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131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集群网络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优势与实现机制Word文档格式.doc

张捷[2],郭斌,2002[3];

林毅夫,李永军,2001[4]),如何解决这两个难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

一是从产业集群入手,研究集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这里称为集群融资理论;

二是从中小企业融资入手,探索对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性,这里称为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在集群融资理论方面,马歇尔从外部规模经济研究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集聚效应)的角度阐述了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商业模式,而迈克尔·

波特则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和社会网络文化理论,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研究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不仅为同业拆借提供了便利,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提高了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能力。

在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方面,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成果集中在非对称信息理论和关系型融资理论两个方面,提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均衡信贷配给理论、信贷市场结构及策略行为理论等(Berger&

Udell,1999)[5]。

除此之外,基于人缘、地缘而拥有的对借款者的信息获取优势以及由于借款人社会身份形成的“声誉机制”,非正规金融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而建立在互助担保联盟基础上的团体贷款,由于在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中优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单一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即将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讨论。

从国内实践看,仅仅从单一企业的角度来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建议似乎效果并不佳。

而非正规金融(刘民权,2003[6];

罗丹阳,2006[7]等)和互助担保联盟(洪金镖,2005[8];

王晓杰,2008[9]等)拓宽了研究的视角,研究对象由单一的中小企业变成了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或其他相关个体组成的“共同体”,这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

由于集群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共同体”,非正规金融以及互助担保联盟作为大“共同体”内部的小“共同体”,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何利用集群网络优势,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团体贷款作为一种基于互助担保的融资方式,近年来赢得了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广泛青睐。

团体贷款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能否有效解决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团体贷款对于集群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在集群内有效推行这一融资模式,这些都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二、集群网络优势及其对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困境的化解

1、企业集群网络结构

企业集群是一个网络组织系统,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包括共处一个竞争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企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网络,各节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基于市场交换或社会联结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基于市场交换的网络关系称为经济关系网络,而基于社会联结的网络关系称为社会关系网络。

由于在集群运行过程中,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而经济关系网络也可以逐步向社会关系网络转变,因此,这两种网络彼此关联互动,由此形成复杂多维的集群网络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企业集群网络结构图

根据集群内部行为主体内部经济联系的重要性和紧密性不同,把集群经济网络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集群内部企业间形成的网络,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互补企业、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网络;

二是集群内部企业与研究机构、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知识、信息、资源的传递网络。

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集群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构成了集群网络的核心,因此称之为“核心网络”,核心网络中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有程度上的差别。

核心网络的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垂直分工联系和横向分工联系。

第二层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包括研究机构、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四个部分,它们不是集群网络中直接从事生产的主体,主要是为核心网络成员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研发、资本、人才、运输、会计、审计、咨询服务等服务功能,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等从第二层网络向第一层核心网络的流动和传递过程,因此,把第二层网络称为“辅助网络”。

与零散分布的中小企业相比,集群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小规模、相对封闭的经济关系网络,并以此网络为单元构成了一种网络结构。

除了第一、二层网络以外,企业集群与其外部的企业、研究机构、其他集群、外部市场等构成的网络为集群的外部网络。

而集群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了重要的非正式关系网络,经济关系网络与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了“互嵌”,这种独特的网络结构为企业集群成为一种不同于市场协调和等级制协调的中间性协调形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2、集群网络优势对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实施困境的化解

团体贷款是一种连带责任贷款,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企业通过内部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参加“抱团”联保的企业通过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或以厂房设备等不动产作为担保,各成员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即当某一成员因为投资失败而无法归还贷款时,团体内的其他成员有责任为其还清贷款。

如果团体的债务没有全部偿还,则所有的团体成员将无法从银行获得再贷款,失信的成本很高。

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新型的微观信贷模式,团体贷款通过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银行与借款企业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同质型的联保企业的相互监督和审核,可以降低银行对借款企业资信审查的成本,简化贷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能够给予企业及时的资金支持,实现了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理论界在近几年开始重视对其研究,并在实践中尝试将这一贷款机制创造性的运用到中小企业贷款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但是团体贷款这种信贷机制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并不是无条件的,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团体贷款这种产品未必能够在我国大范围地推广。

