

(五)(14分)

15.(3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艾菜的生命力的旺盛,以及朴实无华,坚忍不拔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苦艾草的尊敬和赞美之情(1分)

16.(4分)甜蜜是说母亲制作的辣菜味道不错,更是因为在惨淡的家境中有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与关爱,所以觉得生活艰苦中有了甜蜜。

(2分);因为母亲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更是因为小小年纪的“我”已经从母亲的眼泪中隐约尝到了生活的辛酸,所以觉得又是“苦辣”的(2分)

17.(3分)第④自然段的描写表现出母亲勤劳、能干的特点(1分),母亲在艰辛的生活中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1分)并将这种乐观和爱传递给儿子,使苦难的生活

有了幸福的味道(1分)

18.(4分)最后一段赞美了苦艾草的朴实而坚韧的品质(1分)苦艾草更是象征了母亲在苦难中的坚强、乐观的品质(1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赞美和怀念之情(1分)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