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07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9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表现在三个事件: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

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他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传颂他,学习他!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炼含蓄

  比如一格“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饮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地美德:

“做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使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由未尽的“他惜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便的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1)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2)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

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息”“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例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解析: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文章的重点知识,文中有关键的句子可以回答: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答案:

做了再说,说了也不一定做。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例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过度句(段)的分析能力。

要注意分析上下文的意思,再找到起连接作用的句段。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方面。

“文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例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句子的分析能力。

要抓住“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两个词语来做解答。

“口的巨人”是说他用震撼人心的言论鼓舞人,“行的高标”是说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例4.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本体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要结合与闻一多相关的情节,要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角度来分析解答。

学者:

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革命家: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例5.例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从“学者”与“革命家”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概括分析。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基础演练

(2017•安徽淮南第二十中学检测)阅读理解。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填写“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____________(身份)的方面。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他____________的品格。

2.划横线句中哪个词用得好?

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划波浪线的句子吗?

4.作者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做学者勤于治学(或严谨治学)

2.钻探“钻探”是比喻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工作,表现出他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

3.废寝忘食

4.类比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

(2017•广西平南大成初级中学检测)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答题。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请用“||”给上面文字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每件不超过8个字)

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用一成语填写)

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

6.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

对于言和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答:

第一层写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第二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3.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4.视死如归

5.你们站出来!

(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6.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7.看问题不能太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论先后,最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

巩固提高

(2018•广东汕头友联中学期中)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1.对“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一句中,“说”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B.“说”是宣传、动员革命。

C.“说”是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D.“说”是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纯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了闻一多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B.“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淋漓尽致地刻画闻一多先生作为老者的形象。

C.“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明闻一多先生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D.作者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选文只选取了一件小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最后一段:

“他,是口的巨人。

”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

“高”在哪里?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C

3.“巨”在闻一多先生说的观点明确,“鼓志气,壮人心,气冲斗牛”;

“高”在他敢与反对独裁者,大无畏,视死如归。

说明闻一多先生是达到“说”与“做”境界中最高等的人。

作用:

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是对闻一多先生人品的艺术概括。

(2018·

江苏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期中)阅读《古董》,完成下题。

古董

耿春元

(1)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2)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

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源于那年他母亲去世。

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

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叫大丧,很隆重。

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

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

“我死了。

也这样!

(3)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

常少山说:

“我这是厚养薄葬。

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4)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

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

(5)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古董来。

(6)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

这朋友叫吕尚。

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呆了。

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

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

“这壶,哪里来的?

(7)常少山说:

“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8)吕尚说:

“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

“神经病了不是?

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

是古董,用它泡的龙井怎么还是龙井味?

应该是普洱味呀……”

(9)吕尚说:

“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10)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

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来就说看壶。

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11)吕尚双手将壶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

沉吟片刻,又看,说声:

“错不了,就是它!

”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

“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

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

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12)“你不早说。

(13)“早说怎么?

(14)“早说我就卖给你。

不用说l0万,2万就卖。

(15)“为什么?

(16)“缺钱用呀!

(17)“现在不缺了?

(18)“不缺了。

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19)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

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忠实。

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20)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

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

常宝说:

“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

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21)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寻找。

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都被自己骗。

(22)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

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一遍,然后长叹一声,道:

“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读者》2013年第l7期)

1.本文主要记述主人公常少山两件事情,请紧扣标题概括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

2.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

(2)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

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

问道:

3.阅读全文,概括常少山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文章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

1.第一件事:

常少山对母亲生前悉心侍奉,在母亲死后打败旧习俗,从简办丧事,惹怒了族人,被称之为“古董”。

第二件事:

常少山用的茶壶被人认定为“古董”,他却不动不惊,死后留下一纸条,令人难以破解。

2.

(1)突出强调了常少山的行为出乎人们的意料,表明了其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的怪异性格.

(2)运用细微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吕尚验证茶壶时的认真细心,表明了他对茶壶的珍爱。

3.(合乎原文人物形象,任写三点,合理即可。

示例:

勇于挑战世俗,淡泊名利,为人厚道,孝敬老人……

4.(任写三点,合理即可。

含蓄地表明了长少山的性格特征;

也只文中的古董茶壶;

富有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017·

山东沂南初级中学检测)课内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