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1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docx

农业东路站测量方案

 

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下市政工程

土建施工01合同段农业东路站

(YCK28+473.500~YCK28+662.100)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快速交通农业东站项目经理部

2008年9月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3

三、施工测量……………………………………………………3

四、监测方案及相应措施……………………………………………7

五、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11

六、施工测量的组织与管理…………………………………………11

七、质量保证措施…………………………………………………12

八、测量仪器的管理…………………………………………………13

 

一、工程概况

本站位于农业东路与金水东路交叉口的金水东路上,起点里程YCK28+473.500,终点里程YCK28+662.100。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CK28+545.500,车站总长188.6m

本车站外包总长188.6m,车站标准段外包宽度为18.5m,总高12.56m,车站主体建筑面积为11409.5m2,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

车站考虑到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共设4个宽度为5m的出入口:

每个出入口设有宽度3m的楼梯一部和上行自动扶梯一部,Ⅳ号出入口还设残疾人电梯一部;地面2组高风亭,冷却塔布置在Ⅱ号风亭旁,结合景观一并考虑。

本工程车站采用双层双跨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结构形式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下市政工程农业东路站土建工程施工设计图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交桩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城市测量规范》等GJJ8-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178-9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三、施工测量

1、建立测量控制网

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三等控制网点,组织测量组进行复测,并与邻近标段的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再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检测。

确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交付的控制网点无误后,在农业东路站标段范围内,布设施工控制网(加密控制网),并经监理工程师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检测,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利用加密控制网对车站进行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随着施工的逐步深入,陆续建立其它测量控制网点,通过联系测量将地面施工控制网点引入到车站内部。

在施工全过程定期每两个月对地面施工控制网点及车站内测量控制点进行检验复核。

控制网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规定。

如下表: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350

3~5

±6

1/60000

±2.5

6

5√n

1/35000

±8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我单位所使用莱卡TC802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1mm+1ppm)。

棱镜与全站仪配套,常数为0,前后视均是光学对点器。

加密平面控制点按照二级精密导线沿线路方向布设,采用附和导线附和到GPS控制点。

测角采用六测回。

附合导线及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Wβ=±2mβ√n

mβ--------为测角中误差(〃);

n---------为附合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B、附合导线及闭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计算:

M。

=±√1/N×{(fβ×fβ)/n}

fβ--------附合导线及闭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角度个数;

N--------符合导线及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导线边长测量:

每条导线边往返观测各两个测回,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

水准仪苏光DSZ2于2008年9月5日经过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参加测量技术人员都有多年的测量经验。

地面引测加密施工高程控制点:

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二等

50

1

3

0.5

0.5

0.7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围挡位置,从二等精密水准点引测高程控制点到施工围挡处。

引测时采用附合水准形式进行。

精密导线点上突出的圆形金属标志作为水准点。

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闭合差:

±8

mm

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付控制桩的保护:

a、高程控制点设在施工主体南侧人行道地下30cm。

利用砼对标桩进行围护,定期检查有无损坏和人为破坏,如有破损及时上报。

b、平面控制点设在南侧人行道不易被人接触之处,定期对其检查有无破损。

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付控制桩每两个月进行次精密导线测量及高程传递测量。

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及业主,以便校核。

2、地面施工测量

利用已检测过的加密控制网点,对农业东路站的围护桩进行定位。

1)车站围护结构的施工测量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套筒护壁钻孔咬合灌注桩,由加密控制网点测设车站咬合灌注桩点位,打钢钉,经测量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下市政工程农业东路站土建工程施工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中,点位放线允许误差10mm,垂直度允许偏差3‰,咬合灌注桩最大水平位移30mm,结合本单位技术水平,测设咬合灌注桩轴线时,在设计位置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项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基坑开挖后咬合灌注桩不侵入车站结构。

2)附属结构(风亭及出入口)围护桩的施工测量

附属结构围护采用φ650mmSMW桩+φ600mm,t=12钢管内支撑。

由加密控制网点测设出每段围护桩轴线,每段设三个桩心控制点,三个桩心点连成桩轴线,在轴线上量距确定每个桩心位置,打设木桩并加钉。

经测量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依据河南省、郑州市市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钻孔桩的允许偏差纵向控制在±100mm、横向偏差控制在0±50mm、垂直度控制在3‰。

