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80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docx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主要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立论力求严谨,内容力求凝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特点;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这几门课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责任重大。

责任大就是在于要求高,要求我们写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再有一个就是难度大,我觉得,过去由7门课变成4门课,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合并,不是说把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合并,而是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本身认识的过程。

原来是三个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三个组成部分,让它成为浑然一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我觉得这既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

就是说,在这样一点上,比如说我们教材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据我看到的有人说有六种情况:

比如说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就讲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后来第三代领导人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的归纳为创始人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基本思想观点。

还有人指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研究方法,还有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还有说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也有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有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范畴等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就有那么多的认识,我们在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中如何处理基本原理这个层面,比如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编写教材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难点。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感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一方面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感觉到责任也是重大的。

我想,在这里简单汇报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的过程

为什么我简单地说一下编写过程呢?

我觉得对大纲和教材编写过程的理解,能够认识我们编写的思路和把握它的脉络。

编写过程上来说,实际上,刚才有一些专家已经提到,我再总结一下。

实际上,我们这一编写过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大纲的编写,大纲的编写是从05年3月份到05年的9月,这是半年的时间。

这期间我们算了算,大概有不下20次的修改,最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在9月份批准大纲,然后是10月分投入编写,初稿的完成是在06年3月,在这期间形成的初稿已经是第五稿了。

也就是说,送审稿报教育部教材编些小组审议,审议后由报教育部党组。

4月29号是工程咨询委员会审议,审议之后,现在我们修改了有6次,现在初步定的是这个礼拜六工程咨询委员会进行第2次审议。

在这个初稿的修改过程当中,我们编写组先后把初稿给了知名专家包括在座的杨瑞森老师。

总体上给予教材是肯定的,但是也有很多意见和建议。

专家们除了直接在初稿上认真做了大概有600多处的内容和文字的修改,另外还提出了一些总体性的意见。

另外,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教材当中,有300多处直接引用的经典着作引文和100处间接引文,都是由中央编译局经过重新校对的。

我们理解,中央对教材重视更增强了我们编写教材人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一定意义上,用好这一个教材本身是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关键。

了解这一过程对我们了解和把握我们编写的教材的基本脉络有一定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材的特点和框架

关于这一点,我们基本上是从时间上来划分,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时间上主要是在马恩列斯,后面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书。

从理论体系的把握上或任务上,要努力做到四个分清:

努力分清哪一些是必须要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一些是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排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在教学的目的、任务上,是三句话着,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力求做到这么几个特点:

一个是主题鲜明,主线突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

就是说,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在根本上通过个原理来解决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共产党还能不能的问题。

这一点上是我们的一种目标。

第二,就是立论力求严谨,内容力求凝练。

教材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着眼,又不受三个部分的局限,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总体上阐述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又要尊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规律和教学规律。

在内容和逻辑的安排上,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重要性,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

第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力求教材的每一章对学生有针对性。

比如在当代资本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章专门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变化之后,我们怎么看怎么认识,我们力求在每一章中针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来写。

我们从三个部分着眼,但是又不想受三个部分的局限,做到没有做到呢,我觉得还有距离。

但这里面有主客观的问题,客观上把三个部分融为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新认识的过程。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有待理论上的深入和深化。

主观上,还有编写教材的人有自己的专业,包括他编写教材的理念,包括他写作的知识的结构,都有一定局限。

这一点上我觉得还做的很不够。

第四,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教材的重点在于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我们在编写教材意图上,特别注重基本原理发展的历史逻辑。

充分发挥这些原理的与时俱进的品格,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我们力求做到史实结合、深入浅出、情境交融,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现在来看,我们的篇章结构,我们现在的章节安排除了绪论有7章,篇幅不大。

除了绪论这七章的安排大体上是这样的:

,一个方面,一部分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狭义的。

如果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哲学的内容,是告诉学生马克思认识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尤其是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什么样的,由此过渡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终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大概这样一个思想的逻辑。

具体来说,除了我们绪论我们实际上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后面这三章,第一章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是讲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

这三章逻辑是马克思认识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怎么样认识这一个世界,第三个是认识世界当中,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讲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变化以及如何认识这样一个变化。

第六讲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材大概是这样一个结构,也是遵循着这样的逻辑,主要的线条凸显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如何使用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材

如何使用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材?

首先,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定位。

这一点,我觉得正确把握大纲教材的性质。

我们把这一个教材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实际上,这四本教材是工程的首批教材。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点上,它不是学术专着,它讲的观点是成熟的,创新是有根据的,政治上应该是稳妥的,言之有理。

另外,也不是专业课教材,我们的选择角度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不是纯粹的学理的研究。

所以在表达观点上,,不是表达你的观点不是表达他的观点,或者说不是表达每一个专家的观点或者说我的观点谁的观点,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或者是经典作家的观点。

我们在表达论点和论据的时候,都要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一点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因此既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要站在二十一世纪历史的高度,反映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一点上,当然我们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既强调教科书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又要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有针对性。

第二,在使用教材当中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视野,将使用教材过程,视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编写教材也好,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也好,这是一种要求,也是一个任务,也是一个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才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这是一个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我们从党的历史上,从我们过去邓小平讲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到“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说如何建设一个党,建设什么样的党。

