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25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兖州夜话文档格式.docx

至于考取了状元、榜眼还是探花,阿童木不晓,至少是个进士出身。

范官至翰林院检讨(起点是三甲进士出身的小官)。

阿童木说:

传说未必可信,精神应当借鉴。

久居人下的范伸不因自身卑微自暴自弃,而是认真学习,为自己将来入仕打下基础。

作为人下之人,范伸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才会出人头弟。

(阿童木二十年前听许秀伦先生口述,今整理,以保兖州文化源远流长)

(-兖州夜话----金口坝鱼跃龙门_铁臂阿童木_新浪博客

兖州夜话----天下第一坊

(2009-07-0807:

01:

32)

标签:

天下第一

石牌坊

兖州

范家牌坊

父子同朝

祖孙进士

柏石曼

阿童木

文化

分类:

人文兖州

父子同朝祖孙进士

自古流传“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数庵上”,绝非空穴来风。

兖州石牌坊近代被毁,庵上石牌坊仍在。

庵上石牌坊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屈居天下老二,可想见天下第一的兖州石牌坊精美程度。

兖州石牌坊共两座,相距百米分列在兖州老大街上。

东边的石坊横梁阴阳面为鲁王所题“万邦为宪”、“父子同朝”;

西边的石坊横梁阴阳面上为明末大书法家王铎所题“忠孝名臣”、“祖孙进士”。

这两座石坊为表彰兖州范氏家族的功德而建,从镌刻的铭文可明确判断出这两座牌坊是功德牌坊。

兖州石牌坊又称范氏牌坊。

天下牌坊精美者甚多,有的以个头大、数量多、做工美号称天下第一,有的以主人公故事感人号称天下第一,但多为贞节、忠义、忠孝牌坊。

这些牌坊,在某些方面可以与范氏牌坊PK,而范氏牌坊作为御制功德坊从类别与规格上已大胜一筹,稳居综合排名的老大。

范氏祖籍江苏扬州江都县。

元至正年间有范九公,曾任江都县小官骑都尉。

九公之子范羽,追随朱元璋,因战功而授昭信尉;

范羽之子范礼袭父职,随鲁王分封来兖州,是为兖州范氏始祖。

直到明末的范淑泰,共传七代:

范礼之子范英;

范英之子范伸;

范伸之子范东奇;

范东奇之子范汝思;

范汝思之子范廷弼、廷辅;

范廷弼之子范淑泰。

其中范伸是成化丁未(1487)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他和范淑泰是“祖孙进士”;

范廷弼和范淑泰则为“父子同朝”。

范淑泰 

,号木渐,字大来。

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

其父范廷弼,叔父范廷铺,皆为进士出身。

其祖辈随鲁王来兖就藩,至范淑泰已九代,范氏一族历代均有人考取功名,多在军中任职。

其父任过户部主事、广西按察使司兵巡道副使等职,后加尚书衔,出使南洋诸国,弘扬了“天朝威风”,卒后,被朝廷加封为太仆寺正卿、赐联“天朝忠孝无双士,鲁国人文第一家”。

范淑泰受祖辈忠烈家风影响,进士及第后升兵科都给事中,忠孝刚烈,不惧权贵,上书参劾权臣王梦熊卖官鬻爵祸国殃民,这一壮举,得到及同僚赞佩。

崇祯十五年,范淑泰归兖省亲,在大荒之年,他力劝知府开仓放赈,并将范氏存粮、金银相助贫民及死者家属,受惠者达三千余人,体现了范淑泰体恤民众、乐善好施的正直情怀。

不久,清兵攻打兖州,范淑泰力主抗战守城,与兖州知府邓藩锡日夜奋战在城楼上。

后城破受伤被俘,坚贞不屈,清将许以高官厚禄,让其投降,范淑泰痛骂不止,清将也感佩范淑泰英武不屈,为全其忠节,十二月初八日,将范淑泰及其弟范淑晋一同杀死在城北三义庙内。

清兵撤走后,家人寻其尸,葬于范氏祖茔(范家林)。

崇祯皇帝得知此事后,嘉其忠烈,赠太仆寺少卿,敕建范氏牌坊。

(-兖州夜话----天下第一坊_铁臂阿童木_新浪博客

两座牌坊采取了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绝美技法,刻画了范氏祖孙生前出使交趾、番王进贡、御赐酒宴等故事内容,配以八仙过海及其它神仙、武将,点缀以花鸟鱼虫、祥云山水。

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堪称完美。

天下第一的兖州范氏牌坊毁于文革初期,由兖州中匈拖拉机站的人负责损毁,该项工作完成的太好,至今找不到残坊断壁。

所幸,德国人恩斯特·

以照片的形式对该瑰宝进行了记录,而重修牌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阿童木相信,不远的将来,天下第一牌坊还会重现人间!

