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132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洛南县中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体(抗HBs)

  B、核心抗体(抗-I-IBc)

  C、表面抗原(HBsAg)

  D、e抗原(HBeAg)

  【答案】D

  【解析】HBeAg持续阳性反映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

  2、下列哪种细菌为革兰阴性菌()。

  A、葡萄球菌

  B、奴卡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炭疽杆菌

  【答案】C

  【解析】脑膜炎奈瑟菌为肾形革兰阴性双球菌。

  3、关于调定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

  B、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C、发热时调定点不变

  D、规定数值为37℃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PO/AH中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活动可能是起调定点作用的结构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热敏神经元。

当局部温度高于37℃时,则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使调定点发生变化。

  4、哪种情况应视为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需给予治疗()。

  A、60岁以上,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B、三岁以下,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C、以上都不是

  D、城市居民,成年,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答案】B

  【解析】对于非边远地区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感染过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城市成年居民及60岁以上患者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能视为新近感染活动结核的证据;此外,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青壮年患者发热2周,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一定是感染的结核病所致。

三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应视为有新近感染活动性结核之可能,并需要给予治疗。

  5、病毒性肺炎时的特征性病变是()。

  A、间质性肺炎

  B、纤维素性肺炎

  C、化脓性肺炎

  D、出血性肺炎

  【答案】A

  【解析】根据病变性质,肺炎可以分为浆液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炎及干酪性肺炎,根据炎症累及肺内的部位可以分为肺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根据累及范围可以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间质性肺炎。

  6、关于免疫,错误的是()。

  A、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B、对机体总是有利的

  C、可防止肿瘤发生

  D、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免疫概念的理解。

选错者对免疫功能了解不够全面。

免疫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这些功能如发挥正常,对机体是有利的。

如免疫功能过高或过低,就会引起病理性免应答,对机体造成损伤,故对机体总是有利错误。

  7、为了切实做到尊重病人自主性或决定,在医生向病人提供信息时要避免()。

  A、开导

  B、适度

  C、理解

  D、诱导

  【答案】D

  【解析】医生在向病人提供信息,要注意其真实性、科学性、通俗性,以利于病人正确的理解。

诱导,完全有可能将提供的信息曲解,偏离,是应该避免的。

故选D。

  8、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激素是()。

  A、抑胃肽

  B、肾上腺素

  C、生长抑素

  D、胰高血糖素

  【答案】C

  【解析】生长抑素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

抑胃肽和胰高血糖素均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入血,经血流运输至胰岛,作用于胰岛β细胞的α₂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其作用方式为典型的远距分泌(血分泌)。

故选C。

  9、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A、混合食物

  B、糖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C

  【解析】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进食蛋白质产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为显著,当机体摄入可提供100KJ能量的蛋白质后,所产生的额外耗能可达30KJ,即进食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为30%;进食糖和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分别为6%和4%左右;进食混合性食物约10%。

故选C。

  10、条件致病菌致病的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亢进

  B、正常菌群的毒力增强

  C、大量使用抗生素,致病菌被抑制

  D、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

这样,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这种特定的条件主要有寄居部位的改变等。

  11、对事物的知觉具有以下特点()。

  A、以感觉为基础

  B、受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

  C、是感觉的叠加

  D、不同人是不同的

  【答案】AB

  【解析】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和时间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具有以感觉为基础,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受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的特点。

故选AB。

  12、下列关于受体阻断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无激动受体的作用

  C、效应器官必定呈现抑制效应

  D、能拮抗激动剂过量的毒性反应

  【答案】C

  【解析】拮抗药无内在活性,本身不产生作用。

故选C。

  13、低血糖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是()。

  A、磺脲类药物

  B、格列酮类药物

  C、糖苷酶抑制剂

  D、短效胰岛素

  【答案】A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分泌剂,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若药物使用过量,可造成高胰岛素血症,产生严重的低血糖血症。

故选A。

  14、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分压差

  B、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呼吸膜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气体分子的扩散是从高压力处向低压力处转移的,肺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15、药品必须符合()。

  A、国家药品标准

  B、省药品标准

  C、直辖市药品标准

  D、自治区药品标准

  【答案】A

  【解析】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只有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才是合格药品。

故选A。

  1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要求对资料保密,以下哪一点是不属于该范畴的()。

  A、对研究资料严加保密

  B、对研究成果严加保密

  C、医师与病人之间的保密

  D、研究者与受试者之间的保密

  【答案】B

  【解析】医学科研中的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即确保秘密又便于各项科研工作的方针。

保密的内容包括对研究资料的保密,医师与病人之间的保密,研究者与受试者之间的保密。

故选B。

  17、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是()。

  A、尸体剖检

  B、细胞学检查

  C、活体组织检查

  D、组织和细胞培养

  【答案】C

  【解析】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切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用以协助临床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方法。

主要是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和肿瘤的良恶性;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在器官移植中,帮助判断有无排异现象。

