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76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CO制定的国际海关公约文档格式.docx

该“框架”确定了一些原则和标准,作为世界海关组织成员必须实现的最低标准。

其宗旨是制定全球范围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标准,促进稳定性和预见性;

形成对所有运输方式适用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增强海关应对21世纪挑战和机遇的作用、职能和能力;

加强成员海关之间合作,提高甄别高风险货物的能力;

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以及通过保护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促进货物畅通无阻的流动。

“框架”包括了四个核心元素,两个支柱,17项标准和关于这17项标准的技术性条款。

四个核心元素包括,要求提前递交进出口及转运货物的电子信息,采用一致的风险管理手段,应进口国的合理要求,出口国海关对出口的高风险集装箱和货物进行查验以及要求海关要向满足该标准的商界提供相应的便利。

基于这四项要素,“框架”提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两大支柱,即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合作安排和海关与商界之间的伙伴关系。

第一个支柱即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合作安排,包括了“海关应遵照世界海关组织在综合供应链管理指南(ISCMGuidelines)方面规定的海关监管程序进行操作”等11项标准,涉及到供应链管理、查验权力和查验技术、风险管理和布控、电子信息交换、绩效和安全评估以及工作人员的廉政等海关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些标准还将鼓励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帮助政府实施统一的边境管理和控制,并通过采取必要措施,使政府能够扩大海关在这个领域的权限和职责。

第二个支柱即海关与商界的合作,包括6项标准,企业应执行以海关设定的安全标准为参数的自我评估程序、供应链经营者本身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授权认证的取得、新技术的采用、与海关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获取贸易便利的条件等等。

这其中,取得“授权经营者”的地位并得到供应链中其他各方的承认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大概是最重要的,这将使其可以得到各方的信任并得到各项贸易便利措施所带来的好处,比如由于查验率降低而使得货物的通关速度加快,因为建立了一套国际标准,实现了一致性和可预见性,减少多样而复杂的报告要求,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等。

标准框架明确提出了海关监管应当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加强国际间海关以及海关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海关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规范企业作业流程,使海关监管流程与企业作业流程充分融合,有效防范海关监管风险,通过优化海关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业务制度,调整作业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简化海关手续,使海关监管顺应物流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少地阻断正常物流。

为实施这些标准,“框架”还就每项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

具体而言,《框架》制定的目标价值共识体现在六个方面,即:

制定全球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标准,促进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形成适用所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增强海关应对2l世纪挑战和机遇的作用、职能和能力;

加强成员海关之间的合作,提高甄别高风险货物的能力;

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合作;

促进货物在安全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无缝流动。

与此相联系,《框架》的技术价值体现为以下四个核心要素:

第一,《框架》统一了对进口、出口和转运货物提前递交货物电子信息的要求。

这是《框架》力图超越各国海关的现行做法与措施并建立一套统一的国际海关标准的制度规范价值基础;

第二,加入《框架》的成员承诺采用统一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对付货物安全方面的威胁。

这是《框架》为形成标准统一性的管理范式价值基础;

第三,《框架》要求根据进口国的合理请求,出口国海关应基于可比的风险识别方法,对出口的高风险集装箱和货物进行查验,最好使用非侵入式查验设备。

这是《框架》要达到的加强成员海关之间合作的最低价值标准;

第四,《框架》规定了成员海关要向达到最基本的供应链安全标准并采纳最佳做法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便利。

这是《框架》要达到的加强成员海关与商界合作的最低价值标准。

《关于建立海关合作理事会的公约》

《建立海关合作理事会的公约》(ConventiononEstablishingaCustomscooperationCouncil),是1950年12月1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会议所制定的公约,1952年11月4日生效。

根据本公约成立的海关合作理事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寻求联合的产物,也是各国海关事务国际化的必然发展。

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政府间国际海关组织。

中国于1983年7月18日交存加入书,并于同日对我国生效。

编辑本段公约的宗旨本公约的宗旨是保证各成员国关税制度的统一,研究与征税技术有关的关税规定的发展与改善;

促进各国政府的合作,改进和协调海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公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设立海关合作理事会。

根据本公约的规定,海关合作理事会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组织机构,它包括:

理事会、常设技术委员会、品目表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和过渡协调系统委员会。

每个机构都只能在本公约确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

秘书处是其常设机构,下属几个业务司负责协助相关的委员会工作,重大问题由理事会全体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理事会有自己单独的财政预算,经费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交纳的会费、成员国和其他渠道的捐款。

理事会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不依附于任何国际组织。

它虽不是联合国的下属机构,但与联合国及其主要的、附属的和专业的机构以及其国际组织建立联系,以充分保证其在完成各项任务方面得到合作。

理事会还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国际海关组织,提供场所和创造条件,并不办理具体海关业务,也尽量避免干预成员国海关的内部事务。