庵上牌坊照片(转自网络):

庵上牌坊细部特定(来自网络):

<

兖州史话》之二十五鲁国人文第一家——兖州范氏家族

兖州城内老大街上有过两座石牌坊,因为雕刻精绝而素有“天下第一坊”之称。

至今还有这样的谚语:

“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

是说安丘县庵上镇的牌坊虽然名满天下,比起兖州的范氏牌坊也要略逊一筹。

兖州范氏牌坊采取了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各种技法,刻有神仙、武将、八仙过海,据说还有表现坊主生平的出使交趾、番王进贡及赐御宴等内容,以及花鸟、禽兽等图案,技艺精湛。

东边的石坊横梁两面分别刻“万邦为宪”、“父子同朝”八个大字;

西边的石坊横梁上两面分别是“忠孝名臣”、“祖孙进士”八个大字,均是明末大书法家王铎的手笔。

这两座石坊五十年代被定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可惜在文革初起时被毁。

这两座石坊所表彰的范氏家庭,是明代兖州望族。

尤其是范廷弼、范廷辅、范淑泰,都是兖州历史上值得一说的人物。

元至正年间有范九公者,曾任江都县骑都尉,是级别不高的小武官。

范九公之子范羽,追随朱元璋起兵,因战功而授昭信尉;

此后直到明末的范淑泰,共传七代:

范廷弼、廷辅兄弟的祖父范东奇鲁王府的仪宾,即鲁庄王朱阳铸的女儿永成公主的夫婿,属于皇亲国戚,因此不必像常人一样走读书应考之路,便整天价与一些道士和尚之流混迹一起,“习黄白之术,谈龙虎之法”,修道炼丹,大约是和荒王朱檀一样的爱好。

影响到儿子范汝思也没有好好读书。

范汝思长大后,深自悔恨,便极力奖掖面教育子弟读书,家中子侄六七岁即令开蒙,每天晚上亲自篝灯伴读,多年如一日。

他三个儿子,除长子早死外,廷弼、廷辅都中举,孙子们也都很早便进学,淑泰中进士。

范廷弼字右弧,号梦南;

范廷辅字辂益,号止轩、鹭舆,又字左车。

两兄弟自幼一心向学,形影不离,手不释卷,虽盛署严冬未尝少懈。

有一年兖州大饥荒,饿殍遍野;

范氏虽是簪缨世家,亦食难果腹,兄弟俩白天到野外挖荠菜充饥,晚上以木柴燃火照明,苦读不辍。

兼之他们赋性聪敏,所以两人都是十五岁便进学成了秀才。

有一次廷弼的文章以少年老成笔致奇古而著名;

廷辅则以敏捷享誉。

有一次范廷辅以同一题目作文数十篇,每篇的立意风格绝不雷同,没有人能看出出自一人之手。

后来,范廷弼中万历己酉(1609)科乡进士,即举人中名次最高者;

范廷辅中天启辛酉(1612)年举人。

范廷弼中举后,继续苦读,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但未成功;

十年后,因母老无力奉养,且也负担不起进京应试的高额费用,乃决定出仕。

初任河南宝丰县令,后又任河南鲁山县令,皆政绩上卓著。

宝丰地方素称“积疲积刁”;

