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134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3.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光学

一、光的基本认识

1.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发光的灯泡、点燃的火把)。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小孔成像: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

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影子形成;

日食、月食。

3.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二、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c=3×

108m/s。

2.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

(2)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

三、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两线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可逆。

4.反射光路图:

(1)确定入(反)射点:

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4)反射现象中,先有入射,后有反射,所以表达时要先说反射,后说入射。

5.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

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

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3)像何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

不能用光屏接收。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五、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六、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摄氏度。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在光的折射中,无论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空气中的角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八、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世界上没有黑光。

九、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

2.紫外线:

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吸收钙元素(小孩多晒太阳),荧光作用(验钞)。

十、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2.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放大镜等。

3.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

4.主光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5.光心:

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

用“O”表示。

6.焦点: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7.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8.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十一、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

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十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2.注意事项: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种类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5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4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测焦距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幻灯机

2

u=f

不成像

---------

1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十三、透镜应用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注: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4.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幻灯机,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等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眼睛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热学

一、温度

1.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

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

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0C”读作“5摄氏度”;

“-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3.温度计

(1)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

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

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

(1)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量程、分度值:

350C~420C;

分度值为0.10C;

(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5.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如冰化成水等,熔化时要吸热。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如水结冰,凝固时要放热。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5.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7.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8.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9.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收热量。

10.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11.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

(3)BC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

(10)FH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等,汽化要吸热。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如“白气”、雾、露水等,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4.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

6.沸腾:

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7.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8.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9.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4)沸腾比蒸发剧烈;

10.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如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吸热。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如冰挂、冰花、雾凇等,凝华放热。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即当物质按照固、液、气的顺序,由固态向气态转变时会从外界吸收热量;

由气态向固态转变时,会向外界放出热量。

五、分子动理论

1.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分子动理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扩散: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六、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存在状态: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七、改变内能的方法

1.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

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3.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

是一个过程量。

内能改变的多少。

内能:

是一个状态量。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八、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表示:

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6.计算公式:

Q吸=Cm(t-t0),Q放=Cm(t0-t)

7.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九、热机

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2.汽油机四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汽油机与柴油机主要区别:

汽油机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顶部有喷油嘴;

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吸入空气。

柴油机比汽油机效率高。

十、燃料的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

J/kg

3.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

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

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4.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

Q=mq(q为热值)。

4.提高热机的效率:

使燃料充分燃烧,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十一、能量守恒

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力学

模块一机械运动和质量密度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

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4.时间单位:

国际单位:

秒s其他单位:

分min 

小时h

5.换算关系:

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7.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v=s/t

4.变形公式:

S=vtt=s/v

5.单位换算:

1m/s=3.6km/h

6.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8.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粗略研究,也可以用总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四、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2.国际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3.测量工具: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托盘挂在横梁上)

4.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

(2)测:

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读: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五、密度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公式:

ρ=m/v

3.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 

),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

 

103kg/m3=1g/cm3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

103kg/m3,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

103千克.

六、测量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

(1)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2)步骤: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表达式:

ρ=(m1-m2)/V

2.测量石块密度:

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ρ=m/(V2-V1)

模块二力学基础

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

牛,符号是N。

(5)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改变,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