工程在理论上,从总体上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课题。

无疑我们工程的教材都担负着这样的任务。

  这一点上来讲,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提升到当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贡献的高度,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我觉得,讲这样一个课程,本身是一个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作为这样一个理论课程的老师更应该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既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发展的贡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种需要,所以我觉得在使用的时候,我们要带着感情讲出气势,将出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我们现在有一些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或者了解是不全面的,比如说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多人把他们当成宣传的符号,并不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么回事。

我谈一点,我们编工程的时候,每次住饭店,就是写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有的时候简称马克思,服务员问,你跟人家重名啊,前面还有马克思,现在很多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成一个符号,至于他是哪国人创立了什么,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重新认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我们在这当中,我们顾书记特别强调说,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格、生平,不仅有理论的魅力还有人格的魅力,这些要给学生讲清楚。

很多人知道马克思是革命家,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也是科学家。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家的品质和气质、把这一种理论的魅力揭示给学生,我相信对学生肯定会有震撼力的。

比如说,马克思做学问条件是很艰苦的,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他有4个孩子都是死于饥饿,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能够把图书馆坐出坑来,花二十多年时间写出《资本论》他靠的是什么。

现在跟我们学风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点上来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是一种认识,更还有一种心灵的震撼。

第三,我们要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使用教材的过程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

我觉得,这是使用教材者的一种任务。

我们在编写教材当中,强调从理论体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认识,同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加深领会,防止生搬硬套、防止片面理解。

这在学理上有一个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在学理上如何处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这也是理论的难点。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邀请一些着名专家就不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和引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行过专题的演讨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登门请教的方式,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第四,使用教材当中,我们要客观认识教材中的几个难点。

一个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比较权威的定义。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有很多。

我们认为,专门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如果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回答是不合适的。

所以尽管有难度,我们在教材绪论当中增设一个目,专门尝试性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了回答。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大体上对这有一个有认识。

再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实践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这是在哲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

为了准确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一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我们还向着名的哲学家请教,最后形成了教材的基本观点。

即,一个是客观物质世界承认这样一个世界的物质性,这是前提,我们充分肯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的地位。

再一个,关于帝国主义,在当前的有关文献当中已经基本不用帝国主义的概念,我们经过反复的斟酌,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本着尊重经典作家原着和历史的精神,仍然沿用了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的分析。

在叙述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初期的历史时,也用了社会主义企图扼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提法。

还有一个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强调暴力革命,一种强调和平过渡。

我们力求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个主要的基本形式的时候,并不完全排出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不过实践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谈的是另外的情况,是作为设想讲的,他认为和平过渡是革命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轻易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缺乏根据的和有害的。

最后,我讲一下使用教材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对哲学相对熟悉一些,我以哲学为例。

前三章认为是讲哲学原理的,感觉上有一些压缩。

这三章应该是教材的基础和前提,讲好这三章对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三章要告诉学生的,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讲不好这三点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很难掌握。

讲不好这三章,后面的内容就不好理解。

也就是说,前三章从总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经和脉。

这三章内容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要放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点上来说,基本思路上来说,教哲学的人容易把这三章理解成为哲学原理的内容,容易按照原来的思路来讲,我觉得,提两点,一个是我们要放大视野,放到马克思主义整体视野上,重新认识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当中的作用。

第二要转换视角。

过去我们可能讲哲学,是在哲学观点阐释当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应该把为讲哲学而讲哲学的视角转换为从思想教育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视角,来提高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是意识形态教育,关键是树立意识形态教育,当然必须得有科学理论来支撑,认识到思想教育必须要进行学术研究,才能提高有效性。

所以不是定位于知识教育和学术教育。

关键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理解它的哲学,实际上这一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特点。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它有哲学的共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它还有特殊性,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成为科学世界观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头脑,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这是哲学史上的壮举。

无论古今中外,没有一种哲学公然把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它的哲学目标看成是一致的。

历史上,很多哲学都标榜是非功利主义、是超现实的、纯思辨的,但是他的政治意图往往是隐含在甚至是哲学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思想中。

当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这个传统,使哲学真正从天上落到地下,成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就必须是科学的世界观、就必须对世界有科学规律的把握,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所以,正是这一点,成为我们把握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理解原来哲学观念的视角,也是一种观念。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从而赋予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自己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也正是这一点给讲《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的老师以启示。

这次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也是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过程。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老师视野上要更开阔,境界上要有新高度、认识上要有新高度。

只有这样,把握好内容,才能讲好。

如果按照原来思路讲哲学,你会发现,这个挂一漏万。

感觉前三章是哲学的压缩饼干,讲起来吃不消。

所以我认为,主要是解决怎么样讲的问题。

首先在这个意义上,教学上,教学目的那三句话即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我认为这三句话是整体,不能分开理解。

也就是说在每一章的讲授当中都要体现这三句话的要求,而不是说分开理解。

所以,讲授好这一个课,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我自己感觉,我也讲这一个课程,讲这个课的老师,包括观念和知识结构还有心理准备。

有的时候存在心理准备不足和课程要求高的矛盾。

还有其他的一些矛盾,比如说还要解决这个课的内容多和课时少的问题。

我们编的教材字数不大,但是内容不少。

所以我建议可以采取专题讲授的方法。

真正是原理课,收到实效,编好教材是前提,关键要讲好。

实际上,讲好也不容易,我们希望老师给我们这个教材多提意见,提意见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权利,让这一个课有实效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责任和权利结合起来,赋予我们使命,我们通过这一个课让学生了解、认识马克思,使学生理解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