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58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1、《农夫和蛇(两则)》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主要为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为主的寓言,相传为(古)希腊被释放奴隶伊索所作。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农夫和蛇一》寓意:

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

《农夫和蛇二》寓意:

与没有改变凶狠恶毒本性的仇人是很难和解的。

2、《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渔夫的故事》寓意:

“邪不胜正”,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3、《农夫和蛇》,体裁是寓言诗,作者克雷洛夫,俄国寓言作家。

寓意:

如果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你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纵使你有乔装打扮的本领,你也会碰上这杀蛇的命运。

4、《东郭先生与狼》根据《中山狼传》一文改写,原作者为明代学者马中锡。

“东郭先生”至今仍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对敌人施以仁慈反而危及自家性命”的人士的通称。

《东郭先生与狼》重在批判东郭先生的迂腐,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恶人不能心存怜悯。

5、《盗草》为田汉编写的京剧《白蛇传》第七场,这是一台武戏,讲的是白素贞为了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6、《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叶子蕴含着贝尔曼的艺术、生命、善心和爱心。

7、《“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8、《皇帝的新装》,体裁是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其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9、《黑信》,体裁是小说,作者哈谢克,捷克作家。

10、《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童区寄传》主要讲述儿童区寄杀盗自救的故事,文章通过正面描写(语言和动作)和侧面描写(官府和同乡的反应)相结合,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强;从容、镇定;不慕荣利”的少年英雄形象。

11、《李寄》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

《李寄》主要讲述李寄斩蛇、为民除害的故事。

文章通过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等)和侧面描写(官府反应等)相结合,塑造了一个“智慧;勇敢;自信、从容;孝敬父母、有家庭责任感”的少年英雄形象。

12、《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

郭沫若高度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狼》主要刻画了屠户的机智、果断、勇敢、警觉和狼的凶恶、贪婪、阴险、狡猾。

告诉我们面对邪恶势力,千万不能迁就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3、《说虎》,作者刘基,字伯温,晚号犁眉公,明初文学家。

《说虎》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论述思路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说虎》一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二通假字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

恐栗,为儿恒状栗,通“”,发抖。

州白大府大,通“太”

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啗,通“啖”,吃

然气厉不息厉,通“疠”,病

先将数石米餈餈,通“糍”,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食品

甚可哀愍愍,同“悯”,怜悯。

止有剩骨止,同“只”

三词类活用

布囊其口囊,口袋,名词作动词用。

寄伪儿啼儿,像小孩一样,名词作状语。

彼不我恩恩,以恩德对待,名词作动词。

虽疮手勿惮疮,烧伤,名词作动词。

刺史颜证奇之奇,以……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其小女名寄名,名叫,名词作动词。

怀剑将犬怀,怀抱着;将,带,领。

都作动词用。

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意将隧入隧,地道,这里指打洞透过草堆,作动词用。

虎利其爪牙利,锋利,这里作动词,以……为利。

四古今异义

去逾四十里去,古义:

离开;今义:

二豪贼劫持贼,古义:

强盗;今义:

小偷

贼易之易,古义:

轻视;今义:

容易

良久计曰计,古义:

考虑;今义:

计划,计策

大十余围围,古义:

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

今义:

围绕

并共患之患,古义:

担忧;今义:

祸患

至八月朝祭朝,古义:

初一;今义:

早晨

其歌谣至今存焉存,古义:

流传;今义:

存在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

多少;今义:

数学概念

虎之皮人常寝处之处,古义:

坐;今义:

相处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食,古义:

吃;今义:

食物

而人用物物,古义:

工具;今义:

事物

何足怪哉足,古义:

值得;今义:

充足,足够

五一词多义

1之

之虚所(到)因取刃杀之(代指区寄)我幸皆杀之矣(代指强盗)

吏护还之乡(动词,往)亦毙之(代指狼)禽兽之变诈(的)故力之用一(的)久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并共患之(代指蛇要吃童女一事)乡之行劫缚者(的)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故人之为虎食者(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2以

以缚背刃(把)愿以闻于官(把)祭以牛羊(用)

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盖以诱敌(用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用来)以一敌百(用)

3犬怀剑将犬(狗)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4将将杀童(打算,想要)怀剑将犬(带、领)

5故故力之用一(所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6愿愿以闻于官(希望)幼愿耳(老实)

7即即藏其尸(立即)以缚即炉火烧绝之(靠近)

8为为儿恒状(做)为蛇所食(被)

9听父母不听(听从)终不听去(任凭,随)

10于于人不啻倍也(跟……相比)则人之食于虎也(被)

