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03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模拟试题答案解析三 1Word文件下载.docx

日本在唐代派出十余次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回国后策动了日本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学校中教授中国儒家学问。

唐朝时,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也与唐朝有着密切交往,但受唐朝影响最深的是日本。

对日本遣唐使曾经十三次来中国的有关内容,还应当进一步掌握。

  5.【答案】C

  【解题指要】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神宗年间,只有皇帝支持,变法才能推行,支持王安石变法的自然是宋神宗。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宋太宗在教材中没有出现,宋高宗是南宋的建立者,三者都不是本题选择的对象。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效果应当作为问答题进行准备。

  6.【答案】C

  【解题指要】这是一道分析判断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也开始发生变化。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概念清楚、准确,是解题的关键。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不是已经解体,所以选项A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时候甚至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选项D也不完全正确。

正确的表述是: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选择B项也不正确,中国战败不能作为历史时代划分的依据。

  7.【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实际涉及对太平天国先后两个纲领性文件的评价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反映了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但它提出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一切社会财富的主张,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由干王洪仁王于提出的改革内政的新方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答案】C

  【解题指要】此题类似史料分析题,解题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是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怀抱的悲愤心情。

其次,诗中有“去年今日割台湾”一句,描写的就是日本割占台湾这一让中国人民痛心的事情。

读懂了这首诗,问题也就解决了。

  9.【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比较分析能力。

答案列举的四项内容均为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题思路可联系哲学上事物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须从自身找。

解题时应注意审题。

  10.【答案】D

  【解题指要】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的认知能力。

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钦定宪法大纲》是晚清预备立宪时清政府颁布的,它规定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的体现。

《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都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而炮制出来的,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11.【答案】D

  【解题指要】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就容易选对答案。

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因此,五四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B、C选项均只表现了五四运动性质的一个方面,只有D选项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2.【答案】D

  【解题指要】中国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积极配合友军作战,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的重大胜利。

  13.【答案】B

  【解题指要】该题旨在考查考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A、C两项比较容易被排除。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0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14.【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认知能力。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相关的历史知识、概念不能混淆。

  15.【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记忆和理解。

西欧文艺复兴的早期代表人物众多,如但丁、米开朗基罗、达·

芬奇等。

其中达·

芬奇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身具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等多项才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中,具有这样多项才能的只有达·

芬奇一位,因此称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非常贴切。

其他三位中,加尔文是宗教改革家;

但丁最主要的贡献在诗歌方面,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著名的剧作家。

从才能的多样性上他们都无法与达·

芬奇相比。

  16.【答案】B

  【解题指要】所列四个选项都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但其意义各不相同:

A项表明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走向激化;

C项是美国宣布独立的前奏;

D项是独立战争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只有B项才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考生在全面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史实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各个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17.【答案】C

  【解题指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而该体系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

  18.【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新经济政策主要措施在政治意义方面的理解。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关键的一点就是放松对农民的束缚,通过经济上的交流,在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城市与农村之间架起桥梁。

正是由于实行了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处理多余产品,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拥护苏维埃政权,从而巩固工农联盟。

A项和D项是稍后实行的政策,并且主要适用于城市居民和工业领域,与农民关系不大;

与列宁此话意思不符。

B项不是这时在苏俄实行的政策。

  19.【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马歇尔计划本质特征的认识。

从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上可以清楚,它的确有帮助战后凋敝的欧洲复兴经济和对日益对立的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渗透的意图;

但这些还都是该计划要达到的一般目的,其更深一层目的是要通过经济援助,稳定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现存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

在美国看来,这一制度现在已经受到战争重创、经济破坏和苏联势力“扩张”的多重威胁。

而这一制度的稳定则直接关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关系到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命运。

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项是A;

C、D两项也是马歇尔计划考虑的内容但不是“根本目的”;

B项也与这一计划有一定联系,但它更多地被认为是同时期“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

  20.【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首先要明确“独联体”是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最后环节,B、C两项都是在最后解体之前发生的,这样可以先从时间上进行一轮排除。

