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8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docx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我省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大意义。

新经济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经济形态,特别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新业态。

新经济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带动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组织升级变革,形成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新模式。

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动能,新动能既包括新产业带来的新兴经济活动,也包括技术创新和进步尤其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加快发展新经济对于构建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新需求创造有效供给、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总体要求。

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等为重点的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独具贵州特色的新经济产业,着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推进新经济发展平台和新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加快构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新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十大产业增加值“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以上。

——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

到2020年,基本构建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等为重点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种类占统计范围工业产品种类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0以上,在全国排位较2015年上升5位左右。

——创新平台和主体不断增多。

到2020年,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100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台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新经济市场主体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龙头,龙头型平台企业达到20家以上。

二、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等为重点的新经济产业

(一)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方向的大数据产业。

1.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数字经济产业。

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加快生产和服务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推进协同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数据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培育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新业态,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大力发展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产业。

加快推进华为全球私有云数据中心、阿里巴巴贵州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创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贵安—贵阳—遵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

到2020年,建成10个数字经济示范区(县)、20个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园区)。

(责任单位: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旅游发展委)

2.大力发展存储、采集、加工及分析、运营服务、安全、交换交易、人工智能等大数据核心业态。

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贵州射电天文台及FAST科学数据中心、中科院上海贵安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行业级、国家级、国际级的数据资源向已建数据中心迁移,聚集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

培育数据存储、采集、清洗、加工等一批数据增值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数据交换、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控制等产品与服务,推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进行数据交换交易,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客空间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数据加工及分析产业集群,国家重要的数据交换交易中心。

(责任单位: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贵安新区管委会)

3.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制造、芯片与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呼叫中心和大数据服务外包、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等大数据关联业态。

加快华芯通自主服务器芯片研发设计,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视、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加快推进贵阳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基地、遵义新蒲大数据软件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动漫设计等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网络中介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

加快建设小型化、片式化、高频化、节能化、智能化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钽电容器、精密片式电子元器件、敏感电子元器件。

到2020年,建成8个以上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值达到1000亿元,集成电路产值达到250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值达到2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4.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大数据衍生业态。

加快建设以“工业云”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推进发展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发展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大数据应用等业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社区电商、跨境电商、电商大数据分析等业态,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进“网货下乡”“黔货出山”。

到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

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农业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建设“农业云”“农经云”等发展平台,重点支持农业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农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加快发展以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为核心的大生态产业。

1.加快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

推进农业生产生态化,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节能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渔业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养+循环农业”基地,加强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发展,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比重达60%以上。

做大天然饮用水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和其他包装饮用水,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天然矿泉水主产区和天然饮用水产业集聚区。

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经果林、林木种苗花卉培育、特色食用菌、林产品加工等林产业,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责任单位:

省农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林业厅、省质监局)

2.加快发展循环高效型产业。

加快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绿色轻工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轻工产品,推进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构建扁平化、高效率、信息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集聚和加工利用。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3.加快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建筑建材业,积极研发推广节能低碳建造工艺、技术,开发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和绿色装饰材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合理规划、有序推进石材精深加工。

积极发展具备节能、耐候、防火、保温、环保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工程材料。

加快新型建筑建材基地建设和产品应用,规划建设10—20个以新型建筑建材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引导新型建筑建材业集聚发展。

推进建筑行业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推进新技术应用,提升装备式建筑比重。

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新型建筑建材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4.加快发展环境治理型产业。

加快建设中节能(贵安新区)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加强节能环保装备、配套材料等研发、制造和产业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污泥处置、高效膜材料、建筑垃圾回收破碎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节能环保机构发展环境工程设计、总承包、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

(三)突出发展以特色化、智慧化为特征的大旅游产业。

1.突出发展山地智慧旅游产业。

发挥“公园省”资源优势,编制实施全省和县域山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温泉省”建设,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温泉疗养、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避暑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多彩贵州“风景眼”、贵阳至平塘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茅台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建成100个生态体育公园、100个汽车露营基地。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在线旅游营销创新、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建设、酒店和旅行社数字化升级、大数据旅游、虚拟现实旅游等,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智慧旅游目的地。

到2020年,建成4A级以上旅游景区100个以上,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以上。

(责任单位:

省旅游发展委、省体育局)

2.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贵州文化出版产业园、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文化软件设计、3D动漫、VR游戏和视频等新型文化创意业态,培育形成一批现代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团,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责任单位:

省文化厅、省文改办)

(四)加快发展以融合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大健康产业。

1.加快发展智慧医疗、“苗医+苗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医疗医药产业。

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工程,加快推进贵州“基因+医疗影像”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智慧医疗,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加快实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打造国家级远程医疗产业示范基地和互联网区域医疗中心。

推动“苗医+苗药”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苗医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苗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推动苗药进入药典。

突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创制重大关键技术和工艺,推动新型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发展高性能医学影像等高端数字医疗器械,推进医药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转型升级。

到2020年,发展认定民族医药(苗医药)发展省级示范基地和企业30个,建成全国重要的以苗医药为重点的民族医药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

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

2.加快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养生、滋补养生等康养旅游产业。

建设融合生态休闲养生、避暑度假、休闲观光、健康养老、森林康养等服务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业态,积极开发生态文化休闲体验、温泉疗养、中医药民族医药保健等健康养生养老产品,研制和生产具有自主特色品牌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健康养生产品和保健产品,推动医养结合、康养融合,加快打造一批省级滋补养生示范基地、休闲度假示范基地和温泉疗养示范基地。

到2020年,培育省级滋补养生示范基地15个左右、省级休闲度假示范基地30个左右和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20个,把贵州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地域发展的康养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省农委)