自理事会成立以来,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在海关工作的方向、政策、制度、法令等方面;

二是在海关业务的指导方面。

协调商品名称及编码制度国际公约

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现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一部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

HS编码“协调”涵盖了《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两大分类编码体系,是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它除了用于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外,对运输商品的计费、统计、计算机数据传递、国际贸易单证简化以及普遍优惠制税号的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套可使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HS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每4年修订1次.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HS,全球贸易总量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分类的。

在现实工作中,为了适用于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需要按照进出口商品的性质、用途、功能或加工程度等将商品准确地归入《协调制度》中与之对应的类别和编号。

货物凭ATA报关单证册暂准进口海关公约

《关于货物暂准进口的ATA报关单证册海关公约》(CustomsConventionontheATACarnetfortheTemporaryAdmissionofGoods,ATAConvention),简称《ATA公约》或《ATA单证册》。

ATA是法语AdmissionTemporaire与英语TemporaryAdmission第一个字母的连合组合,其意均为“临时准许进入”之意,或临时准予免税进入,通常称为“暂准进口”。

1961年12月6日,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下,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上制定了《ATA公约》。

  1956年,曾通过了《关于暂时进口货物报关单证册的海关公约》,简称《ECS单证册公约》,主要是商业货样暂时进口免税,海关凭货样报关单证册放行。

鉴于这一公约的成功,1961年制订了《ATA公约》。

《ATA公约》不仅适用于商业货样,还可适用于其他国际公约和缔约国国家条例的规定,现在《ATA公约》已代替了《ECS单证册公约》。

便利实施货物暂时免税进口制度《ATA公约》目的是便利实施货物暂时免税进口制度,并使缔约各国的海关制度得到高度的协调和一致。

由“ATA/IBCC担保连环系统”作为担保单位,简化各种临时进出口手续,以便为暂准进口提供最大便利。

《ATA公约》主要内容是:

1、ATA单证册制度。

如,ATA公约的适用范围,实行ATA单证册的先决条件。

2、ATA报关单证册的内容。

如,一份单证册由若干个ATA单证所组成,单证的数目依其所经过的国家数目而定。

3、ATA单证册的格式。

ATA单证册格式曾多次修改。

4、使用单证册的注意事项。

《ATA单证册》为货物临时免税进口的国际海关文件,是有关货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境或临时免税进口又复出口的国际通用报关文件。

各缔约国应接受在该国境内有效和按公约规定条件核发和使用的暂准进口报关单证明,以代替本国的海关单证。

ATA.报关单证册所开列的全部或部分货物应获准免征进口税并免受任何禁止或限制进口,在出口时亦应给予相应的便利。

是一个程序性的公约

《ATA公约》是一个程序性的公约,根据该公约的规定,要加入《ATA公约》实施ATA公约单证册制度,必须同时加入《关于专业设备暂时进口的海关公约》或《关于展览会、交易会、会议及类似活动事项中展出物品和需用物品的进口便利的海关公约》。

此外,还可以加入其他的实体性暂准进口的国际公约,例如:

《关于海员福利物品的海关公约》、《关于科学设备暂时进口的海关公约》、《关于教学用品暂时进口的海关公约》等。

《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theSimplificationandHarmonizationofCustomsProcedures),简称《京都公约》,海关合作理事会1973年5月18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41/42届年会上通过,1974年9月25日生效。

1999年6月26日,海关合作理事会在布鲁塞尔通过。

  

《京都公约》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在简化和协调各国海关手续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一个国际文件,由主要约和附约两部分组成。

附约有30个,称为《京都公约附约》,供各国分别签署参加实施。

每个附约涉及一项海关业务,附约中提出的“标准条款”为简化和协调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必须普遍实施的条款;

“建议条款”为促进各国简化和协调海关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可能广泛实施的条款,签署加入《京都公约》必须至少接受一个附约,并把该公约附约中的原则规定转换成本国立法加以实施。

这些原则规定为各国海关业务制度的简化和统一作出了规范,已经成为各国海关制度的通常做法。

  

《京都公约》的签订是基于海关合作理事会考虑到西方各贸易大国都已加入该组织,认为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国际合作,能使各国从中得到利益,但由于各国海关制度的纷繁,阻碍国际贸易及其他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将海关业务制度简化和协调,定能对发展国际贸易作出贡献。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国际性文件,并使各国付诸实践,从而逐步导致海关业务制度的高度简化和协调。

中国于1988年5月29日交存加入书,同年8月29日正式生效。

同时接受公约E.3和E.5附约,对E3附约中第2、3、20条标准条款及第11、13、15条建议条款和E5附约第11、35、36、37条建议条款提出保留。

对于1999年《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中国于2000年6月15日委托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签署。