活体组织检查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故选C。

  18、磺脲类药物可用于治疗()。

  A、糖尿病合并高热

  B、胰岛素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C、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答案】B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用于降血糖的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故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故选B。

  19、磺脲类药物可用于治疗()。

  A、糖尿病合并高热

  B、胰岛素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C、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答案】B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用于降血糖的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故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故选B。

  20、分泌缩胆囊素促进胰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的细胞是()。

  A、主细胞

  B、壁细胞

  C、胃窦黏膜D细胞

  D、小肠黏膜I细胞

  【答案】D

  【解析】小肠黏膜中Ⅰ细胞释放的缩胆囊素可刺激胰酶的分泌。

  21、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答案】B

  【解析】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故选B。

  22、变移上皮分布于()

  A、气管与支气管

  B、子宫与阴道

  C、输尿管与膀胱

  D、输尿管与卵巢表面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形态和层次可随着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变化,称为变移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它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前列腺部。

故选C。

  23、患者,男,52岁,1周来无诱因出现终末血尿4次,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

胸片示陈旧肺结核,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炎

  B、膀胱癌

  C、肾结核

  D、膀胱结核

  【答案】D

  【解析】膀胱结核表现为终末血尿,肾结核为全程血尿。

  24、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

  A、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

  B、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C、有病原体

  D、有传染性

  【答案】A

  【解析】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25、基因的异常影响着肺癌的预后,目前认为对预后有益的基因异常是()。

  A、K-ras

  B、bcl-2

  C、Her-2/neu

  D、L-myc

  【答案】B

  【解析】bcl-2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就增加了其它癌基因表达的机会,同时它还保护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长期生存而不凋亡,并能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抵抗性,阻止细胞死亡的最后通路,从而bcl-2的异常对肺癌的预后较好。

  26、关于原发型肺结核,下列哪项阐述是错误的()。

  A、结核菌初次侵入机体,在肺内形成病变

  B、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

  C、病灶好发于胸膜下通气良好的部位

  D、原发病灶吸收慢

  【答案】D

  【解析】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青年和成人有时也可见。

为原发结核感染所引起的病症,好发于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或中部靠近肺边缘的部位。

原发综合征包括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胸内肿大的淋巴结。

  27、预防白喉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是()。

  A、自身菌苗

  B、类毒素

  C、亚单位疫苗

  D、抗毒素

  【答案】B

  【解析】计划免疫中的“白百破”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组成。

  28、()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A、膀胱体

  B、尿道口

  C、输尿管口

  D、膀胱三角

  【答案】D

  【解析】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

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

此区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故选D。

  29、男性尿道分为哪三个部分?

()

  A、膜部

  B、前列腺部

  C、海绵体部

  D、尿道内口

  【答案】ABC

  【解析】男性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等三部。

膜部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周围有骨骼肌形成的尿道膜部括约肌环绕,此部位置较同定,外伤性尿道断裂易在此处发生。

故选ABC。

  30、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A、呼吸津慢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D、心律失常

  【答案】BCD

  【解析】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1)心血管系统改变: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能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以及血管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2)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代谢性酸中毒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乏力、知觉迟钝,甚至嗜睡或昏迷,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故选BCD。

  31、中性粒细胞的重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释放组胺

  C、释放细胞毒素

  D、吞噬异物

  【答案】D

  【解析】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大约占总数的50%-70%,胞体内既没有嗜酸性颗粒,也没有嗜碱性颗粒,故被称为中性粒细胞。

它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是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当中。

当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而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

故选D。

  32、癫痫失神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是()。

  A、地西泮

  B、扑米酮

  C、丙戊酸钠

  D、苯巴比妥

  【答案】C

  【解析】癫痫失神发作属于全身性发作的小发作,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30秒内。

强直-阵挛性发作及癫痫大发作,指意识突然丧失,全身强直-痉挛性抽搐。

丙戊酸癫痫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的首选药。

故选C。

  33、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答案】B

  【解析】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故选B。

  34、化脓性炎症以下列哪一特征为主?

()

  A、浆液渗出

  B、血浆蛋白渗出

  C、中性粒细胞渗出

  D、纤维蛋白渗出

  【答案】C

  【解析】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除极少数仍有吞噬能力外,大多数细胞已发生变性和坏死,这些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故选C。

  35、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是()。

  A、自身变性的IgM分子

  B、自身变性IgG分子

  C、以上选项均不对

  D、自身IgM分子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IgMIgGIgAIgDIgE,可与变性IgGFc段结合。

  36、下列关于SARS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病后2周左右病变高峰期易发生呼吸道继发性感染

  B、严重者明显呼吸窘迫但肺部体征不明显

  C、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体温正常后5天左右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恢复正常

  【答案】D

  【解析】SARS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及主要症状,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发病3~7天后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肺部体征不明显。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性感染。

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要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