从历史进程上看,D项中前南斯拉夫地区因分立而解体,之后是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的战争,没有组成过涵盖所有原国家、地区的联合体。

  21.【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能力。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沿地球前进的方向为东,因此解题关键在根据题意判定地球自转方向,在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Q点在P点的东面,又Q点的纬度比P点低,在其南面,综合起来看Q点在P点的东南面。

  22.【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虽未出现地图,但可自绘太阳光照简图便于解答,熟悉地图的考生也可利用头脑中的地图进行空间想象和思考。

东西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为界。

若东半球为昼半球,则说明晨昏线恰好与经线重合,对应地球上的春分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因此排除A、D两项;

刚果盆地在东半球,不可能为黑夜;

此时太阳正直射赤道,故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即90度,故正确选项为C。

  23.【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

北冰洋周围只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

印度洋周围有亚洲、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四个大洲;

只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周围各与五个大洲相邻,太平洋周围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大西洋周围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故正确选项为B。

  24.【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对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认知水平,同时又要求考生对世界著名岛屿的位置有所了解。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时对应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

其时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库页岛、爪哇岛、西西里岛均在北半球,只有火地岛在南半球,故正确选项为C。

  25.【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的有关知识。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大陆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道;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水道,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

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连接了黑海和地中海;

只有白令海峡既是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故正确选项为B。

  26.【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的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然后代入数值将单位统一,算出约分即可。

还可逐一分析,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数值,四个选项分别是:

20千米、2千米、200千米、0.2千米,分别去除实际距离75千米,即可得出正确选项为A。

  27.【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以及有关降水成因的知识。

凡是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水汽容易凝结,易成云致雨,形成上升气流的原因有:

低气压、山地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锋面活动等,这些地区如气流中含有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降水机会少。

沿海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

信风控制的地区,源于高压区或内陆地区的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但源于海洋的气流湿润,会形成降水。

答案选B。

  28.【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基础知识。

白天,如天空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夜晚,天空云量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因此昼夜温差小。

反之,若昼夜均为晴天,则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陆地比海洋更明显,故A项正确。

  29.【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综合考查与地球运动有关的中国气候、河流特征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确定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是每年的7月初,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时节,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正值汛期,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故D为正确选项。

  30.【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及我国和世界河湖的分类。

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河湖可理解为属于外流区的河湖,未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就是内流区的河湖。

因此正确选项为C。

  31.【答案】D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了解,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故D项正确。

  32.【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了解及描述的概括能力。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º

~60º

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及暖流影响,温凉湿润,降水均匀。

夏季一般在20度以下,冬季在0度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以下,分布均匀。

C项正确。

  33.【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三江平原是我国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大规模垦荒,变“北大荒”为“北大仓”,为支援全国的粮食需要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发现我国已不再适合通过扩大耕地来提高农业产出,而应当提高科技投入,走生态农业之路。

三江平原的生态价值远高于它的生产价值,停止垦荒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选项为A。

  34.【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麦积山石窟在甘肃天水。

只有敦煌莫高窟与阳关同处于甘肃西北,二者距离最近。

B项正确。

  35.【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有关人口发展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年轻人口数量减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相对上升。

我国人口发展受人口政策的影响,自然增长率下降显著,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很快。

  36.【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铁路分布及其与地势阶梯的关系。

南宁至昆明的铁路在两广丘陵与云贵高原上,成都至昆明是从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到云贵高原;

兰新铁路是经河西走廊到准噶尔盆地,这几条铁路大部都在第二级阶梯上。

只有青藏铁路全部都在青藏高原即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37.【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价值,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而热带花卉非北京本地产品,需要依托运输和保鲜技术来保障远距离抵达市场,因此②与④为正确的影响因素。

  38.【答案】A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与森林相关的环境问题。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多种环境功能。

森林减少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制冷剂释放出来的氯氟烃类化合物所致,它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与森林的减少没有关系。

  39.【答案】C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分析判断能力。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紧密,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其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先进技术、完善的设施、健全的法制等优势,主导世界金融市场,抢占世界贸易的最大份额,获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正确选项为C。