货物暂准进口公约

《货物暂准进口公约》(ConventiononTemporaryAdmission),又称《伊斯坦布尔公约》(IstanbulConvention),因1990年6月26日订于伊斯坦布尔而得名,它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主持下制订的有关货物暂准进口的国际公约。

该公约签署后,把1961年签署的《关于货物暂准进口的ATA报关单证册海关公约》作为附约A,附约B为《关于在展览会、交易会、会议及类似活动中供陈列或使用的货物的附约》《货物暂准进口公约》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

为国际交往带来实际利益并确保作为海关合作理事会的简化和协调海关手续,便利货物暂准进口活动。

即采用标准格式的暂准进口单证作为带有国际担保的国际性海关文件可以在报关单证和担保方面为暂准进口手续提供便利。

  《货物暂准进口公约》有5章34条。

第1章,总则;

对“暂准进口”、“进口各税”、“担保”、“暂准进口单证”、“关税同盟或经济同盟”、“人”等做了定义。

第2章,公约范围。

第3章,特别规定;

对单证与担保、暂准进口单证、鉴别、复出口期限、暂准进口的转让、暂准进口的终止、其他可能的终止情况作了规定。

第4章,杂则;

对手续的简化、事先批准、最低便利、禁止和限制、违法行为、情报交换等事项作出规定。

第5章,附则;

对公约的加入、生效、退出、争议解决等程序性的规定。

该公约规定,“暂准(时)进出口通关制度”是指允许货物为特定使用目的进口或出口,在预定时间内按原状复出口或复进口(除因使用而产生正常损耗外),因而可暂予免纳或部分暂予免纳进出口各税的法律规定。

中国于1993年加入《货物暂准进口公约》,并分别接受有关附约。

关于在展览会、交易会、会议等事项中便利展出和需用物品进口的海关公约

(本公约于1962年7月13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3年8月27日交存加入书。

本公约于1993年11月27日对我生效,并适用于香港。

在澳门回归之前,中葡双方政府同意,将该公约延伸适用于澳门,但因葡方未于1999年12月20日之前及时办理延伸手续,故本公约并未在澳门实际适用。

公約自二零零五年十月六日起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生效

除为暂时进口国法规所许可者外,暂准进口货物在其享受根据本公约给予的便利期间不应:

甲.出借或以任何方式出租取酬;

乙.搬出活动事项的场所。

(进口税的减免简化手续)

趣闻

3月至4月,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连续爆发,喷发的大量火山灰导致欧洲大部分机场瘫痪,原定于3、4月抵沪的世博展品纷纷延误,打乱了世博场馆的布展计划。

为了与火山灰抢时间,海关党员们站了出来,实施24小时不间断通关和查验服务。

4月23日晚,价值超过4亿欧元的法国珍贵艺术品姗姗来迟,查验科科长汤新主动请缨领衔查验重任,白天,他徒步奔波于馆区,查地形、画草图,与馆方反复沟通,设计最佳查验方案,晚上,从展品进园区的第一秒起就陪护在侧,全程跟踪。

米勒的《晚钟》、马勒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高更的《餐点》、罗丹的《青铜时代》,他和同事们一丝不苟地为每一件艺术珍品完成查验程序。

丹麦国宝“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上最受观众热捧的展品之一。

为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国“贵客”顺利入境,从下飞机的第一个环节到进驻丹麦馆的最后装置,从水池的各个部件到“小美人鱼”主雕像,上海海关精心为其设计了通关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避免反复开箱可能造成的损害,上海海关把查验现场搬到小美人鱼布展安装场地,查验时间也同步调整到了晚间,实现了从进境到安装全过程的不落地和无停滞。

去过新加坡馆的游客一定会被屋顶花园那高雅逸致、香气迷人的兰花所吸引。

夏兰的花期只有10天,加上运输环节,留给海关通关的时间屈指可数。

海关专门设计哑铃型通关方案,将申报环节前置,在兰花启运前就启动报关程序,加强后续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口岸通关时间,实现了海关通关手续5分钟内办结,从而把兰花最美丽的一面留给了海内外的游客。

为了提高世博物资的通关效率,上海海关推出迎世博“八项服务承诺”,为世博会物资提供24小时不间断通关服务。

同时,专门成立驻上海世博会园区监管服务中心,为世博物资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监管通关措施,实施“全天候”、“零距离”监管服务。

上海世博会至今,没有一起针对海关的投诉,创下了世博史上“0投诉”的记录。

尤其应当针对实施《框架》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海关立法、管理模式、监管程序、信息政策等的改革与创新,以追求尽快对《框架》规定的全面执行,使中国海关能够适应这种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