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32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习题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18分)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暴雨,⑥水土流失,⑦洪涝,⑧干旱,⑨冰雹,⑩低温冷害。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灾害中,沿海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

A.①②③⑤B.②⑥⑦⑧

C.①⑤⑦⑧D.②⑤⑥⑦

2.上述灾害中,沿江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

A.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

C.⑤⑥⑧⑨D.①③⑦⑧

1~2.解析 沿海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有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沿江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答案 1.C 2.B

如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岛屿的名称是(  )

A.海南岛B.台湾岛

C.马达加斯加岛D.夏威夷岛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此岛屿在120°~122°E之间,且被回归线穿过,故只能选台湾岛。

答案 B

4.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洪涝B.地震、洪涝

C.台风、地震D.干旱、台风

解析 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其东面洋面为台风多发的西北太平洋,故对其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台风、地震。

答案 C

5.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C.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冻害严重

解析 华北平原旱灾多发,容易出现春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平,降水量大,是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台湾省远离西北内陆地区,不易受到沙尘暴的影响;东北地区纬度高,低温冻害严重。

答案 C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注 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6.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

B.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7.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6~7.解析 图中不同的灾害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其中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成因以自然因素为主;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西北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东部的山区;3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成因以气候干旱为主;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其中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该灾害;5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是其主要结果而不是原因。

答案 6.A 7.C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

A.①属于东北灾害带

B.②属于海洋灾害带

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D.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解析 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害带,③属于中部灾害带,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答案 D

9.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解析 中部灾害带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西北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答案 D

10.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耕地集中 ②人口众多 ③灾种集中 ④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32分)

1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一项历时近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北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是中国发布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下图为中国综合灾害高风险区警示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我国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有哪些自然灾害类型?

分析其地理成因。

(3)我国西部地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2)题,我国东部地区特殊的海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决定了海洋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多发。

第(3)题,我国西部与东部相比,虽然灾害种类、强度、频次存在差异,但更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密集度低,导致灾害风险低。

答案 

(1)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地域差异大

(2)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

①东部沿海地带地处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②东部沿海地带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3)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灾害损失小。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

(1)从A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

(3)从B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结合A、B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________。

(双选)

A.大量降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解析 读A图可知,旱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且呈波动上升趋势,霜冻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小,水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发挥防洪作用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科技的投入、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仍在上升。

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的措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 

(1)旱灾 霜冻灾

(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3)不断扩大 呈波动上升(在曲折中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12.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气象、地质(滑坡、泥石流、

地震)和海洋等各种自然灾害人口死亡的比例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1)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

Ⅰ区包括东部季风区的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旱涝灾害多发;Ⅳ区位于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且它们之间具有联系性特征。

(2)题,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决定的,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海陆位置等方面作答。

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一方面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亦加剧了灾害的易损性。

可从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工程建设、城市化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旱涝 联系性

(2)地震

(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