  40.【答案】B

  【解题指要】本题综合考查环境问题。

由于修建水库,使得地表水位上升,补给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抬升,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或于旱的季节,因蒸发旺盛,水分逸出,水中溶解的盐分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

正确选项为8。

  二、非选择题

  41.【参考答案】

(1)淝水之战。

前秦和东晋。

(2)东晋取胜,前秦兵败。

东晋军队战斗力强;

北方人民希望东晋取胜;

前秦统治不稳固;

前秦军队中的汉、羌、鲜卑士兵不愿意为秦军卖命。

(3)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后不久,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解题指要】解析这段文献,要首先明确材料当中的关键人物“秦王坚”,指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帝苻坚,这里的“晋军”指的是东晋的军队。

另外,材料中提到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应该据此得知,这里讲的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知道了这一点,就应该想到本次战役的相关内容:

战役的双方是东晋与前秦,战役的结果是东晋以少胜多,战役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南北分割的局面。

至于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要会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42.【参考答案】主要事例有丘吉尔的反苏演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马歇尔计划”和组成北约等。

丘吉尔的演说公开主张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援助希腊、土耳其为由,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借援助西欧经济复兴之名,以经济援助为手段,稳定西欧,控制西欧;

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组成政治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苏联进行冷战。

  【解题指要】本题以叙述史实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都有哪些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的主要内容加以概述即可。

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进行思考:

丘吉尔的反苏演说和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和在全球进行扩张的政治宣言;

“马歇尔计划”是这一宣言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而组建北约则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领域的突出表现。

  43.【参考答案】

(1)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解题指要】材料分析题往往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对“真理标准大讨论”内容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材料涉及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复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材料内容、文字并不复杂,读懂史料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解题关键是把相关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

  44.【参考答案】

(1)湄公河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2)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北美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

(3)棉花、黄麻、茶叶班加罗尔。

(4)地处热带沙漠,昼夜温差大、风力强,风化、侵蚀强烈。

  【解题指要】本题通过景观图的判读,确定各旅游胜地所在国家,重点考查东南亚、南亚、北非地区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及各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该处景观为柬埔寨的吴哥窟,柬埔寨有湄公河流经,属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10月因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雨季,11月至翌年5月受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为旱季,特征是全年高温,分雨季旱季。

  

(2)根据景观判断为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头脑中要想到埃及的地图轮廓。

该国境内东北部有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在世界交通中具有重要意义。

  (3)丙处景观为印度的泰姬陵,该国农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水热充足。

粮食作物有水稻,经济作物有黄麻、棉花、茶叶等。

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中心主要在班加罗尔。

  (4)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重要旅游胜地,但由于地处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因此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所以破坏严重。

  45.【参考答案】

  

(1)方向: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2)夏至北回归线C

  (3)AC

  (4)极夜北

  (5)变大变慢

  【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考生需要在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作答。

  第

(1)题,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图上用箭头逆时针表示即可。

  第

(2)题,图示四点分别为北半球的:

春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秋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以上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

本小题还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②位置),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白昼最长的城市应是最靠北的城市即哈尔滨。

  第(3)题,由于地球的运动,导致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每年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相等,均为12小时,因此应选择位于春、秋分日的①③两点。

  第(4)题,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即向北移动。

  第(5)题,由于地球的运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为:

近则大,远则小,即距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

从题中看,当地球自①向②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在这个时段内,北京(40。

N)距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越来越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应逐渐增大。

对地球公转速度有影响的日地距离,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最慢;

当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在地球自①向②运动的过程中,离远日点越来越近,速度逐渐变慢。

  46.【参考答案】

  

(1)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2)4个

  (3)黑河一腾冲线以东南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北地区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相对平整肥沃、降水丰沛、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均较西北为优,更适宜于人类生存发展

  (4)长江中下游东京

  (5)保护生态环境

  【解题指要】该题考查的是对人文地理的多个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包括我国行政区划、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成因、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要求考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

  第

(1)、(4)题均属于识记类。

  第

(2)题,需要熟记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简称,读图可知,ab线经过的省区中,陕西简称陕或秦,甘肃简称甘或陇,四川简称川或蜀,云南简称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