3.加快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健康运动产业。

推进健康运动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大力开发攀岩、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山地汽车、野外探险、户外露营、漂流、垂钓、皮划艇等山地和水上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产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黔,建设一批省级山地和水上户外运动康体示范基地。

到2020年,实现健康运动产业规模超过450亿元,打造省级康体示范基地20个以上,把贵州建成西部重要和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中心。

(责任单位:

省体育局、省旅游发展委、省发展改革委)

4.加快发展“大数据+健康服务”“大数据+健康管理”等智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动健康软件开发、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建立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健康检测评估、体检、咨询服务等产品,加快“医疗健康云”“食品安全云”“心电云”、慢病大数据中心等大健康数据云平台建设,支持贵阳市和贵安新区建设省级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开发和应用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健康管理APP软件和健康数据增值服务,强化大健康产业园区(基地)、企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到2020年,培育省级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和企业40个,将我省打造成为国家级健康云产业孵化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

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

(五)大力发展以现代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业。

1.大力发展以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等产品为重点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积极争取《中国制造2025》项目落户贵州,加快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高新·白云发动机产业园、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飞机配套产业,开发先进无人机、航空电机、航空标准件紧固件等优势产品,突破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推进航空航天技术、装备、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航空零部件及维修产业集群,建设国家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修理和服务基地。

加快实施《贵州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积极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终端、应用服务等,加快建设北斗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中心等,建成北斗产业园。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2.大力发展机器人及配套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业。

积极开发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推进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大力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的研发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关键功能部件本地化,打造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全流程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3.培育发展以高速铁路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发展高速列车和城轨列车车体、转向架、连接装置、受流装置、电气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及各类车辆运维保养产业,研发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牵引电气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和维护中心。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4.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做精做强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军工主业,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建立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打造“贵遵安”军民融合示范带,支持贵阳、安顺、遵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力争培育20个以上军民融合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20个以上军转民重点技术研发项目,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8%以上。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六)加快发展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

1.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加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技术研发,加快发展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物流、观光、环卫、市政等领域新能源专用车,推动贵阳吉利汽车整车产业化项目、贵州长江纯电动汽车产业项目等加快建设,支持贵阳、遵义、毕节、贵安新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引进或研究突破无线充电、车辆智能升级、自动驾驶等技术,布局发展辅助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汽车。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2.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加快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研发生产,重点发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及大中型储能电池等关联产品,推进贵阳吉利发动机项目、遵义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等加快建设,培育以汽车动力电池、发动机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加快形成电池、电机、电控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3.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力度,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到2020年,全省充电桩达到8.5万个、充电站达到160座。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

(七)积极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页岩气等新能源产业。

1.积极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勘查开发利用。

加快习水—正安—岑巩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遵义、铜仁、六盘水、黔东南等地页岩气开发,打造黔北、黔东北页岩气开发基地,推进页岩气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全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

加快盘江矿区、织纳矿区及黔北矿区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六盘水、毕节、黔西南、遵义等地煤层气开发。

到2020年,全省页岩气、煤层气产能分别达到20亿立方米/年。

(责任单位:

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

2.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有序发展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建设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光伏发电基地和毕节、六盘水、黔南、黔西南等风电基地。

到2020年,全省风能、太阳能电力装机分别达到8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

大力推进地热能源的勘查与合理开发利用,开发贵阳、安顺、遵义等地浅层地温能,开展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勘查。

(责任单位:

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

(八)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1.大力发展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

重点发展以高强长寿耐候特种钢、轻质高强铝镁钛合金等为主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强高性能金属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应用。

加快贵阳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遵义新蒲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贵安新区正威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2.培育发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

加强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积极开发石墨烯、高纯石墨、大片单晶金刚石等新型原材料,大力发展铁氧体磁性材料、高频陶瓷材料、敏感电子材料、吸波材料等电子元器件新材料,促进石墨烯在导热、导电及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应用材料以及储能、电子信息等元器件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九)大力发展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业。

1.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鼓励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环保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动贵安新区西部绿色金融港和贵州绿色金融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贵安新区创建国家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

(责任单位:

省政府金融办、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

2.加快发展科技金融。

完善全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科技银行、保险、担保、资产评估与交易等机构发展,探索设立发展种子基金和科技孵化基金,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责任单位:

省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

3.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

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合创新,开展大数据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和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贵州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规范发展。

到2020年,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大数据金融中心。

(责任单位:

省政府金融办、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4.大力发展金融机构。

加快实施地方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十延伸”和金融产品“十服务”。

推动组建民营银行、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保理等金融机构。

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引导设立财务公司。

支持省级金融控股、保险、担保和投融资等企业加快发展。

(责任单位:

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

(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业。

1.大力发展信息化物流。

加快建设“物流云”,建立互联互通的省级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智能分析等功能,促进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通信、金融等信息系统有效衔接。

推广运用货车帮智能车联网、传化智能公路港等新型物流模式,推进发展互联网物流、物流物联网、物流大数据分析交易等智慧物流业态,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建设国家智慧物流枢纽。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

2.大力发展智能化物流。

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推进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主要作业环节发挥示范应用。

开展智能仓储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建立智能化的物流和仓储服务平台,推进智能仓储、分拣、配送设施建设和运用,实现仓库立体化、分拣自动化、搬运机械化、管理智能化。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以数字化应用为核心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一)以技术创新培育新产品。

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运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和质量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以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为导向,突破一批制造、系统集成和关键共性智能技术,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可穿戴智能产品、感知交互式影音设备和远程环境监控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二)以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

把握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等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在线运行维护等新型业态。

促进服务业与工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及服务业内部关联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新业态。

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加快实施“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农委、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

(三)以“互联网+”衍生新模式。

把握互联网时代对产业分工和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共享经济,建立以“互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