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86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docx

专业发展动态作业

红豆杉中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段莉萍08生物科学一班20085889

【摘要】:

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其独特的抗癌疗效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紫杉醇的新的生产技术介绍,以及生态环境对紫杉醇的影响,对紫杉醇未来的展望。

【关键字】:

红豆杉;紫杉醇;抗癌;生产;展望;

一.红豆杉和紫杉醇简介

止于G2/M期,最后导致肿瘤细胞凋亡【4】。

1992年12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红豆杉为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是一类珍贵的木本裸子植物。

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大约有11个种及一些变种、杂交种和栽培种。

我国有4个种和1个变种,即中国红豆杉(Taxuschinensis)、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西藏红豆杉(TaxuswaIlichinana)、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和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fsvar.mairei)【1】各个种分布于我国的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吉林、甘肃等地【2】。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01)分子式为C47H5lNOl4,是1963年美国化学家Wall和w疵等首先从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独特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紫杉醇【3】,并于1971年利用X射线确定了它的结构。

直至1J1979年SchiffP.B等才发现了紫杉醇的独特作用机理。

即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微管,并与微管结合,使细胞微管稳定,并阻止其解聚,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停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5】。

随着对紫杉醇研究的不断深入,紫杉醇很快被批准用于治疗其它癌症。

目前,众多临床试验己证明紫杉醇在治疗妇科癌症(如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子宫颈癌等)、呼吸道消化道癌症(如小细胞肺癌、胃肠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如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肿瘤、淋巴肉瘤、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等),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等)以及中风、早老性痴呆和先天性多囊肾病等中具有目前其它任何抗癌药物难以达到的疗效【6】。

因此,紫杉醇成了癌症治疗中又一重要的抗肿瘤新药,在国际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22万美元。

目前供临床使用的紫杉醇主要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

然而,红豆杉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很少,而且生长缓慢,通常直径为20cm的大树需生长100年【7】。

并且紫杉醇的含量极低,大约从5~6棵100年生大树中才能提取到1g紫杉醇,可用于一个癌症患者的治疗【8】。

当前,癌症正愈来愈严重地威肋着人类的生命。

据报道,在美国每年约有3万名妇女被确诊为卵巢癌,死于此病的人数达1.2万人,每年死于晚期乳腺癌的妇女达4.5万人,每年死于肺癌的达10万人。

在加拿大,每年有1.5万人患乳腺癌,每年死于此病的人数达5200人【9】,每年紫杉醇的需要量为上千公斤。

由于早期开发的不规范性,仅80年代中初期,红豆杉自然资源毁灭近2/3t【8】。

伐树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使红豆杉这一珍稀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为保护植物资源,我国在1991年林业部公布的珍稀保护树木中,南方红豆杉被列为一级保护树种【10】.各国也把对红豆杉的采伐做了严格规定。

这更加大了紫杉醇供需之间的尖锐矛盾,使紫杉醇的价格不断上升。

二.紫杉醇抗癌机制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从本属植物的茎皮中得到紫杉醇(商品名tax01)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全世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从红豆杉TaXUSchinemsis(pliger)Rehd)树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双萜类天然产物,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不仅可治疗常规化疗无效的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而且对食管癌、头颈癌等其他一些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微管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分为Ot微管蛋白和13微管蛋白两种。

a微管蛋白和13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是构成微管的亚单位。

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要二聚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就可以自我组装成微管。

细胞中的微管装配所需要的微管蛋白来自细胞质中的微管蛋白库,而原有的微管解聚又是细胞质微管蛋白库中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的重要来源,可随时被用来装配纺锤体等微管。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细胞毒素,与已上市的其他化学合成抗肿瘤剂或植物抗癌药相比,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紫杉醇能结合到肿瘤细胞的微管的特定部位上,防止细胞中原有的微管解聚,使微管稳定,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

这样,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库中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含量达不到一定浓度,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就不能由微管蛋白迅速重新装配形成纺锤体微管,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使癌细胞停止在G2和M期,直到死亡,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进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三.紫杉醇生产

近年来,国内外在红豆杉人工栽培、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红豆杉细胞培养、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培养、代谢工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使紫杉醇的供需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远未真正、彻底解决红豆杉资源的供应与紫杉醇需求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多条技术途径,需要对人工栽培、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红豆杉细胞培养、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培养、代谢工程方面的关键技术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力争在规模和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突破。

