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83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docx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概况

一、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内涵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

从学科上划分,该工程领域涉及三大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土木工程。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土木工程学院,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土木工程是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维护等的工程领域,其涉及的领域方向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

本领域覆盖的技术主要有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维护与加固技术、管理技术、实验技术、计算机分析与仿真技术等。

土木工程领域伴随着材料的变革、力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

随着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资源的短缺,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向天空、地下、海洋不断延伸的探索与发展,土木工程建设进入安全、舒适、节能、环保、耐久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空间领域上,从单纯单体工程分析发展到对整体系统网络和环境的综合分析与智能控制;在时间域上,从单纯使用阶段的安全设计发展到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设计与可靠性管理;在深度上,从单纯依靠专一学科深化到依靠多学科的交叉。

此外,计算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材料发展等从各个方位渗入土木工程领域,为土木工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驱动力。

二、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服务行业

土木工程领域覆盖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以及电、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行业。

三、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历史、现状

信阳师范学院于2014年获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信阳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科源于1984年成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筹备组;1988年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1997年开设建筑工程教育本科专业,1999年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2013年与韩国汉阳大学合作开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

目前在校全日制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生5人。

1988年以来共为社会输送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4500余人。

学校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13人;校内硕士生导师16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学科梯队。

学校现有建筑结构、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数值模拟与仿真、结构无损检测与加固、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仿真等实验室,设备总值2200多万元,能够为土木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研究生培养提供试验条件。

近年来,土木工程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科研平台建设)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在《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32篇,被SCI、EI收录65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学校于2012年在应用数学学科下设置岩土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研究方向,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13年与桂林理工大学开展岩土工程硕士生联合培养工作。

2014年2月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河南省学位委员会评审,2014年5月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5年9月第一届5名硕士生入学;至2016年6月,已完成第二届8名硕士生的招生计划。

四、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向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条件,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3个培养方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结构工程方向包括: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建筑物检测和加固技术、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造等。

 

岩土工程方向包括: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工程、复杂地基及基础工程技术、边坡工程等。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包括: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建筑施工与检测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等。

五、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身特色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安徽六安、安庆;河南信阳、驻马店、桐柏、唐河;湖北黄冈、随州、孝南、安陆、应城、大悟、孝昌、云梦、枣阳、黄陂、新洲)、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的鄂豫城市群(包含信阳、南阳、襄樊、随州、驻马店)覆盖区域内地质条件复杂,河湖密布,四季分明,属“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道路、水利、桥梁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地域性的岩土与结构工程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作为该区域中唯一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主动适应“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鄂豫城市群”等发展战略中区域建设的特殊需求,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3个培养方向为核心构建培养体系,培养具备专业性、职业性、创造性等能力特点的高层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六、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发展思路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提高校内导师业务能力,鼓励企业导师深度参与,建立校内外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指导机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重视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七、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发展规划与保障机制

(1)培养规模。

本着社会需求、保证质量、稳步提高的原则,结合自身条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0人左右。

(2)培养机制。

优化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制与机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3)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为合理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

(4)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未来5年,争取经费800万元左右,加强建设建筑结构、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仿真等实验室,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训练的水平和质量。

(5)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大型设计院、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争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保证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在10个左右,建设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4-6个,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6)培养经费保障。

未来5年,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建设,用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学生实践训练,提高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水平。

第二部分硕士专业学位要求

培养目标: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职业能力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课程体系:

分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获得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

(一)学术道德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专业素养

掌握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具有独立从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职业精神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知识

(一)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按特定领域方向可选的矩阵论、概率论、数值分析、应用统计、随机过程、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应用数学知识及相关物理、化学知识;自然辩证法、工程职业伦理、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

(二)专业知识

掌握本领域某一方向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包括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理论与应用、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钢结构理论与应用、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地下结构理论与应用、桥梁结构理论与应用、现代施工技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结构防灾技术、结构全寿命维护技术、土木工程试验理论与方法、高等工程流体力学、建筑节能技术。

随着领域外延的进一步扩大,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的交叉进一步加深,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三)工具性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

具有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

三、获得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实践环节,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应具备实践经验,与相关行业或应用部门联系密切,科研经费充足;校外导师应承担有与培养方向相一致的重大工程项目,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足够精力指导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实践教学

1.案例教学

每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均需接受相关领域的案例分析教育,并应利用MOOC、网上公开课、大型工程记录片等资源进行案例学习。

2.模拟教学

每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均需接受工程结构数值模拟与仿真、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施工技术仿真等计算机模拟训练。

3.实践专家授课

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少于20%的学时由企业专家授课。

(二)专业实践

1.实践内容

(1)校内实践。

包括实验、实训、计算机模拟、案例分析等。

(2)校外实践。

要求参与到企业的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生产等具体环节中。

(3)学术实践。

参加不少于10次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阅读指定的中外文科技文献不少于20篇。

2.实践时间

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其中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3.实践组织

实践活动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校外导师协商决定,所完成的实践类学分占总学分的20%,实践结束时所撰写的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见解,实践成果可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或高效生产。

四、获得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通过检索、阅读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专业需求及关联问题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思辨能力,并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实践创新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3.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和技术洽谈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科技项目开发、并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国际交流能力

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际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国际交流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

(一)选题要求

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2)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4)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

(5)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或实施方案的优化和研究。

(7)实验装置、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研究。

(8)技术标准制定。

(二)学位论文的形式及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工程研究、设计研究、工程管理等。

(1)工程研究:

是指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的研究。

包括了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

要求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理论、试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2)设计研究:

是指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实施方案的优化和研究。

要求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

(3)工程管理:

是指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管理项目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可涉及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

要求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统计数据准确,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三)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应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用词准确、表述规范,遵循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

学位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封面(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独创性声明与诚信声明,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论文目录,英文缩略语表,正文(选题依据与意义、工程背景与技术现状分析、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

(四)学位论文的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3)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计算正确。

(6)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及其所展开的科研、技术开发或改造、工程或项目管理等活动,对相对独立完成的课题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