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56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二Word下载.docx

2.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鱼我所欲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这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大师。

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箪(dān)蹴(cù

)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

通“辨”,辨别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

1今为(为了)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接受)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2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种途径,这种手段)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2呼尔而与之(给)

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1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3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代“万钟”,优厚的俸禄)

五、重点词语

实词有:

1、义:

正义或仁义。

2、患:

祸患,灾难

3、丧:

遗失

4、心:

本性

5、得兼:

能够同时得到。

6、苟得:

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7、恶:

厌恶。

8、蹴:

用脚践踏

9、万钟:

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0、加:

好处

11、穷乏:

贫穷。

虚词有:

1、所2、使3、如使4、则5、弗6、之7、非独

六、重点语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此之谓失其本心。

七、课文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成语“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5、舍生取义的事例有: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麸。

——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我的观点:

(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如: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鱼我所欲也》

舜、畎、鬲、说;

曾、拂

1、衡于虑衡:

同“横”,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弼”读bi,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

这;

表示判断的动词。

2.举于版筑之间(古义:

捣土用的杵;

建筑、修路。

3.举于士(古义:

狱官;

士兵)

1、必先苦其心志,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

4、空乏其身,空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6、所以动心忍性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7、人恒过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

动词活用作名词,然后充当句子的状语,在国内。

出:

动词活用作名词,然后充当句子的状语,在国外。

1.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3)征于色-在

(4)生于忧患——由于

2.发

(1)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2)发于声——表现

3.而

(1)而后作——表承接

(2)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4.拂

(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2)法家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拂:

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征:

征验

5、而后喻喻:

明白,了解

6、国恒亡恒:

八、朗读节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九、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课文内容

1、本文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

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2、文章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段从思想、行动、生活三方面来阐述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的道理。

第三段从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和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来阐述主观因素对人成才的作用。

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论述了了磨练对国家的意义。

4.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

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所以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刿(guì

) 孚(fú

) 辙(zhé

) 轼(shì

) 遂(suì

)盈(yí

ng)靡(mǐ)玉帛(bó

)鄙(bǐ)又何间(jià

n)焉小惠未徧(bià

n)弗(fú

)敢专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同“遍”,遍及、普遍

1、小大之狱狱:

案件——监狱

2.必以情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

参与今义:

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

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7.弗敢加也加:

虚夸,以少报多今义:

增加

8.再而衰再:

第二次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愿动词

神弗福也福: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1、师:

①遂逐齐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

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故:

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4、请:

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6、以

1何以战(凭,靠,凭借)

2必以分人(把)

3必以信(用)

4必以情(根据)

5可以一战(凭借)

7、之

1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2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3公与之乘(代词,他)

4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

5公将驰之(代词,齐师)

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

战胜)

2、望其旗靡靡:

倒下

3、公将驰之驰:

(驱车)追赶

4、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5小信未孚孚:

为人所信服,信服。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驰)矣。

”(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何以战倒装句:

以何战

九、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重点语句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战争中轻率地鼓之、驰之,战争结束后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曹刿政治方面: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

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

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

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答:

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答: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二、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入朝、窥、间进、期年

孰视之同“熟”,仔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同“熟”,仔细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不宜偏私——私情

4.朝服衣冠——早晨;

皆朝于齐——朝见

5.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指这种情况。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2.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3.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4.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六、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提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皆有求[于我]、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七、重要字词

讽、纳谏、修、昳丽、服衣冠、窥、莫不私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虽欲言

八、重要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九、课文内容

1.本文通过邹忌以切身经历讽谏齐王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有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本文中邹忌的进谏技巧还告诉我们:

如果能以委婉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更能被别人接受。

2.本文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

第一部分写邹习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第二部分是邹忌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第三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3.人物形象刻画生动。

如:

三问三答反映了人物间关系的亲远近。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4.成语“门庭若市”。

出师表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是文学作品中“智绝”的典型形象。

先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使全国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辅助后主刘禅。

2、表:

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痛心遗憾——十分憎恨

2.臣本布衣布衣:

平民百姓——布制的衣服

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语言、行为)低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感激:

感动奋发——激动感谢

5.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扩大——商店开始营业

6.临表涕零涕:

眼泪——鼻涕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

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6.不毛之地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

i)陛下。

(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

)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

(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3.道:

中道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躬耕于南阳亲自

4、后值倾覆值:

遇,遇到。

(恰逢,适逢,碰到)倾覆:

兵败。

5、引喻失义义:

适当,恰当

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

7、宫中府中皇宫中。

朝廷中

8、陟(奖)罚(惩罚)

9、论其刑赏罚

10、夙夜忧叹早晚

11、庶竭驽钝驽钝:

比喻低下的才能确良

12、攘除奸凶排除、铲除13、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14、以彰其咎表明

15、以咨诹善道询问

九、朗读停顿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然/侍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十、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0、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十一、内容理解

1、诸葛亮在出师伐魏前给刘禅提出了哪一条建议?

目的何在?

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三条建议。

其目的在于使蜀汉政治清明,根基巩固,免除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争取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2、课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积累成语: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4、相关内容:

1杜甫的七律《蜀相》

2陆游《书愤》

3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散文家。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由出任(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辞官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豁、髫、间隔、语云、诣、骥;

便要还家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运输和交通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无论:

不要说,要不必说——不管(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妻子和儿女——男方的配偶绝境:

与世隔绝之地——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鲜美:

鲜艳美丽——(味道)新鲜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不值得——不充足,不满

6.说如此如此:

像这样——这样

7.与外人间隔间隔:

隔绝,不通音信——指事物在窨或时间上的距离

8.屋舍俨然俨然:

整齐的样子——形容很像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完

1、为武陵人捕鱼为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3.之忘路之远近;

闻之,欣然规往

4.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1、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2、悉、咸、并、皆:

全都

3、具答之具:

详尽

4、扶、缘:

顺着

5、延:

邀请

6、向路:

原来的路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省略句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省略句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4.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省略句

九、重要语句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十、内容理解

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

东晋末年,政权分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中有三处暗示:

忘路之远近;

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借此来表现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

2.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3.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