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757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

2012-7-3119:

44:

04作者:

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浏览量:

2337

 

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城乡统筹的基点和重要保证,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县域经济在我市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要求“推动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我市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就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

(一)县域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和基础作用更加突出。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完成生产总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17.6%,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2007年的40.6%提高到52.4%,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5县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4%,其中东营区、广饶财政收入突破22亿元,垦利、河口超过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7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7年的68.7%提高到71%,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各县区更加重视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优势支柱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层次均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县域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为8.8:

68.2:

23,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7:

61.5:

31.5,三产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在一产中,2011年渔业、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92个,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二产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56亿元,比2007年增加3900亿元;利税697亿元,比2007年增加4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1.6%和33.7%。

传统优势工业提升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民营经济快速壮大,崛起了华泰、万达、利华益等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2011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东营有7家企业入围,其中县区有5家,占山东52家入围企业的9.6%。

(三)工业经济成为主导力量,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各县区立足优势工业发展县域经济,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化工、橡胶轮胎、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制造等一批竞争力强、协作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建成了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和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其中新闻纸产量占到全国的1/3左右;橡胶轮胎子午胎产能占到全国的20%;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1/3强。

(四)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各县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发展思路,加快县区省级开发区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县域高效生态与蓝色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

广饶县重点推进县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三大园区”建设,集中培育了造纸、化工、橡胶轮胎等六大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垦利县重点推进垦利开发区和胜坨工业园建设,已成为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现代渔业区高标准建成10万亩黄河口大闸蟹和10万亩海参养殖基地。

利津县重点推进利津经济开发区和利北蓝色经济园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化工、新医药、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

东营区胜利工业园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和石油工程服务基地。

河口区突出抓好河口经济开发区和蓝色经济开发区“两区”建设,集中布局发展风电装备、新材料、新环保等高端产业,成为拉动河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1年,园区经济占我市县域经济比重超过42%,比2007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拉开。

各县区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之城的定位,加快构筑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县城驻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集聚和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大王镇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镇。

胜坨、稻庄、陈庄、牛庄、史口等一批特色乡镇快速崛起,2011年我市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街道)6个,过5000万元的达到12个,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以“乡村—社区”为主要模式,在全市规划了200个左右的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025元,同比增长19%。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看到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县域经济规模小。

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总体上处于“强县不够强、弱县依然弱”的状态。

2012年,江苏省昆山、江阴、张家港、吴江等7个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均突破百亿元,超过我市县域总和。

在2011年度全国百强县中(不含区),我省有26个县市进入,与我们相邻的潍坊有3个县市进入,青岛5个县市、烟台4个县市、威海3个县市进入,而我市仅广饶县一个。

从黄蓝经济区的情况看,比较2010年度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三个重要经济指标,我市5县区除广饶县外总体发展水平在黄蓝59个县市区中处于中游或中下游位置,赶超的压力很大。

2010年度我市各县区部分经济指标黄蓝经济区排名一览表

单位:

亿元

指标

县区

GDP

名次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名次

工业总产值

名次

东营区

234

31

16.8

26

570

33

河口区

141

48

7.6

43

391

37

广饶县

459

18

16.7

27

1937

4

垦利县

220

34

9.2

40

907

20

利津县

143

47

4.7

50

616

30

二是结构调整压力很大。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体,新兴产业比重较低,在建项目中虽然新兴产业项目所占比重有大幅提升,但规模大、个头大、带动能力强的结构调整项目偏少,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

三是发展不平衡。

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总体呈现南强北弱格局。

在县区内部强弱乡镇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有加大的趋势,统筹区域发展的任务迫切。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较为紧张。

受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国家继续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落地;许多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部分企业产品库存增加,效益下滑,开工不足,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对我市橡胶轮胎等主导产业影响较大。

五是城镇化建设任务繁重。

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乡镇财政征收渠道窄,平衡收支任务艰巨。

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压力,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比较重。

六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弱。

人力资源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难以实现先进适用技术突破和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是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虽然各县区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很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

“土小”污染企业前清后建、死灰复燃的问题依然存在,大气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治。

三、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坚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方向,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一)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县域经济的基础地位。

现代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是富民的主要途径。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高效生态,合理划分县域农业产业功能区,各功能区间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开成各有其长、各具特色的专业农业区。

二是加强农业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按照每一个优势产业都有重点区域规划、有重点工程的思路,以重点园区的突破带动面上农业园区的发展。

三是加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牵动力强、效益好的重点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开发,创新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形式,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机制,市财政预算每年新增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特色园区发展;市县财政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金融贷款、税收优惠、项目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主导产业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主攻大项目。