笔者在《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本质与规范:

基于博弈论的视角》一文中,通过联保小组成员之间以及银企之间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团体贷款的本质,并分析了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实施中存在的多重困境。

就企业外部关系而言,集群企业之间形成的是以相对小规模的、封闭的关系网络为单元的网络结构。

这种独特的网络结构促使企业内的中小企业存在着关联性强、稳定性好、根植性久、企业效益佳以及拥有多重监督与互助机制、独特的声誉机制、银企共生性、资源共享性,行业协会的相对成熟,并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特征。

集群网络的这些特征能够促使集群内中小企业更容易结成联保贷款联盟,并进行相互的审查和监督,也能够有效提高银企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消除银企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融资效率。

集群网络优势对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困境的破解可以从表1中得到体现。

表1集群网络优势对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实施困境的化解

困境

原因

集群网络优势

结成联保小组存在障碍

中小企业信用不佳,团体贷款风险高

集群企业关联性强

集群企业稳定性高

行业协会相对成熟

集群具备多重监督与互助机制

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同质性和竞争性,阻碍了融资上的合作

成员对对方经营状况和投资活动的调查审核存在困难

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监督存在困难

利益共同体相当脆弱

集群企业的地区根植性

集群的资源共享性

集群拥有独特声誉机制

企业获贷心切,忽视相互调查和横向监督

企业及团队规模扩大,相互调查和横向监督难度加大,成本上升,信息优势减弱

专门机构的调查与监督成本高,且存在合谋风险

联保保证金的作用力有限

联保保证金额的确定存在难度

集群企业的优质性

集群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行业协会相对成熟

联保企业同时有资金需求时,容易使保证率超过警戒线

团体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要高,联保企业的负担增加,还贷能力受到挑战

银行监督审核很难到位

银行对联保小组审核和监督到位需要很大成本

银行与企业的地域性

银行内部信贷审核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银行信贷人员与联保企业的合谋

银行及时甄别借款企业的违约行为并对其做出惩罚的能力不足

三、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实现机制

产业集群是由地理邻近的许多相互关联企业以及各类机构为解决共同问题通过持续互动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备独特的网络组织结构。

团体贷款在这一独特的网络组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组织内部成员,更与集群网络特性密不可分。

从网络组织的运行机制及规制层面来考察,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实现是一个包含制度因素在内的经济协会系统,这种制度因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是政府的政策规制和协调机制、社会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的协调维护机制。

这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具有强制力,保证企业间的联保贷款能够顺利开展。

而非正式制度安排则包括集群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声誉机制、集群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正是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才使得集群团体贷款的实现具备稳定的基础。

除此之外,针对团体贷款而言,另一个主体是银行,银行同意并鼓励集群内中小企业以团体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也是问题的关键。

而这就取决于银行与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必须三者联合起来才能促进团体贷款的顺利实施。

我们可以用图2来描述。

图2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实现机制

(一)非正式制度作用下的自发机制

由于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各主体都存在有限理性,并且在贷款过程中存在多重的交易成本,导致集群中的团体贷款契约是不完全契约,需要运用不同的机制以对付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并且处理由不确定事件引发的问题。

但是,由于集群特有的网络结构使得团体贷款成员企业更容易通过自发的行动和调整来规范企业之间的合作,解决企业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事件。

1、信任机制

集群内部企业是一种分工协作关系,企业只是从产业链中选择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从事经营活动。

集群内部企业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企业相互依赖的,企业间相互依赖的网络导致了对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约束,从而产生了企业间长期的相互依赖关系。

因此,在集群这种小规模经济网络中,由于交换对象较少且相对固定,经济行动主体之间存在重复互动,进而形成信任、互惠、合作规范。

Powell(1996)强调,信任形成于相互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的信任水平就是信任与相互依赖性适当地匹配。

