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85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五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

其寓意是(  )

A.和平统一反“台独”

B.海峡两岸盼通邮

C.“九二共识”促统一

D.“一国两制”指方向

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有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5.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

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C.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认识脱离实际

6.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

7.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9.伯利克里如此描述雅典的民主政体:

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法律只调节私人争端B.法律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实行多数人的民主

10.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1.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

“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

”此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中唐以来,寺院“俗讲”盛行,内容是地道的世俗生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

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

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

”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

A.理学兴盛B.民族融合C.宗教虔诚D.市民阶层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

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

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大事年表:

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图,提取两项有关世界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

“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

”他悠然地回答说:

“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

“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免除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需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的主

张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当时德意志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二战全景纪实》

材料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

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

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

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

“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

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强调的是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下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特征,与材料“大同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结合题意,可知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旧的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才会有“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的观点,故A项正确;B、C项虽然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与题意不符,故B、C项错误;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也不是最佳选项,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图片中没有台独的信息,故A项错误;图中绘

着一只衔着信件的信鸽,联系题干“20世纪80年代”,正是当时提出的“三通”主张,故B项正确;“九二共识”出现于1992年,与题干的80年代不相符,故C项错误;图中未能体现“一国两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

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选C项。

二者都是将《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没有横向比较,不能得出国家的经济重心在经济建设上,故A项错误;“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体现出了一种激进,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出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题干表现出了激进,但不能说脱离实际,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表现……的情感”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相符。

故选C。

7.【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选择B项。

8.【答案】A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广东(粤人)到两江闽浙再到河南(河洛)对机器的认识程度不同,反映出近代工业分布由沿海到内地逐渐减少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的畏难情绪,故B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早在19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与题目时间1893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人们对机器的认识,而不是对近代化的认识,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律能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并不能反映法律只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法律公正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就会得到确认,故B项正确;雅典的法律只是保障公民的利益,在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雅典的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是少数人的民主,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宋明理学根本上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因此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涉及的条约中没有“夷人”“驻京”的条款,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有“允许外国公使驻京”的条款,桂良为了说服皇帝接受该条款,想当然地编造说“夷使一旦驻节北京或将不欲久呆”,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马关条约》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辛丑条约》都没有“夷人”“驻京”的条款,故C、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唐以来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的寺院“俗讲”盛行,受到市民欢迎,故D项正确;理学兴盛、民族融合、宗教虔诚都会影响市民的文化生活,但不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B,C项错误。

13.【答案】

(1)改变:

欧亚非三大洲的经贸联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动了人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疾病)的跨大洲流通;促进了中国土地开发和人口增长;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

(2)特点: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因:

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

(3)趋势一:

全球化;

说明: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趋势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说明:

凯恩斯主义奠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

趋势三:

区域化;

说明: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欧元诞生。

趋势四:

体系化、制度化;

说明: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及替换它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伴随欧亚非三大洲的经贸联系的建立,动植物等跨大洲流通,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这表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小问从两次工业革命增强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实力,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方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提供了便利等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趋势可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对比,1944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会议召开,1949年24国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生效,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第二小问说明,1957年欧洲六国批准建立单一贸易区的《罗马条约》,1999年欧盟11个成员国批准把欧元作为共同货币,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反映出二战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1995年成立替换关贸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4.【答案】信息一:

商业贸易由局部地区(亚非欧洲际)贸易发展到世界性贸易。

说明: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殖民扩张推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信息二:

对外交往的方式从和平友好交往到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说明: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把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内。

信息三:

文化交流由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

说明:

古代发达的东方文明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随着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西方文明对东方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分说明:

其他不同角度比较提取信息且合理说明,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解析】从商业贸易范围看,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亚非欧洲的贸易,属于地区贸易,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贸易基本形成;从交往方式看,古丝绸之路以经济文化的和平交往为主,后者殖民扩张却伴随着暴力掠夺;从方向上看,通过古丝绸之路古代发达的东方文明向欧洲输出为主,而欧洲国家主导的对外扩张,西方文明向东方国家及其他地区传播。

15.【答案】

(1)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区别: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虔诚信仰,才能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

(2)推动了德意志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出现了1524~1526年的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用德文翻译《圣经》,促进德意志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引发了新旧教诸侯间的多次战争,经妥协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

16.【答案】

(1)美、英、中。

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

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

(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把握《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内容及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作答。

17.【答案】

(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

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

(2)经济思想:

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

评价:

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及其思想主张,题目给了大量材料,第

(1)问要注意从材料信息中概括甘地的追求目标和经济思想;第

(2)问对其经济思想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