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98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I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乐消费为旨归。

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

历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今人,本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

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

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

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

何况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

那怎么办?

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

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

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

对历史来一段戏说?

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

消费前人的遗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

但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

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

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价值的探问?

我们敬畏什么?

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敬?

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然结果。

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

这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

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

文化即娱乐。

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

后来,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值。

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

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

一个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

如今,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

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

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

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17版)

1.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C.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D.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一些社会问题也纷纷产生。

B.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任何需求,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求金钱。

D.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续师说

黄宗羲①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

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於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之世人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②兔园蒙师③摇笔即毁朱陆④。

古人姓氏,道听未审,然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乳儿粉子⑤,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

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吁!

其可怪也。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

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

故何北山⑥之于来学者,未尝受其拜师之礼。

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诸君子过情推奖为师,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反昌黎⑦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补充注释】①黄宗羲: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②欧曾:

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

③兔园蒙师:

指浅陋之学。

④朱陆:

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⑤乳儿粉子:

比喻年轻识浅的人。

⑥何北山:

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⑦昌黎:

指韩愈,世称“韩昌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36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③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④一日凉。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②红蕖:

红荷花的别名。

③殷勤:

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

④浮生:

出自《庄子》: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

(1)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6)千呼万唤始出来,。

(7)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母亲

莫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

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11.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有何作用?

(6分)

12.本文题目为“母亲”,作者却用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6分)

13.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魁北克老城区内有凹凸不平的石街,风光旖旎的墙壁,漆黑无语的炮台、细碎从容的马蹄声,连空气里都有一种奇异的味道。

B.一个人一生如果工作40年,时间可算很长啦,但若放在一个企业的成长史中,甚至是人类的成长史中看,那也只是白驹过隙。

C.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旨在通过“熄灯一小时,让世界陷入黑暗”的方式,让环保意识在全球薪尽火传。

D.华丽大气的舞美,穿云裂石的声腔,重构历史的创新,让古老的高甲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令观众心随剧走,如痴如醉。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韩国媒体昨日的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向朝鲜派遣外交特使团以劝阻朝鲜不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中国官方的证实。

B.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对火星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氮、氢、氧等化学成分。

C.进入3月以来,由于美国3月1日启动的政府自动减支计划可能冲击经济以及中国、殴洲制造业数据不佳,导致原油期货收盘大幅下跌。

D.当前各级政府要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公款消费的各种违规违纪现象。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B.⑥③⑤②④①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③⑤④②①

17.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

不得超过20个字。

(5分)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有一个全球电信研究项目。

2012年,研究室着手对中国城市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一至三线城市的15—69岁之间的城市消费者,调查结果可以代表中国2.75亿城市人口和0.9亿互联网用户的观点。

这基调查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比例上已经达到87%,高于欧美发达国家86%的水平。

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每周无论是使用电话业务、浏览网页还是玩游戏的比例都要高于欧美国家水平,而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比例更是远无高于欧美国家用户。

-------------------------------------------------------------------------

六、写作(60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第二次段考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每句4分,共12分)

(1)-----------------------------------------------------------------------

(2)

------------------------------------------------------------------------

(3)-------------------------------------------------------------------------------

8.

(1).-------------------------------------------------------------------------

(2)

-------------------------------------------------------------------------------------------------------------------------

---------------------------------------------------------------------------------------------------------------------------------

---------------------------------------------------------------------------------------------------------------------------------

 

(6)千呼万唤始出来,。

(7)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10.

-----------------------------------------------------------------------------------------------------------------

11.------------------------------------------------------------------------------------------------------------

-----------------------------------------------------------------------------------------------------------------

12.------------------------------------------------------------------------------------------------------------

-----------------------------------------------------------------------------------------------------------------

-----------------------------------------------------------------------------------------------------------------

13.------

 

题号

14

15

16

答案

17.-------------------------------------------------------------------------------------------------------------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7.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译:

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只(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导致(造成)的。

(“岂…哉”、“特”、“致”各1分,大意1分)

(2)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译:

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借助)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籍”、“丧”、“过”各1分,大意1分)

(3)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

译:

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

(“苟”、“以”、“学者”各1分,大意1分)

8.

(1)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2)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

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

(大意对即可)

9.

(1)数罟不入洿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6)犹抱琵琶半遮面(7)术业有专攻

【文言文——比较鉴赏《师说》】黄宗羲的《续师说》写在韩愈《师说》之后,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

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黄宗羲担心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强调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参考译文:

呜呼!

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

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

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

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

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兔园蒙师,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

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以为是。

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哎!

真是太奇怪了。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

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

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

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

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我这里开始败坏。

北山可以做老师,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

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你们盛情推选我作为老师,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自谦的说法)?

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理由吧。

14.D(A.风光旖旎: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B.白驹过隙:

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C.薪尽火传: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D.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5.B(A.不合逻辑,去掉“不要”。

C.残缺主语,去掉“由于”。

D.搭配不当,“完善”“建设”不搭配。

16.A(④①为一组,中心是“兴趣”。

②⑤为一组,中心是“完善自己”。

⑥③为一组,中心是“真才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