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08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八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标准预测试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那么“最近发展区”意指()。

A.“前天”的解决问题水平

B.“昨天”的解决问题水平

C.处于“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D.处于“昨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2.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特点是()。

A.全民化B.民主化

C.现代化D.终身化

3.某小学王老师采取“贴笑脸”的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B.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法国卢梭,《爱弥儿》就是他的著作

C.传统三中心要求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经验中心

D.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5.下列哪个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

A.威尔逊的“成熟势力说”B.洛克的“白板说”

C.荀子的“性恶论”D.高尔顿的“优生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A.复杂性B.长期性

C.延续性D.示范性

7.李明上课不敢发言,一旦他在课上发言,王老师就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李明的胆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

王老师对李明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B.示范法

C.惩罚法D.暂时隔离法

8.李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李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9.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

从心理学角度,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10.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瑟斯顿

C.吉尔福特D.加德纳

11.李亮去过小红家几次,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

12.少先队活动要有利于少年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也是少年儿童自身成长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需要。

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A.自主性B.实践性

C.创造性D.教育性

13.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A.教学标准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D.课程标准

1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疏导原则

15.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深度加工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D.机械识记

16.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属于()。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D.技能活动

17.相声表演艺术中的“说学逗唱”属于()。

A.认知技能B.心智技能

C.识记技能D.操作技能

18.夸美纽斯说: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这符合()教学原则。

A.直观性B.循序渐进

C.巩固性D.因材施教

19.杨老师在运用自己编制的试卷组织测验时发现,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得分没有拉开差距,说明杨老师的试卷()。

A.难度比较高.产生了天花板效应

B.难度比较低.产生了地板效应

C.区分度比较低

D.试卷的信度很低

20.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并不相同,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2、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23.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

”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

(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12分)

25.材料:

25.材料:

刘老师是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

刚管理这个班时她意识到应该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为

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然而,一周下来,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她发现自己在上课时总会不自觉地给予班干部和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并非如此,对他们关注较少。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这种情况,大家通常会对班内的前几名的优秀生最为关注,给予最多的鼓励,而对班内表现平平的学生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半数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较少。

问题:

(1)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

(8分)

(2)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请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

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

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0分)

(2)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0分)

(3)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

(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课本,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阶段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有哪些。

(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两个巩固练习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10分)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式跳高是跳高过杆技术中最早采用和最简易的一种。

从侧面直线助跑,用离杆远的一腿起跳。

腾空后,摆动腿先越过横杆后内旋下压,两臂稍后摆,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杆方向扭转,接着起跳腿高抬外旋,完成过杆动作。

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着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

(10分)

(2)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跨越式跳高,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对授课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

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10分)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

(20分)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最近发展区”就指的是处于“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2.【答案】D。

解析:

“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是知识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无论到什么年龄,都要注意学习。

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反映了终身教育思想。

3.【答案】A。

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4.【答案】D。

解析:

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传统三中心要求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现代三中心指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5.【答案】D。

解析:

高尔顿的“优生学”强调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一种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

6.【答案】D。

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老师给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学生就会记住老师的举动,并且向老师学习。

揭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7.【答案】A。

解析:

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8.【答案】B。

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9.【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突然变化引起的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所以是无意注意。

10.【答案】D。

解析: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11.【答案】B。

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感知运动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选B。

12.【答案】D。

解析:

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13.【答案】D。

解析:

我国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4.【答案】D。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使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

强调的是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符合疏导的德育原则。

15.【答案】C。

解析:

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机械识记是指人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

16.【答案】A。

解析: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

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7.【答案】D。

解析: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比如题干中提到的“说学逗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均属于该技能。

18.【答案】A。

解析:

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看一看,昕一听,看实物或者图像就是通过生动的表象,全面掌握知识。

19.【答案】C。

解析:

区分度是指试卷能够顺利地区分开高水平与低水平的能力。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太高出现地板效应,即大家的分数都很低:

难度太低出现天花板效应,即大家的分数都很高;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20.【答案】D。

解析: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是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们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作知觉的恒常性。

从不同角度看门,知觉不变,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答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2.【答案】

(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变。

(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

(4)认知兴趣不断发展。

23.【答案】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关键年龄”。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答案】

(1)李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老师打破了教师权威的观念,当学生提出质疑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维护了学生宝贵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第一,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

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补充,要充分体现重点。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使学生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始终。

新课程观认为: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第三,布置作业要力求新颖性。

家庭作业是教师强化学生学习的好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力求新颖性。

在设计时讲究其形式多样化,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四,布置作业要有综合实践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25.【答案】

(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

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2)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③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

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答案】

(1)《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刻画了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

③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从它的成长过程中领悟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理想。

(3)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

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27.【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用“m”表示“米”,感知“米”有多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理解l米=100厘米,提升自己的估测及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得到提升,并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兴趣。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与实际测量活动,认识“米”,知道“m”用来表示“米”,感知米的实际表象。

教学难点:

通过测量活动,理解1米=100厘米;在测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

(3)教学过程设计

将全班同学以5-6人为1个小组,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厘米尺与米尺。

比赛活动:

教师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导出新课:

量短的物体用厘米尺就可以了,如果是长的物体就要用米尺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米。

二、经历过程,获得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感受l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条1米长的绳子,感受1米的长度。

3.想一想,量一量,身体中的1米。

(如将手臂伸开是多长?

几个脚印是1米?

等等)

4.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米”。

总结:

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适合用米,米用“m”表示。

(二)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1.请同学估测l厘米的长度,再估测1米的长度,1厘米与l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2.测量活动:

两名同学拉直1米长的绳子,其他同学用厘米尺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20厘米+20厘米+20厘+20厘米+20厘米=100厘米=1米)

教师总结:

1米=100厘米

三、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测量活动:

量一量2米有多长?

3米有多长?

思考:

2米=()厘米,()厘米=3米。

四、总结本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回家量一量家中的家具有多长。

28.【答案】

(1)可以利用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和利用卡片进行记忆。

首先,联想记忆是因为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把单词联想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能帮助学生记忆。

如eye把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睛,把y想象成鼻子。

其次,谐音记忆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记住单词,例如pest是害虫,一想到害虫我们都想到“拍死它”,这个谐音和单词的读音很像。

最后,卡片记忆法就是将单词整理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易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随用。

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及时巩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建议学生在刚学完单词之后多记忆,以免遗忘。

(2)TeachingAims

Knowledgeaim:

Studentscanread,writeandmemorizethewords:

icecream,hamburger,tea,sandwich,salad.

Abilityaim:

Studentscanusethewordstoorderfoodinarestaurant.Throughtheactivitiesandgames,students'abilityoflisteningandspeakingcanbeimproved.

Emotionalaim:

Studentscangettoknowmoreaboutthehealthyeatingstyle,andknowtheeatingcustominEasterncountry.

(3)巩固练习活动

①Guessinggame

Preparesomecardsoffood,andthenusesomewordstodescribethemandaskstudentstoguessthefood,andfindtheminthecardsandthenpastethemontheblackboard.Afterpastingthemontheblackboard,teachershowsthemtherightanswerontheblackb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