  37、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性别

  B、年龄

  C、肝肾功能

  D、给药途径

  【答案】D

  【解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药物和机体两个方面。

药物方面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联合用药。

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病理状态、心理等因素。

故选D。

  38、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

  A、12个月

  B、2周

  C、2个月

  D、6个月

  【答案】C

  【解析】常见错误:

错选“6个月”,考生将慢性菌痢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时间概念混淆。

要点慢性菌痢是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者。

  39、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A、出血

  B、穿孔

  C、狭窄

  D、癌变

  【答案】ABCD

  【解析】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

  

(1)出血(约占患者10%~35%):

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2)穿孔(约占患者5%):

溃疡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

  (3)幽门梗阻(约占患者3%):

主要是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

溃疡急性发作时可因炎症水肿和幽门部痉挛而引起暂时性梗阻,可随炎症的好转而缓解;慢性梗阻主要由于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

  (4)癌变(一般小于1%):

癌变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癌变来自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

故选ABCD。

  40、中频声波传入耳蜗将引起()。

  A、基底膜中段最大振幅振动

  B、行波经过最大振动的点后,振幅急剧减小,最后消失

  C、基底膜起始段振动,然后以行波形式向顶部传递

  D、基底膜起始段最大振幅振动

  【答案】A

  【解析】中频声波传入耳蜗,引起的行波从基底膜起始部开始,在基底膜中段最大振幅振动。

  41、绒癌最常转移到()。

  A、肺

  B、肝

  C、肾

  D、胃

  【答案】A

  【解析】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

早期就可以通过血液转移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阴道、脑及肝等。

故选A。

  4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抗原的种类

  B、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C、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D、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答案】B

  【解析】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43、肾实质包括()。

  A、肾窦

  B、肾皮质

  C、肾锥体

  D、肾柱

  【答案】BCD

  【解析】肾实质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主要位于肾实质的浅层,厚约1~

  1.5cm,富含血管,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

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由15~20个呈圆锥形的肾锥体构成。

伸入肾锥体之间的肾皮质称肾柱。

故选BCD。

  44、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右移

  B、使心率加快

  C、对心脏有紧张性作用

  D、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答案】A

  【解析】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心率加快,房室传到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变强,即产生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45、MB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正常变动范围是()。

  A、±(10%~15%)

  B、±(15%~25%)

  C、±(3%~5%)

  D、±(5%~8%)

  【答案】A

  【解析】MB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15%)以内的,都属于正常范围。

  46、在使用辅助检查时,不适宜的是()。

  A、严格地掌握适应证

  B、应该广泛地依赖辅助检查

  C、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疾病的能力

  D、应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决定做什么项目

  【答案】B

  【解析】使用辅助检查手段时认真严格地掌握适应证是必须首先要遵守的;必要检查能尽早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并且有利于提高医生诊治疾病的能力;医生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决定该做的项目。

所以B项可以广泛积极地依赖各种辅助检查明显不适宜。

故选B。

  47、漏出液的蛋白含量为()。

  A、25-35g/L

  B、30-40g/L

  C、40-50g/L

  D、<25g/L

  【答案】D

  【解析】漏出液特点是积液中蛋白质定量小于25g/L,渗出液积液蛋白质定量大于30g/L。

故选D。

  48、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有()。

  A、回收蛋白质

  B、参与防御功能

  C、运输脂肪等物质

  D、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

  【答案】ABCD

  【解析】回收组织间液的蛋白质是淋巴回流的最重要的功能。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可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故选ABCD。

  49、用K-B法进行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敏感试验,应用()。

  A、苯唑西林纸片

  B、新生霉素纸片

  C、青霉素纸片

  D、甲氧西林纸片

  【答案】A

  【解析】用K-B法进行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敏感试验时应用苯唑西林纸片。

  50、下列选项中,不会发生化生的是()。

  A、慢性胃炎时的胃黏膜上皮

  B、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神经纤维

  D、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

  【答案】C

  【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细胞,也见于间叶细胞。

化生有多种类型,最常为柱状上皮(例如子宫颈管和支气管粘膜的腺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上皮的肠上皮化生。

在间叶组织中,纤维组织可化生为软骨组织或骨组织。

故选C。

  51、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B、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D、只能出现在显性感染后

  【答案】A

  【解析】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及隐性感染后。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慢性病原携带者,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隐性感染。

  52、分子量最大的是()。

  A、IgG

  B、IgA

  C、IgM

  D、IgE

  【答案】C

  【解析】人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排序如下:

IgM950kD、IgE190kD、IgD184kD、IgA160kD、IgG150kD。

  53、患者,男,52岁,1周来无诱因出现终末血尿4次,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

胸片示陈旧肺结核,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炎

  B、膀胱癌

  C、肾结核

  D、膀胱结核

  【答案】D

  【解析】膀胱结核表现为终末血尿,肾结核为全程血尿。

  54、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体(抗HBs)

  B、核心抗体(抗-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