随着红豆杉和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基因组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红豆杉和有关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的秘密及其调控机制将会逐渐被揭开,有目地的培育红豆杉高产细胞系、优良个体和优良真菌株系将成为可能。

到那时红豆杉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将很可能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3.1发酵生产紫杉醇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大学的化学家安杰拉·霍夫曼和她的同事最早发现生长在榛树上的真菌也可合成紫杉醇。

1991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GaryStrobel和化学家安德里亚·斯带尔勒检验了从20多个样点的25棵大树上分离出的200多个微生物,结果有一种真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

把该菌放在合成培养基中培养,发现该菌合成紫杉醇能力十分稳定,经鉴定是一个新物种,他们把该菌命名为安德列亚菌。

目前该菌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只有24—50ng/L,科学家正努力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技术全面提高其紫杉醇生产能力。

尽管其产率很低,但由于真菌的基因操作比植物容易得多,因而有可能通过传统的方法和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增加紫杉醇在真菌中的产量。

另据报道,我国西安一枝刘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从中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真菌,对其重组诱变,通过菌种优化培养,紫杉醇和BaccatinⅢ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均达到2×10。

g/L,有望实现产业化6

3.2细胞工程培养紫杉醇

近年来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进一步研发出利用最新植物细胞工程培养生产紫杉醇技术:

培养特定的紫杉细胞愈伤组织,直接萃取其中的紫杉醇,经纯化与结晶分离而成。

它的优点是植物细胞可以大量培养。

在工厂里用大的培养罐培养红豆杉树细胞,工业化规模生产紫杉醇,这种生产方式不受气候、温度、地理条件的限制,解决了药物来源问题。

据估计,在我国红豆杉仅有1(90万株左右,而如果用直接提取紫杉醇的方法,治疗一个病人需要6棵百年树龄的红豆杉。

由于全世界的红豆杉资源非常有限,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解决了紫杉醇来源问题,而且能大大降低紫杉醇的生产成本,泽惠广大低收人癌症患者。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产量通常都不高,即使是偶尔报道获得较高的产量也都存在产量不稳定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部位、途径及其调控机制还不甚清楚,特别是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不多所致。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细胞中紫杉醇含量也是一条诱人的途径,但是同样是由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具体途径不甚清楚,加之紫杉醇的合成可能需要多个基因(或一组基因)参与,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一种适合红豆杉资源的紫杉醇生产新方法——紫杉烷木糖苷的生物转化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需求量巨大。

现有的紫杉醇规模化生产工艺主要是直接提取法和半合成法,主要利用植物中的紫杉醇或10去乙酰巴卡亭III。

尽管我国已大面积种植的红豆杉,但是我国品种(云南、南方红豆杉)与国外主要种植品系完全不同,其(枝叶)中的上述两种物质含量(特别是紫杉醇)极低。

此外,半合成法由于受国外大公司专利保护。

非法使用必然引发知识产权争端。

因此,资源与生产工艺相互不匹配、资源和技术合法性等多原因制约了我国紫杉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云南和南方红豆杉中7.木糖.10一去乙酰紫杉醇(10一DAXT)含量极高,可达到植物干重的1‰以上。

为能够将10一DAXT转化为紫杉醇,我们筛选了大量的木糖水解酶和具有相关活性的微生物,获得一株高产外分泌水解活性的菌株,该工艺使10一DAXT顺利转变成lO去乙酰紫杉醇(10.DAT),后者经乙酰化顺利转变成紫杉醇。

整个工艺共申请了12项专利,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彻底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形成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使我国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四.生态环境对紫杉醇的影响

4.1多样性和居群分化程度

吴丽圆和陈少瑜(2001a)用同工酶研究过金沙江流域的4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高,4个小群体间遗传分化很小(q=0.071)。

本研究用AFLP方法对云南省的西北部、西部、南部和中部的7个居群(包括来自禄丰的一个栽培居群)

进行测定,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很显著(q=0.5545)。

综合两者结果,我们认为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高,在小群体范围内居群间遗传分化小,变异成分主要出现在居群内,大范围内居群间分化显著,变异成分主要出现在居群之间。

在采集中发现部分地区的云南红豆杉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有的居群云南红豆杉植株呈零星分布状态,种群密度较小。

如此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云南红豆杉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基础有关,人为破坏还没有影响到丰富的遗传基础。

