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70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4套Word文档格式.docx

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

6.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高家的三少爷,在家庭的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勇猛而大胆。

他反对大哥觉民的“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鼓励大哥“把幸福自己争过来”。

B.《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的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C.《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当青年诗人弗比斯误闯乞丐王国而要判死刑时,她为救这位诗人答应与他结为夫妻。

D.《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科波菲尔一生有两次婚姻。

第一任妻子是“娃娃妻”阿格妮丝;

第二任妻子是多拉,也是他最理想的伴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龙的原始雏形

①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②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③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④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⑤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邀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⑥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

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⑦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

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⑧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⑨据研究,龙崇拜起源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

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

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

“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母系氏族时期的人们不了解男欢女爱媾合生子的奥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图腾”一词较早见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我的亲属”,强调“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

7.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

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便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估计是原龙形象的一种。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的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

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在洪水泛滥时躲避灾难,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其传承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区别在于:

红山人仅仅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半坡人却希望拥有超自然力。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

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

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

王仲舒。

③浃和:

和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移刺袁州刺:

担任刺史

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

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

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次:

次序、行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瑰伟绝特之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以言事斥守揭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吾其还也

D.乃不辞而承公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下列对文中黑体部分语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A.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B.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C.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D.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3)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水仙子·

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

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

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

②蒺藜:

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

③王谢家:

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

④荒甃(zhò

u):

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1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拎着大包小裹在站台上慌慌张张地来回走着。

有一些乘客已经来回找了好几趟了,反复数了这次列车的车厢,但1到3车厢前面没有,后面没有,中间也没有。

而且连列车长也找不着了。

列车员都不知道他哪去了。

我气愤地去找了站长:

“第15次列车的列车长哪去了?

站长说:

“他就在前三节车厢里。

当时我一点都感觉不出站长的答复有什么可笑了,因为外面已经吵成了一团。

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从里加寄来的道歉信和因为这次“事故”被处罚的人的名单。

而最有意思的是我还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这位读者在信中说:

“□□□□□□□(此处删去两句话)”因为他没有具体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报社也就没有派记者过去——这类的信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封。

后来我去基辅出差,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带上了那封信,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我觉得他是不会随便开玩笑的。

他不是在信中说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吗?

他果然没让我白跑一趟。

我坐的那次列车没有前三号车厢,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车票。

列车在下一个站停3分钟。

买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排起了队准备上前一节第9车厢(前一节第9车厢停的地方正好离车站入口近)。

前一节第9车厢里的乘客早都睡觉了,乘务员惊惶失措地看着这么多旅客,挡着车门对众人说:

“肯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

我这儿现在只有两个空铺,其他人赶紧去找列车长吧。

列车长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吧,而且大家要快点儿跑,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旅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的啊?

“从第9车厢来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更糊涂了。

但他现在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他需要马上把这些旅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旅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的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

”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次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通知了下一个车站:

“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舒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接着就准备睡觉了。

可这时,后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又出现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在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和他的妻子当时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去吸烟处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的时间啊?

”随后他从车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

“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

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16.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5分)

17.补写第五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得超过50字,5分)

18.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6分)

19.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六、综合运用(15分)

20.一个人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就会难过,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委屈”。

生活中人人都受到过委屈,这委屈来自上级领导、上司、老师、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受到过委屈,现在就把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写出来,一吐为快。

要求:

(1)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委屈。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

它沿着灌木间的巷子疾驰,来到一个歧路口,在两条歧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此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另外的动物抢走。

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终于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了两半。

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遍及流传:

“鬣狗惆怅歧路口。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想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字数不少于700字;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一、(18分)

1.D(A.混沌hù

nB.叨tāoC.怏怏yà

ng)

2.B(A.两全其美C.唇枪舌剑D.声名鹊起。

3.D(如丸走坂:

坂,斜坡;

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

丸,弹丸。

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像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不合语境。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作弊。

贬义。

出奇制胜:

出奇兵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不能带宾语。

洞若观火:

洞:

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4.D(A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

B成分残缺,应在“户籍信息”后加“的便利”;

C项,表意不明。

“15名”可以指遇难者,还可以指他们的亲属。

5.D(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

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

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

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6.B(A:

觉民改成觉新,C:

弗比斯改成甘果瓦,D:

第一任是多拉,第二任是阿格妮丝)

二、(9分)

7.D(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

B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

C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

D.强加因果。

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

8.B(本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

9.A(该项以偏概全,对照第⑦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

三、(9分)

10.C(造:

到达)

11.B(以:

连词,“因为”。

A.之:

结构助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