3、地下施工测量

地下测量主要是针对车站基坑开挖,钢支撑架设,框架结构的施工定位测量。

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基坑开挖,着重是对基坑高程控制,从地面的水准点通过传递高程测量,控制基坑的开挖面及基底。

高程传递限差不大于±8

mm。

向基坑内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检定过),水准仪观测读数时,每次错动钢尺3-5cm,共测三次,高程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

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报请测量监理复测,复测无误后,布设地下控制网和高程点,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从地面加密控制网点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基底用于对车站和区间的底板结构定位测量。

底板结构定位测量完成后经测量监理复测无误后施作底板结构,底板结构施工完后,布设地下控制网(附和导线)和高程控制点,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从地面加密控制网点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车站的结构底板上,拟在车站结构底板上投设6个控制网点,6个起算高程点,用于对车站和区间的墙体、中板、顶板结构进行定位测量。

按照《河南省、郑州市有关地方法规、验收标准》和《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

垫层允许偏差0±50mm、底板允许偏差±5mm、顶板预留沉落量±10mm、墙体平面位置偏差±10mm、垂直度2‰,但考虑到本地区地层较弱,含水量大,土体液化程度严重,为保证结构的净空尺寸,底板、中板、顶板设预留沉落量3cm,侧墙外放3cm。

四、监测方案及相应措施

1)地面沉降

(1)监测方法:

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

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测点,用水准仪进行下沉的量测。

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2)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布置在基坑周围地面上,间距10~20米。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1mm

(5)相应对策:

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基坑开挖引起的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1)监测方法:

本车站施工范围内及周围地下管线较多,根据招标文件,针对每一根管线,提出初步的保护措施,管线分布及保护方案详见管线布置示意图。

本次监测主要针对基坑周边的管线及受保护的管线,监测管线的水平的和沉降。

施工监测项目表

量测

项目

位置或监

测对象

测试元件或仪器

测点

布置

量测

频率

备注

基坑内外观察

基坑外地面、建筑物、地层土质描述、围护桩、钢支撑

目测

随时进行

开挖过程中一天一次

含周边地面裂缝、塌陷、渗漏水、超载等

基坑周围地表

沉降

基坑周围地面,最大限值0.15﹪H

水准仪

长、短边中点,且间距为的大于30~50m范围内

开挖过程中一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三天一次

量测横断面不少于3处

桩顶水平位移

桩顶冠梁

经纬仪

同上

开挖过程中一天一次

同上

地下

水位

基坑周边

水位管,水位计

基坑四角点长、短边中点

开挖过程中三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五天一次

同上

桩体

变形

桩体全高

测斜管、测斜仪

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1m

开挖过程中一天一次

同上

支撑

轴力

支撑端部

或中部

轴力计或应变计

长、短边中点且间距<15m

开挖过程中一天一次

同上

水、土压力

围护桩迎土侧和嵌固段桩背土侧

土压力计、土压力盒

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5m

施工期间一天一次

同上

管线监测

基坑两侧需要保护的管线,变形限值按有关规范执行

水准仪,

管线上部

一天一次,直至恢复管线

同上

桩内钢筋应力

桩体全高

测斜管,测斜仪

钢筋应力计

开挖过程中三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五天一次

同上、选测项目

土体水平位移

基坑两侧

测斜管,测斜仪

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1m

两天一次

同上

(2)测点布置原则:

地下管线所在处覆土正上方挖孔布置测点。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1mm

(5)相应措施:

当地下管线的位移超过警戒值时,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对管线采取加固措施。

3)咬合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在咬合桩上端部做点,采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观测。

(2)测点布置原则:

水平位移在围护结构顶部沿车站轴向每20m左右设置测点;沉降测点在围护结构上每隔15m选一点。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1mm

(5)相应措施:

当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超过预警值时,调整支撑参数,或同时采用地层加固措施。

确保围护结构稳定。

4)钢支撑轴力监测

(1)监测方法:

采用应变仪和应变计进行量测。

(2)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布置在钢支撑的中部。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0.01

(5)相应对策;根据量测结果分析钢支撑的受力情况,确定是否调整钢支撑的参数。

6)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1)监测方法:

水位标高采用水位仪观测:

水量采用水表进行监测;同时进行水质和水温监测;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计观测。

(2)测点布置原则:

见表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5mm

(5)相应措施:

根据地下水位,水压变化情况,确定基坑开挖是否采取排水或送水措施。

保证周围建筑物不因地下水位变化过大而引起下沉、倾斜。

7)围护结构两侧土压力及底板土压力监测

(1)监测方法:

采用埋设土压力盒的办法进行评定,安置土压力盒时将其镶嵌在挡水构筑物内,使其应力膜与构筑表面齐平,并保证压力盒有良好的刚性支撑,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2)测点布置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性断面和部位。

(3)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4)量测精度:

±1kpa

(5)相应措施:

根据观测数据,发现土压力数据异常,或变化速率增快时,及时找出原因,同时缩短观测的周期,采取相应的措施。

8)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

(1)线路两侧建筑物概况:

本站位于农业东路与金水东路交叉口的金水东路上,周边为村庄。

车站周边主要为办公、居住用地。

地貌单元为黄淮冲洪积平原。

(2)监测目的:

地铁农业东路站主体采用明挖施工,为了避免对办公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保证周边办公建筑的安全,需要对周边办公楼进行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3)监测方法:

主要监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

用精密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量测。

根据量测结果判断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4)测点布置原则:

为保证工程施工时办公建筑的安全。

在主体施工期间为了防止建筑物的沉降,在楼体外侧按规范要求布置沉降及位移监测点,根据其实际结构形式共布设20个沉降监测点,建筑物墙角、柱子、门边、地面等处每隔15~20m在布点处墙体内打入“L”形钢筋作为沉降标。

(5)量测频率:

见监测项目汇总表

(6)量测精度:

±1mm

(7)相应措施:

当建筑物的变形超过允许值时,加快监测频率,及时采取加强开挖部的支撑,加固地层措施,必要时,对即有建筑物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五、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

1、为确保车站结构精准和满足设计的净空限界,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验制度。

凡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经自检后,报测量监理单位进行检测。

复测无误后,向测量中心提出检测申请,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检测地上坐标互差应≤±12mm、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应≤±20mm;检测地上高程互差应≤±3mm、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应≤±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应≤±10〞;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应≤±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应≤±8mm;检测中线点坐标的互差应≤±16mm;检测经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应≤±3mm;对影响贯通的误差严格控制。

六、施工测量的组织与管理

1、施工测量的组织

我公司农业东路站项目经理部成立由测量工程师王玉亮为组长的施工测量组。

测量组成员如下:

组长:

王玉亮工程师

组员:

喻辉工程师

赵海军测量工

刘挥测量工

2、施工测量的管理

测量组在平面控制测量和地面、地下控制网测量及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按规定的等级和精度要求进行检查和检测。

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保持真实完整,无涂改,并由专人妥善保管。

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放样,测量组测设后经自检复核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复核,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对平面控制网点和地面、地下控制网点的测量,自检合格后,报测量监理复测无误后,再报测量中心检测。

七、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校检,确保其精度满足测量要求,专人操作,妥善存放。

2、实行测量点位换手复核,未经复核的测量桩点一律认为是无效桩点。

3、及时准确建立车站施工场区内地面及地下导线网,遵守相关规范及规定中的有关要求。

4、所有测量桩点设在地层稳固、便于查找和保护的地方。

5、及时进行测量平差,分析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开展QC活动,不断提高施工测量水平。

6、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对设计图的复核。

八、测量仪器的管理

1、项目经理部对测量仪器严格管理,实行专人使用专人负责制,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制度。

2、各种测量仪器、量具按计量部门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建立测量设备台帐,准确记载检定维修情况。

3、使用仪器

全站仪:

TC802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1mm+1ppm)

水准仪:

DSZ2+FS1±0.7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