鲁山则“地旷民贫”,都是问题不少的烂摊子。

他到任后,“以廉介治之,以威武抑之,以刚方镇之,”即以自身的清正廉洁,法纪的严明有威,处世的刚方正直来使百姓拥护。

兼以他生得身材魁伟,面色黝黑,很快得到了“范包公”的称号。

然而他的刚直不阿却得罪了权贵,他们利用朝中靠山,欲找借口往死里来整他。

范廷弼也作好了最坏的准备,恰好此时他的儿子范淑泰高中进士的捷报传来,他竟因此躲过了一场大难。

此后他转京城户部,历任江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

后又出任湖北汉阳太守。

在汉阳数年,因政绩突出,又升任广西按察使司兵巡道副使。

在此任上,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件大事业——出使交趾。

交趾,又称安南,即今之五岭以南和越南北部,紧邻广西,当时是明帝国的属国。

按惯例应三年进京一贡,因已经六年未贡,朝廷遂命从广西两院道官中选有丰采才干者为使,加尚书衔,去交趾促其入贡,范廷弼竟被选中。

当时就有人说,这固然是一个美差,但更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苦差:

“漂海,一险也;

以单骑入不贡之国,二险也;

南方瘴疠甚厚,猛兽毒蛇甚多,兼之水土不服,三险也”。

然而范廷弼“怡然难色”,义无反顾,束装就道。

明广西布政使司驻桂林,故范廷弼应当是从桂林出发的。

他带的随从有几名家人护卫和三名通使。

“行千里外,入□民地。

人皆土居猿形,陟山如飞。

众惧,公曰彼亦人也,何怪乎!

”这里描写的□民,即今天的瑶族,主要分布于今广西大瑶山一带。

“又数日不见人烟,非草即木,一望无际,真人迹罕到之地,无有道路,乃诛茅刊草,辟路而行,数日至海口”。

这正是广西山区原始森林的景观,海口当为今北部湾的某港口。

他们从这里开始舍马乘船。

其船是“上锐下大,如葫芦样”,在船上“上不见天,下不见水,惟以定南针分方向之东西。

视鱼脊如山,虾须若林”。

经过五十多天的航行,好容易到了交趾附近的浅海,不料忽起一阵大风,将船吹到了一个海岛附近,在那里被困了二十多天毫无办法。

忽然一日大风转向,他们的船才又很快地回到原处。

在海上共飘泊八十余天,忽然到了目的地,他们都认为一定是有神灵暗助。

范廷弼一行受到了交趾人热烈的欢迎。

他们敲锣打鼓,安排仪仗羽卫迎接中国使臣,说范廷弼他们是天上的神人。

交趾侯率妻女来朝见,又向他们进献女乐,不受;

次日又进献奇珍宝玉明珠之类,范廷弼收下。

他们在交趾过了半个月,参观了交趾的风土人情和风光名胜,发现那里筑山为城,通海为池;

地势险要,固苦金汤。

而且风清人秀;

出产乌金、生银、宝刀、草笔、潮观、万人毡等物品,改变了过去认为那里是文化落后的蛮荒之邦的看法。

范廷弼辞归时,受到了交趾侯的亲切挽留;

交趾侯又为他们建生祠立圆碑以为纪念,还赠送了大批土特产。

可是船在归途忽遇风暴,有人说一定是因为船带异域宝物为海神所忌,范廷弼便命人全部扔到海中。

果然不一会儿便风平浪静了,回来时比去时顺利,只用了二十一天便到了北岸。

范廷弼归来三个月,交趾即派人进京入贡,他这一次的出使是成功的。

然而他却不幸因一路上受瘴疠之气而染上了疾病。

这时朝廷又公布调他为江西岭北道,赴任时经过兖州,病发而卒。

其子范淑泰上疏皇帝,备述他出使交趾之艰难及致病之原因,崇祯帝乃赠封赐祭,又赐一联曰:

“天朝忠孝无双士,鲁国人文第一家”。

范廷辅中举后,一直在山西做官。

先后在沁州沁源县、平阳府芮城县任知县;

又升太原同知、岢岚兵备道参政。

当时正是“朝廷多难之时,北有边兵之扰,南有流寇之乱”,“所在州县,十城九失”。

所谓边兵,指北方蒙古人和满洲人;

“流寇”则是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军了。

范廷辅为人机敏有干略,他受命领兵镇压农民起义军,先后在平阳府和平流七里井地方打了两个胜仗。

七里井战争中,农民军失贩后,乘黄河封冻逃走,所余四千多人被困在太原,范廷辅单骑进入他们的营寨,劝他们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