六其他重点字词

(一)留意下列字词

隆lóng冬冻僵jiāng怜悯mǐn恳kěn求撬qiào去

弥mí漫巍wēi峨头颅lú丑陋lòu口吻wěn

挪nuó近警惕tì作揖yī屠宰zǎi争辩biàn

捅tǒng狼愚蠢chǔn饽饽bō值更gēng梆bāng子

万籁lài嗥háo叫如诟gòu如詈lì跳踉liáng

殚dān智圆箍gū赫hè然缓颊jiá膺yīng惩

猱náo升夤yín夜酣hān睡窥kuī视莴wō苣jù

琐屑xiè飕飕sōu自诩xǔ邋遢lātà湖畔pàn

扑棱lēng趔趄lièqie惦diàn记栖qī息遐xiá想

沼zhǎo泽窟kū窿霰xiàn弹茁zhuó壮西圩wéi

坍tān塌踹chuài倒殆dài尽雏chú鸟嫉妒jídù

歧qí视挑剔tī高亢kàng侥jiǎo幸谨jǐn慎

勉强qiǎng推搡sǎng蓦mò地肇zhào祸须臾yú

辨biàn别称chèn职忙碌lù滑稽jī御聘pìn

陛bì下霹雳pīlì嗫嚅nièrú社稷jì诏zhào书

谒yè见踌躇chóuchú亲眷juàn呵hē斥匍匐púfú

谄chǎn媚畏葸xǐ鞠jū躬憎恶zēngwù区ōu寄

荛ráo牧遽jù曰郎僮tóng勿惮dàn长zhǎng吏

下谕yù得啗dàn朝zhāo祭吞啮niè咋zé蛇

诣yì庙数石dàn米餈cí如囷qūn斫zhuó得

数创chuāng踊yǒng出髑髅dúlóu咤zhà言哀愍mǐn

缀zhuì行大窘jiǒng苫shàn蔽似瞑míng暇xiá甚

毙bì之隧suì入尻kāo尾假寐mèi黠xiá

啻chì寝qǐn蜷quán撵niǎn

(二)留意下列词意

植(插)刃道上微伺(窥察)其睡因(于是,就)取刀杀之

遽(急忙)曰为两郎僮(仆人)孰若(何如,怎如,哪比得上)

郎诚(果真)见完(保全)与恩与其杀是(这,这个)僮

吾得专(一人占有)焉虽疮(烧伤)手勿惮(怕)因大号(哭叫)

虚吏白(报告)州或(有时)下谕(告诉)巫祝气厉不息(停止)

蛇出吞啮(咬)之尔(这)时父母无相(帮助)告请(求)

咋(咬)蛇犬犬就(近前)啮咋斫(用刀砍)得数创(伤)

悉(全,都)举出咤(痛惜,惋惜)言曰汝曹(你们这些人)怯弱

自是(此,这)缀(连接,紧跟着)行甚远并(一起)驱如故

屠大窘(处境困迫,没有办法)

弛(松开,松懈,这里择时放下担子)担持刀

一狼径(径直)去目似瞑(闭上眼睛)意(神情、态度)暇(悠闲)甚

屠暴(突然)起方(正)欲行止露尻(屁股)尾断其股(大腿)

假寐(睡觉)盖(原来)以诱(诱惑)敌狼亦黠(狡猾)矣

不恒(常)见虽(即使)猛必不胜皆虎之类(相同)也

七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译:

老虎的力气跟人相比,不止大一倍。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译:

所以世上那些只知用力气而不用智慧,以及那些只知靠自己一人的作用而不知借助于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译: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的功夫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

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惑敌人。

5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译:

你们这些人太软弱了,被蛇所吃,真是太惋惜了。

6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

译:

想要吃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7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译:

两个主人共有一个仆人,哪比得上一个主人独占仆人呢?

8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全与恩,无所不可。

译:

他不好好待我,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好好待我,随便怎么处置都可以。

八默写

1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盼着,像骗了她。

2是多么的幸福。

3,白云生处有人家。

,。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将军白发征夫泪。

6,酒入愁肠,。

7,小桥流水人家,。

8,断肠人在天涯。

9,我言秋日胜春朝。

,。

10,岁岁重阳。

11胜似春光,。

12风急天高猿啸哀,。

,。

,。

,。

13,却一声儿不响。

14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15骨已尽矣,。

16狼不敢前,。

17久之,,。

18,盖以诱敌。

19,,?

止增笑耳。

20虎之力,。

21,,皆虎之类也。

九常见病句及修改

1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们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修改:

缺宾语,画线处应改为:

掀起了同学们互帮、互助、互进的高潮。

2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修改:

前后不一致,应改为:

“能否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或“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学习成功的关键。

3为了避免不再浪费水,许多居民改用了节水型的水龙头。

修改:

前后矛盾,“避免”和“不”去掉一个。

4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使我们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修改:

缺少主语,“通过”和“使”去掉一个。

5为感谢我们多年来对广大顾客的关心和爱护,本商场将让利50万元回报消费者。

修改:

表意错误,应该把“我们”和“广大顾客”交换位置。

6本商场将为购买大型家电产品的市内顾客提供送货上门的免费服务。

修改:

表意不明,应该把“免费”调至“提供”与“送货”之间。

7猫为了他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可厚非。

修改:

成语使用错误,(无可厚非:

厚:

深重;非:

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应该把“无可厚非”改为“无以复加”。

8这件事不仅张明知道了,所以全班同学都知道。

修改: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把“所以”改为“而且”。

9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修改:

有歧义,应改为“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或“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的笑容。

10他凝视着母亲慈爱的目光和话语,心潮起伏。

修改:

搭配不当,凝视的不能是话语,应把“和话语”删掉。

11同学们积极讨论并认真听取了班长的意见。

修改:

不合逻辑,应改为“同学们认真听取并积极讨论了班长的意见。

十古文阅读

一内容及写法理解

1、屠户的形象:

机智、果断、勇敢、警觉;狼:

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

2、主旨:

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告诉我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3、叙议结合的手法:

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中考链接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1分)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2)顾(回头看)(3)股(大腿)

11.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

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答: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2分)

答:

狼的形象:

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意同即可)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分)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答: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说虎》

一内容简析

1表达方式:

议论

2论述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3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中心论点: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5写法及用意:

借虎喻人;告诉我们在生活、处事中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外界条件,不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

二链接中考

1给加点字注意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chì)

2画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则人之食于虎也(食物)    B.然虎之食人不恒见(经常)    

C.故人之为虎食者(因此)    D.皆虎之类也(类似、一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译:

老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老虎只能用它自己的爪牙,可是人可以用工具。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译:

所以世上那些只知用力气而不用智慧,以及那些只知靠自己一人的作用而不知借助于别人作用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4作者认为人和虎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5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

在生活、处事中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外界条件,不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

十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7-10题。

(10分)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

裁得多么好看啊

!

”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

”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

”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7.第一段中描写骗子为皇帝穿新装用了一个“弄”字。

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吗?

请说明理由。

(2分)“弄”字用得好。

一个“弄”字,与上文的“装”字、下文的“好像”、“系”相互照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骗子装模作样的形象,从而对表现皇帝的昏

庸愚蠢起到有力的衬托作用。

(2分)

8.第一段中写到“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

扭腰”。

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特点?

(4分)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

(2分)这反映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特点。

(2分)

9.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装?

(2分)人们齐声称赞皇帝那并不存在的新装,是因为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谁也不愿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2分)

10.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

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2分)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欲,所以讲真话。

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

(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

(13分)

“卷起来,我要看。

”她有气无力地说。

休易照办了,也是有气无力。

可是,看啊!

经过漫漫长夜的一夜风吹雨打,竟然还有一片藤叶扒在砖墙上。

这是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叶柄附近依旧深绿,但锯齿形边缘已经枯黄。

它顽强地挂在离地面二十英尺高的一根枝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乔安西说,“我还以为晚上它准会掉。

我听见了风声。

今天它会掉的,我的死期也就来了。

“乖乖,乖乖!

你不愿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着想。

丢下我怎么办呢?

”休易说,把消瘦的脸贴到枕头上。

但是乔安西没有答话。

即将踏上黄泉路的人的心灵是无比孤寂的。

乔安西与朋友、与人世一步一步拉开了距离,而幻觉在这时间便越来越难摆脱。

这一天慢慢过去了,天色尽管已暗下来,她们还是能看见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牢牢扒在墙上。

后来,夜幕降临,北风又紧,雨敲打着窗户,也从矮荷兰式屋檐上倾泻而下。

天刚亮,乔安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拉开窗帘。

藤叶还在。

乔安西躺在床上久久看着。

后来她叫唤休易,休易正在翻动煤气炉上鸡汤里的鸡。

乔安西说:

“休易,我太不应该。

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

你这就给我盛点鸡汤来,还有牛奶,牛奶里搁点葡萄酒——等等!

先拿面小镜子来,再把几个枕头垫到我身边,让我坐起来看你烧菜。

过了一小时。

她说:

“休易,我希望以后能去画那不勒斯湾。

下午医生来了。

医生刚走,休易找个借口跑进走廊。

“有五成希望。

”医生握着休易的手,说,“只要护理得好,就能战胜疾病。

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

他叫贝尔曼,肯定也是个画画的。

又是肺炎。

他年纪大,体质弱,病又来势凶,已经没有了希望,但今天还是要送医院,医院的条件好些。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

“她出了危险期。

你们胜利了。

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

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她说: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小宝贝。

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病逝,他得的是肺炎,只病了两天。

现在你看窗外,墙上还扒着最后一片藤叶。

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飘不动吗?

唉,亲爱的,郡其实是贝尔曼的杰作。

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拖着病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的。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3分)乔安西病情好转,贝尔曼画完“杰作”病逝。

16.“有五成希望。

”医生握着休易的手,说,“只要护理得好,就能战胜疾病。

”医生下这样结论的根据是什么?

结合上文,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示例:

从上文五个细节:

鸡汤、牛奶、葡萄酒、小镜子、看烧菜,说明她对饮食、打扮、生活又充满了情趣,特别是“希望以后能去画那不勒斯湾”说明乔安西对未来又焕发出美好的梦想。

这些都说明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医生能够下这样的结论。

17.“这是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叶柄附近依旧深绿,但锯齿形边缘已经枯黄。

”“深绿”和“枯黄”表现了乔安西怎样的心理状况?

(3分)

表现了乔安西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深绿”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说明乔安西对生的无限渴望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