[10]这种基于彼此利益相关的相互依赖性,使得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企业之间的依赖性越高,则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高,集群内部企业间建立团体贷款联盟的风险越低,合作的意愿得到大大加强。

2、声誉机制

集群内部企业间分工网络是集群网络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整个集群是一个协调共生系统,任何企业如果脱离了网络,最终都将很难生存。

因此,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集群内部紧密协作的要求使得企业更关心自身的信息与合作者的声誉,以求对交易结果最大可能的预测与控制。

声誉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交易中不仅起到信息传递作用,而且更起到制裁作用。

正如Walker(1997)所说:

“如果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建立了相互关系,企业间的信息流动将很快确立起合作的规范,在这样一个紧密的网络之中,任何异常行为信息将很容易扩散并最终受到制裁。

”[11]因此,如果团体贷款联盟中一方出现违约,不按期还款付息,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这种负面的声誉将会向集群内部扩散,导致企业主以及该企业身败名裂,失去关系网络及其中所包含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使得企业在集群中难以立足。

因此,集群中的独特声誉机制可以发挥信息通道的作用,成为阻止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信任机制。

3、集群文化

企业集群的空间聚集性决定了集群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由于本地居民之间在经常的联系、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同一社区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整个集群会逐渐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集群文化包含着集群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信仰、经营哲学、道德准则以及集群各行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强烈的市场意识、自主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分工协作等,因而集群内企业之间具有归属感、依赖性和可预见性。

这种共同的集群文化会产生并强化彼此的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能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

这对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实施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集群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团体贷款联盟的市场行为,必然会受到集群文化环境的影响。

4、社会关系网络

企业集群的空间聚集性使集群中不同身份的人,如企业主、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社会机构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亲戚和朋友等等,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通过血缘、亲缘、地缘和各种工作关系构成了企业集群的社会关系网络。

虽然,在一些高技术产业集群中这种社会关系不体现为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具有开放性,这就能够使个体之间在交易更加频繁,从而形成特殊的友谊关系,当然这种友谊特征也经常发生于一个类似“泛家族”的网络中,比如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伙伴关系与俱乐部成员关系。

由于企业集群中经济关系网络与亲属、社会关系网络的“互嵌”,使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传统规范、习俗等制度因素进入经济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监督提供了便利性,也为团体贷款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集群团体企业主及其核心员工都能在团体贷款联盟的建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节省了团体贷款形成与实施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同时,这种基于社会关系意味着相互的义务,而义务感会使人做出值得信任的行为,从而降低了监督的成本,保证了团体贷款的重复进行。

以上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实现的自发机制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行为,而自发机制依赖的集群信任机制、声誉机制、集群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网络能够促进银企之间合作的重复进行。

因为,企业之间的守信行为将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重复进行,通过多次合作和多种渠道搜集信息,银行对团体贷款成员企业的信贷数目、时间长短以及贷款的季节性都比较了解,对于借款方的人格化特征(如借款人的能力、经验、人品等),行为准则(如道德、声誉、价值观、惯例等)等非标准化软信息也了如指掌。

而且每笔贷款的数目受到限制,使企业逃避债务的可能性减少,即使发生违约行为,也能够从担保企业中获得补偿。

另外,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贷款金额小、需求急、需求频繁等特点,由于银行和联保企业的合作是多次重复的,在这一系列博弈中,由于有了联保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监督,银行的贷款风险大大降低。

而且银行也容易对聚集在同一地区的联保企业进行监督审核,不仅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资信评估成本也大幅度缩减,从而强化了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正式制度作用下的协调机制

成熟的产业集群,往往是由若干核心企业和为核心企业服务的配套企业以及专业化服务机构组成。

观察国内发达产业集群融资行为,可以发现这样的结论:

核心企业得到了正规金融的大力支持,银行信贷、股权融资成为他们的主要融资途径,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却仍然成为阻碍集群进一步壮大的瓶颈。

在理论上,集群网络优势能够促使中小企业结成贷款联盟,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与理论相吻合,他们在资金资源方面并没有形成共享。