这时,朝廷又任命他为太仆寺少卿,他从山西进京赴任,途中忽然得到了李自成军已经攻下了北京,崇祯帝已经自杀的消息。

范廷辅七日不食,欲自杀殉国,在一个刘总兵劝说下,终于改变主意,回故乡兖州。

此时,兖州早已数经清兵的洗劫,范氏家庭中廷弼的三子淑泰、淑恒、淑晋皆死;

廷辅之子淑谦亦死,仅存一孙尚幼。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范廷辅决定做一个忠于故国的遗民,从此在家课孙耕读,归隐田园以老,活到77岁时死去。

范淑泰,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

在生在范氏这样的家庭里,自幼跟从叔父范廷辅读书,立志以天下事为己任。

他24岁中举,次年中崇祯戊辰(1628)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工科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等。

范淑泰是个极有胆力气魄,临事不惧的人。

当时权奸当朝,人人自危,独有他奋不顾身,上疏言事百余次,抨击时弊,摘发奸若,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弹劾奸相王应熊,奏章中说:

“今岁荒民贫,盗贼日起,此皆相臣卖官鬻爵,斥逐正人,登用匪类,上干天和所致,乞斩应熊以谢天下!

如事不实,即斩臣以谢欺君之罪!

”真是大义凛然,掷地有声。

再如他针对当时朝廷为剿“流冠”筹兵饷而大肆搜刮百性,上疏道:

“今以措饷故至搜刮借助,即行之而得,再有兵事,能复行乎?

”“数年之后,富民尽化为贫民,良民尽化为奸民!

”自盗之日生也,民几与盗等;

即有一二不为盗者,皆顾身家耳。

若不抚恤宽免,久之,盗富而民贫,贼安而民苦,一切刑罚不施之盗,而民且不免催征鞭笞之苦,诚是,民不盗若也!

”明确地指出了无限制地搜刮百姓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把民逼为盗,即官逼民反这一基本事实。

范淑泰的直言敢谏在当时是很名的。

崇祯皇帝也深知他说的都是实情,还曾亲书“风规峻整”四字赐他,以示表彰。

崇祯十一年(1638)冬天,清兵分四路入侵关内。

崇祯帝召文武大臣议对策,又特召范淑泰问计。

范淑泰问皇帝,现在大敌当前,不知朝廷拟战拟和?

崇祯帝说:

“哪儿有人说和?

”范淑泰愤然道:

“外边人言汹汹,都在议论这事”。

崇祯帝以军饷不足而表示犹豫。

范淑泰激动地说,“事已至此,连打不打都定不下来,即使金钱粮食多得如天上下雨,也是无济于事的!

”又上疏言:

“强兵莫如行法。

今之兵,索饷则强,赴敌则弱,杀良冒功则强,除暴救民则弱。

请明示法令,诸将能用命杀敌者,立擢为大将;

否则杀无赦!

”后来,主战者终于占了上风,不少将士奋力杀敌,为国捐躯。

清兵退走。

这时,他父亲范廷弼出使交趾归来,染病而卒于兖州。

范淑泰闻讯急忙回乡营葬,并在乡庐墓三年。

其间正逢天下大饥,兖州尤其。

甚至有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相残而食其肉者。

范淑泰急忙上疏请赈,又捐金万余两,赈济穷人和掩埋死者。

当时的人为感其救命之恩,有的画了他的像供奉。

他说:

“愧不能尽起而生之,何恩焉!

”意思是自己的救助如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大批人饭死的现实。

作为一个以济苍生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他是有很深的惭愧的。

崇祯十五年(1642),他升任吏科都给事中,奉旨往渐江主持乡试,事毕回兖州小住,正遇上清兵攻兖州。

他积极参加了守城防御,并捐银千两助之,但由于内奸出卖,城被攻破。

清兵抓住范淑泰,要他投降,他说:

“我是朝廷命官,焉能投降!

”又叫他跪下,他说:

“我头可断,志不可屈!

”又要剪他的头发,他说:

“头发乃吾亲所生,吾君所成;

吾头可断,吾发不可剪!

”清兵头目又说如果投降给他大官做,他说:

“忠臣不事二君,杀即杀耳,何必用官爵诱我!