云南红豆杉为风媒传粉植物,分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本研究中发现居群之间基因交流水平低(N。

=O.4018)。

这可能由于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居群间存在地理隔离,花期风力可能达不到所需的强度,影响了正常的传粉,最终导致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限(Tauber,1967;LevinandKerster.1974;矾eeler等,1995;Xing,2000),使居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如此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也给选育优良的种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背景和研究材料。

4.2紫杉醇含量

苏建荣等(2006)曾测定过藏东南云南红豆杉树皮、三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平均含量分别是0.0058%、O.0075%和0.0049%;王达明等(2004)测定的云南红豆杉小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为.0102%。

本实验测定的当年生小枝叶中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0132%,略高于上述结果,这可能与材料来源、取材时间不同(Cameron等,2008)及分析误差有关。

各居群间和居群内个体紫杉醇含量差异很大,其中腾冲、禄丰和潞西居群导致居群间紫杉醇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与遗传因素、环境密切相关,多数研究者认为次生代谢物质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地理环境影响而产生。

苏建荣等(2006)认为“温度因子”、“营养因子”和“光照因子”对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很大。

本研究中禄丰栽培居群的紫杉醇平均含量0.0225%,无论和其它居群之间或是居群个体之间含量都差异较大。

可能在人工栽培管理的过程中,一定程度地改变了群体生长的营养条件,同时对个体产生特定的刺激,从而引起植物群体和个体的次生代谢物含量上的差异。

结果也表明人工栽培的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不比天然群体低,可能人工栽培过程中利于其生长因子促进了紫杉醇的形成,要确定具体的因素还要作进一步的跟踪分析。

4.3变异与紫杉醇含量的关系

吴丽圆等(200lb)采用同工酶技术研究过不同基因型个体与紫杉醇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个体的紫杉醇含量与单一酶基因座并无直接关系,与多个酶基因座的综合效应有一定关联。

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大的居群在紫杉醇含量差异方面比较显著,遗传变异小的情况下紫杉醇含量差异性也比较小,如禄丰、腾冲和潞西三个居群在遗传变异上与其它大部分居群都有极显著的差异,而在紫杉醇含量方面也与其它居群有显著差异。

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变异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紫杉醇含量的差异,但在个体水平上明显无直接关系。

禄丰和腾冲两个居群的谱带式样一致并且比较特殊,但在紫杉醇含量方面却截然不同,这可能受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紫杉醇含量高的居群和低含量的居群内部没有发现独特的特征谱带,通过扩大引物筛选范围或许能找到相关的特征带,在植株生长的一定时期用作直观辨识。

影响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植株的年龄、器官、种和变种,还包括采摘季节、生长环境等。

虽然不同醣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基本反映了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静一般趣律。

从树龄看,紫杉醇含量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不同部位含量并未随年龄增长呈现规律性变化。

同一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紫杉醇含量同样存在差异,一般认为树皮>树叶>木质部。

国内不同种红豆杉紫衫醇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冒翁研究结果表鹱,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南方红豆杉次之,东北红豆杉最低。

采摘季节也影响了紫杉醇含量,植株非生长季的紫杉醇含量一般会高于生长季。

如何保障充足的紫杉醇原料是大量生产紫杉醇及其产品面临的关键问题,虽然已开发出多种生产紫杉醇的途径,包括化学全合成、化学半合成、生物合成、糕因工程、细胞组织培养等,但都难以实现产业化。

相对而言,人工:

种植红豆杉是最现实、最快捷和成本最低的一种生产紫杉醇的方法,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基地。

细胞培养研究显示【11】。

30l,某些稀土元素如Yb、La、Tb、ce等均会促进紫杉醇合成,从而达到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目的,但目前这些方法尚未在人工种植红豆杉中实现,这也将成为开展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具有五甲基十五碳烯骨架的二萜类化合物。

紫杉醇在植株体内的生物合成不仅受遗传控制【12】,而且与所处生境条件和育林措施有关【13-14】南方红豆杉药用林不仅要求生物收获量大,同时要求紫杉醇及其前体含量高,这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栽培和采收措施。

对人工栽培的不同年龄南方红豆杉幼树及其不同器官和组织的紫杉醇含量检测结果表明,2年生幼树的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3~4年生幼树,这是由于2年生幼树枝条和根部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枝条和根部的紫杉醇含量又显著地高于叶片和树干木质部等器官的缘故。