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和融资方面缺少必要的引导机制,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利用集群融资的意识不够,企业融资总是各自为战,以单个的游离状态进行,利用集群网络进行融资的自发机制经常失效。

因此,集群团体贷款这种创新融资模式,还必须依赖于中介组织、地方政府等其他机构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明确的甚至强制实行的契约条款来对集群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1、中介协调机制

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和内部分工的深化,集群内部市场交易的领域也愈加广泛,不再仅仅是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原始意义上的简单交换链条,而是分工之后愈益复杂的链条,就使整个集群内部企业间交易的复杂性加大,交易的费用也会增加。

这样,为了促进集群各种交易顺利进行,产生了由大量的具有专业化知识和信息的中介组织(如:

行业协会、企业发展促进机构、商会、培训机构等)对集群内部分工企业间交易进行协调的要求。

并且整个集群的市场范围越大、内部分工越是发达,对中介组织协调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团体贷款业务中,虽然集群范围较小,但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之间可能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由于缺乏彼此的联系,企业之间就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建立起联保贷款联盟,这就需要通过集群内部的中介组织来为企业搭建桥梁,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同时通过中介将联保小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降低交易费用,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这个工作可以由行业协会来完成,由于行业协会是随着集中的发展壮大而逐渐完善起来的,目前国内不少产业集群内的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还相当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做好“领头羊”的工作,尽快完善行业协会的功能。

行业协会在团体贷款中的主要功能除了作为信息通道外,还应在资信调查中起引领作用,在遇到问题时起协调作用,并负责对联保各方的生产经营状况、贷款使用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联保小组档案并管理,成为联保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

2、政府协调机制

在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市场的自发性要大于政府的建构性。

然而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分散决策的行为主体,决定了它必然会以推动企业集群的成长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团体贷款作为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途径,必然要求政府对其给予引导、支持和协调。

政府在促进集群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法规上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快有关信用、风险投资、主办银行等方面立法,尽快建立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创建科学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制度和法律制度等等。

二是政府必须在团体贷款模式宣传以及引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团体贷款模式的优越性。

三是由于团体贷款的利率比单一企业贷款形式来得高,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保持合理的贷款利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也可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的形式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由于银行要求的担保金比较高,政府可以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出资来建立担保,以鼓励中小企业的团体贷款热情。

四是政府对于企业与行业协会建立起来的担保机构必须给予审核,对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担保机制、担保的程序、担保倍数、资信和评估、担保收费标准等进行规范和管理,促进团体贷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银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

团体贷款作为一种创新融资途径,要想在产业集群内部顺利推广,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通力合作。

政府应当向银行及集群企业明确对团体贷款的扶持态度,这样更能够刺激银行放贷以及企业联保的积极性。

对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可以在产业集群内部成立金融协会,建立起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使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创造便利。

金融协会应与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行业协会来宣传团体贷款这一金融产品,使中小企业全面了解该产品的优势、政策和要求。

另外,银行为了强化对团体贷款的风险控制,应与负责联保贷款的联保小组合作,加强对联保小组成员的经营、资信等情况的审查,随时掌握贷款人使用资金情况,控制风险苗头,降低监督成本。

银行之间加强同业合作,对恶意逃废债务并列入经济“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制裁。

同时,银行应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与合作,用法律武器严惩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使中小企业不敢失信。

此外,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的职能作用,促进团体贷款的推广。

四、结论

通过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团体贷款问题的探讨,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内实施团体贷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集群内中小企业团体贷款模式的顺利推行的基础是集群特有的网络结构,但完全依赖自发机制不可能在集群内快速推广这一模式,需要中介组织和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协调,需要银行、企业、政府之间建立相互的关联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集群团体贷款的优势,让中小企业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团体贷款中来,最终实现三者的互助互惠,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1]StiglitzJosephE.andWeissAndrew.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icanEconomicsReview,1981.71(3):

393-410

[2]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32-37

[3]郭斌,刘曼璐.民间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