”于是向北面再拜,说,“臣以死报国矣,引颈求戮。

清兵说:

“志既不屈,杀之以全其节。

”于是范淑泰与其弟淑晋同时就义。

其时为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初八日。

当时范淑泰39岁,淑晋尚未成年。

范淑泰的妻子朱氏也被清人抓住,打算掠走。

朱氏欲自杀,清兵中有人说,她就是前天杀的忠臣的妻子,不可犯;

清兵竟放了她,还又从已掳掠的人中找出了他的子女送给她。

清兵退后,她到处寻找范淑泰兄弟的尸体,一个姓段的画匠告诉她,他看见范老爷死在北关三义庙前,其尸体仍然目瞪手指,凛然不屈。

后来,范淑泰兄弟被葬在城北范家林村祖茔。

他的墓及范氏其他墓均已在文革中破坏,博物馆仅征集到范廷弼墓志及黄恭人墓志的残石数块。

范淑泰的著作,现仅知《山东文献书目》中录有他的《故明工科给事中范公奏折》一卷,清初抄本。

(选自樊英民著《兖州史话》)

兖州夜话----范家林的传说

(2009-07-1104:

02:

15)

玄学

范家林

兖州传说

扁担开花

鲤鱼打鼓

道士

诚信

怪异故事

鲤鱼击鼓扁担开花

有些民间传说玄的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而传说本身情节精美、逻辑严谨,用超常的思维方式解释了老百姓无法用正常思维解释的问题,还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风水学讲,阳宅主财、阴宅主官。

阳宅是活人住的房子,能决定主人富有;

阴宅就是坟地,能决定后代的达贵。

这当然是唯心的。

兖州城北三公里就有一块绝妙阴宅,被兖州旺族范家选中,真出现了“父子同朝为官、祖孙进士及弟”的官场奇迹。

这块风水宝地在今大安镇范林村,叫作范家林。

下面这则玄妙故事解释了整个范氏家族的兴衰。

故事发生在明朝前期兖州府,已入仕做小官的范家主人为保子孙永世发达,苦苦寻找一处阴宅。

某年的正月,一大早,天上飘着雪花,有道人师徒二人云游至范家,被主人敬为座上宾。

师徒一住就是仨月,主人不但不厌烦,而且愈加盛情。

后主人向师父道出自己年老,将不久于世,想求一风水宝地的想法。

真诚感动了道人,道人说,在兖州有一风水绝地,属于天机,看出但不能说破,一旦说破,眼睛定瞎。

(-兖州夜话----范家林的传说_铁臂阿童木_新浪博客

主人对道人更加盛情。

一个月后,双方约定,道人道出天机,范家后人保证道人有生之年坐上宾的位置。

道人终于泄露了天机。

道人还说,绝地下葬,范家能出一斗芝麻粒那么多的官,下葬时必定出现扁担开花和鲤鱼打鼓的奇迹。

道人边说边拿出一把木剑交给徒弟,让徒弟继续云游、十年回访一次。

接着道人瞎了,一月后主人去逝。

出殡时正是春夏之交,繁花似锦,沿途人山人海,等待奇迹出现。

有卖糖葫芦者生意甚好,早早就将糖葫芦卖光,闲来无事,就沿途摘了花草,插满了扁担,赶往观看。

范家林东邻泗河,一老雕叼着条大鲤鱼艰难的从上空飞着。

吉时一到,鸣炮奏乐,炮声一响,老雕受惊,大鲤鱼脱口,刚好落在大鼓上卜卜楞楞,而卖糖葫芦者挑一扁担鲜花刚好赶到----鲤鱼击鼓、扁担开花奇迹同时上演。

从此,范家男丁逢考必中,顶峰时达到父子同朝、祖孙进士。

而瞎道士在范家渐被冷落,最后,莫说坐上宾,吃碗饭都要干下人的活计。

第三个十年,徒弟再次回访,瞎道士教给徒弟破解之法。

徒弟持木剑入范林,挂符念咒:

急急如律令!

戴官帽现身者见一个杀一个,从子时直杀到天亮,直至再无戴官帽者现身,破了范家的风水。

此后,范家走向没落。

阿童木说,无论范家的风光与风水有无关系,对人的真诚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失去诚信意味着失去一切是我们应该汲取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