2年生幼树生物收获量也很高,单株鲜生物量达509g,若采用30cnl×30em的栽植密度,每公顷定植61050株,可产鲜生物量31000kgL4J。

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作者认为农田设施栽培的南方红豆杉药用林2年生即达到了工艺、数量和经济成熟年龄,为最佳的采收年龄。

南方红豆杉幼树枝叶的紫杉醇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变化较大,以气候条件适宜的5月及秋冬季的1月与9一12月时的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而在气温高、光照辐射强的7q月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低。

因截干是南方红豆杉药用林的主要采收方式,ll—12月及次年的1月时进行截干采收不仅紫杉醇含量较高,而且有利于促萌经营。

栽植地的海拔高度对幼树枝叶的紫杉醇含量影响显著,主要是与不同海拔地气温等气候条件有关,在较高海拔地营建药用林基地,因夏季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弱而有利于南方红豆杉幼林紫杉醇的合成,因此应尽可能地选择较高海拔地营建南方红豆杉药用林基地。

为实现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的高产高效经营,施肥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15】过试验发现,施用复合肥虽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的生长,但却明显地降低其紫杉醇含量,同时还不利于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而使用有机肥不仅可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同时不影响紫杉醇的合成,因此在生产上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施用复合肥为辅。

为提高南方红豆杉药用林的紫杉醇含量,下一步还应加强紫杉醇在植株体内富积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诱导和代谢调控措施增加紫杉醇积累等研究,进而通过增施诱导剂和代谢调控剂以提高植株的药用成分含量与产量。

五.紫杉醇研究展望

紫杉醇为90年代国际上抗肿瘤药三大成就之一紫杉醇乍为一种新型广谱抗肿瘤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晚目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明效【16】药无论是在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单用或与毒他抗癌药联合应用都得到临床实践证明。

同时作为腹化疗用药比静脉化疗的毒副作用小,局部抗肿瘤作用增加,但由于紫杉醇单用或联合用于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尚不邑,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过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笔者相信,紫杉醇作为腹腔化疗用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目前,紫杉醇仍主要来自于植物提取,但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的红豆杉是不允许砍伐的。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红豆杉的人工栽培,才能缓解药源的紧张形势。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力度。

再者,对紫杉醇的基础研究还有待加强,如细胞培养人工合成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各学科的交叉配合,相信对紫杉醇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治疗方案会不断得到优化,众多患者将摆脱癌症之痛苦。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珍稀药用植物一红豆杉[J].中国西部科技.2004,6

(1):

68.69.

【2】郑万钧,傅立国.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212.217.

【3】ward。

C,aylorHL,WallMEeta1.PlantantitumoragentsⅥ:

neisolationandstructureoftaxol。

anordantilekekemieandanrtitumoragentfromTaxusbrerifalia[J].AmthemSoc,1971,93:

2325.2327。

【4】chiffPB,FantJ,HorwitzSB.Promotionofmicrotubuleassemblyinvitrobytaxol[J].Nature,1979,227:

665.667.

【5】ChoyH.Taxanesincombinedmodalitytherapyforsolidtumors[J】.CriticalReviewOncolHematol,2001,37:

237-247。

【6】梅兴国,鲁明波.紫杉醇的抗癌作用及治疗其它疾病的潜力.国外医药·药学分册,1996,23(3):

136-140.

【7】臧新,吕晓辉,杨冬之,等.红豆杉细胞培养中提高紫杉醇产量的研究综述川.福建林业科技,2006,33

(2):

154·158.

【8】CragGM,SehepartzSA,SuffnessM,eta/.Thetaxolsupplycrisis[J].Nat.Prod,1995,56(10):

1657—1668.

【9】邱德有,朱徽编.抗癌新药紫杉醇【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13.

【10】胡萍,颖,元英进.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优化研究阴.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1(4):

30-34.

【11】源,等.稀土和氮源对南方红豆杉细胞及紫杉醇积累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3):

331—333.

【12】周志春,余能健,金国庆.南方红豆杉和三尖杉药用种质选择高效栽培[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13】王昌伟,全川,李文建,等.遮光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45

(2):

1269—1273

【14】杨逢建,庞海河,张学科,等.光胁迫对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7,27(5):

500—508

【15】金国庆,余启国,焦月玲,等.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

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

(2):

251—256

【16】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