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00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福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

(2)“海内存知己”中的“己”,不要写成“已”。

(7)“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生”和“身”,不要交换位置,或写成同一字等。

(8)“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不要写成“崖、漄”。

(9)“逝者如斯夫”的“斯”不要写成“期”“嘶”。

(10)“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不要写成“优”。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识记书本课下注释的文学常识的重点内容。

A《陋室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马说》的“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故A正确。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

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C《背影》是朱自清所作;

《藤野先生》是鲁迅所作。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所作。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B、举世瞩目)。

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着①(A、zhuó

B、zhá

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A、励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

①处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①A②B

【解析】本小题考查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①项,“着力”的“着”是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分别为“zhāo”“zhá

o”“zhuó

”“zhe”,此处应读“zhuó

”,是指是“使力气;

用力;

致力”。

②项,“再接再厉”,“厉”“励”为同音误用,成语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答案】甲__B______乙____A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众目睽睽:

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举世瞩目:

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此处强调“影响很大”,应选“举世瞩目”。

承载:

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承载还可以作继承的意思。

如:

“《易经》承载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承接:

动词,用容器接受流下来的液体;

承担,接受;

接续。

横线后的“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与横线上要填的词语要搭配,所以应选“承载”。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语病题,通常的病因是“缺主语”“搭配不当”“语义歧义”“词语重复”“两面对一面”等等问题,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明确考题的考点。

如本题中有“经过”一词,一看就可知缺主语。

所以我们需要将本句话的“科研人员”提到句首,作为主语。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意思是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

C“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所以应这样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所以C错。

D古文中的数词,一般都表概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放弃功名;

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汗问所欲”意思是皇上问木兰想要什么。

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驰骋千里马,回故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

地名。

②幔亭峰:

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

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

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答案】

(1)逆流而上

(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1)题“沿溯阻绝”中“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

(2)题“属引凄异”中“引”是“延长”的意思,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第(3)题“不及返顾”中“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是“看,回头看”的意思,现在多用于“照顾”的意思。

第(4)题“岩即幔亭峰后崖也”中“即”是“就是”的意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句读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根据语意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还是有技法可循的: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这句话的翻译是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然后根据“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三句意思进行断句。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答案】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理解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虽”即使,“御”,驾驭;

“以”,认为。

(2)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同时抓住重点词语“汩然”形容山泉往下流的样子。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

请简要概括。

【答案】第一问:

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

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本题有两问,分开答,避免混乱。

其次,第一问中“四时之水”就是概括四季水的特点,“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夏水之大,“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得知夏水的特点,“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可得知秋水的特点。

第二问:

“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可以看出原因。

《徐霞客游记(节选)》参考译文:

登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

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

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

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

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

”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

“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答案】C

C项中的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正确。

但是文章中妻子的事迹只是一笔带过,属略写。

故C项错误。

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3分)

答:

【答案】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

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

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通读全文后,可知第五段结尾处: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处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第六段结尾:

王克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七段:

他带领的四班在比赛中名列前茅。

从这些相应的的句子可得知答案。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答案】“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的作用理解。

赏析关键词,一般的答题技巧是“词本义+词文中义+内容+人物形象”,再看原文:

“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中途被积雪困住,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从这可得知他们去哨所路程上的艰难。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

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赏析关键词,一般的答题技巧是“词本义+词文中义+内容+人物形象”,文中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中,王克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考核组长检验的过程,联系前文“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考核组长不相信王克怀能打出高环数,所以反复确认。

1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解析】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王克怀,王克怀是一个吃苦耐劳,认真执着,勇敢坚毅的战士。

写儿子在艰苦环境中的表现,其实就是为了侧面烘托王克怀。

本题答案由此可得。

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寓意。

标题的寓意一般情况下,答题技巧是“表面上+深层上”。

那就本文标题“一棵小白杨”,其实象征着北疆哨所,同时也指在北疆哨所中像王克怀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军人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

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

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

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

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

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

何为“师承”?

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

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

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

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

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

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

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

芥子园画谱>

》)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答案】D

文章第四段中“以《芥子园花谱》为代表的古代花谱,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可看出《芥子园画谱》有严重的弊端,但并未说到“不宜教学”,所以D错。

16.文章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知识而便于学画者入门的启蒙教材。

文章第一段中“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

”由此,可看出《芥子园画谱》有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

第二段“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

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可知知识而便于学画者入门的启蒙教材。

17.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

通读全文,第一段中讲到:

由《芥子园画谱》入门,第三段中提到只有临摹古人的法度,才能全面掌握。

再接着由临摹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其精神。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工具书,就是按一定次序把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

各类工具书都有特定的功用,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就是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它收录的条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等,基本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力求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典》“壶”条目:

壶(壺)hÚ

❶陶瓷或金属等

制成的容器,有嘴儿,有把儿或提

梁,用来盛液体,从嘴儿往外倒:

~丨酒~丨喷~。

❷(HÚ

)姓。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首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

“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不断修订。

《<

现代汉语词典>

2012年第6版说明》:

“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是本词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罍”条目: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具书是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

B、《现代汉语词典》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

C、《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条目力求规范,全面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D、《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现代”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