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技术尖端,新上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紧紧抓住当前国家“稳增长”而创造的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策划和包装一批项目,推上去争取国家审批准入和资金支持。

对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逐个成立推进服务小组,实行主办银行制度,落实责任,靠上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培育大企业。

健全完善企业梯次升级动态管理机制,对重点企业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优先保障,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担保贷款等方面重点扶持,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扶持大产业。

继续扶持壮大我市造纸、化工、橡胶轮胎、纺织、汽车配件、石油装备制造、光伏太阳能等主导产业集群。

以大企业为基点,积极招引和培育新项目,拉长拓宽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四是建设大园区。

加快推进六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

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发展思路,每个县区重点建设3-5个产业园区,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争取胜坨工业园、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依托广饶产业基础和滨海未利用地优势,加快推进广饶滨海新区开发,打造以东营港区、市经济开发区、广利港区和滨海新区为支撑的东部沿海经济“隆起带”。

依托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在河口区新户镇区域规划新建一处产业园,与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

加快牛庄农民创业园、利北蓝色经济园发展步伐。

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原则上新上项目一律进园区建设,引导现有企业有序向园区转移,膨胀园区规模。

五是强化财政扶持。

市县财政继续增加转方式调结构引导资金,采取贴息或补助的方式,扶持县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培训;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补助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研究和试验发展阶段的费用,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引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在县(区)城和中心镇,依托大型商业地产开发,积极引进知名专业店和品牌店,培育新的服务业隆起带。

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鼓励蓝海集团、银座商城、胜大超市等企业连锁扩张,不断提升县域传统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和层次。

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业连锁企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

二是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工业优势培育服务业产业载体,加快壮大研发设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水平扩张。

三是依托县域中心城区、大企业集聚区和德大铁路、荣乌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等骨干交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是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孙子文化旅游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垦利桃花园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

五是积极引进培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

六是切实落实市政府《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若干政策》,在市场准入、财税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

(四)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按照以县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组团、以农村社区为节点的思路,着力构建“龙头带动、组团辐射、节点集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完善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产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明确分区功能定位,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市财政从本级城市维护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各县区也要安排一定资金,分级做好镇和村的建设规划编制。

在全市选取15个左右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好、有一定基础的镇,支持其成立城镇开发投资公司,市县镇三级财政投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通过融资贷款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城镇基础设建设,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统筹布局建设县域产业园区,在县域区域内实施“飞地”政策,按照“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对各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税收分成,增加乡镇财力,同时解决部分乡镇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无法吸引大项目、培植主导产业和以乡镇为单位发展工业带来的布局分散、规模小、层次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实现集约发展、集聚发展。

结合迁村并点、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1.继续简政放权。

合理划分市、县两级事权,按照市县一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适当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省授予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一律直接授予县级。

(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

除矿产开发、重要原材料、两高一资、重要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金融等项目以及国家和省另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县。

(2)建设领域审批。

地方投资工程项目,其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由县(区)主管部门审批。

(3)环评审批。

将环境影响轻微、排污总量较小的编制环境影响报表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环保部门。

(4)工商登记管理。

凡县级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的,在取得法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文件前,项目业主单位可凭政府有关文件办理筹建登记。

在县区各类园区投资设立企业,允许以园区管委会统一指定的集中或合用的办公区作为企业住所登记。

2.保障用地需求。

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释放建设用地空间,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有条件地允许挂钩试点、整治挖潜结余的指标跨县流动使用,切实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设立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金,缓解项目资金压力。

开展未利用地使用试点,对于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建设的未利用地划入建设用地备用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视同符合规划。

合理配置土地指标,用地指标分配向工业特别是税收贡献大、拉动力强的项目倾斜。

对投资过20亿元的生产性项目,县市区自身解决用地指标有困难的,可由市里统筹协调。

建立工业用地价格调节机制,对政策大力支持的重大项目和投资强度与容积率高的项目实行优惠地价,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鼓励县域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实行“飞地”财政收入互惠政策,允许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协商确定地方税收分享办法,平衡用地矛盾。

3.加大金融创新。

深化政银企战略合作,建立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各商业银行调整贷款审批权限,扩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

县区金融分支机构可用资金原则上应主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

支持各商业银行向县市区支行下放业务权限,在中心镇设立营业场所。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

鼓励县区担保机构采用联合担保、再担保等方式扩大担保规模。

扩大县域直接融资规模,鼓励各县区设立扶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支持县域企业在发行股票、债券基础上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